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物誌】
偏鄉畢冊比婚攝更吸睛 熱血攝影師義拍
圖說:攝影師楊文逸號召夥伴為偏鄉學子義拍,鮮豔亮麗的原住民族服飾,在這群攝影師的鏡頭下,展現出比婚紗攝影更驚豔的畫面。(楊文逸提供)
照片提供: @#中華民國偏鄉學子圓夢公益協會
#把愛傳出去
#圓夢青春不留白
熱血攝影師義拍偏鄉 畢冊比婚攝更吸睛
熱血暖男楊文逸團隊,深入山區為偏鄉孩子圓夢。老天許一個晴朗天氣,「愛的禮物,青春影像定格」讓偏鄉畢業紀念冊拍攝計畫,成為老天爺送給畢業生的驚喜禮物。
新北市熱血攝影師楊文逸號召夥伴奉獻專業,上山下海義務幫偏鄉學子留下比電影海報、婚紗攝影更亮眼的畢業紀念冊,為弱勢孩童留下青春記憶。台灣「國之南境」最深處的屏東牡丹國小,是六年多將近七年前楊文逸發心的起點。
他說,當年,在牡丹國小拍攝結束休息時,耳邊依稀還能聽到孩子們邊打掃邊唱排灣母語歌謠的動人心弦,迴盪在池山下。「那年,是我決定投入義拍的第一所學校,也是關鍵的山谷之音。」
2015年 發起人楊文逸開始號召台灣各地的專業攝影師投入為偏鄉學子義拍畢業照的團隊。他們貢獻出自身專業,揹起自己的器材,將可以賺錢的工作時數奉獻給孩子們。這就是即將進行第七年的「熱血義拍」計劃。
回想起第1年的義拍傻勁,楊文逸與坐在旁邊的女友張馨允對望一笑,他說,儘管無任何經驗與援助,憑著打死不退的熱情,自己與偏鄉學校聯繫,希望讓畢業紀念冊,因為穿自己傳統服飾,認識自己求學的環境,熱愛家鄉土地與父母,成為孩子們值得驕傲的禮物。
看到偏鄉學校的需要,義無反顧投入紀念冊義拍。他第一年與其他兩位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始義拍,只有苗栗泰興、屏東牡丹及三峽民義3所國小賞光。第二年的8所,擴大到今年(民國110年)共42所學校,含幼稚園、國中部共60個單位。
偏鄉國小的孩子,畢業等同於一張大合照,這也是人生歲月的總和,家庭經濟無法支助、偏鄉沒有攝影師願意前往,都是背後的因素。拍照時,被這些孩子自信而單純的靈魂所感動。「我真沒想到自己小小的專業,竟能帶給這裡的孩子這麼大的喜悅與滿足!於是我在心裡發願:不但要年年義拍,校次還要一年比一年多。」
楊文逸說,當他們長大後,回頭看著自己當時的模樣,透過影像紀錄,很驕傲的說出「我是誰、我來自哪裡」,這將會是多麼珍貴的事。
原是楊文逸自己與女友張馨允和少數助理的投入,他說,剛開始覺得這條路很孤單,但提醒自己「莫忘初衷」,或許是傻勁燃起同好的熱情,只要願意助人,必定有貴人協助。逐漸集合熱血專業攝影師,從平面到立體,從紙上畢業冊到動態影片紀念冊。團隊後來籌組中華民國偏鄉學子圓夢公益協會,這些在前線的熱血青年與攝影師,都以接案為主,他們放下手邊工作協助義拍。這個浩大工程在文逸帶領下,持續在群組與臉書粉絲頁、個人網站,以及許多夥伴的轉分享,讓各界都可以參與這項圓夢工程。讓夥伴服務層面更廣、更深入,希望為偏鄉孩子留下人生重要記憶。
7年級生楊文逸在都會區長大,家住新北市新莊區,他說,「家雖不富裕,但在父母全心照顧下,孩子們從不缺衣食,且擁有滿滿的愛,所以我一直知足感恩,希望有天能靠自己的弩力,回報這片滋養我的土地。」
偶然機會聽到偏鄉的校長說,部落的孩子沒有畢業紀念冊,通常都是老師用數位相機,幫大家拍一張大合照。對資源不虞匱乏的城市孩子來說,很難想像沒有畢業紀念冊。
楊文逸放下咖啡杯淡淡的說,歷年來透過社會公益募款支持,與攝影師、志工上山下海拍攝,讓孩子希望獲得畢業紀念冊的夢想實現。到2020年拍攝40所學校,累積協助1600餘名畢業生,留下青春的記憶。拍攝的學校雖增多,但公布行程後報名的攝影師幾乎秒殺。
