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千金小姐?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76566302.A.1AD.html
真是個太好的問題,平常報章雜誌、新聞台以至於巷口歐巴桑,嘴巴裡都會用著「千金小姐」一詞,卻總是沒有人認真討論何謂千金小姐? 有沒有明確的方式能夠定義何謂千金小姐? 千金小姐一詞,在當代生活中,總避不了和名媛、貴婦掛在一起,但千金小姐真是如此嗎?
齋主認為要從兩方面討論千金小姐,一是物質面,另是文化精神面。
在物質面,這社會的有錢人實在太多,我們難以定義擁有怎樣財產家族的女兒能算是千金小姐。不過思前想後,決定以台灣規定父母贈與兒女的每年限額來描述。法律規定每人每年的免稅贈與額度是220萬元,若父母兩人共同贈與一個兒女,則從出生到20歲的總額是8800萬元。考慮到父母可能有多名子女,我們就不負責任一點假設為兩個子女,則到20歲成年時,理應會有4500萬的贈與總額。這種金額看起來很大,但比起真正富有的家庭來說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也可能只是鉤著了千金小姐的最邊邊而已。
當然,富有的家庭不會只用贈與的方式來給予資產。各類的金融工具都能效勞,包含境外資產轉移、壽險保單、新分類金融商品、境外公司股權轉移等等,都能有效地贈與。不過隨著身價越高,自然方式越高,但這種基本的方式依舊多少會使用。當然存有例外,像是連勝文的小孩在2歲時,已經有了3000萬的現金存款。這種遠超齋主所定義的財富,自然不需要思考贈與額的問題。加上齋主我並不想要把「千金小姐」在物質層面的定義寫得太過狹義,以免遭受抨擊不知人間疾苦。大抵來說,在女兒成年時,若已經受贈4500萬的免稅額,或已經持有8000萬以上的資產,應該就能多少滿足「千金小姐」在物質上的定義。
文化精神面上,最重要的是一種感覺,你會有種這位小姐似乎永遠都和你隔著一面不可名狀的透明氣場。生疏時,你會明確感受到疏離感,就像是隔著紙門對談;熟識時,那疏離感雖不再那麼深刻,但周到的禮貌依舊,兩人仍像隔層紗的關係。即便親密,也難以言喻那層覆於她之上的那股氣息是什麼。
真要舉例,我認為笑傲江湖中,任盈盈尚未露出真面目與令狐沖的言談,就有十足千金小姐的味道,而笑傲江湖即便到最終結局,讀者依舊無法完全理解任盈盈到底是真愛令狐沖,抑或只是單純利用令狐沖助其奪得政權? 這種朦朧又難以言喻的模糊,就是千金小姐通常會有的氣息。
千金小姐經常運用這股氣息,將事情導向到自己喜歡的發展途徑。像在一個聚會中,這些小姐們或許不愛出風頭而收斂鋒芒,但你總會覺得她似乎在無形中影響事情的發展,或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在場中舉足輕重。
至於禮節文化,自然周到。不管是與人相處的應對,用餐的禮節,社交的輕重緩急等等自是不在話下。不過有一點,倒是特別值得拿出來說,真千金小姐從不輕言道出自己的來歷,總會有意無意的避開這類話題,畢竟有教養的人從不喜歡顯擺家世。
這年頭因為電視上整天談論名媛名媛,一堆不是名媛的卻想要成為名媛的女人,在媒體上形成群魔亂舞的局面。在這些人的觀念裡,名媛千金的重要特徵就是過很爽,所以凡事都請管家、僕人、外傭來打理。我反倒認為,這反而成了假千金最重要的特徵。
