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出的是愛 還是障礙?》
(高年級同學請見文末對於「無緣大慈」的註解)
還是菜鳥老師的那幾年,懷柔式的教法,對學生幾乎是有求必應,課後有學生上前提問可以懇談到半夜、聽說學生家境清寒於是不收學費、學生急電家裡遭小偷便差點跳上火車去陪筆錄。
後來發現每一位關懷備至的學生都沒要改變困境的意思,他們只對繼續抒發自己的心情有興趣,任我怎麼去提點覺照自己的方法都沒有多大用處,
所以到底是別人不上進,還是我自己哪裡沒做對?
另一種情況剛好相反,人們因為要防範別人倚賴自己,對自己倒太多垃圾,所以表現出淡漠高冷的態度,當然,這也可以名之為「殘酷的愛」,意思是去讓對方學習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
但捫心自問,這裡頭到底是恐懼多,還是愛比較多呢?
一般人通常在這兩種過與不及的情況中擺盪掙扎,想辦法在其中拿捏分寸,找出平衡點,但這其實不是究竟之法,【要破除自己在付出愛時拿捏失準的問題,還是要先破解自己內心的「愛的議題」---
先問自己:「我對於他(你付出的對象)有需求嗎?」】
即使答案是肯定的都沒關係,這一道題可以幫助你把焦點轉回到自身之內,把自己在愛中的議題先處理妥當。
.
.
當我們提到菩提心的時候,常常看到「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這八個字,它原本的意思是說,菩薩不論對象的親疏遠近、有怨無怨、有緣無緣,都生出一視同仁地悲憫心與慈愛心,一律救度。
不過【我們無法從「外在作為」上硬生生地去模仿菩薩行,否則絕對進入誤區】,這時候你會以為自己的每一份給出都有菩薩心,卻疑惑為什麼那些付出常常被糟蹋,其實,當初自己的起心動念並沒有看清楚,那是一種無明。
我們只能跟隨菩薩一路走來的修行之路,隨時「回到內在去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事實上,我無法否認當年我如此地關懷學生,有部分原因是希望他們喜歡我,然後能更長久地留在我的班上,當看到這一點之後,我開始更密集地觀照自心並改變作風,有許多學生在這個過渡期紛紛離開班上,所以我又花了更多精力去消化掉那些不被喜愛或者被遺棄的恐懼,一段時日後,反而有更多學生聚集而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確是更有學習意願的學生。我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不再建立在(因各自需求的)彼此倚賴之上。
從這裡下手所鍛鍊出來的情況,外境看似與學生距離拉開,但心境上並非冷淡。反而因為沒有黏膩的關係,有更多餘裕可以修練自己。
追根究柢,自己沒有把根基練得更穩,證量修得更大,談何資格去帶領別人,助益別人。
.
.
有時候,我會覺得「無緣大慈」的那個「無緣」,其中似有更深妙的義理應該去參透…….
【我們如何能與有緣之人修練到無緣、無貪著、無牽無掛,
我們才有機會像菩薩一般地對眾生一視同仁地慈愛。】
從這裡再去看老子道德經裏頭的「天地不仁」,就能更懂得它的奧妙之處了。
.
.
(註) 天地不仁的那個「不仁」,絕非不仁慈,而是指天地「並沒有『要仁慈』」的概念。
就像人們,一旦逼使自己要更仁慈的時候,那反而代表內心不在中道,常常有愧疚或匱乏在其中。
===========================================
《中觀四百論》第五品 明菩薩行品
菩薩由意樂 若善若不善
一切成妙善 以意自在做
菩薩是自然任運地饒益眾生的。
那些外在上看似善或不善的各種行為,最初都起於菩薩的意樂(而非需求/恐懼),而最終都能助益眾人。
圖:聖天菩薩 《中觀四百論》作者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意思 在 黃子容的一年愛班幸福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悲運同體 菩提心
自序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黃子容
2014年農曆過年的時候,菩薩就告訴我:祂今年要送我一個生日禮物。
這個禮物就是,讓我今年在普陀山過生日。
剛開始聽到的時候,我非常的興奮,但也覺得有點困難,因為我從來沒有去過普陀山,也不知道去那邊菩薩會做什麼樣的安排?
