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ꔛ2021年吃到最好吃的團購美食就是這個
⚡️河南味牛肉麵⚡️
連結:https://bigordr.com/shop/angelique_kuo-beefnoodles
看起來超不起眼,
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包裝與設計ˣᴰ
ᴮᵁᵀ 一口入魂 整個人都要融化了
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牛肉麵料理包 我的天阿(⌯˃̶᷄ ⁻̫ ˂̶᷄⌯)
完全還原現煮的口感 ᴬᴹᴬᶻᴵᴺᴳ
#人生中吃過最好吃的牛肉麵料理包94它🥇
好吃到我在ᴵᴳ跟大家開玩笑說
不好吃我就跟你姓😆
要團購之前,我先買了送好友 (她也是額樂到不行)
拼命問我什麼時候要開團ˣᴰ 哈哈哈哈
河南味牛肉麵是台東很有名的牛肉麵店
使用大量蔬菜取代味精
所以他家的牛肉湯底超好喝 (是可以喝光的那種!!!!)
紅燒湯底好喝就算了
最可怕的就是>>>連清燉湯底都好喝到並軌 (只差沒舔碗了)
💎這次幫大家談到$1500就免運費!!!!!!!
9/6(一)-9/12(日) 限時7天
連結:https://bigordr.com/shop/angelique_kuo-beefnoodles
✔️清燉牛肉麵
這是我平常最不愛的口味
但我要告訴你們,他們家的清燉 omgggg #驚為天人
那個湯是牛大骨慢熬出來的
黃金比例ꔛ好喝到升天🤤
✔️紅燒牛肉麵
✔️紅燒半筋半肉
✔️紅燒三寶麵
另外這三款都是經典的紅燒湯底,真心大推!!!
熟成牛肉熬製的濃郁湯頭真的很無敵
豐富的層次感+不會死鹹(๑´ڡ`๑)
已經吃掉24包的我…每回吃每回讚嘆!!!
真的好好吃哦 (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了 嗚嗚(*꒦ິ꒳꒦ີ*)
紅燒湯底主要成分:
水、牛肉、牛筋、醬油、牛骨、洋蔥、牛油、米酒、番茄醬、冰糖、鹽、薑、八角、花椒、桂皮、草果、甘草、小茴香、陳皮、月桂葉。
你去買ᶜᴼˢᵀᶜᴼ紅x牛肉湯就會發現…很多都是看不懂的成分哦🙈
我們要吃的是食物~不是食品ᴿ
上面這些都是看得懂的成分
吃起來相對很安心 #SGS檢驗 #無防腐劑
麵體的部份也是自家手工拉麵
團購價格是包含麵條的呦
手工麵的Q彈真的很加分 好麵+好湯=完美🥺
⚡️四種口味 保證無雷⚡️
拜託妳們直接買16包的組合
因為平均下來單價最便宜+同時冷凍宅配免運費🚛
📌好吃ᵀᴵᴾˢ分享:
蔬菜+蔥花 ᴹᵁˢᵀ ᴴᴬᵛᴱ
我還會煎荷包蛋 切蒜片與辣椒來配
好吃到哭ꔛ讓人會想念的那種(*,,˃ ᵕ ˂ )✰*
煮一鍋水下麵條與青菜,煮熟後撈起備用
好吃的重點來摟>>>
有加料的牛肉湯適當加熱即可
不要大火讓它一直滾ꔛ肉質會變老 (這是美味關鍵)
他們家的牛肉用的都是好吃又Q彈的牛肉⸝牛筋⸝牛肚
等你們吃過就會懂我說的
#上桌就像是現煮的味道 (完全不會覺得它是料理包)
很簡單៵៵៵很純粹៵៵៵很好吃
結論:以宅配料理來說 真心美味 無可挑剔ꔛ必買ฅ•̀∀•́ฅ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5的網紅三寶爸Kuni日語-PAPA走摳摳買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平安時代起開始有了「關東煮」這名詞。將田楽(てんらく)加了お、省略楽,成了おでん(關東煮)這個詞。大家知道嗎?剛開始的おでん只是將豆腐切成長型,串在竹籤上、輕輕撒上鹽巴後稍微燒烤。 經過時代變遷,開始在豆腐以外的食材上塗抹味噌,同樣是おでん,吃法卻更豐富。而在江戶時代末期,關東煮漸漸演變成現今我...
