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焦段角度換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焦段角度換算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焦段角度換算 在 主持人Yaya黃珮綸:愛跳舞的旅行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焦段角度換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焦段角度換算 在 Re: [求救] 相機規格F2.2(35mm換算29mm) 意思是? - 看板MAC 的評價
- 關於焦段角度換算 在 鏡頭視角如何換算?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焦段角度換算 在 4mm鏡頭角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焦段角度換算 在 4mm鏡頭角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焦段角度換算 在 主持人Yaya黃珮綸:愛跳舞的旅行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想到Hampi是我旅程的最後一站…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儘管印度政府做得再嚴謹,再認真,還是無法改變普遍大眾對於他們檢驗落後的印象。
原本與防範疫區八竿子打不著的印度,突然越級打怪直接被台灣升等為三級!?
當然,政府有他的考量,也是為了保護人民,印度政府也是。
只是,瞬間有點措手不及,老實講,我對於印度這次的防疫持正面看法,雖然可能不完善,但他們真的很努力,除了比台灣還早就封鎖所有中國,及其他嚴重災區的旅客,包含在嚴重災區轉機都無法進入印度,我在2020.2.20入境印度就受到了重重考驗。而後,他們早於其他任何國家採取封鎖全球的策略,直接放棄觀光,並同時對境內所有旅客一一盤查,甚至有許多觀光城鎮直接封城,這也是我在印度接二連三一直遇到的難事。
當然,我相信實際確診數字應該高於印度官方,畢竟他們無法做到很全面的檢驗,但我想他們印度這麼用力的防範,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效用。
13億人口,目前一百多例確診的印度,一日之間被列為最高危險疫區,而許多國家幾千萬人口卻數百例確診,依舊不在限制範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確實讓我措手不及,必須提前買票回來,不是因為擔心武漢肺炎,而是我要換算必須隔離的天數避免影響工作。
當然,如果在我出發前它被列為疫區,我也就不會前往,而我也不贊成在災情慘重時搶機票到疫區。但我倒是蠻想搶便宜機票,明年再出發之類的~
我的機票是遠在可樂娜爆發數個月前2019.11.18就買好的,而後台灣瞬間從個位數暴增到20例,還集中在台北,當時這麼大的印度始終維持3例,那時候還跟朋友開玩笑說,我要去避難了,你們保重。
出發時大家替我擔心的,不是武漢肺炎,而是強暴啊,或是什麼恐怖分子之類的,比較擔心我遇到不測…😂
而我的旅途往往拉得比大部分人長,我喜歡至少一個月以上的旅行,許多人說印度是背包客的終極聖殿,網路流傳一句話:「只有被印度選上的人,才有機會踏上印度。」許多人在不到一個禮拜內,會開始想回家,如果你幸運得待上一個禮拜以上,你或許是被選上的人。
許多人出了機場,會看到一句英文「不可思議的印度」但我沒看到,可能我的那個城市機場剛好沒有🤣
而我眼中的印度,很鮮豔,很美好,有善良的人們,也有熱情直率的真誠,當然也有因為貧富差距,環境導致一些世故的孩子或是騙子,但整體而言,他們是可愛的。
在我多災多難的每一刻,都有善良熱情的人們伸手幫助我,而造就我時時刻刻的幸運。
不管我沿途遇到了什麼,我都心懷感激,因為這趟旅程,我擁有了很多…
而疫情不斷升溫,令我感到害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人性。
記得網路有一個大陸男子,他拿著牌子在大街上,上面寫說「 I am human,not Corona!」曾幾何時大家一直詛咒著別人去死,或是看到人像看到病毒一樣?歧視外國人?