如今,他與孩子們也成了知音,楊文逸每年都回到牡丹國小拍攝每一屆的畢業生,他更延伸到已畢業的牡丹國中學長姐。下一屆的學弟、學妹都殷殷期盼等到自己成為鎂光燈的主角。
攝影師王健宇說,都達國小可以說是他義拍當中最喜歡的學校了,除了賽德克小孩很可愛以外,宜人的環境像是天氣、溫度、新鮮空氣都是原因。從受學童歡迎的程度,能體會「阿逸為什麼能在如此耗費精力與金錢的狀態下,始終不放棄義拍」。但這樣的期許與許願,也成為團隊夥伴肩膀上無比沉重的甜蜜負擔。但台灣社會充滿愛心,都逐一克服讓這些孩子能順利收到人生第一本畢業紀念冊,不讓孩子們失望。
無論是排灣百步蛇、魯凱百合花,或山豬獠牙、各種鮮豔亮麗的原住民族服飾,在這群攝影師的鏡頭下停格,展現出比婚紗攝影更讓人驚艷的畫面,有如天籟之音迴盪的影片。
這群志工一起深入山區與海邊,透過指尖快門、遙控空拍機,為孩子們抓住回憶,記錄畢業時的歡樂心情和微笑曲線。我親身參與幕後與從旁協助,並獲得深邊許多朋友的支持與贊助,甚至引起更多媒體迴響。攝影師、造型師與板橋林家園附近的吳姓社區藥師、退休的新北市府賴姓科長、醫療團體的車隊志工都參與義舉,甚至感動人在美國洛杉磯的旅美台灣醫師都越洋捐款。為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收到最驚喜的畢業禮物,在校園與師生留下美好的青春記憶。
每當清晨,第一道陽光灑進屏東霧台國小勵古百合分校,揭開南台灣的義拍序幕。楊文逸在石板屋窗前,拍下「太陽之子」影像,在牡丹旭海留下畢業生海天一色的感動。在新竹縣尖石鄉的石磊國小,也映著陽光,讓孩子們坐在有祖靈圖騰的護欄上拍照。
畢業生享受明星般的禮遇,高規格的拍照饗宴。攝影師粟靖維和范代郁、林夏朵說,徜徉在一片樹葉海中,看到藍鵲,牛與猴子,孩子們拍照時喊著:「好開心喔。」團隊要送給孩子們的不只是一本畢業紀念冊,還有永誌於心的美好回憶。
張馨允說,這群志工深入山區,想以攝影專長,和孩子們一同抓住回憶,紀錄畢業時的心情和表情。很驕傲與這群志工一起深入山區與海邊,透過指尖快門、遙控空拍機,為孩子們抓住回憶,記錄畢業時的歡樂心情和微笑曲線。
留著長髮的馨允說,影像紀錄是為了提醒我們「擁有」什麼,從照片中獲得很多能量。只要你願意,人人都有帶給他人幸福的能力,那是非常美好的事。透過幫助這些孩子,「我們其實某種程度被療癒了。」
馨允幾乎在每一所學校的義拍都不缺席,她說,團隊之前深入南橫公路,在高雄中央山脈的心臟地區樟山國小拍攝,出發前天氣不佳,但往往這時奇蹟就會發生,到達學校前風雨的天氣就停止,甚至轉晴讓拍攝過程相當順利。「心中那道難以言喻的美麗彩虹,也再度升起。」熱血暖男楊文逸團隊, 深入山區為偏鄉孩子圓夢。連老天都會許一個晴朗天氣。
上山下海義務幫偏鄉學子留下比電影海報、婚紗攝影更亮眼的畢業紀念冊,讓弱勢兒童留下許多青春記憶與微笑。網友大力稱讚說,他讓攝影不只是捕捉瞬間的美麗與笑容,更帶來幸福甚至啟動更多愛。
有些國小畢業生從小學4年級、5年級就開始企盼,「善的漣漪如投石湖水,不斷擴散。」楊文逸說,他只是代表熱血青年的團隊夥伴接受表揚,他始終相信老天爺都眷顧這群孩子,讓拍攝都遇到好天氣。以往好多年,無論是在南投都達(平靜)國小、屏東牡丹高士國小,或高雄桃源樟山國小,拍照前下雨,開拍後放晴,真的是老天都幫忙。
他發現台灣到處充滿著愛,這條路絲毫不孤單。各種鼓勵與支持,讓楊文逸看見台灣美麗的人心。他說,學童們的笑容,療癒所有的辛勞與艱苦。畢業紀念冊是人生重要回憶,但對偏鄉學校的學生,多數只是老師以小數位相機或手機拍攝的大合照,更不敢奢望成冊。他深信,受助學生長大後一定可幫助更多人,傳播善的種子並等待開花結果。