牛筋 怎麼 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雨天的星期五晚上,婆婆做的番茄牛肉湯小孩愛慘~有軟嫩到不行的牛筋,牛肉的切法也是大塊但不厚,小孩很好咬,我自己也常做牛肉羅宋湯,可是男孩們從來沒有搶成這樣!😛今天的甜點貴賓是大名鼎鼎又特別難搶的 Mr.啃,當時看它們粉絲頁發現有蛋黃酥就超級想吃的,沒想到飯後就收到好姐妹的禮物~我的好姐妹到底是怎麼搶得呀,每次都能搶到甜燒餅這次又能搶到蛋黃酥!超好吃的🙏
先生好友看到我過生日,今天還送我超限量的奈良美智盤子🥏超可愛的我好愛好愛喔!感謝 💕💕💕
#晚餐餐桌
#婆婆煮湯烤了雞肉其他叫外送
#mr啃
#蛋黃酥的季節快要到了嗎
#奈良美智盤子
牛筋 怎麼 切 在 大象發福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味噌牛筋煮
.
最近陰雨綿綿~特別想吃熱呼呼的料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道非常下飯的料理─味噌牛筋煮。
.
這道料理原型來自大阪名物「土手燒」,是一道鄉土料理,作法係將牛筋與蒟蒻,用特調味增醬燉煮而成的美味小吃,因為一般觀光區比較看不到,只有在居酒屋才能點得到,所以名氣不如章魚燒、大阪燒,但味道上肯定是不輸的!
.
說起這道料理用的牛筋,常用的並不是平常我們吃牛筋麵的那種牛筋,而是平常修肉剩下的筋膜,兩種差別為牛筋是牛的腳筋、而筋膜僅僅是在肉外層銀皮,各部位都有,所以食材選用上,只要是筋膜都可以使用,手邊沒有筋膜的朋友也別擔心,用牛肋條就可以囉,烹調時間一樣風味不減!
.
味噌的部分,傳統上使用赤味噌與白味噌做搭配,今天做的全白味噌版本,赤味噌的部分用醬油替代,大家可以不必糾結買不到赤味噌怎麼辦~至於白味噌挑自己習慣的品牌即可,本次使用的是信州味噌,一併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
蒟蒻的部分,我知道這東西不好買~用白蘿蔔替代就可以啦!
.
最後是調味,這點一定要特別說明一下,很多日式的食譜調味都會本味醂跟砂糖或三溫糖,但我個人不喜歡吃太甜,通常我都省略糖,本次的食譜也是,若喜歡甜滋滋的朋友,自行補1-2大匙糖就可以更貼近原版囉!
.
一不小心又說得落落長…,言歸正傳這道料理實在太美味了,在烹煮的過程中就已經香到不行,熱騰騰的白飯淋上濃稠帶有牛肉鮮味的醬汁,加上軟嫩的牛筋還有Q彈的蒟蒻常伴左右,真的超級好吃的!喜歡的朋友不妨試試看,保證你會愛上的!
.
🌀材料
🔸牛筋膜650克
🔸蒟蒻150克
🔸薑片6片(一半汆燙一半燉煮)
🔸蔥3支
.
🌀味噌醬汁
🔸水1000cc
🔸味噌60克
🔸味醂60cc
🔸米酒60cc
🔸醬油30cc
🔸鰹魚粉5克
📝牛筋膜可用牛肋條替代
📖蒟蒻可用白蘿蔔替代,日式作法將白蘿蔔切塊後,從冷水煮滾轉小火煮到軟,沖洗後再跟牛筋一起燉煮,嫌麻煩的朋友就一起下鍋吧!
