比較台灣歷年參加奧運的成績(扣除沒有參加或零得牌),可以看出來,台灣隊今年奧運獎牌確實大爆發,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選手自己的努力和條件之外,定宇分享這5年多來台灣體育公共政策的5大改變給大家參考,
蔡英文政府上任5年多以來,在體育政策上的各項措施,包括經費投入、國訓中心等軟硬體翻新、黃金計畫、強化運動科學重要工程,供大家通盤了解。
一、體育經費估計約8年倍增,110年度增至133.9億:
攤開體育署歷年預算變化,以及用來支持選手的預算比例資料,可以發現規劃從105年度到113年度,這8年間有倍增情況。根據資料顯示,105年度總計96.7億元,到了110年度,已經增加至133.9億元,預計在113年度估計約會來到168億元。
在「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以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上,從102年度體育署70.03億元,其中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僅18.02億元,比率為25.74%;到了110年度,體育署經費來到133.93億元,而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也倍增至36.91億元,比率上逐步提升到27.56%。
至於所謂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其中所包含的項目有4大類,包括四級運動人才培訓及改善基層與大專院校訓練場館、補助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辦理奧亞運選手培訓工作經費、運動教練與選手生涯照顧輔導、優秀運動選手教練獎勵金等。
二、2020年東京奧運會黃金計畫,建立黃金梯隊:
面對這次東京奧運,蔡英文政府推出「黃金計畫」,主要針對這次奧運具備奪牌菁英選手,實施專業個人化的訓練,也挑選下屆奧運會奪牌潛力的選手,進行專案培訓,建立所謂「黃金梯隊」。
在「黃金計畫」的內容方面,包括國內、外參賽與移地訓練所需各項支援、專屬人力支援(教練、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與陪練員等),以及訓練及比賽器材(裝備),還有全面運動科技支援,包括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
對於「黃金計畫」的預算編列上,從2018年至2021年,每年編列3億元,共計12億元。在本次奧運執行方面,共有11個運動、38位選手列入黃金計畫,且皆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其中人員包括舉重女神郭婞淳、體操李智凱、田徑楊俊瀚、拳擊陳念琴、柔道楊勇緯、桌球莊智淵、桌球林昀儒、游泳王冠閎等人。
三、國訓中心硬體設施提升,優化選手住宿環境:
至於硬體設施的精進,近年其實一直有新聞釋出,國訓中心、選手住宿的環境,都一甩過去破舊不堪的狀況。攤開體育署在硬體設施的優化成績,在綜合集訓館方面,在104年落成啟用,為2棟地上7層鋼骨構造之建築物,為符合現代國際訓練場規格及環保規範之綠建築,其內容計有14項運動種類訓練場地及重量訓練室,其中球類館的7項為體操、羽球、籃球、手球、排球、桌球及舉重等,技擊館的7項為空手道、武術、拳擊、擊劍、跆拳道、角力及柔道等。
在宿舍與餐廳部分,在109年落成啟用,宿舍為地下2層、地上8層建築物,而餐廳為地上3層,主要提供教練、選手舒適的居住空間與用餐環境;另外,109年也落成啟用全國首座太陽能發電的直線風雨跑道,主要考量南台灣天氣高溫炎熱,可能造成選手體能負擔,影響到訓練成效,也滿足夜間訓練的需求。
此外,109年也落成「組裝式」游泳池,這是承接2017年台北世大運組裝式游泳池,整合國訓中心周邊設施,提供培訓隊伍訓練使用;而在110年時,落成啟用壘球場室內投打練習場,讓培訓隊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未來,國訓中心有三期計畫,在109年至113年,5年共編列63億元,就國訓中心用地範圍與整建,包括棒壘球場設施優化、射箭場優化、球館、技擊館優化等。
四、強化「運動科學」、「運動醫學」,提供數據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
過去其實在國訓中心本來就設有「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簡稱「運科處」,但是在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後,擴大強化後勤能量,一改過去蜻蜓點水、短期支援模式,而是由運科人員、體能訓練師、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師、運動營養師等「直接進駐」。
