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很妒忌 Mirror 和 Error | 盧斯達 on Patreon】
寇比力克《2001 太空漫遊》開首,講述洪荒時代一班猩猩的原始生活。那時大地荒蕪,四處有猛獸威脅,猩猩們朝不保夕。一塊神秘石碑出現,一隻猩猩觸摸了石碑,便學懂了使用工具:與敵對幫派爭吵時,牠用一塊骨頭打死了對方,開始吃肉,掌握了猩猩甚至整個星球的最高權力,生物開始加速進化。然後鏡頭一轉,猩猩的後代建立了文明,已進入太空時代,足跡散播到地球以外。
當初接受「天啟」的猩猩,會為猩猩社群吹來改變的風。牠甚至不用刻意作為,其他猩猩都會改變。因為牠們都目擊「猩猩中的摩西」得到「上天祝福」,而自己沒有。在那頭猩猩面前,大家都變得次等,因而世上第一種情緒是對未知的恐懼,第二種情緒就是認識了之後的妒忌:對世界上第一個權力秩序的妒忌。因為有了妒忌,所以其他猩猩都有了「希望像他一樣」的意志。其他猩猩都會學著牠,要不觸摸那塊魔法的石頭,要不就學習先知使用工具。於是人們的意志和智慧飛速發展,進化成人類,壓倒所有生物,在星球上建立非凡霸權。
viu 旗下男子組合 Mirror 和 Error 爆紅,也帶來了文明因妒忌而擴散的類似效應。例如有網絡記者表示,萬人空巷的追星場面,等於麻痺意志,也向外國宣示了香港市面已經恢復的畫面,又談及認為追星者很多都是性生活不協調或者沒有男友。例如 (主要服務黃絲的) 網絡專頁抓到明星的小辮子,見對方在網上談及某名牌波鞋,即送上「暗示女粉絲代為購買」,高呼「公平咩」。或者黃津珏在本周日《明報》撰文,強烈批判大眾甚至文化界都吹捧「黃色 pop song」的現象。雖然最後的例子值得談得更深入和複雜,但三者都是源於妒忌,繼而心理防衛機制啟動。文化程度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流露出妒忌。文化程度低的會「失言」,文化程度高的妒忌則是理論化起來而顯得較為複雜。
網絡記者是看到娛樂流行文化重新興起,社會注意力因而貌似分薄,威脅到其生存或者存在感。這感受不必然經得起事實考證,但個人感受的確是很個人化,沒有對錯而言。網絡專頁高呼「公平咩」當然是想像出一個淫亂的濕滑世界,那個世界裡面郭嘉駿會利用其性魅力獲得好多好處,食哂D女,因此亦對心理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想像者亦可能持續受到人生中的 sexual frustration 所困擾,所以對潛意識的假想敵一言一行特別敏感。
黃津珏在《明報》的文章〈7.21兩周年反思異見中的異見〉,流露了對於「邊緣」、「地下 Band 仔」——甚至是「批判者」——的身份認同,會以「我們這班有進步意識的文化工作者」定位自己。非主流認識上的對立面自然是「主流」。對於主流、娛樂、明星甚至電視台的重新復辟,這自然可以是一種威脅。甚至說,「文化界朋友」和進步媒體都在熱捧,威脅就更大。追星行為背後,是否輾壓獨立音樂界的生存空間?黃亦在文中提及自己「當大家在追 TVB 的什麼《衝上雲霄》時,我正跟着朋友拿發電機到街上搞音樂會鬧警察、因工廈文化空間問題與政府周旋」,單獨來看,這當然是值得尊敬的先知先覺,但很明顯這裡的回憶流露一種不 (夠) 被理解的苦悶。雖然黃圈裡面 (其實是香港人本身) 的反智風氣、界別之中不講老實說話的情況,也好像是真。黃至少很在乎甚麼,雖然那「甚麼」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是合理。相比起來,上述的網絡專頁並不執拗,大多數人喜歡甚麼,就順著他們的意思說。大多數人想被欺騙和安慰,就提供欺騙和安慰。