.
🍳作法
.
1️⃣薑切片、蔥切段、蒟蒻用湯匙刮小塊備用。
📝形狀不規則易沾附醬汁
.
2️⃣起ㄧ鍋冷水(水量可以超過牛筋),放入牛筋與一半的薑片,大火煮滾後取出清洗乾淨,再切成與蒟蒻同等大小備用。
.
3️⃣蒟蒻撒上鹽抓拌均勻,入滾水汆燙2分鐘沖冷水備用。
📝生蒟蒻有其特殊氣味,必須經過前處理不可直接入鍋燉煮。
.
4️⃣將牛筋、蒟蒻、蔥段、薑片入鍋,按比例倒入味噌醬汁大火煮滾,期間須稍微攪拌使味噌融化,待煮滾之後撇去浮沫,上蓋燉煮1小時。
📝味噌先下是去腥,可參考小知識
📝燉煮過程水不夠可以補熱水
.
5️⃣1小時候開蓋,繼續保持小火收汁至濃稠(約15-20分鐘),取出撒上蔥花即完成!
📝開蓋是為了收汁使醬汁濃稠
📝可搭配七味粉更對味
.
📖小知識
.
一般而言味噌料理味噌都是最後下,避免味噌久煮失去其風味,然而在味噌煮裡面味噌會先放,一方面使其入味,一方面可以達到去腥效果,同樣都是味噌,先放跟後放的意義截然不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唷!
.
#味噌牛筋煮 #味噌 #牛筋煮 #土手燒 #大象日式料理 #家常菜 #foodie #food #foodblogger #delicious #cook #homemade #instagood #instafood
牛筋 怎麼 切 在 三寶爸Kuni日語-PAPA走摳摳買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平安時代起開始有了「關東煮」這名詞。將田楽(てんらく)加了お、省略楽,成了おでん(關東煮)這個詞。大家知道嗎?剛開始的おでん只是將豆腐切成長型,串在竹籤上、輕輕撒上鹽巴後稍微燒烤。
經過時代變遷,開始在豆腐以外的食材上塗抹味噌,同樣是おでん,吃法卻更豐富。而在江戶時代末期,關東煮漸漸演變成現今我們熟悉的樣子。雖然中文取作關東煮,但其實日本各地都吃得到,加上各地文化不同,變化出具有當地特色的關東煮風味與吃法。
第一次吃關東煮,不知道要點什麼的話,不如就試試最受歡迎的「大根」、「蛋」、「蒟蒻」吧!這三種是必點的哦!!!
關東版人氣關東煮食材TOP 5
大根(だいこん)、蛋(玉子;たまご)、竹輪(ちくわ)、蒟蒻(こんにゃく)、半片(はんぺん)
關西版人氣關東煮食材TOP 5
大根(だいこん)、蛋(玉子;たまご)、蒟蒻(こんにゃく)、牛筋串(牛すじ串;)、炸厚豆腐(厚揚げ)
牛筋 怎麼 切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筱筱太太密傳牛肉麵,達哥吃過之後就不吃餐廳的牛肉麵,媽祖託夢的食譜
筱筱太太這次又用潛規則逼我先上他的影片,這次分享的是我愛吃的牛肉麵教學,其實達哥我不太愛吃麵,因為覺得麵的口味太清淡,不過自從吃了筱筱太太的牛肉麵,我再也不吃餐廳的牛肉麵,因為如果價格便宜卻一樣好吃,我覺得不科學,因為不可能慢火燉煮的牛肉麵這麼便宜,如果要煮到這樣濃郁的湯頭,一碗牛肉麵至少要三四百才有可能,不過其實想想非常合理,日本拉麵也是賣這樣的價格。
我們有時候也會煮好牛肉麵湯頭,冷凍帶去露營的時候加熱吃,絕對否泡麵,速食拉麵好吃N倍,這次公開食譜如下,詳細的教學就看影片。