在運科處當中,分為「運科組」、「醫護組」,主要負責六大領域,包括運動生理生化、運動心裡諮商、運動醫療防護、科學體能訓練、運動營養補給、力學情蒐資訊整合等。
在後勤能量的提供上,運科處會例行性給予選手、教練數據、長期隨隊機制,主要就每一位選手身體狀況、訓練概況進行檢測,也給教練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的參考資料。
五、選手退役後的保障與協助:
對於運動員退役後的下一步,蔡政府則推出「優秀選手轉任計畫」,就優秀退役選手轉任運動教練(聘任奧亞運績優退役選手為教練,協助國家隊培訓工作),每4年增聘至100名,共編列15.2億元(目前已聘任30人,今年奧運結束後將再增聘70人),將至各級學校、基層訓練站擔任運動教練或單項運動協會任職協助推動體育事務。
同時,也規劃獎勵措施,包括國光獎章、國光體育獎助學金;更針對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設有獎勵辦法。
「物理治療 考 照 率 2021」的推薦目錄:
物理治療 考 照 率 2021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稿
新民黨關注
公院過度擠迫 人手不足 醫管局需改革
因應夏季流感持續,多家公立醫院內科病房已達飽和,醫療人手不足,嚴重打擊公立醫療系統及影響病人權益,新民黨今天(5日)舉行記者會,交代近日經實地視察的情況、公立醫療系統面對的問題及建議可行的改善方案。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昨晚先後與西貢區議員譚領律先生、元朗區議會副主席王威信先生及社區發展主任郭靜然女士,到近日公立醫院使用率達高水平的三家公立醫院:新界東威爾斯親王醫院、新界西博愛醫院及屯門醫院進行實地視察,了解醫護人員工作的情況、病人輪候及使用情況。
葉劉淑儀女士說:「我們留意到今年夏季流感高峰期是非常嚴重,往年夏季流感高峰,個案有千多宗,今年則有萬多宗,升幅已達九倍。而今年5月5日至8月2日期間約三個月內,成人嚴重流感個案有431宗,死亡個案有304宗,佔比例非常大。多家公立醫院非常擠迫,我們見到食衛局陳肇始局長近日頻頻巡視公立醫院,與前線醫護人士座談,顯示政府知道事態嚴重。」
新民黨關注新界東醫療項目
新民黨副主席暨沙田區議員潘國山先生表示,「沙田區很多居民反映,目前當區面對醫療服務的問題,第一是醫院急症室輪候時間過長;第二,專科門診特別的檢查排隊時間過長;第三,就診後取藥時間過長。」
「我們希望沙田區能夠有二十四小時門診服務,提供夜診服務,某程度可以分流急症室的人流。第二,專科檢查方面,政府應有長遠規劃,包括引進新的醫療儀器去使用。第三,藥房服務應盡快智能化。早前我們去深圳參觀過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那裡的藥房智能化做得非常好,這些都是香港的醫療機構值得學習引進的方法。」潘國山議員總結。
西貢區議員譚領律先生表示,「普通科門診方面,醫管局早前落實公立醫院急症室加費,是為了減輕急症室的使用壓力。我們同時亦要求增加普通科門診服務,令有需要的病人及早得到適切的治療。昨天葉太與我去視察的醫院,見到內科病房的病床非常擠迫,所有走廊可以放的位置都放了病床,醫護人手壓力非常大。如何舒緩病床壓力,醫管局長遠應有好的規劃之外,如何令病人可以及早得到治療,亦有助舒緩病床不足的壓力。」
譚議員補充:「新界及離島現時有三十六間普通科門診的診所,但只有十二間提供夜診服務,而服務時間只限去到平日晚上九時半。政府應考慮增加普通科門診服務,令病人及早治療。另外,很多長者反映,很難去預約普通科門診,我們與醫管局多次反映,應改善有關預約系統,方便長者使用普通科門診服務。」
新民黨關注新界西醫療項目
元朗區議會副主席王威信先生表示:「醫療服務不足,新界西可算是重災區。新界西一直面對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曾經博愛醫院雖有足夠床位,但醫護人手不足去開設床位。而面對人口不斷增加,政府的人口政策,現時銳意發展新界西,加上人口老化,這個問題要正視,政府應適當地考慮引入外地的醫護人手,就此進行深入的探究。」
「昨晚我們去視察博愛醫院,雖然情況未如另外兩家醫院嚴峻,估計因為天水圍醫院目前已投入服務有關。但長遠而言,醫療服務、醫院、外科診所應增加,特別在區議會層面,我們討論過新界西比較欠缺私家醫院去分流病人,新界西暫時只在荃灣區設私家醫院,以往有些私營醫療團體,嘗試要求在元朗區開設醫院,找過區議員去討論方案,但最終沒有成事,估計可能是找尋土地,成立醫院或診所比較困難有關。我們建議政府應考慮在地區規劃及土地發展方面,撥出土地發展醫院用途,應付人口需要。」王威信議員總結。
關注人口老化對醫療需求大增