黃津珏談及的「異見中的異見」其實很何式凝和黎明 (中國籍,女)。19 年示威到肺炎爆發,香港的存在感擂台大為改變,「反送中運動」作為無權力者的集結,令她們更加苦大仇深。因此就有人去外國學術期刊批判反送中運動好父權,「前線勇武」搶走了其他人的權力,也有人去外國學術期刊批判香港疫情初期,某黃店因為香港不作為不封關而不服務「普通話食客」即為疑似種族歧視,相當不進步等等。斷章取義地看,人們去反駁這類歧視帽子,也可理解為黃色暴政以及黃店不能接受批判。其實跟黃不黃沒關,只是何式凝和黎明 (中國籍,女)首先太妒忌別人的存在感,太耐不住寂寞,一頭都是個人想像。
人類有一千種面對神——超過自己的東西——的方法,也有一千種面對妒忌的心態。有些猩猩敢於觸摸石碑,其他猩猩會認為牠們背叛了祖宗和更有道德的方法,然後碎碎念地進入 evolution dead end。現代人類也是這樣的,現在西方都學了中國文革講出身成份那一套。你是女人,成份好點;有色人種,成份好點;性小眾,成份更好;無法界定性別 (non-binary) 更是宇宙頂點。跟他們本身為人處事和成就漸漸沒有關係,他們的身份成份才是一切。至於男人自然有天生原罪,皈依女性主義,可以減你少少刑。至於很多人都認為批評要私下講,亦是真的,因為我每次批評完何式凝都會有學界中人私底下跟我說,終於有人講喇,但我身份唔方便講,只好默默轉發——雖然我不認為這有甚麼特別。
面對妒忌,可以昇華出競爭和自強意識,結果可以是建設性的。然而這個「主流——地下」、「強——弱」、「高——下」的結構也很迷惑人,如果一個人一群人的批判意識鎖定在結構本身,就會慢慢以支流本身為榮,而不是支流本身裡面確確實實的文化或藝術品。在更大的意識汪洋裡面,以弱為美、以強為醜的文化,發展成一種很隱密的弱民手段,使人慢慢變得消極而又苦大仇深,十分痛苦,看到 Mirror 和 Error 就更痛苦——但同時,與 Mirror 和 Error 帶來的痛苦搏鬥,又奇異地成為他們之所以為自己的憑證。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父權主義例子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都很妒忌 Mirror 和 Error | 盧斯達 on Patreon】
寇比力克《2001 太空漫遊》開首,講述洪荒時代一班猩猩的原始生活。那時大地荒蕪,四處有猛獸威脅,猩猩們朝不保夕。一塊神秘石碑出現,一隻猩猩觸摸了石碑,便學懂了使用工具:與敵對幫派爭吵時,牠用一塊骨頭打死了對方,開始吃肉,掌握了猩猩甚至整個星球的最高權力,生物開始加速進化。然後鏡頭一轉,猩猩的後代建立了文明,已進入太空時代,足跡散播到地球以外。
當初接受「天啟」的猩猩,會為猩猩社群吹來改變的風。牠甚至不用刻意作為,其他猩猩都會改變。因為牠們都目擊「猩猩中的摩西」得到「上天祝福」,而自己沒有。在那頭猩猩面前,大家都變得次等,因而世上第一種情緒是對未知的恐懼,第二種情緒就是認識了之後的妒忌:對世界上第一個權力秩序的妒忌。因為有了妒忌,所以其他猩猩都有了「希望像他一樣」的意志。其他猩猩都會學著牠,要不觸摸那塊魔法的石頭,要不就學習先知使用工具。於是人們的意志和智慧飛速發展,進化成人類,壓倒所有生物,在星球上建立非凡霸權。
viu 旗下男子組合 Mirror 和 Error 爆紅,也帶來了文明因妒忌而擴散的類似效應。例如有網絡記者表示,萬人空巷的追星場面,等於麻痺意志,也向外國宣示了香港市面已經恢復的畫面,又談及認為追星者很多都是性生活不協調或者沒有男友。例如 (主要服務黃絲的) 網絡專頁抓到明星的小辮子,見對方在網上談及某名牌波鞋,即送上「暗示女粉絲代為購買」,高呼「公平咩」。或者黃津珏在本周日《明報》撰文,強烈批判大眾甚至文化界都吹捧「黃色 pop song」的現象。雖然最後的例子值得談得更深入和複雜,但三者都是源於妒忌,繼而心理防衛機制啟動。文化程度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流露出妒忌。文化程度低的會「失言」,文化程度高的妒忌則是理論化起來而顯得較為複雜。