其實除了台灣政府每天時時刻刻嚴格把關以外,印度政府也一直為了保護民眾每天不斷下達新政策,於是Hampi封城了,但我明白,這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人民,雖說有點過於倉促,但我們也只能尊重當地政府的決策,雖然真的非常的麻煩,隔天馬上必須撤離,到了隔壁城市,聽說可以接待外國人的Hospet ,結果原本預定的飯店不給入住,請訂房網協助,好不容易到第二間,他們直接聯絡警察或當地政府代表,將我帶走,去檢驗,但我覺得這是好的,只是回來飯店check in時,儘管我有了醫生的健康檢驗證明,依舊被規定無法離開飯店(還好我只住兩晚😂)。但我覺得既來之,則安之,一個人旅行的好處是不管發生什麼,都會成為旅途精彩故事的一環,美中不足都變成了一種不可預期的精彩。
然後,台灣政府突然將印度列為三級,也因此我必須在這次的旅途提前畫下句點,因為要提前14天隔離,才不影響工作。所以在中午接到父母焦慮緊張的電話,得知了新聞,又是一陣慌亂,原本要搭乘今天下午5:45分前往下一個城市的Bus,甚至為了挑戰12H夜車,都已經準備去採買成人紙尿布的我(印度巴士沒廁所),只能用著慌亂的節奏處理,亂掉的行程,一邊換算工作日期。此時此刻,我真的很怕父母一直在那邊瘋狂碎念,不斷傳訊息或打來說越來越嚴重了balabala,因為這樣不僅沒有實質幫助,也會更難以集中精神處理狀況,尤其我在印度信用卡不知道為什麼都收不太到動態密碼,導致很多時候無法訂票…
我也沒辦法請爸媽代買機票,他們可能光填寫都不知道怎麼寫,他們都是找旅行社代辦。然後我此時只能分別請另外兩組人馬幫忙我搜尋機票,尤其整個網路大塞車,好不容易,我用了超多各式各樣的管道,各種App嘗試,終於買到票了,但很辛苦,分了三段票,有的中間還要轉機,我3/18飛…我要3/20才到台灣…😅
接著,因為不去Pune了,我得想辦法將損失壓到最低,巴士錢就算了,還有7個晚上的住宿,告知Agoda台灣突然之間的決策,所以後面沒辦法入住了,有收到免費取消的消息(但不確定是否只有手續費取消而已😂)然後,還得找今晚的落腳處,是的,今天離開飯店,他們迫不及待我終於要離開了(要不是政府人員在場協商,他們應該打死都不讓我入住),所以我沒辦法再回去住一晚,只好再使用訂房網,收到確認入住後,我背著10公斤起跳的背包走一公里到飯店,而飯店人員直接說「No!你不能入住」然後當著我的面直接請清潔人員火速過來,在我還在說話的時候,噴灑酒精在空氣中和我剛剛身體靠到的櫃檯桌面…儘管我告訴他,我來自台灣,我們控制很好,我也有印度醫生的健康檢查證明,他一樣把我當病毒,只差沒在我臉上噴酒精,然後請我趕快出去。(為了避免他們太過害怕,我進去時還先將口罩拿下,結果他們反應之大,也是讓我傻眼,當下超想把口罩戴起來,跟他嗆聲說:「我才怕你傳染給我嘞,你們都不戴口罩!」但由於英文太爛,只好摸摸鼻子就走了…有生以來,最後悔小時候沒把英文讀好…)於是我繼續戴著口罩眼鏡揹著十公斤的背包,站著,走著沿途問著,不管是餐廳和飯店都被拒於門口(所以他們真的很嚴肅在對待武漢肺炎,只是配套措施不太完善罷了),走了三小時,好不容易,有一家飯店,願意收留我,我告訴他,我來自台灣,2/20就抵達,我有醫生證明,加上我們國家做得很好,可以看新聞,他只投以親切的微笑,告訴我,「沒關係,我知道!」對,這世界總是有好人和壞人,有善良跟邪惡,我再一次看到人性的醜陋,跟人性的美好,但換個角度想,不同位置觀看事情的我們,是不是也把別人當病毒了呢?可怕的是病毒,不是人類啊…為什麼大家不用愛一起度過這個世界關卡呢?當然,這時候絕對不適合為了撿便宜買機票去災區,但,我是在很早就買了機票,又比台灣更安全的時間就出發了,然而我認為不管如何,出國的人都有義務照顧好自己和別人,一定要老實交代旅遊史還有身體任何狀況,該隔離就隔離!不僅保護親友,也保護同胞!
雖然印度檢查我很健康,我沒有任何症狀,但我依舊打算去做檢測,以策安全,避免自己可能是無症狀者(畢竟我的免疫力可能異於常人,因為我運動,而且我不喝「安佳」奶粉XD)
所以,我建議出國者或者國外旅客一定要老實交代旅遊史,千萬別隱瞞,然後最好一定要檢測,才能保護每一個人。
最後,印度之旅,獻給每個心中有愛的人,然后我會再去印度報到的!
畢竟我這次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壓軸的PUNE,奧修靜心村…結果,還來不及學習到,就離開了…
等待疫情結束的那天❤
台灣加油!世界加油!
