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諮詢講座 #農林漁牧 #微型企業的稅務攻略1
上週新創基地到彰化田尾解決在地商家的財會問題,田尾公路花園協會張總幹事說,田尾這邊有許多經營花卉、園藝的農民二、三代有開發新商品或新商業模式需求,想建立正確的租稅觀念讓事業穩定發展,就讓我們整理 #大樹老師重點分享
#農漁民銷售農漁產物要辦理稅籍登記與課徵營業稅嗎
農漁民銷售其收穫、捕獲之農漁產物、副產物,或未經加工的生鮮農漁產物、副產物,可免辦理稅籍登記”免徵營業稅”
#未經加工之生鮮農林漁牧產物及副產物免稅的適用範圍
一、未經加工之下列農、林、漁、牧原始產物、副產物:
(一)農產物:
1.糧食作物:稻穀、麥類、雜糧(含豆類)及其種苗
2.特用作物:甘蔗、茶菁、菸草、胡麻、蠶桑、纖維作物、藥用作物、飲料作物、油料作物、香
3.料作物及其種苗
4.園藝作物:水果、蔬菜(含食用菌菇類)、花卉(切花類、盆花類)、種子、苗、木
5.其他:牧草、稻篙、玉米篙、花生篙、花粉
(二)林產物:
1.主產物:原木、竹、枯立木、倒木、根株、殘材
2.副產物:樹皮、樹脂、種實、造林苗木、落枝、樹葉、竹葉、灌藤、竹筍、草類、菌類等採取自森林之野生植物
(三)漁產物:魚類、甲殼類、軟體類、藻類、珊瑚、牛蛙、鱉、鱷、海膽、海參及其種苗、卵
(四)畜產物:豬、牛、羊、馬、鹿、兔、雞、鴨、鵝、火雞、鵪鶉、鴕鳥等活體家畜禽,生乳、雞蛋、鴨蛋、鵝蛋、羊毛、鹿茸、牛角、羊角等
二、僅經屠宰、切割、清洗、去殼、冷藏、冷凍等簡單處理不變更原始性質且非以機具裝瓶(罐、桶)固封之下列農、林、漁、牧產物、副產物。但與其他貨物或勞務併同銷售者,不包括在內:
(一)農產物:
1.稻米及其加工品:糙米、白米、碎米、穀殼、米糠、稻米粉
2.麥類加工品:麵粉、麩皮
3.穀類、雜糧(含豆類)經乾燥、去殼、篩簸、碾製、磨碎或其生粉
4.油料作物:大豆、花生、亞麻、油茶、向日葵、篦麻等經乾燥、去殼、篩簸、碾製、磨碎或其生粉
5.香料作物:薰衣草、迷迭香、鼠尾草、奧勒岡、甜菊、千葉苔、澳州茶樹、胡椒、香茅、山椒、丁香、肉桂、鬱金、茴香、八角、肉豆蔻等經乾燥、去殼、篩簸、碾製、磨碎或其生粉
6.飲料作物:咖啡豆經去殼、乾燥且未經烘焙、仙草經乾燥且未經烘焙
7.蔬菜、水果、花卉、花粉經冷藏、冷凍等簡單處理者
8.園藝作物之盆栽,且盆栽之容器材料以塑膠、素燒陶土、蛇木、紙、木材為限
(二)林產物:林產物之主產物經簡易器械伐採、造材(粗解)為圓木、竹桿、山造角材、枝梢材、根株材、薪炭材、木片及其他不規則型木材
(三)漁產物:魚類、甲殼類、軟體類、藻類、牛蛙、鱉、鱷、海膽、海參及其卵,經去鱗、頭、皮、殼、骨、內臟、或切割後冷凍、冷藏者
(四)畜產物:家畜禽屠體(包括生鮮、冷藏或冷凍)、家畜禽屠體之分切部位肉、內臟、雜碎(包括生鮮、冷藏或冷凍)、分切鹿茸、分切牛角、分切羊角、生毛皮、生羽毛、鬃毛及洗選禽蛋等
三、其他:
(一)鮮乳、蜂蜜、蜂王乳
(二)經簡易壓榨程序取得、未改變原汁原味性質且作為原料型態供應之檸檬原汁、四季橘原汁、百香果原汁
(三)林業設施產製之木炭、竹炭、木醋液、竹醋液
(四)畜禽精液、卵子、胚胎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自力耕作、漁、牧、林的所得,銷售 #未經加工 農漁產物&副產物,是符合政府針對農民的優惠免稅規定,不需要辦理稅籍登記;亦不需課徵營業稅
⁉但是如果將農產品加工後再銷售,就要辦理稅籍登記並繳稅囉,舉例如下:
➤牛奶>分裝銷售>不用繳稅
➤牛奶>加工製成>奶酪、優格>要繳稅
#農業發展條例第四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所定初級農產品
🌐 https://reurl.cc/yE2Eb2
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 創業圓夢 Start-up Hub Taiwan Startup Hub 新創基地 #創業第一站 #創業資源分享