網絡記者是看到娛樂流行文化重新興起,社會注意力因而貌似分薄,威脅到其生存或者存在感。這感受不必然經得起事實考證,但個人感受的確是很個人化,沒有對錯而言。網絡專頁高呼「公平咩」當然是想像出一個淫亂的濕滑世界,那個世界裡面郭嘉駿會利用其性魅力獲得好多好處,食哂D女,因此亦對心理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想像者亦可能持續受到人生中的 sexual frustration 所困擾,所以對潛意識的假想敵一言一行特別敏感。
黃津珏在《明報》的文章〈7.21兩周年反思異見中的異見〉,流露了對於「邊緣」、「地下 Band 仔」——甚至是「批判者」——的身份認同,會以「我們這班有進步意識的文化工作者」定位自己。非主流認識上的對立面自然是「主流」。對於主流、娛樂、明星甚至電視台的重新復辟,這自然可以是一種威脅。甚至說,「文化界朋友」和進步媒體都在熱捧,威脅就更大。追星行為背後,是否輾壓獨立音樂界的生存空間?黃亦在文中提及自己「當大家在追 TVB 的什麼《衝上雲霄》時,我正跟着朋友拿發電機到街上搞音樂會鬧警察、因工廈文化空間問題與政府周旋」,單獨來看,這當然是值得尊敬的先知先覺,但很明顯這裡的回憶流露一種不 (夠) 被理解的苦悶。雖然黃圈裡面 (其實是香港人本身) 的反智風氣、界別之中不講老實說話的情況,也好像是真。黃至少很在乎甚麼,雖然那「甚麼」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是合理。相比起來,上述的網絡專頁並不執拗,大多數人喜歡甚麼,就順著他們的意思說。大多數人想被欺騙和安慰,就提供欺騙和安慰。
黃津珏談及的「異見中的異見」其實很何式凝和黎明 (中國籍,女)。19 年示威到肺炎爆發,香港的存在感擂台大為改變,「反送中運動」作為無權力者的集結,令她們更加苦大仇深。因此就有人去外國學術期刊批判反送中運動好父權,「前線勇武」搶走了其他人的權力,也有人去外國學術期刊批判香港疫情初期,某黃店因為香港不作為不封關而不服務「普通話食客」即為疑似種族歧視,相當不進步等等。斷章取義地看,人們去反駁這類歧視帽子,也可理解為黃色暴政以及黃店不能接受批判。其實跟黃不黃沒關,只是何式凝和黎明 (中國籍,女)首先太妒忌別人的存在感,太耐不住寂寞,一頭都是個人想像。
人類有一千種面對神——超過自己的東西——的方法,也有一千種面對妒忌的心態。有些猩猩敢於觸摸石碑,其他猩猩會認為牠們背叛了祖宗和更有道德的方法,然後碎碎念地進入 evolution dead end。現代人類也是這樣的,現在西方都學了中國文革講出身成份那一套。你是女人,成份好點;有色人種,成份好點;性小眾,成份更好;無法界定性別 (non-binary) 更是宇宙頂點。跟他們本身為人處事和成就漸漸沒有關係,他們的身份成份才是一切。至於男人自然有天生原罪,皈依女性主義,可以減你少少刑。至於很多人都認為批評要私下講,亦是真的,因為我每次批評完何式凝都會有學界中人私底下跟我說,終於有人講喇,但我身份唔方便講,只好默默轉發——雖然我不認為這有甚麼特別。
面對妒忌,可以昇華出競爭和自強意識,結果可以是建設性的。然而這個「主流——地下」、「強——弱」、「高——下」的結構也很迷惑人,如果一個人一群人的批判意識鎖定在結構本身,就會慢慢以支流本身為榮,而不是支流本身裡面確確實實的文化或藝術品。在更大的意識汪洋裡面,以弱為美、以強為醜的文化,發展成一種很隱密的弱民手段,使人慢慢變得消極而又苦大仇深,十分痛苦,看到 Mirror 和 Error 就更痛苦——但同時,與 Mirror 和 Error 帶來的痛苦搏鬥,又奇異地成為他們之所以為自己的憑證。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父權主義例子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一年來看了許多女性主義的經典著作和小說,除了文本內容外我總是會好奇這些作者有男伴嗎?她們的伴侶是否也抱持著兩性平等的信念?如果沒有,雙方又該如何相處?當愛情和核心價值有所衝突時,該如何走得下去?