筱筱太太為了想幹掉我的人氣,還把私房化妝品拿出來送,看來影片再拍久一點,連私房錢都拿出來投資營火部落了,各位要努力捧場。
食材:
A鍋 牛骨湯:
小牛骨10根左右
洋蔥一顆
B鍋 牛肉湯:
牛肋條5~8條
牛短筋10~15塊左右
大紅番茄2顆
洋蔥一顆
蔥4~5根
薑一小根(約10公分長)
米酒適量
醬油適量
鹽適量
秘密小白包(八角、花椒)
做法:
A鍋-耗時約4~6小時 (可以先煮好,放冰箱備用)
1. 洋蔥洗淨,去頭去尾去皮,備用
2. 牛骨洗淨,川燙約5分鐘,再撈起洗淨
3. 煮一大鍋水,等水滾放入牛骨及洋蔥
4. 小火約煮4~6小時
(中間記得要看水量是否足夠及撈去雜質)
5. 把牛骨撈起丟掉,湯備用
B鍋 - 耗時約4小時
1. 牛筋、牛肉依序洗淨、川燙約1~2分鐘,再撈起洗淨
2. 煮一大鍋水等水滾放入牛筋 +去皮的薑,小火煮2小時
3. 洋蔥、番茄切丁,蔥切段(分蔥白及蔥綠),備用
4. 2小時後,起油鍋,開小火先放洋蔥炒至微焦化
5. 放蔥白段爆香,再加入番茄丁炒出番茄香
6. 放牛肉轉大火翻炒,加入米酒、醬油,約炒5分鐘
7. 把牛肉炒鍋倒入牛筋鍋
8. 加入蔥綠及秘密小白包,小火燉1.5小時
9. 把A鍋(牛骨湯)加入B鍋
10. 嘗味道,如果太淡就加鹽巴,如果太鹹就多加牛骨湯
11. 美味牛肉麵就煮好了喔!
本次拍攝工具:
Gopro Hero 7
Canon 77D
Canon 10-18 F4.5~5.6 IS 廣角鏡頭
Rode video Micro麥克風
Manfrotto Element 碳纖維小型腳架
Canon 24-70 F2.8
剪輯設備:
MSI GS65
Philips BDM4350 (43" 4K)
Youtube: www.youtube.com/campfiretw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Web: campfiretw.com
IG: 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Email: campfire20180312@gmail.com
牛筋 怎麼 切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用情,何時拋卻,今天自己揀,就算吃苦,也笑。
邂逅翁記,在六月炎夏,摸到火井的小麵廠買麵,轉身才發現正對面五級樓梯上的它:店面闊落高樓底,但跟街外無阻無隔,裏面零冷氣,吊扇掛牆扇在呼呼賣力,幾枱客人正埋首吃湯麵;怎麼都不怕熱?未及回神,一個輕微駝背的婆婆「嗖」聲放低碗筷,殷勤笑迎:「上來坐,想吃甚麼呢?」
一碗牛丸麵端上來,焦黃點點的葱油先香奪魂;再啖細細粒牛丸,爽口肉味濃;那白白的湯底像久違的阿嫲手勢,不禁細問因由。婆婆自豪地說:「我用豬筒骨煲五六句鐘,好似牛奶一樣白,還有牛腩牛丸豬粉腸的甜味在裏邊。」筒骨煲湯很油呢?「用豬筒骨才香,但工夫多,我自己撇油囉!」
翁記在火井半世紀,婆婆翁太是這家潮州麵店的主人。食物十指數完:牛丸牛腩、大腸粉腸都是自家製作處理,豬皮蘿蔔豬紅再加工,魚蛋魚餃墨丸指定某家來貨。從前有過自家製豬肉丸、自家鹼水洗白的牛柏葉、自家撞的豬紅,甚至炒螺炒蜆。「年紀大,做不到多少了。」翁太68歲了,笑言黑髮是染的,長者卡也領了幾年,現在只選幾樣親手做,「好東西不用多,幾樣已經夠,但幾樣都要專注做,真是要畀心機做。」