古早歐洲貴族的千金到了適當年紀,只要家學稍有淵源,肯定往修女院裡送。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到了修女院當然沒好日子過,從前僕人服侍好好的事情,現在全都得自己來。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讓這些千金小姐,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靠著做些苦差事以及為他人奉獻犧牲,體會上帝為這世界所帶來的美好有多少,又有多少人過著苦日子? 作為貴族千金的自己,理應要擔起更多責任,要有更多度量,而不是靠著身分和財富蠻橫跋扈。當這些千金離開修女院,回到了自家領地或嫁給哪個貴族公子,屆時這些曾經吃苦的經歷,會讓這些女人習得勇敢、堅忍及奉獻的高貴情操。至於現代,確實有許多富有家庭,等到時機成熟,便會將女兒送往天主教學校就讀。
所以當我第一次在媒體上看到,所謂哪個千金名媛說自己從不碰水做家事時,我簡直笑到不能自己;真正的千金當然碰水做家事,而且做得無比的好。
比較困難的反而是文化精神面。文化面上,反而是區分真千金和假千金的好方式。即便滿足千金小姐的物質層面,如果未能滿足文化層面,恐怕也難被別人視作「千金小姐」。相反,若你能滿足千金小姐的文化精神面門檻,就算沒有滿足於物質面的門檻,其家族若不是本身是掌握社會資本和人脈關係的政治家族,就是曾經家道中落的貴族。
雖然討論了這麼長的「千金小姐」,但齋主我卻覺得依然沒有觸及到其本質,不過仍是希望對齋友們有所幫助。畢竟比起「千金小姐」這個相對容易的詞彙來說,形容男性的「少爺」或「公子」二詞更難以描述或形容,靜待機會再來聊聊吧。
父母贈與現金額度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怎樣才算千金小姐?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76566302.A.1AD.html
真是個太好的問題,平常報章雜誌、新聞台以至於巷口歐巴桑,嘴巴裡都會用著「千金小姐」一詞,卻總是沒有人認真討論何謂千金小姐? 有沒有明確的方式能夠定義何謂千金小姐? 千金小姐一詞,在當代生活中,總避不了和名媛、貴婦掛在一起,但千金小姐真是如此嗎?
齋主認為要從兩方面討論千金小姐,一是物質面,另是文化精神面。
在物質面,這社會的有錢人實在太多,我們難以定義擁有怎樣財產家族的女兒能算是千金小姐。不過思前想後,決定以台灣規定父母贈與兒女的每年限額來描述。法律規定每人每年的免稅贈與額度是220萬元,若父母兩人共同贈與一個兒女,則從出生到20歲的總額是8800萬元。考慮到父母可能有多名子女,我們就不負責任一點假設為兩個子女,則到20歲成年時,理應會有4500萬的贈與總額。這種金額看起來很大,但比起真正富有的家庭來說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也可能只是鉤著了千金小姐的最邊邊而已。
當然,富有的家庭不會只用贈與的方式來給予資產。各類的金融工具都能效勞,包含境外資產轉移、壽險保單、新分類金融商品、境外公司股權轉移等等,都能有效地贈與。不過隨著身價越高,自然方式越高,但這種基本的方式依舊多少會使用。當然存有例外,像是連勝文的小孩在2歲時,已經有了3000萬的現金存款。這種遠超齋主所定義的財富,自然不需要思考贈與額的問題。加上齋主我並不想要把「千金小姐」在物質層面的定義寫得太過狹義,以免遭受抨擊不知人間疾苦。大抵來說,在女兒成年時,若已經受贈4500萬的免稅額,或已經持有8000萬以上的資產,應該就能多少滿足「千金小姐」在物質上的定義。
文化精神面上,最重要的是一種感覺,你會有種這位小姐似乎永遠都和你隔著一面不可名狀的透明氣場。生疏時,你會明確感受到疏離感,就像是隔著紙門對談;熟識時,那疏離感雖不再那麼深刻,但周到的禮貌依舊,兩人仍像隔層紗的關係。即便親密,也難以言喻那層覆於她之上的那股氣息是什麼。