不得不說,韓國書在性別議題上的角度真是多元,這本「她厭男,她是我女友」的小說就用輕鬆的口吻與異男視角述說這樣的故事。兩個因故分開的戀人四年後再重逢,一個還是被父權社會綁架不自知的暖男,一個已變身成女性主義的實踐者,且還是最偏激的那種。
男生認為只要他發揮暖男本色,就能讓女友變「正常」、一同結婚生子。也希望女友化妝、穿裙子和他分享日常的生活。殊不知女友不動於衷,仍穿褲裝短髮、煙不離手,還常常憤怒地和他抱怨性侵、性騷擾、墮胎權,甚至在他朋友婚禮上「大言不慚」挑戰婚育傳統觀念。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用了許多貼近生活的例子凸顯出兩人的無奈,男生覺得我明明對女生很好、很尊重,出去會主動買單、幫忙提重物,為何女友還是對「男人」如此不滿?女生則認為這個社會隨處可見男女不平等的問題,沒有人是局外人,男友為何能視而不見。
另個亮點則是他們的互動與我跟先生雷同。有一次女生憤怒地抱怨許多性侵案被判無罪,被男友指責不該只站在受害者角度思考。女友馬上提供數據和親身經驗論證性暴力舉證定罪的困難、與慣性地檢討受害者的氛圍將降低通報比例。對方一時語塞講不過時只好反問:「你是社會運動家嗎?還是政客?妳是什麼身份?到底為何要在意那種事情?」
類似的對話在我家也時常上演,每次我義憤填膺和先生抱怨各種社會議題,好比小孩能否體罰、疫苗怎麼分配才合乎正義、如何減少醫療糾紛等,只要意見相佐或不感興趣時,他一定會回應:「你又不是要選總統,我們又沒小孩,管那麼多幹嘛?I don’t care!」只不過最近疫情升溫,兩人關在家裡無處可去,我無法像故事中的女友掉頭就走,暫不聯絡。
這本書也讓我想起,有朋友曾問我「你信仰女性主義、愛運動、收入高、意見又多,異男應該很討厭妳,妳先生怎麼調適?」仔細想想,我發現我先生廣義來講也是個女性主義者,甚至是我這方面的啟蒙。還記得剛結婚頭兩年,我總愛嗆他沒和我求婚,東西搬一搬我就傻傻「嫁」給他。有次他竟一臉正經和我說「為什麼不是妳和我求婚?我們不是平等的嗎?我和你『結婚』也不是找妳來幫我做家事、生小孩,而是互相陪伴」,我當下啞口無言、也只好摸摸鼻子。五、六年前,我經歷一場事業低潮,也曾哭著和他說「不然不要工作了,給你養」,他只淡淡的回一句「不是不行,但妳想清楚這真的是妳要的嗎?」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事情在我心中埋下種子,讓我長成現在的樣子。
最近又有個例子,讓我驚訝他的性別敏感度。今年過年時,眾多男醫師在網路上發起「發紅包安太座」的活動,以按讚數決定給太太的紅包。正當我皺眉頭對這種強化女性樂於依靠男性的氛圍不以為然時,,他竟然就傳來截圖說「這活動不就是父權的表現嗎?你們女醫師怎麼看?總不能一邊吵男女平等,一邊把自己物化成需要「安」的太歲,拿錢不手軟吧!」
另外,女主角是個不婚主義者,故事裡也一再提到她對傳統婚姻家庭的質疑。每當男友軟硬兼施想騙婚,她回應的金句實在太值得分享,以後若遇到有人在和你催婚,完全可照抄使用:
「我不是放棄結婚,我只是選擇我要的人生」、「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孤單,但是沒有老公和小孩,我還有自己」,我不僅深表讚同,甚至認為就算身邊的人和你情投意合、心靈相通,甚至兒孫滿堂,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女主角後來也反守為攻主動質疑男友,愛情一定要步入婚姻才算修成正果嗎?你有想過為什麼人一定要結婚嗎?男友答不上話一臉茫然時,她又補上一句「慢慢地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是別人想要的、是你自己想要的」。
看到這段我馬上回憶起當年結婚,其實我並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也是活在別人眼光裡做決定。認為同居不光彩、也不符合社會期待,婚紗要三十歲前拍看起來才年輕。當然這不表示我後悔結婚,純粹是好奇若是現在的我,還會像十一年前那樣倉促的下決定嗎?