重重嚴把關
翁太做牛丸必用新鮮牛肉,指定水?和胸板肉,每朝跟時間競賽:「牛肉有一道氣的,新鮮得來還要那道氣不死,做起來的牛丸才不同。」供應商送貨過來她也嫌太遲,凌晨兒子幫她取牛肉。「我們幾十年見貨付現金,牛肉唔靚唔要;加價無意見,最緊要貨靚。」清晨五點鐘她起床梳洗後,即刻動手,「兒子不做這行,有自己的工作。牛肉來到,我甚麼都要放低先做牛丸,等到牛丸出了才心定一些。」
做牛丸,曾經用木棍手打,「七個字(35分鐘)才打三斤半,真係搵唔到食。」30年前已改用機器做,調味、校水溫仍在人做:「如果水太熱牛丸很快淖熟,就不夠爽。」有客查問有沒黑椒牛丸,她不屑做,「因為我的新鮮牛肉毋須用到黑椒,不需要添加任何香料味,用最簡單的醃料食出最新鮮的牛肉味。」
她的牛腩也用新鮮貨,清油去膏最執着,理好的牛腩只剩五六成。醬汁自己炒,味道只此一家;花椒八角她不用,除了南乳,靈魂在「特別靚的印度香料」。炆出一鍋郁香,連筋帶肉的滑中腩、軟腍的牛筋、鬆軟的牛面珠,還有罕見的牛膝軟骨和牛心蒂(牛爽)混合隨上,吃着甚麼看彩數。
小不點 大宇宙
銷魂的葱油,倒是永不落空。粉麵添一匙葱油,滾湯一沖下去,香氣四溢。翁太一星期炸葱一次,只挑香甜京葱,六斤削幼細切,得花上一個半小時;因為京葱滑刀又催淚,女工也不肯做,只有翁太習以為常。然後,炸兩個小時至脆卜卜,其間要不停攪動防黐底。「曾經有一次我做事忘了,整煲黑了,好慘呀!錢是一件事,我花了很多精神下去。」像一個小孩手中的雪糕掉了在地上,翁太說來仍然頓足。
「如果無葱油,我好似沒了一隻手。」她賣潮州風味粉麵,最不忿被人喚作車仔麵。「車仔麵的豬皮蘿蔔是我加插的,但車仔麵哪有靚湯!我們有冬菜呀葱油呀,本來也落芹菜,但現在芹菜好難買,買回來第二日就黃了,不知上面(大陸)做了甚麼手腳,乾脆不用。」伴麵或配豬紅的辣椒醬,也是她獨門秘製,微辣香濃,卻是非賣品,粉絲來到店中可以大匙大匙的享用。
翁太站着只是人家坐着的高度,但幹練直如三頭六臂。「好多事,我都自己做,因為我要求太高。」菜,她親自去買去挑;白菜仔、通菜等也得親力洗:「有時菜好多沙,先浸半句鐘,浸完後又要慢慢捽。自己洗,乾淨些。」就連廁所,亦是收工後自己㨘,「做飲食要乾淨,難請人就自己慢慢做囉!」
熱火朝天 影一雙
高人修煉,總在凡夫攀不上的山巔;翁太做牛丸、炒醬炆牛腩也另闢秘密廚房,謝絕參觀。原來半世紀前,翁記炮製食物也不在賣食的地方。60年代火井是私家地,非常熱鬧,「朝早街市,晏晝食肆,有打冷賣潮州餸有糖水好多嘢賣。」翁太潘惠玲記得是1968年,一個後生仔用擔挑擔住兩個炭爐來火井賣潮州麵,「爐上各有一個煲,一個煲湯一個淥麵,連湯連麵一共130斤,那時他瘦瘦的但好好力。」他,是翁欽藩,單身寡仔,在附近租了個小廚房,煮好就擔來賣。「他一個人,下面煮,上面瞓,好坎坷!」70年代初,二十出頭的順德妹嫁給這個潮州小子,「緣份啩!好難講,他光棍一條,不就跟他捱囉!」翁太直呼「我怕醜,你唔好問」一臉少女的忸怩。