青年委員會副主席、於公立醫院工作的葉沛霖醫生表示:「由今年5月到目前,流感個案之中,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屬嚴重個案比例為77%,而衛生防護中心的報告指出,今年流感數字特別高,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人口老化有關。過去五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增加十八萬人,如將今次夏季流感數字,與香港未來人口趨勢的數據作比較的話,根據政府數據,現時人口為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16%;到2024年就到23%;2034年就到30%。即是說,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增加十八萬人,已令疫情及對醫療系統的壓力增加,而在未來幾年時間,當長者人口進一步大增,對醫護的需求將會更加大!」
葉沛霖醫生亦關注,「按醫管局目前對醫療資源投放的規劃,很大程度是受到政府的財政預算影響,多於長遠人口變化或醫療需求去作規劃。但培訓醫療人員需要很多時間,培訓醫生到他們完成實習及正式註冊,實際需要七年時間,政府由現在開始,應考慮這些因素去培養醫護人員,否則長遠醫療人手都會不足。」
社區發展主任、註冊營養師郭靜然女士表示:「之前我在公立醫院工作過一段時間,對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問題,最近財委會通過擴建或重建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的計劃,預計到2020年至2021年可提供九個額外的手術室,但隨著新界西的發展,包括洪水橋及新界南的發展,相信屆時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將大大提升,希望醫管局可按照地區人口比例,分配足夠的資源,確保屬於醫療壓力重災區的地區有足夠的資源,去聘請足夠的前線醫護人手,減輕他們因人口增加而面對的工作壓力。」
葉劉淑儀女士表示,「我們收到很多前線醫護人員投訴,工作壓力太大,瀕臨崩潰,因此我們昨天在三家公立醫院視察,主要針對個別的分科。例如屯門醫院內科人手不足,多年來我們都收到很多前線醫生及護士就此作出投訴,經視察後,我們發覺病床非常多,病床及醫療儀器放在走廊,令人擔心火警逃生問題;而前線醫護人士亦向我們投訴,病床增加,但人手並無增加。」
檢討醫管局管理問題
葉劉淑儀女士亦稱:「針對夏季流感高峰,政府已推出多項短期措施應對,例如向私家醫院買病床,以及借調醫生等措施,但這些措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管局實際上需要深層次去檢討管理的問題。」
「很多前線醫護人員投訴,無論是前線護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或臨床心理學家,職位都不足,例如目前護士編制不足以吸納所有畢業生。醫管局資源很多是投放在管理層,可算是『肥上瘦下』!對於前線人員,醫管局只開臨時職位,不加開長期職位,長期無檢討人手比例。最近政府發表醫療人手報告,估算醫療人手短缺二千六百人,而立法會衛生事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時,出席公聽會的醫護人員都指出,二千六百人的數字是低估,因為是用現在人手比例因素來估算,但無考慮人口老化問題,加上長期病患者多,而醫管局是市民求助最後的機制,即複雜及長期疾病,都是由醫管局系統去處理。因此,估計實際醫療人手不足將更加嚴重!」
「另外,對於衛生署醫生,乃是浪費專業人才。過去政府成立醫管局,政府未有開辦衛生署診所,是錯誤的做法,很多衛生署醫生目前做很多文書及管理的工作。衛生署理應肩負地區辦診所的功能,應在地區診所先行治療。因此醫療管理需要深層次的改革。」
「我們聽到地區要求開設醫院,但另一方面,效率更高方法,是政府應做好基層醫療,開設更多地區診所。例如很多安老院,在流感高峰將長者送入醫院,造成醫療壓力,事實上政府應多派藥劑師及護士到安老院,照顧長者,可有效減低公立醫院擠塞。此外,地區多開診所及夜診服務,可減輕急症室壓力。」
「醫管局風險報告,交代很多醫療事故,問題根源是人手不足,應增加開設前線職位。我與容海恩議員,將繼續在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跟進如醫管局資源分配、管理、醫療人手、透明度、問責等問題。」葉劉淑儀女士總結說。
出席今天記者會人士包括: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副主席暨沙田區議員潘國山先生、沙田區議會主席何厚祥先生、元朗區議會副主席王威信先生、屯門區議員蘇炤成先生、西貢區議員譚領律先生、青年委員會副主席葉沛霖醫生、社區發展主任郭靜然女士、郭浩景先生、鄧道琨先生及張家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