回到小說本身,主角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就不爆雷,不過我倒是非常期待這本小說能有續集,針對女主角變身激進女性主義者的過程來發揮,一定能讓許多同溫層的朋友產生共鳴。
最後,關於成為女性主義者,我想說的是,妳未必要像女主角一樣抽煙、短髮褲裝,堅持重物自己搬,做愛女上男下。也不用熟讀第二性,把西蒙波娃當偶像。你當然更不必要是女人。只要相信人生而平等,你就可以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父權主義例子 在 婦女新知基金會- 【大家討厭的是父權這個「體系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你或許曾經責怪女性主義團體「忽略男性困境」、「不為男性發聲」……即使我知道父權體系讓男性不好過,但這樣的要求其實有點奇怪。 男人的確可以透過女性 ... ... <看更多>
父權主義例子 在 男性也是父權體制的受害者- 感情板|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但是有一派的女權則是走向大女子主義,因為男生可以所以女生也必須要可以,男生有所以女生也要有,為了做而做的模式。這樣講有點抽象,我來舉個例子。 龍 ... ... <看更多>
父權主義例子 在 Re: [求助] 女友接觸女權主義...? - 看板Boy-Girl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小弟 112 畢業,剛好常常在現實生活中遭遇許多女權主義者,略有了解
台灣的女性主義(即女權主義)會落到今天的下場,有三大原因
(一)雙重標準
(二)缺乏邏輯論述/原地跳針
(三)自命清高
以下一一闡述。不過在開始之前,既然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女性主義(即
女權主義)」,我們先來看看過去的標準是怎麼定義女性主義的。以下參
考書目有兩本,《性別打結》和《第二性》
================================================================
女性主義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解構父權」。既然甚麼是父權? 父權就是
一種自古以來留下的體制,以家中的年長男性作為社會、政治、經濟的主
要領導者。女性在這樣的體制下多半擔任配角。不過需要認知到的是,男
性也會成為父權的「受害者」,反之女性也會成為父權的「得利者」
================================================================
講完了定義,我們來看看台灣的女性主義者怎麼把自己弄臭
(一)雙重表準
所謂雙重標準包含兩個面向
(1) 對權益義務的雙重標準
當許多女性主義者(不論男女)高呼「解構父權是兩性共同的責任
」之際,卻一味「促進女性權利」。對於「男性享受到的父權紅
利」就大加撻伐 (e.g.死異男這個稱呼就是形容傳統異性戀男性
處在社會頂端,不知道別人的壓迫) 。反之,對於「女性享受到
的父權紅利」就視若無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被講到爛的兵役
問題。
翻開中華民國憲法,「人民有服兵役的義務」赫然在目。因此,
不論你是統是獨,我國的憲法規定的是「人民」有服兵役的「義
務」那今天男生乖乖服兵役,是受到「父權壓迫」嗎? 不是,男
盡了自己的義務。不論兵役再糞、再爛、再廢,兵役就像是繳稅
,是一個義務。然而《兵役法》何以規定女性不在徵兵之列? 兵
役法認為原因有二: (1) 女性和男性社會角色不同 (2) 身體殘
缺者不在此列。先別急著噓,以上是兵役法的原文,是赤裸裸「
對女性的歧視」。因此依照邏輯,一個女性主義者有兩種選擇
(1) 修改兵役法,主動爭取當兵 (2) 修改憲法,讓大家都不用
當兵。結果呢? 小弟我自己遇到的許多女性者一句「當兵是男性
受到的父權壓迫,自己爭取不用當兵」就卸責得一乾二淨。今天
一個國民沒有盡滿義務,能享受到多少權利? 但多數的女性主義
者都抱持著這樣「選擇性忽略自身所受壓迫/紅利」 ,另一方面
對男性大加撻伐。
(2) 對同性別之雙重標準
相當有趣的是,在社群網站上,每當哪個女性顯然正在享受「父
權紅利」(如利用自身的外貌而得到利益)的時候,女性主義者都
不會跳出來撻伐。舉一個最好的例子,男性看漂亮的模特兒,就
是「物化女性」。反之,漂亮的模特兒用自己的外貌(物化自己)
賺到大把鈔票,卻沒有一個女性主義者跳出來譴責。
另外女性主義者也多半忽略自己的豬隊友。每當我攻擊一位女性
