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價格與合約更新】
大家一定很納悶,為什麼我們要一直更新合約與價目表,其實是因為政府為了保證消費者權益而規範業者的。
.
#什麼意思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很常聽到健身房倒閉?網路上也很常搜尋到許多健身房消費糾紛,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民眾一聽到健身以及健身教練就觀感不好,覺得教練一定心懷不軌,接近自己肯定沒什麼好事。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
#第一個原因 #預收款非資產
健身房的產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會員合約,另一種為課程合約,兩種皆有一個與一般產品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預收"。健身房會在還沒有給你商品(服務)之前就先預收您一筆金額。簡單來講,各位今天預付課程費用,教練必須幫你上完課程才算是完成交易,如果教練因為某些原因一直遲遲不把課程上完、不把交易完成,就像是教練一直欠錢不還。
.
#第二個原因 #預收款現金流風險高
健身房動輒斥資千萬、億元,一開始固定成本投入很高,在經營者普遍都不是商業專業人士之下,很容易錯估情形將預收款認列為資產,進而過度展店以及將預收款用在其他用途上,這種時候就容易產生資金缺口,未處理好便會影響經營,進而倒閉。
.
#第三個原因 #教練淪為業務員流動性高
健身教練光鮮亮麗的外表,以及高昂的月收入,變成讓多數人嚮往的一個職業,但很多的教練其實只是專業知識不夠的業務員,並不懂得訓練以及讓客戶變好,賣完大量的單之後,就會開始避而不見不上課、或者請其他教練代課,讓學員空等,甚至讓學員受傷。
.
#第四個原因 #教練素質低落
如果你運氣很好都沒有遇到以上的事情,教練也很盡責,那可以看看你的教練是否確實做上課紀錄以及訓練規劃,定期檢視自己是否有進步,如果紀錄只是變成查閱功能,那依照我們的標準,這個教練還是嚴重失職的。換句話來說,買個一萬多元的基金或者金融商品,銀行都會定期寄報告給你了,那價格昂貴的教練課為什麼不用?
.
其實很高興政府開始重視這些問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並限制健身產業不要過度銷售課程。目前練健康積極與很多優秀人才一起讓健康促進產業(健身房、醫師、治療師、營養師等...)變得更好,未來社會已經漸漸邁入高齡失能,健康的需求只會變得更多不會變少,要怎麼樣一起解決這些難題,讓社會變得更好,減低長照的負擔,是我們要共同一起努力的議題。
練健康肥老闆 農經金正恩筆
/優秀夥伴們/
一分鐘健身教室
醫適能 蔡奇儒 醫學專業體適能顧問
烏烏醫師
林杏青醫師 (柔術醫師)|復健醫學、運動醫學
Dr. Andrew 蔡育霖復健專科醫師
怪力中醫
林永昌診所
好痛痛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 www.EasePain.tw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叮噹營養師
癒健物理治療所 Empower Physiotherapy Clinic
鄭宇劭物理治療師 Cheng Yu-Shao Physiotherapist
阮彥鈞 物理治療師 Ryan PhysioTherapist
鉑適物理治療 The Platinum Physical Therapy and Wellness Center
彎槓訓練營 Bar-bend Strength Center
VolunFit 健身義勇軍
舉鐵 Lift Gym
悍草訓練 Hands Up Training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HUSKid
舉重劉藍 Weightlifting Liu Lan Yin
好客Fitness
隔壁太太
哈利。加西莫多教練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專科講堂 #物理治療師 #Jacky 比賽訓練難免受傷,在復原的過程中,除了靜養休息,更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角度,找到問題產生的兇手,檢視動作控制與矯正,在復原的路上更有掌握度。意外/手術後,醫生治療組織與傷口,物理治療師強化復原運動,兩者相輔相成。 本集SBD專科講堂,邀訪來自#樂...