在板橋車站的星巴克咖啡,我們閒聊著,楊文逸說,善的漣漪,猶如石子投湖,必將不斷擴大。只要願意幫助,必將有貴人從旁協助,願望一定可以達成。願意同行於這條志同道合的路,才能奮力向前,無所畏懼。感謝所有協助的人,及畢業生們的活潑與笑容,唯有匯集眾人力量才有辦法完成。
當然,千頭萬緒也有心情低落的時候,除了每次出發前都會前往媽祖廟上香祈福,祈禱義拍過程一切順利圓滿,他祈求上天賜給他更多更大的力量不至懷疑自己,讓他面對挫折時足以戰勝自我疑惑,擁有可以協助更多孩子的勇氣,受傷時還能夠勇敢站起來,擁有睿智能夠處理所有的難題。文逸內心也想,萬一協會團隊能量不足以支應龐大需求時,乾脆他個人持續一輩子做這件事。
志工Neinei Yang表示,4600多公里的路程,30名協助的夥伴,謝謝部落的孩子,帶給她這麼多回憶,且更明白一定要持續下去這個有意義的義拍活動,盼望社會持續支持一同響應這樣簡單美好的行動。
有一年,老家在屏東瑪家鄉的動態攝影師恩拉雍‧卡樂森岸(Eljayum Karesengan)與團隊駕車300多公里取道南迴公路,深夜前進花蓮卓溪鄉偏遠的崙山部落。拍攝行動讓學生相當興奮,恩拉雍說,來到偏鄉部落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鄉,即使翻山越嶺到後山,但聽到孩子們的笑聲,畢業生嘹亮的歌喉迴盪崙山國小校園,就像是夜晚的星星一般療癒人心。
在我與文逸這場溫馨的「Man’s Talk」中,他說,相信孩子們的成長都值得被關注與紀錄,都值得在畢業時擁有一本紀念冊,在團隊夥伴為孩子們實現夢想完成的同時,也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懂得感恩,在長大有能力後也能成長為庇護他人的大樹。拍攝當天以孩子為主角,營造孩子人生必經過程的自信心。也紀念自己的成長、同儕相處的回憶,強化對家鄉與文化、族群的認同。
因為另一夥伴的邀約,結束春節前夕的午後分享,我與網路熟悉的馨允是六年來第一次見面,翻閱著帶來的4本畢業紀念冊,愈做愈精緻,有著苗栗縣的泰安鄉汶水國小、南投縣仁愛鄉都達國小、合作國小等,甚至更深山的發祥國小,這裡位於傳說中泰雅族發源地——瑞岩部落。學童們的笑容,療癒所有的辛勞與艱苦。看著畢業紀念冊的照片,往年攝影過程歷歷在目,張馨允說,「這畫面,我可以望著好久好久,這是好多人滿滿的愛,與正面能量!」
最新更新:2021/01/30 02:27
【夸父老鷹的心情:臺灣到處充滿著愛,這條路絲毫不孤單。與其當一位被感動者,不如當一名奉獻小小心力的行動者,您可以前往臉書粉絲專頁「偏鄉學子畢冊圓夢計畫」關心動態消息,或加入楊文逸的個人臉書給予鼓勵。如果您願意支持,請大家多多幫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偏鄉的孩子能夠擁有美好的回憶。】
#夜夜笙歌不山不市
Yang Goodspeed
夸父的語錄: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人若精彩老天安排
#若一輩子只做一事
#因為專心所以專精
#善的漣漪投石湖水
#不當石頭當播種人
牛樟 種子苗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屏東霧台鄉的山裡,有一位魯凱族的養樹爸爸,20多年來用愚公移山的精神,遵循魯凱傳統生態智慧,把一棵棵原生種樹木,從採集種子開始,培育樹苗、種回山上的土地,全年365天不曾停歇,慢慢地將原生森林找回來。
養樹爸爸的執著,林務局不只看到了,更要大力支持!