牛奶果種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要探討到底何時台灣的農業品種技術外流到中國,我們根據可追溯的資料紀錄,找到了一些關鍵字:「台湾农民创业园」(繁體字:台灣農民創業園)、「孫明賢」、「2006」
如果你查詢「台湾农民创业园」會看到很多可怕的東西。
至於孫明賢何許人也?他是前農委會主委(任期1992-1997),其人已於2018年過世。
他為什麼影響這麼大呢?孫從農委會退休後,就被中國邀請擔任中國大陸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台灣農民創業園」名譽顧問,這個創業園在中國在12個省區設置25個基地,面積高達2000多公頃,鼓勵台商、台灣農民和當地農民加入。其實就是變相的鼓勵台灣農業技術外流。
當時確實有不少人歡天喜地的西進,覺得有發大財的機會,中評網也經常把這些發財的農民案例大肆宣傳,如果你去中國真的有發大財,也請跟我們分享一下。
關於孫明賢,我們把詳細的補充資料附在後面。
那麼「台灣農民創業園」到底是什麼呢?
2011年農委會的考察報告已經寫得很清楚:
「台灣農民創業園」是中國農業部、國台辦批准成立,二○○六年開始提供了土地、租稅、軟硬體建設及融資等優惠措施,吸引台灣的技術、人才、品種與資金前往中國各地成立。二○○八年五月全中國僅八處,前年底增為二十處、去年底為二十五處。其中福建的「漳平永福台灣農民創業園」,更宣稱要建設成為「中國阿里山」。福建省農業廳前天又宣布,正積極爭取新增三個國家級創業園。
農委會去年十一月到中國考察台灣農民創業園,今年二月完成出國報告,嚴肅指出:「台灣農民創業園區有步驟地引進台灣農業優良品種、人才、技術,促進本身傳統農業的升級與轉型。」
根據該份報告,福建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區內其他小、中、大苗及蘭園管理技術均源自台灣」,「栽培作物以金鑽鳳梨、黑珍珠及香水蓮霧、荔枝、筆柿、紅肉火龍果、鳳梨釋迦、紅龍楊桃、愛文、玉文、金煌芒果等作物為主,目前主力為火龍果」。
至於烏龍茶,「茶葉品種與製造技術已經全面(全套)外流;部分茶葉透過轉口越南、小三通以及貨櫃夾帶流入台灣」,甚至連「包裝資材也來自台灣」。
台灣蘭花方面,「當地積極接洽我學術研究單位,企圖引進台灣蘭花研究單位」。
前官員主導交流 種苗挾帶出口
報告強調:「台灣農民創業園氣候條件與台灣相似,發展項目重疊性高,與台灣競爭性較高。」不僅國際市場多了競爭對手,連中國市場都受到「台灣品種」價格競爭,如海南種植鳳梨原為「開英種」,後來台商引進香水、牛奶、蘋果、金鑽等台灣鳳梨品種後,就以台灣水果名義在中國販售。
2010年6月,兩岸簽署「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其中只保護新品種,對於已經超過四到六年的品種,不能申請保護,協議簽署至今,中國沒有受理任何一件台灣植物品種。
2011年時就有學者呼籲,台灣引以為傲的蘭花、金鑽鳳梨、金煌芒果等品種已嚴重外流,甚至烏龍茶品種與製造技術「全套」移植到中國,嚴重衝擊我國際市場。政府應清查台灣還剩下多少關鍵技術、品種,並積極管理,守住品牌優勢,才能挽回劣勢。
也就是從2006年開始,農業的品種,技術,人才就已經被吸到中國,並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希望大家能記住這個人,記住這段歷史,農業西進中國到底能不能讓大家發大財?也歡迎留言討論。
資料來源:
http://hk.crntt.com/doc/1014/2/7/4/101427489.html
中評網:孫明賢:台優良農業品種不應對大陸設限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977077
獲聘名譽顧問 孫明賢:助建兩岸農產通路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494224
農委會報告 我多項農產品種外流中國(2011)
牛奶果種苗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巡田水」嗎?叫機器人去!