物理治療所 成本 在 大夫訓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比較偷懶,都只有轉發何立安老師的怪獸講堂。前天,被我看到了一位有數十萬追蹤的物理治療師網紅所發的影片,所以我也要趁機來蹭一下熱度。
https://youtu.be/nFQAZEL2UWw
影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說醫生開的止痛藥以及電療等等儀器治療的復健,對於常見的筋骨酸痛是無效的,而物理治療師執行的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才是真正的有效。甚至控訴醫生開立這種無效復健治療,只是為了想從健保印鈔票。接著就引出第二部分,有關於先前物理治療師法的修法,指責醫生為了自身利益而阻擋修法,妨礙了物理治療師能真正的幫助病人。
先從第一部分。儀器治療的效果也許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有效,但如果要說是「無效」或是「廢鐵」,未免也太過偏頗而武斷。下面這篇文章就是有關各種儀器治療的介紹。
The Role of Therapeutic Modalities in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Orthopaedic Injuries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86503
(要先註冊登入Medscape才能看得到全文)
如果只是想靠吃藥,或是靠儀器治療的敷一敷電一電震一震,而不搭配其它積極主動的治療,當然效果就不好。但是,也不要抹煞了藥物和儀器治療的止痛和促進恢復的效果,如果沒有先幫病患減輕疼痛,有時甚至連徒手或是運動治療都做不了。所以要依據病患的病因跟恢復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來搭配,才是最合理而有效的。
另外,影片中提到徒手和運動治療健保沒有給付,這個部分是錯誤的。其實徒手和運動治療健保是有給付的 (如附圖,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但是點數非常的低,所以考量人力和時間成本,一般健保復健多半不會安排執行。那如果收自費呢?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68條規定「保險醫事服務機構對本保險所提供之醫療給付,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不得自立名目向保險對象收取費用。」所以在健保特約醫療機構提供自費復健治療,其實有違法的疑慮。因此如果想要接受徒手或運動治療,多只能找非健保特約的自費物理治療所。
黑完醫生只會無效醫療和從健保印鈔票之後,接著第二部分就是之前物理治療師法修法的爭議。目前物理治療師法第12條規定「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修法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開放「非治療疾病」的健康促進、運動保健、傷病預防等等方面,無需先經醫師診斷,就能直接由物理治療師執行相關業務。這方面我是樂觀其成。
但是,影片中將物理治療師獨立執業困難,無法發揮徒手和運動治療專業的原因,歸咎於需要先取得醫師的診斷或醫囑才能執行治療,這就太過牽強。以台灣醫療普及的程度,要拿到醫師開立的診斷書相當容易,我自己就開過好幾次這種要求去做自費物理治療的診斷書。獨立執業的門檻在於病患對自費治療的接受度,就算不需要醫師診斷就能直接執行治療,難道病患就會因此而大幅接受自費治療嗎?
最後,疼痛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姿勢不良、拉傷發炎、筋膜緊繃或肌力失衡等等軟組織的問題外,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先排除感染、骨折、腫瘤、自體免疫等等疾病。對於各種疾病的鑑別診斷,我想還是醫師比較有足夠的訓練。影片中很驕傲的宣稱解決了醫師長期無法根治的疼痛問題,但現實中我也看過被物理治療師延誤診斷和搞爛的病患。醫療是團隊合作,互補不足,希望能良性配合,達到病患、物理治療師和醫師三贏的局面。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285784678942071
物理治療所 成本 在 台灣女孩上海太太在加拿大的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膝蓋重傷史】
大概四五年前,我在一次馬拉松後膝蓋受傷,醫生診斷是髕骨外翻、軟化,卻因為當時在小診所沒有獲得很好的復健照顧,加上自己輕忽,導致膝蓋嚴重發炎,最後雙腳肌力大幅退化,嚴重的時候甚至走路不能超過五分鐘,就會痛得要找地方坐。