(話說,我在印度搭乘大眾運輸都把自己搞成這樣,那千度鏡片不是開玩笑的,讓我眼睛瞬間小1/2~)
焦段角度換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川普貿保大戰射向加拿大 認定加國補貼軟木 美將徵反傾銷稅 美貿易保護第一槍 挑中"軟柿"加拿大 加國林地多歸政府所有 擁有價格優勢 美重課加國軟木 本國房屋造價恐上揚】
美國實行貿易保護政策第一個針對的國家,不是中國,也不是墨西哥,而是加拿大。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華爾街日報的專訪時,他也預告了下個階段鎖定的產業是鋁、半導體、造船業。可以預期的是,中美貿易大戰將不會是唯一的焦點,全世界所有跟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跟相關的產業都要小心。
曾經,川普是如此大力聲討中墨兩國貿易,如今卻把他貿易保護的第一槍,對準了美國友好的北方近鄰。4月24號,美國商務部宣布調查結果,認定加拿大政府對出口美國的軟木材存在補貼行為,將對該國軟木課徵3%-24%間不等的反傾銷稅。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加拿大是親密的盟友、重要的盟友,平心而論是個好鄰居,但這並不代表不用遵守遊戲規則。
記者問,這是否存在著挑起加拿大報復的風險呢?美加之間會爆發貿易戰嗎?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我知道這種說法能替貴報吸引讀者群,但我不認為會發生(貿易戰)。
記者會上這番談話, 商務部長羅斯似乎暗示美國有自信,加拿大不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到底,川普就是搧了杜魯道一耳光,這位年輕的加拿大總理 二月曾親自登門白宮拜會,聯合記者會上,還大談美加唇齒相依。如今,兩國蜜月期卻短如曇花瞬間。彭博社引述加拿大問題專家稱,那是因為加拿大是顆軟柿子,既拿不出中墨兩國貿易報復的力量,要像墨西哥一樣,大開邊界讓中美洲人越境入就是作不到,也不具備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話語權。
華郵專欄作家 Josh Rogin表示,一般的分析是,加拿大是垂手可得的目標,川普政府在許多議題上正仰賴著中國,最重要的救是迫在眉睫的北韓危機。因此川普政府盡可能地避免在此時此刻與北京發生衝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加拿大就容易處理多了,儘管這可能只是諸多動作中的第一步,至少此刻,加拿大是美國算計後,引發政治後座力最小的。
美加兩國軟木業爭端由來已久,加拿大林地多屬各省政府所有,該國伐木業總能拿到官方優惠的開採費用。相反的,美國林地多屬私有,林木採伐完全取決於市場價格,因此導致兩國軟木的價格差異。自1980年代起,美國業界就不斷指控加拿大業界受到政府補貼,美國政府更四度對加國軟木徵收懲罰性關稅,但四次交付國際法庭仲裁勝者都是加拿大。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吉姆卡爾表示,(對課稅)意外嗎?不,誠如我幾分鐘前指出的,這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五次了,始於數百年前。但我們相信,美加關係極為重要,對兩國而言更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會熬過這一關的。
軟木材是加國最大宗的出口,而美國是最大的買家。美國商務部統計,全美一年的軟木進口量,1/3來自加拿大,換算成總價約50億美金,主要用於獨棟房屋建造。儘管美國對加拿大軟木課反傾銷稅,是撂下一記貿易保護的重拳,但加拿大反嗆,伴隨而來的價格上漲,絕對會令美國得不償失。
加拿大卑詩省木材貿易委員會主席尤爾科維奇說,事實是,少了加拿大林木業的相挺,美國消費者終將受害,限制加拿大林木進口,並施加懲罰關稅,將為市場製造波動,這已經反應在林木價格的上漲,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成本支出,特別是想買房、想蓋房、翻修房屋的美國家庭。
近期,川普又開始大肆抨擊加拿大酪農業,莫非將成下個出手目標,彭博社猜測,川普似乎打算把美加間長期且溫和的貿易摩擦,推升為全面性的貿易爭端。
川普的貿易保護大戰就此鳴槍起跑了嗎?美國商務部長羅斯25號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白宮會在近期宣布更多貿易行動,以保護美國的半導體和造船業。儘管沒有透露細節,但強調全是出於國安考量。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夫曾在名為「美國政策制定者的愚蠢貿易觀」文章中,批評川府政府聲稱貿易保護會減少貿易逆差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抵制他國進口,本國出口也會減少。相伴相生下,貿易保護只是降低貿易佔GDP的比重,讓經濟更封閉, 而非減少貿易逆差。那麼,美國的貿易夥伴該怎麼回應呢?他認為最好的作法就是靜觀其變,因為美國應該不會永遠被這些對貿易問題如此欠缺了解的人,永遠掌控。
焦段角度換算 在 鏡頭視角如何換算?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是裝apsc專用鏡就不用乘! 乘完再看一下同樣焦段的鏡頭的公佈角度就知道是什麼角度啦. ... <看更多>
焦段角度換算 在 4mm鏡頭角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4mm鏡頭角度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焦段角度換算、焦距視角計算器、鏡頭焦距角度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焦段角度換算 在 Re: [求救] 相機規格F2.2(35mm換算29mm) 意思是? - 看板MAC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WarGodIsHere (wargod)》之銘言:
: 看起來是鏡頭的光圈&廣角
: 但是
: 為什麼會有"換算" ???