真要舉例,我認為笑傲江湖中,任盈盈尚未露出真面目與令狐沖的言談,就有十足千金小姐的味道,而笑傲江湖即便到最終結局,讀者依舊無法完全理解任盈盈到底是真愛令狐沖,抑或只是單純利用令狐沖助其奪得政權? 這種朦朧又難以言喻的模糊,就是千金小姐通常會有的氣息。
千金小姐經常運用這股氣息,將事情導向到自己喜歡的發展途徑。像在一個聚會中,這些小姐們或許不愛出風頭而收斂鋒芒,但你總會覺得她似乎在無形中影響事情的發展,或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在場中舉足輕重。
至於禮節文化,自然周到。不管是與人相處的應對,用餐的禮節,社交的輕重緩急等等自是不在話下。不過有一點,倒是特別值得拿出來說,真千金小姐從不輕言道出自己的來歷,總會有意無意的避開這類話題,畢竟有教養的人從不喜歡顯擺家世。
這年頭因為電視上整天談論名媛名媛,一堆不是名媛的卻想要成為名媛的女人,在媒體上形成群魔亂舞的局面。在這些人的觀念裡,名媛千金的重要特徵就是過很爽,所以凡事都請管家、僕人、外傭來打理。我反倒認為,這反而成了假千金最重要的特徵。
古早歐洲貴族的千金到了適當年紀,只要家學稍有淵源,肯定往修女院裡送。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到了修女院當然沒好日子過,從前僕人服侍好好的事情,現在全都得自己來。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讓這些千金小姐,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靠著做些苦差事以及為他人奉獻犧牲,體會上帝為這世界所帶來的美好有多少,又有多少人過著苦日子? 作為貴族千金的自己,理應要擔起更多責任,要有更多度量,而不是靠著身分和財富蠻橫跋扈。當這些千金離開修女院,回到了自家領地或嫁給哪個貴族公子,屆時這些曾經吃苦的經歷,會讓這些女人習得勇敢、堅忍及奉獻的高貴情操。至於現代,確實有許多富有家庭,等到時機成熟,便會將女兒送往天主教學校就讀。
所以當我第一次在媒體上看到,所謂哪個千金名媛說自己從不碰水做家事時,我簡直笑到不能自己;真正的千金當然碰水做家事,而且做得無比的好。
比較困難的反而是文化精神面。文化面上,反而是區分真千金和假千金的好方式。即便滿足千金小姐的物質層面,如果未能滿足文化層面,恐怕也難被別人視作「千金小姐」。相反,若你能滿足千金小姐的文化精神面門檻,就算沒有滿足於物質面的門檻,其家族若不是本身是掌握社會資本和人脈關係的政治家族,就是曾經家道中落的貴族。
雖然討論了這麼長的「千金小姐」,但齋主我卻覺得依然沒有觸及到其本質,不過仍是希望對齋友們有所幫助。畢竟比起「千金小姐」這個相對容易的詞彙來說,形容男性的「少爺」或「公子」二詞更難以描述或形容,靜待機會再來聊聊吧。
父母贈與現金額度 在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父母贈與子女房產,首季逆勢成長
"據內政部最新繼承及贈與的移轉量資料,今年第1季全國繼承移轉量1.28萬棟,年減2.43%,以台南市年減5.66%最多,不過贈與移轉量達到1.35萬棟,年增1.91%,且六都在贈與移轉量部分都向上成長,尤以桃園市年增近一成最多,令業界大感意外。"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父母若是要將房產移轉給小孩,目前大多是既有的房子,因此不是選擇繼承,就是生前規劃贈與,一般來說,又以繼承的方式較為划算。
但此現象,郎美囡分析,由於目前環境處於低薪時代,推測不少父母可能怕小孩難負擔遺產稅,在能力範圍內自己先辦贈與。"/引用於連結的聯合報報導。
.......................