我完全沒有任何思緒,所以只好把一切都交給菩薩。
後來我去找旅行社,一直都沒有找到適合的行程,也沒有剛好在我生日那天,就在普陀山的行程,我非常的懊惱,甚至於有點想要放棄。
後來有一天下午,菩薩忽然間告訴我,趕快請家人幫我去訂普陀山的行程。
既然是菩薩說的,我覺得應該是菩薩幫我安排的,我飛快地打電話告訴家人,請他趕快幫我訂普陀山的行程,因為之前也有請他幫忙過,可是卻沒有生日那天在普陀山的行程。
結果不到十分鐘,家人就打電你話來告訴我說:『旅行社說,剛剛好在十分鐘前,才開新團要前往普陀山,而在普陀山的期間,剛好是我生日的那天。於是我就趕快訂了。』真是太幸運了。
新開了一團前往普陀山,時間配合的剛剛好。
聽到這裡,我異常的興奮,因為我知道菩薩都幫我安排好了。
果然還是讓我順利的可以去普陀山。
2014年四月,生日的前一天,我們啓程去了普陀山。
到了寧波機場,要入關的時候,才發現我的台胞證並沒有加簽進入到寧波。
這時候我非常著急,心想該不會就這樣無法去了吧!
後來機場的人員告訴我說還好樓上有加簽的地方,叫我趕快去辦理就可以了。
辦完的時候,我的心終於安定下來了。
確定自己真的可以在普陀山跟菩薩見面了。
我們坐了船,到了舟山群島,然後進入到普陀山,到了下榻的飯店,普濟寺就在飯店的隔壁,我迫不及待的放下行李,趕快趁還沒天黑的時候,去普濟寺禮佛。
一到的普濟寺,感覺非常殊勝,見到了菩薩感動得流下淚來。
我真的到普陀山來了!
但是我知道明天才是重頭戲。
第二天,也就是我生日當天,一早我們就起床出發,在車上導遊告訴我們今天的行程有點改變,我們即將前往原本第三天要去的行程紫竹林禪院。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驚喜,因為菩薩曾經告訴過我,在我生日當天,菩薩要告訴我,觀世音菩薩是如何在中原開始發跡弘揚佛法,而讓更多的人也認識觀世音薩,當時菩薩顯化,就是在紫竹林禪院。
觀音菩薩救濟眾生的苦難,菩薩的慈悲,視眾生為自己的兒女。
祂不捨眾生苦,聞聲救苦,用愛包圍與呵護,以大智慧心啓迪眾生,是悲智雙運的觀世音菩薩。
對於這樣行程的改變,我知道是菩薩的安排,內心是欣喜若狂。
因為之前菩薩有跟我提到『紫竹林禪院』,那是菩薩當初在中原弘揚佛法,安居、修持修行的地方。
第一站就到這裡,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
當初菩薩在中原地區,選了普陀山作為菩薩修行的地方,當時附近有很多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老婦人出現救了他,有人說,忽然間有一個小女孩出現救了他。
許多人在遇到危難的時候,都會出現貴人相救,而這個人可能是小孩子,可能是男人,可能是個女人,也可能老人,眾說紛紜。
但是這些人離開的時候,都會聽見這個人說,請多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會聞聲救苦,會給予保佑。
就這樣,大家漸漸認識了觀世音菩薩,也相信觀世音菩薩是聞聲救苦的。
附近的居民也常說,總會在一片竹林當中,看見紫光乍現,有人看見觀世音菩薩坐在紫竹林當中修行。
有人說遇到困難,就會看見觀世音菩薩化身為不同的人出現在你面前,給予你幫助與保佑。
所以觀世音菩薩在普陀山修行,就這樣傳開來了,普陀山也變成了觀世音菩薩修行的道場。
剛到了紫竹林禪院的時候,我內心非常的激動,一進去,一看見菩薩就淚流滿面,這時,菩薩要我站到左邊去,靠近祂。
剛好我站的地方沒有人,可以讓我一個人靜靜的站在那裡。
我看著菩薩,忽然間看見菩薩左邊的眼睛,流下了眼淚,我感到非常的悲傷難過,於是我問菩薩為什麼要哭?