當時,我很絕望的在網路上四處找資料,看遍網路推薦的各大醫院診所名醫,各種治療幾乎都做過,吃維骨力,打玻尿酸、葡萄糖水、PRP、體外震波、類固醇等,花了很多心力和非常多錢,結論是……通通沒效。(那些坊間說得天花亂墜的醫師說詞,拜託千萬不要信)
想想,當時我才29、30歲,卻幾乎不良於行,其他肌肉的代償甚至讓我身體很多部位非常痠痛,甚至無法久坐或睡覺,日子一度很絕望黑暗,會想難道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不能走嗎?每每想到這邊,就淚如雨下、無法成眠。那時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痊癒了,要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給像我一樣經歷相同病痛的人參考。
康復至今已經一、兩年了,我始終沒有動筆,說真心話,內心其實是很抗拒回想當時病痛的回憶。但今天突然一個轉念,寫吧!把自己養傷的那三、四年的心得分享出來,或許真的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
當然,我不是物理治療師或醫師,以下也只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每個人的症狀也不盡相同。事隔一、兩年,有些事情沒法像當下記憶這麼鮮明,但希望給有類似病症的人參考,若有疑異,還是建議回去問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或復健醫師。
第一,髕骨軟化、外翻不是大問題,但受傷期間,請多休息、少走點路。我指的少走路,是不要去逛街等。起初,我就是輕忽,和人去逛了整整一個下午的街,回家後膝蓋開始嚴重發炎、積水,開啟日後幾年一連串的噩夢。
第二,我的經驗,復健診所的聲光電熱其實只是緩解疼痛,並不治本,我經常做完一個小時的熱敷、電療、超音波等療程後,一走出診所或醫院,就開始痛了,就連我當時的復健師也偷偷點頭,這些治療對我的症狀沒有太大幫助,做了一年半一點效果也沒有,後來索性不做了。
第三,聲光電熱幫助有限,但最重要的是,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教你的復健動作,請一定要確實執行,有的是強化你較弱的肌肉,有的是幫助放鬆太緊繃的肌肉,讓身體內部肌肉能恢復平衡,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如果你的症狀不是很嚴重,只要乖乖做完復健菜單,很快就會痊癒了。不要給自己找很多藉口,你騙的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的身體。
第四,物理治療師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是幫你操作一大堆如電療、拉脖子等設備,而是「徒手治療」,徒手治療可以幫忙改善病患的關節錯位,或者是肌肉、筋膜、肌腱等軟組織的沾粘,若經過這樣的處理,再搭配肌力運動,恢復進程會加快很多,現在很多物理治療所都有提供相關服務。
當然,徒手治療一次並不便宜,從幾百塊到一千多塊我都有聽過,也曾遇過徒手做的很差的物理治療師(所以要慎選)。但我覺得,徒手治療收費高其實很合理,因為徒手做得好的物理治療師,常常都要再去進修,進修學費並不便宜,這樣的收費,反應的是他們的成本以及這項技術的價值,當初我會痊癒,徒手治療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在加拿大這邊,物理治療也是以徒手為主,是很專業的一門治療。
第五,受傷以後,千萬不要全部仰賴另一邊施力。舉例來說,很多人右腳受傷,走路就會不自覺把力量「全部」分擔到左腳,當然身體代償是人之常情,但千萬不要太過度。
包括我,還有我身邊受傷的朋友,當初一邊受傷後就把力量「通通」分擔到另一邊,甚至出現一大堆奇怪的姿勢。結果反造成其他部位的肌肉過度緊繃、受傷,出現痠痛、疼痛的症狀,反而增加日後復健時更多的問題。
第六,你一定想問我,最後是怎麼好的?眼見我做各種治療試過都無效後,當時我的復健醫師建議我到振興醫院做水療。最後,我找到振興醫院復健科的陳建成醫師,他很清楚的分析我的病因,也是我碰過最好的復健醫生,然後讓我開始做每周2-4次的水療。
所謂水療,是在水的浮力下讓病人可以做到很多在陸地上無法做的動作,從最一開始的走路、跳躍、踩浮力條,到後來動作越來越進階,慢慢把幾乎流失的肌力一點一滴找回來。
我非常感激當時水療的物理治療師楊祥生老師,想當初第一次下水是哭著跟他說我的病況。很有經驗的他,先安撫我的情緒,一點一滴的教我各種動作,開出回家訓練的肌力菜單,再每一次根據我的情況,幫我在水中做徒手治療。
當然,我是很聽話又勤快的病人,定期去水療,回家每天該做的肌力訓練一個也不少,花了一年半後,我終於慢慢痊癒,如今已經可以正常跑跳。
雖然受傷過的部位無法再做太激烈的運動,但能恢復正常生活,隨心所欲的逛街、運動、旅遊,是我當初傷重時想都不敢想的事,也很謝謝一路以來幫忙過我的人。