延伸閱讀>>>>>>>
【名采】賴芳玉專欄:該幫孩子買房嗎?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227/1523479/
賴芳玉/律師
去年有個媽媽寫給兒子的公開信《兒子,我為什麼不替你買房》引起熱議,她拒絕幫26歲的孩子買房,其中有一個理由是:「未來,應該是通過你自己努力去得到你想要的。」有些專家為文表示讚許,並認為不應該過度保護小孩。
但低薪年代的孩子,有能力為了未來、買屋成家嗎?
據報導美國房地產網站Apartment List去年底公布一份報告,現在許多美國父母有個新現象,就是面對孩子成年不離家或難在大城市生活時,就是買房或租房給孩子成家立業,似有華人家庭化的現象。
過去台灣房屋智庫曾對首購族進行網路問卷調查,56%的首購族靠父母長輩們以贈與或暫借等方式幫忙。以往父母直接購屋贈與孩子,後來因房地合一稅制,許多父母避免房產出售時有過大利差稅額,因此多改為資助現金作為購屋頭期款,其餘貸款本利,則由小倆口自行負擔。父母或長輩資助比率約總價的二成。
另據台北某仲介公司內部成交案例觀察,2017年這些「孝子房」,大約三成落在二千萬到三千萬元之間。若以這個房屋價格來看,30歲以下年輕人有機會完全靠自己買房嗎?
同年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未滿30歲的年輕人平均年所得39萬9401元,30到40歲的年輕人49萬8623元,參考該年度內政部戶政司公布男女結婚年齡都落在30歲以上,由此可知無論是那位媽媽信中所提26歲的兒子,或結婚人口的年齡來看,以他們的年收入,不吃不喝買到二千萬的房屋,大概也要40、50年,因此客觀來看,沒有父母或長輩的協助,這一代年輕人要買房成家立業,何其困難。
有個值得玩味的現象,去年聯徵中心資料顯示,房價回修,50歲以上中老年購屋人數增幅最多,或許部分反映出父母買房給子女成家的現象。
看來多數有能力資助孩子的父母,仍然願意協助孩子購屋成家立業,至於這是否為過度保護孩子的表現,或以「孝子房」形容這樣的父母子女關係?
我認為這過度簡化並標籤這個現象,畢竟客觀上,低薪高房價的現象,確實造成青貧世代年輕人的重大負擔。況且父母本是年輕人家庭的非正式支持系統,無論協助照顧孫子或買房,都是必要且必然的趨勢。過於強調西方社會「個體化」發展,以「過度保護」的形容,否定家庭成員間互相支持的華人文化,實在太嚴苛,更何況前述美國地產公司的報告,也顯示西方家庭逐漸走向這個趨勢。
不過,贊助或買房給孩子的父母,必須注意幾件事。
例如贈與稅,父母除每年各220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外,於每一名子女結婚時,可再贈與結婚子女100萬元,也就是結婚當年,父母共有640萬的贈與額度可列入免稅,翌年又有440萬免稅額,因此結婚前後年度兩年,共有1080萬贈與免稅額可以運用。
另外日後子女的婚姻,若有離婚或其他分割夫妻財產的問題時,父母贈與的錢是否可以在房價內扣除而不列入計算?法院實務有不同的看法,端看父母贊助的行為以哪種法律形式而定,如借貸、借名或贈與,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假設前述贈與部分購屋款模式,有最高法院見解曾認為可以自房價扣除,因此為避免衍生複雜的法律及稅務問題,建議父母贊助買房時,最好事先做好功課並書面文字記載清楚。
父母贈與現金額度 在 【父母贈與免稅額內不用報稅?】給子女現金「未超額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贈與 稅免稅額# 贈與現金 # 父母贈與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Rita創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RitaChang/join ❤️本篇更詳細 ... ... <看更多>
父母贈與現金額度 在 贈與免稅額244萬內不用報稅?給子女現金「未超額、免申報」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財政部公告從2022年1月1日起,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2條規定,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調高成244萬元。 所以父母贈與子女財產,同1年度內贈與總金額,只要每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