婚後,小兩口子無再擔炭爐,改租現鋪的廚房,固定在現鋪對出擺街檔。70年代中買了現鋪,但只留用廚房,把鋪租給人幫補供鋪,翁記仍是個街檔。「那時簡簡單單賣牛丸魚餃魚蛋粉麵,賣賣賣,摺枱一直擺到街尾。附近太平戲院一散場,好墟冚!晚上11點仍要去麵廠補貨。」及至80年代初,政府收回私家街禁止擺賣,他們才入鋪經營。「初初搬上鋪沒甚麼生意,好鬼慘!我在街賣着好地地,上幾級樓梯,人家以為不是(我),但也無辦法,唯有像『企街』一樣站在門口,因為人家是認人的。」
那時供鋪供樓供子女好辛苦,兩口子一個廚房,一個樓面。有時忙起來,一日做十八九句鐘,鋪張紙皮在地上就倒頭大睡。「我和老公在廚房出入好容易衝撞,有時做得忟憎我就話:我前世欠了你,第二世見到你都運路行——講笑啫!」回憶,爭執也是甜。只是,老公的身影近十年在翁記消失了。有時熟客問起,翁太只道:「不開心的不說它了。」原來老公身體有事早已退休,「他沒要我守住這間鋪,還叫我不要做。但我不鍾意打麻雀,對住四堵牆有甚麼好?」
開心至上
子女都勸她不要做,但翁太覺得「自己愈做愈精神,我又不妨做吓,見吓街坊,有些搬了很遠都回來食,這點令我好有滿足感。」九月爭秋奪暑之際,翁記已經有了冷氣。從前舊樓電力一般,裝冷氣要改電要申請改圖則,「我一直不想拔條頭髮動全身,所以一年過一年。近來天氣特別熱,所以休息了幾日換過所有電線。」翁太不時勸客人坐入一點涼冷氣,怎知他們都說慣了,不介意吃得身水身汗,甚至以此為風味。
「不理它有沒冷氣,好食就過來食。」40多年熟客蕭先生說。他指指價錢牌,「仍然是20蚊一碗,去哪都吃不到。」翁太最近加價一元,笑謂是幾十年「最大膽」的一次,但相比上環、佐敦價,依舊便宜近倍。「求其賺少少,夠付人工就算數,鋪是自己物業,做了這麼多年當益街坊啦!主要是我做得開心。」翁太說。
蕭先生跟她提起擺街檔年代來買麵,一元二角。在結帳的熟客即搭訕:「我記得細細個攞一個兜來幫我老竇買麵,一蚊咋!」兩男搬走十多廿年仍不時回來,你一言我一語鬥資歷鬥長情。翁太掩臉大笑:「最開心聽到這些:我幾耐呀你又幾耐呀。星期六日最多搬走了的街坊回來食,說『我來探你啦!』好開心。」
當年營役為生計,今天忙碌是興趣,翁太又煮又洗無時停,坦言肉體是辛苦的,不過感恩仍有精神魄力做得到,「我見步行步,做到幾時就幾時,做不到就光榮結業退休,搞掂!」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義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牛筋 怎麼 切 在 [問題] 冷藏的牛筋要怎麼切比較好- 看板cookclub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料理白吃小弟我想要燉紅燒牛肉牛筋湯
可是超市都只有賣一整塊的那種
在菜市場好像可以讓肉販切~
不過平常上班沒去過菜市場只好去超市
買了一斤左右包裝好的冷藏牛筋
聽說牛筋不好切
請問要切的時候 有甚麼訣竅或要注意的地方嗎 ?
是要用特猛的菜刀之類的還是...XD?
感謝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217.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okclub/M.1469362698.A.4D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