或許有天,會有跟我類似情況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希望我的過來人經驗可以幫到你。更重要的是,不管再痛再難,你真的沒有被放棄,這些考驗只是康復之路必經過程,哪怕比別人難一些,終有一天,你一定會和我一樣痊癒的,加油。
物理治療所 成本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BD專科講堂 #物理治療師 #Jacky
比賽訓練難免受傷,在復原的過程中,除了靜養休息,更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角度,找到問題產生的兇手,檢視動作控制與矯正,在復原的路上更有掌握度。意外/手術後,醫生治療組織與傷口,物理治療師強化復原運動,兩者相輔相成。
本集SBD專科講堂,邀訪來自#樂橙物理治療所 的物理治療師Jacky,一起來聊聊受傷復健與物理治療師的五四三,也特別邀請健美運動員Ken Lee,在下一集聊聊傷後復健的過程,與物理治療帶給他的幫助。
❤️特別感謝:樂橙物理治療所
台北市士林區天母西路22巷1-1號
#SBDTaiwan #邱個
【你的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每週更新!記得開啟小鈴鐺!】
【版權所有,搬運必究!🇹🇼別再下載影片搬去別的地方,要看來這裡看吧~~】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影片並未授權任何平台轉載或是翻譯使用 #請勿盜用

物理治療所 成本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政府提高薪資待遇與加強專業形象宣導的情況之下,居家照服員的平均月薪在去年12月底達到3.8萬元,去年投入居家照服的人力約有6500人,#比往年高出4倍,且在年資未滿一年的新進照服員中,有20%具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可見政府推廣照服員的策略相當成功有效👏👏
然而,長照人力的缺口不只照服員和社工,還有廣大的護理人員、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政府直接加薪的鼓勵之下,#有些照服員的薪水居然高於進入門檻較高的護理師,讓許多受到長時間訓練、擁有專業執照的護理師感到相當受挫與打擊,甚至說出「乾脆轉任照服員」的喪氣話......
💥💥面對有問題的長照人力薪資架構,薛瑞元次長竟然回說,護理人員轉任照服員也是一種人力流動的方式⁉這樣很好⁉ 我聽到的當下超傻眼🙄🙄 這簡直是專業的浪費!專業護理所學和生活照顧根本完全不一樣!政府在補助進入門檻低的照服員後,是不是也應該關愛一下我們辛苦又低薪的護理人員?也給我們的專業人力一點誘因?而不是一派輕鬆地回說「這樣很好」🙄🙄🙄
昨天我才出席南港郵局節餘空間設置綜合式長照機構的簽署合作意向書儀式記者會,#再一次提出要讓護理人員開辦與經營社區式護理機構,針對門診以上、在宅未滿的社區長照個案,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並藉由聚集長輩成為日常串門子的地方,發揮預防保健的功能,實現在地老化。
根據行政院回覆我的總質詢書面答覆,#行政院也很贊同讓護理回歸社區,活化不在職的護理人力,還請衛福部盡快修改《護理機構設置標準》,將「社區」也加入分類,並請醫事司與照護司再討論醫療輔助行為的詳細定義,到底哪些行為需要醫囑、哪些不需要?在長照需求逐漸增加的情況之下,若是護理人員能在社區式護理機構執行換藥、抽痰等長照個案時常需要的護理措施,相信絕對可以幫醫院減輕非常多的負擔。
此外,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長照的人力缺口也急需補足,在現階段,#大部分長照工作單位的勞動條件都比醫院差,許多治療師都是選擇在醫院就職,就算有些治療師有心想在晚上兼職做居家復健,也常常因為薪資低和時間成本過高而感到力不從心。
📌為此我今天向衛福部提出物理治療師第九條修正動議,希望能將「物理治療師執業以一處為限,並應在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之醫療機構、物理治療所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得聘請物理治療師之機構為之」中的醫療機構更改成醫事機構,讓物理治療師也能登記在居家護理所,並請衛福部研議改善長照工作單位的勞動條件,以確實補足長照人力。
💥提案💥
✔請長照司於一個月內提出在現有的長照據點或創新服務模式中,導入社區式護理機構服務的相關規劃。
✔請照護司於一個月內提出增設社區式護理機構與護理業務中「輔助醫療行為」的修法規畫。
✔請長照司偕同健保署於兩個月內研議社區式護理機構的相關給付機制。
#質詢
#長照人力
#護理人員
#職能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
#社區式護理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