菩薩對著我說:我流淚,是因為不捨眾生苦,我的眼淚為了眾生而流,那麼你呢?
當時的我哭得更難過了。
因為我知道菩薩要跟我說什麼,也知道菩薩這麼說的用意是什麼。
接著,菩薩送了我一句話,叫做『悲運同體』。
菩薩說,我今天到的每一個寺廟,菩薩都會送我一句話,要我好好的記下來。
這句『悲運同體』,代表著感同身受的意思,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去感受別人身上的苦與悲,盡己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要有感同身受的心。
我離開紫竹林禪院的時候,還在外面哭了一會兒,後來接著就去『不肯去觀音院』。
我進去『不肯去觀音院』之後,菩薩一樣要我站在左邊,接著菩薩竟然跟我說:生日快樂。
我真的是驚喜若狂,菩薩對我說生日快樂耶!我高興到忘了剛剛的眼淚,但是現在又流淚了,因為歡喜而流淚。
接著菩薩說祂要送是我一份禮物,於是我就上前接了禮物。
之後,我們都是去到了其他的觀音寺,都收到了菩薩要給我的一句話,這些話作為功課,讓我在往後的子中學習。
除了剛剛的『悲運同體』、還有『法輪常轉心中』、『持書多觀平常心』、『人身自在,人生自在』、『聞聲救苦大悲心』、『感同身受,如如不動』、『自在如臥』、『空無一物,有求必應』,還有釋迦牟尼佛給我的一句話,『回歸本心』。
我知道這些話都是功課,我也會認真地把這些功課做好。
這一次的普陀山之行,我的收穫真的非常多,很感恩與我同行的家人們,謝謝大家的帶領,我才有機會去普陀山朝聖。
我相信,我還會有機會再去普陀山的,那時候,我一定會把這些功課都完成。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感觸最深的時刻。
過去親歷的,加上後來發生的事情,都讓我對於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這些事情對我幫助很大,我很感恩這些事件的發生,讓我知道我有多麼堅強,也讓我知道,我做的選擇是對的,菩薩教我的,我沒有忘記。
我可以非常自豪的說,我沒有讓菩薩失望,因為現在的我,真的比以前更開心更快樂了。
而且我知道自己今生的功課,我會努力完成,然後跟著菩薩回家,我也會盡力做到最好,做到最後一刻。
人生太過美妙,喜怒哀樂都在其中,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成長的養份,我非常的感恩,身邊有這麼多善良的人,包圍著彼此,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愛。
這世間,真的有一群人默默的在為別人付出,他們不求回報,只希望看見人們臉上的笑容,只希望大家過的都很好,這樣的付出讓人感動,真的非常謝謝愛班的義工和同學們。
大家的學習成長非常快速,而且謹記著菩薩教導我們,我真的覺得大家好棒!
『悲運同體,菩提心』這本書,希望可以讓大家學會更多的感同身受,這本書當中的所有故事,都是與菩薩對話座談會當中最真實的紀錄,當你在閱讀時,看看別人生活當中所遇到的事情,再想想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否應該選擇過得更好。
擁有慈悲的心,總會遇到慈悲的人。
我相信物以類聚,相信人有磁場吸引的能力,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身邊就會圍繞著什麼樣的能量。
我非常相信愛班同學,每個人身上都散發出愛的能量,付出的能量,不求回報的信念。
我非常感謝大家!
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學習領悟,讓我們擁有更好的人生,讓我們在慈悲與愛當中學習付出,有一天,我們都會跟著菩薩回家。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