主義者的時候,他的隊友往往會說「他也是剛剛接觸,不太了解
」。喔所以這樣你就可以不用整肅門戶? 反之,非女性主義者如
果用錯一個字,就被酸說「回家多google點再來吧」。不然就是
用「女性主義者也有很多流派,他剛好和我們主張的不同」來果
斷切割。
這部分美國倒是做的好多了,泰勒斯跳出來想要假裝自己很懂女
權的時候,被一群女性主義者轟回老家
(二)缺乏邏輯論述/原地跳針
兩件事情分開來說
(1) 缺乏邏輯論述
如果各位去拜讀兩本女權著作(我的參考書目),就會發現裡面的
敘述是極其混亂的。多數的語言都是訴諸感性而非理性。如《性
別打結》第一章作者就定義「父權和性別無關,父權一視同仁地
壓迫大家」(顯然是要把男生也騙來讀)。第二章卻又馬上說「父
權的核心是壓迫女權」。各式各樣的一個父權各自解讀,不斷在
上演。另外我也請教過一個女性主義者(台大法律),「既然書中
提到父權造就了今天的現代社會(醫學、工程、政治),而且和當
代社會跟盤錯節,要如何在定義那些是「父權遺毒」那些不是?」
她給我的回答是,「當一個人感覺到他被壓迫的時候,就是父權
的壓迫」。阿,原來女性主義者就是一群吵著要糖吃的小孩呀。
另外很有趣的是,我遭遇過的諸多女性主義者從來沒回答過我以
下三個問題 (1)如何定義父權造成的壓迫 (2)如何證明父權造成
的壓迫 (3)如何證明解構父權後的體制一定更好
這裡一定要有人對 (2)舉出萬年不敗的「同工不同籌」例子了。
很有趣的是,知道這個例子的人這麼多,卻沒人想過前提「同工
」要怎麼定義? 掛一樣職稱的人就一定做一樣多事? 那這樣為甚
麼台灣的軍公教「同樣職稱領一樣薪水」的制度長年以來一直為
人詬病? 我認為(如果問題存在)解決同工不同籌問題的方法不是
保障女性薪資,而是加強勞動市場的透明性,詳情可見我在 NTU
版的文章,此不贅述。
(4) 不斷跳針
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反正多數檯面上的女性主義者就是不斷
重複「父權壓迫」,期待別人給他們點好處。又或是說別人沒讀
過書。我自己遭遇過一個可愛的情況,一個女性主義者笑我沒讀
過他們的經典(性別打結)後,我去看完了又回來戰。沒想到她回
我一句「知道那麼多知識卻拿來酸人,台大以你為恥」就落跑了
讓我啼笑皆非。其實我想過一個商業點子,「女權促進機」
這個機器首先(像是所有女權運動一樣)要有個漂亮的外殼,而裡
面是空心的。這台機器只要不斷發出「父權、父權、父父父權」
就可以了! 反正這大概也和女性主義者平日在做的事情差不多。
不斷跳針的同時,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難怪大家現在看到女
權運動只是覺得反感。
(三)自命清高
如上面有提到的,女性主義者都是自詡看過很多書的人。然而對於別
人的質疑,卻輕易崩潰 (如文中朋友的女友) ,完全無法用理性來討
論。罵人只會說別人沒讀過書,別人讀過了又說別人很可悲。反正千
錯萬錯,都是父權的錯。
以上是我自己的經歷,若您朋友的女朋友不是這樣的女性主義者,很恭喜
,我真心祝福他們。但如果是,您朋友還是多多保重
※ 引述《NTUfighter (打手哥)》之銘言:
: 這是幫朋友問的,他女友也有用批踢踢怕被抓到。他是我學弟,剛上大學,高中就開始交
: 往,兩個都考上台大。大家都知道的,台大很多想法都比較開放,學弟的女友認識了很多
: 有在參與社運的朋友也接觸了女權主義的思想,然後兩個人開始常常吵架。
: 某方面是我學弟愛唱反調,像是他們上次吵架,就是看到有個臉書專業,在嘲諷女性玻璃
: 天花板什麼的,說粗活都是男生在做,男生也有混泥土地板。學弟的女友看了很生氣找他
: 抱怨,學弟卻說他覺得這也不是沒道理,真的有拿同樣薪水同樣工作,男生就要做比較粗
: 重工作的狀況。他還找資料說,其實只看大學畢業新鮮人,女生薪水是比男生高的(我也
: 不知道他去找這個幹嘛= =)然後他們就吵架了,學弟覺得很崩潰。
: 他認為如果真的有不平等,當然要解決,可是要先討論有沒有啊(死腦筋理工宅)然後他
: 開始成天找我抱怨女權都是不懂統計不懂數字的文組,充滿被害妄想又不願意溝通。簡單
: 來說,就是他開始往偏激仇女的路線走去了,兩個人的關係也變得很僵...。
: 請問身為朋友,應該怎麼勸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2.151.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84283657.A.5AE.html
※ 編輯: frankshyu (140.122.151.189), 01/13/2017 13:16: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