: 第一次看到這種
: 而且還是把廣角算大了= =???
: 請大家指點一下謝謝
相機規格 F2.2(35mm換算29mm)
全文的意思是 最大光圈 2.2
視角以35mm(或135)底片格式來看,是29mm
底片格式:
https://zh.wikipedia.org/zh-tw/135%E5%BA%95%E7%89%87
節錄上述文章中的一點
"這種底片由柯達公司於1934年推出
並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超越120底片
成為最普及的攝影底片格式。"
其實這段話表示著,除了135還有120、828、126、110、APS等其他格式
格式有什麼意義呢?
這表示底片的大小與長寬比例不同,當然價錢與容量也因此不同
比如說:135底片1捲是36張 120元 ,120底片可能是1捲10張 200元
而最後在數位相機蓬勃發展前,取得市場全面普及的格式是135底片
就像現在的英文是世界共通語言一樣
-----------------------------------------------------------
等等!!!! mm是長度單位吧!!!跟視角有什麼關係?
恩...這個就有關於攝影史的發展了
視角:是在一般環境中,相機可以接收影像的角度範圍,也可以常被稱為視野
等效視角28mm是60度 55mm是45度 85mm是25度
直接講角度對於用相機的人來說很難體會到底有多廣
當然如果你願意翻開鏡頭的使用手冊來看,他會在規格表詳細標出可視角度
但是多數人連翻都懶得翻
而且雖然當時135格式最廣泛使用,但也還是有其他格式底片存在
所以就開始了一種以135底片為準的說法
"相當於135底片格式的相機,接28mm的鏡頭拍那麼廣"
這種說法聽起來就容易了解很多了
-------------------------------------------------------
時至數位時代,感光元件(CCD或CMOS)取代了銀鹽底片
為了節省成本、縮小體積與機構設計,及取得畫質的折衷
我們發展出更小的底片格式(感光元件越大,良率越低、製程越貴)
常見的格式由小到大有
1/2.3吋、1/1.7吋、2/3吋、4/3吋、APS-C,以及等同135格式的FF(更大的也有唷)
同樣實體焦距是28mm的鏡頭接在不同的感光元件上,會有不同的視角大小
(實體焦距固定下,感光元件越小,視角越窄,俗稱:很不廣角)
所以就需要等效視角轉換倍率
因為我們不想等店員慢慢介紹說
"相當於135底片格式的相機,接XXmm的鏡頭拍那麼廣"
所以有人計算出大概要乘上多少數字,才會相當於135格式底片時代的拍照習慣
當然也有人更懶,連算都不想算
因此廠商就會直接在商品宣傳上,打上等效焦段
"24mm超廣角相機上市!!!再大的景都裝得下!!!"
以Panasonic FX80為例"24mm 超廣角纖薄美顏相機"
你把鏡頭蓋打開來看,上面標的數字卻是一串令人厭煩的符號
"1:2.5-6.4/ 4.3-21.5 ASPH"
卻怎麼也看不到24這個數字
1:2.5-6.4是,最大光圈依焦段(廣角到望遠)變化從f2.5到f6.4
4.3-21.5是,實體焦段4.3mm到21.5mm
ASPH是內含非球面鏡片
以上內容有興趣了解請洽專版
廠商知道你連看都不想看
最後甚至簡化為"超廣角相機"
連等效焦段都不標了
----------------------------------------------------------
所以你看得懂"35mm換算29mm"這句話的意義了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9.35.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C/M.1423449752.A.D09.html
※ 編輯: RoCkyBRIGHT (163.29.35.156), 02/09/2015 11:01: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