作者 : George Leopold,EE Times特約記者
2020-08-10
IDTechEx指出,農業自動化的演進可望因為兩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分別是以卷積神經網路(CNN)為基礎的機器視覺,以及「自主移動能力」(autonomous mobility)...
農場上的農業自動化解決方案已有一些零星進展,無人機大多數被證實是昂貴的「玩具」,其報酬只來自於大規模的投資;其他形式的自動化方案則可能從一些替代重複性、勞力密集任務的應用中較快取得投資報酬,例如擠牛奶或者是提高農作物產量。
不過來自英國的市場研究機構IDTechEx指出,農業自動化的演進可望因為兩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分別是以卷積神經網路(CNN)為基礎的機器視覺,以及「自主移動能力」(autonomous mobility);「農用機器人與基於AI的機器視覺代表農用機械與工具的自然演化。」
IDTechEx並未提供預測數字,但提出了15種類型的機器人以及需要自動化的農業應用領域(參考下圖),包含自動駕駛噴藥車輛,還有能支援對時間敏感的果物採收任務的拖拉機(牽引機)。
以CNN為基礎的機器視覺受到矚目,是因為能讓機器人區別農作物與雜草;實現更精準的除草任務,能在減少除草劑的使用同時提高產量。而一旦經過訓練,那些「超精準機器人」也能分析個別作物植栽的生長狀況,那些整齊排列種植的蔬果是最合適的對象。實際上研究人員也已經提出將CNN機器視覺與圖案識別應用於農業領域,像是植物幼苗的分類。
「過去為選擇性除草開發的機器視覺技術,面臨在雜草判別上的可靠性與精準度之挑戰;」研究人員在一篇2018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以CNN驅動的種苗分類應用方案若導入農場自動化,若是設計得當,可望優化農作物產量、改善生產力與效率。
若農地距離遙遠,配備攝影機與GPS的機器人牽引機,能自動前往耕田或施肥;IDTechEx指出,這類自動化應用的關鍵市場是大型農業營運公司,而最新版解決方案行駛速度可達到一小時12英哩(約19公里時速),支援每秒20影格(fps)的影像處理速度以及2英吋解析度。
在接下來20年,IDTechEx預測諸如「牽引機導航」(tractor guidance)等全自動駕駛農用車輛與機器人採收設備等方案的市場採用率,將會是目前的兩倍以上。
該研究機構指出,農業「硬體與機器視覺的演進將會持續勢不可擋,其他農用工具與車輛也是一樣;我們還在起步階段,目前全球農業領域佈署這類方案的面積雖然還很小,但將會有大幅度的改變。」換句話說,顯然我們的農友們很快就能跟機器人一起「巡田水」了!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00810nt01-down-on-the-farm-with-robots/
牛奶果種苗 在 牛奶果~星蘋果~買賣與研究社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社團屬牛奶果買賣研究專區,po無關奶牛果事宜一律踢出社團其他產品請自動迴避. ... 種苗品相很好,高的都到我肩膀高度,非常大又漂亮…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