攜手復育森林的第一步,林務局提供了800株九芎、牛樟、台灣欅等在地培養的原生樹種苗木,它們都是在不同季節能提供野生動物們食物與棲息的樹種,也在養樹爸爸採種後協助育苗、提供志工的支援,不但希望這件山林好事能在霧台生根茁壯,未來也還會跟有同樣想法的部落,共同合作復育森林。
如果你也想支持養樹爸爸一家人的計畫,歡迎一起來親手種下!更多資訊請看: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
報導影片
https://youtu.be/X0oQ9IBLpvw
牛樟 種子苗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哪些農業諺語? | 五穀豐登|28 >
諺語,是流傳於人間而言簡意賅的語句。
農業諺語,更是結集了農民寶貴的實踐經驗;
那怕是一句簡潔淺白的句子,亦充分展示了百姓的智慧、經驗及付出。
--------------------------------------------------------------
1、一冬早,三季好。
2、犁田過冬,好過擔糞壅。
3、人怕老來窮,禾怕寒露風。
4、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糧。
5、青蛙開口早,早禾一定好。
6、竹開花,餓死農家。
7、簕竹開花,收起犁耙。
8、春雨貴如油,點滴無白流。
9、三年不選種,增產會落空。
10、早禾插到立夏,插無插也罷。
11、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12、早禾怕北風,晚禾怕雷公。
13、稻如鶯色紅,全得水來供
14、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
15、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16、六月蓋了被,田裡不生米
17、梨花白,種大豆
18、樟樹落葉桃花紅,白豆種子好出甕
19、清水下種,混水插秧
20、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
21、一季草,兩季稻,草好稻好
22、花草田種白稻,丘丘有穀挑
23、千處糞田,不如一處來糞秧
24、破糞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飯
25、蕎不見霜不老,麥不吃風不黃
26、要想多打糧,包穀綠豆種兩樣
27、種種甘薯種種稻,產量年年高
28、頭麻見秧,二麻見糠,三麻見霜
29、春插時,夏插刻,春爭日,夏爭時。
30、春雷響,萬物長。
31、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
32、春雨漫了壟,麥子豌豆丟了種。
33、麥怕清明連夜雨。
34、夏雨稻命,春雨麥病。
35、三月雨,貴似油;四月雨,好動鋤。
36、春天三場雨,秋後不缺米。
37、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38、春得一犁雨,秋收萬擔糧。
39、六月下連陰,遍地出黃金。
40、春雨滿街流,收麥累死牛。
41、伏裡無雨,谷裡無米;伏裡雨多,谷裡米多。
42、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穀子壓彎椏。
43、伏裡一天一暴,坐在家裡收稻。
44、秋禾夜雨強似糞,一場夜雨一場肥。
45、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
46、處暑裡的雨,穀倉裡的米。
47、處暑下雨爛穀籮。
48、清明熱得早,早稻一定好。
49、四月不拿扇,急煞種田漢。
50、夏作秋,沒得收。
51、五月不熱,稻穀不結。
52、六月不熱,稻子不結。
53、六月蓋被,有谷無米。
54、三伏不熱,五穀不結。
55、鋪上熱得不能躺,田裡只見莊稼長。
56、人在屋裡熱得跳,稻在田裡哈哈笑。
57、晚稻全靠伏天長。秋熱收晚田。
58、凍斷麥根,挑斷麻繩。
59、臘月大雪半尺厚,麥子還嫌「被」不夠。
60、麥苗蓋上雪花被,來年枕著饃饃睡。
61、大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
62、大雪下成堆,小麥裝滿屋。
63、今冬大雪飄,明年收成好。
64、大雪兆豐年。
65、一場冬雪一場財,一場春雪一場災。
66、冬雪是麥被,春雪爛麥根。
67、春雪填滿溝,夏田全不收。
68、雪化水成河,麥子收成薄。
69、下秧太冷怕爛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70、寒損根,霜打頭。
71、桑葉逢晚霜,愁煞養蠶郎。
72、晚霜傷棉苗,早霜傷棉桃。
74、棉怕八月連天陰,稻怕寒露一朝霜。
75、蕎麥見霜,粒粒脫光。
76、北風無露定有霜。
77、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
78、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
79、不怕種子旱,就怕秋苗乾。
80、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81、圩田好種,梅雨難過。
82、水荒頭,旱荒尾。
83、水荒百日,旱荒一年。
84、水荒一條線,旱荒一大片。
85、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86、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87、楊葉拍巴掌,老頭壓瓜秧。
88、楊樹葉拍巴掌,遍地種高粱。
89、楊葉錢大,快種甜瓜;楊葉嘩啦,快種西瓜。
90、楊葉如錢大,遍地種棉花。
資料來源: 徵集網
--------------------------------------------------------------
#歷史 #文化 #故事 #農業 #諺語
~專題推介,盡在知史~
《回到秦時》
http://www.mychistory.com/?uid=0.4.16.0&page=3
牛樟 種子苗 在 [求救]我的牛樟苗為何變這樣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求救]我的牛樟苗為何變這樣- 這是甚麼情形導致樹苗變成這個樣子? ... 牛樟本來就不適合在平地上種植而且近幾年的炒作牛樟苗多為阡插而非種子育苗沒主根系當然怕風. ... <看更多>
牛樟 種子苗 在 實生牛樟苗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實生牛樟苗。 609 個讚· 1 人正在談論這個。我們的苗場位於雲林縣古坑鄉永光村預約專線:0929-02357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