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用不同的指標審視華航的價值呢?
這幾天華航罷工事件鬧的不可開交,我在想政府投資華航的目的何在?官股比重超過三成的華航,必然承擔政府委辦的責任。我能想到華航的企業責任應該有三個。第一,善用台灣的地理條件優勢,帶動航太與周邊產業的發展。第二,提供優質飛航環境,造福員工、乘客。第三才是獲利。
據我所知,長榮與波音合作,華航則與空中巴士攜手,發展亞太地區的航機維修體系,這就是善用台灣位於西太平洋中段的地理優勢,順勢帶動相關產業的作法。此事應該讚美,但媒體報導有限,實際狀況如何,我也不得而知!
另外,我也沒聽說過華航與本土的ICT企業有任何的合作?台灣電子業百億美元的企業超過十家,他們都是做國際生意的,員工搭飛機比例極高。我曾陪同其中一位董事長前往鄭州,原本的商務艙機票因為超賣,讓這位董事長硬被擠到經濟艙,當時華航不覺尷尬,我倒是挺不好意思的!
網路時代,網路節點越多,價值越高。華航應與觀光服務業合作,連結更多的航點,並讓更多的旅客願意停留台灣。韓國人一年過境台灣將近200萬人,但實際入境的好像是只有一半。
如果官股比重高,那就更該多想想週邊效益。魚幫水,水幫魚,台灣人總是喜歡自掃門前雪,煙囪效應在台灣最顯著,如果官營機構也不例外,那官股投資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華航管理團隊要不要試試,用相對好的勞工條件、優渥的待遇,吸納台灣最好的機師與空服人員。有了這些基本條件,再以最好的企業形象吸引本國的旅客,載客率高了,乘客滿意度高了,企業利潤也可能隨之而來。如果連自家人都不願意搭華航,那華航就算賺再多錢,也得不到我的讚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