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良心的守護人治罪]
就在蔡玉玲查冊案裁判前夕,消息傳來,她這次的「罪證」,《鏗鏘集》偵查報導「7.21誰主真相」,獲得了「金堯如新聞自由獎大獎」,評判一致讚許這個報導不論是專業水平,還是按公眾利益考慮,獲獎都是實至名歸。
而新任廣播處長入主了的香港電台,竟然公開表示,有獎也不要拿。
而香港的法院,也把這個剛拿了獎的記者,送上了犯人欄,把她治罪。
更諷刺的是,7.21元朗襲擊案裡,白衣人被告暴動案仍在審訊,被襲擊的一方也有被告上法庭。但第一個因為7.21事件而被定罪的人,竟是為了查明真相的記者。
***
37歲的蔡玉玲,身型微胖,理了乾爽的短髮,這天戴了黑色口罩,穿了長袖柔軟料子的黑衣服,配搭了軍綠色布褲,腳踏綁帶平底便鞋,下午二時半到達西九龍裁判法院。這天陽光普照,微風輕送,初夏的一個好天氣。
過百名旁聽人士到場,不少是資深的新聞界同業,也有熱心市民。因為疫情稍緩,法庭取消了以往封掉部份座椅的旁聽措施,西九龍1號庭坐滿人,未計直播的旁聽席,內庭已坐了近100人。
綽號「阿包」的蔡玉玲,在港台同事擁簇下到場,先和律師團隊入房間商議,當她進入內庭時,她坐在律師團隊之後最後排一張辦公室椅子上。開庭前,氣氛嚴肅,大家都鴉雀無聲。
準時開庭,胖女保安員大喊:「Court!起立!」徐綺薇裁判官步出,請被告坐下。「以下是裁決理由」,她逐字細讀中文裁判書。判決書冗長,26頁共60多個重點。然而大部分時間都是爭拗技術性的法律觀點。
上網申請車主查冊資料,作為一種「陳述」,運輸署署長有沒有權限不批准發出查冊結果,逾半小時,裁判官的總結是,為免資料被濫用,或基於她認為的「立法原意」,運輸署署長是有權限審視申請查冊者用途,才決定是否發出查冊結果。
阿包最初坐在椅子上神情輕鬆,入座前略為伸展了一下自己的頸部。聆聽着裁判官的朗讀時,她不時轉換姿勢,有時雙手緊握把前臂放在枱上像祈禱,有時交疊雙手放在胸前,有時更把玩自己的手指,又或者用手托着腮部。
直到後半部,判詞進入「戲肉」。
辯方指出,《鏗鏘集》清楚顯示涉案車輛被用作運送襲擊者及懷疑用來犯罪的武器,而查明在道路上被用作犯罪工具車輛的負責人,必然是「與交通及運輸事宜有關」,故此認為蔡玉玲並沒有作出虛假陳述。
然而裁判官卻指,所謂「與交通及運輸事宜有關」必須是和申請人「自身」有關,例如申請人的車子和對方車子發生意外而作出索償,並不是車子被用作甚麼用途。
裁判官有句話,可圈可點。
「本席認為,被告人是否本着良好的動機索取資料並非重要。」此時,旁聽席上嘩然。裁判官補充,被告應考慮用「其他途經獲得申請」「例如向運輸署提出書面申請」。在座記者面面相覷。
裁判官的一句話,打進在座近百記者心裡:「採訪及報的用途本身並非與交通及運輸有關事宜。」在元朗7.21事件後,即使記者發現一架車,曾被運用大量竹枝給懷疑兇徒 ,也不合乎查冊資格。
最後,裁判官再向記者們澆一盤冷水。
壓軸討論是,記者申請時是否「明知」故犯,亦即,記者是否無心誤墮法網。裁判官指,她可以用事實去推論。
裁判官引用《鏗鏘集》中,記者出示記者証上門採訪,打電話跟進訪問等作為原因,指出「採訪和報導用途,和涉案車輛本身事宜完全無關」;「被告人顯然為着採訪報導及製作節目」而查冊,根本與「其他交通及運輸事宜無關」。
聽到這裡,只差裁判官口中一句「罪名成立」,蔡玉玲開始不斷眨眼,原來淚水已盈滿眼眶,眼淚已經滴下來了。
裁判官着蔡站起來作宣判,全場靜默無語,她雙手下垂,過百記者目睹一個優秀同業,承擔了為公眾利益而被入罪的苦楚。
此刻,被宣判有罪的,是全香港的記者。
求情的過程,亦異於平常。
平日的場景是這樣的,大狀會說,被告人或許成績不好,或許沒有甚麼成就,但決心改過云云。
但今次大狀的求情內容,被告人的成績亮麗得很,成就卓越。搞不好,還以為大家在出席一個新聞獎的頒獎禮,還以為是頒獎嘉賓發表對蔡的加許,沒想過是一個記者定罪後求法庭減刑的陳述。
「蔡玉玲今年37歲,畢業於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修新聞與傳播學士,2007-2016年她曾經在港台由非公務員開始服務,後來成為公務員。同期更擔任港台工會主席,她是最年輕的工會主席。2016有份創立傳真社,之後於2018年成為獨立記者。
她曾經在國際上拿得多個新聞獎項,紐約和美國紀錄片獎項,她的偵查報導,包括一個穿山甲走私的採訪,機場空管系統的問題報導,可見,她為公眾利益作出了貢獻。」
辯護的陳政龍資深律師,呈上兩封求情信。
一封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撰寫的,內裡提到,「蔡玉玲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調查報導記者。在新聞學中,調查記者向來被為『良心的守護人』和『民主社會的偵探』。」聽到「良心的守護人」這裡,蔡玉玲脫下口罩,感慨地用紙巾拭淚。
李立峯後來向我提及,「良心的守護人」是來自兩位美國新聞學學者James S. Ettema 及 Theodore L. Glasser一本關於偵查報道及社會公義的書,書名為 "Custodians of Conscience"。
李立峯在信中寫道:「在是次案件中,蔡的『查冊』行動是調查報導工作的一部分,報道涉及一件極重要的新聞事件,讓公眾得知或至少為貼近事件真相,是新聞界的責任,報導服務的是公眾利益。本人希望法庭在判決時能充份考慮被告無私的動機、調查報道對公眾的重要性,以及蔡玉玲個人正直誠實的品格。」
前記協主席岑倚蘭,曾在她擔任主席時,與阿包共事,她說,昨夜撰寫求情信時心情痛苦,「我覺得,根本無罪,何罪之有?點解要求情呢。」
岑倚蘭的求情書寫道:「這位新聞界的精英、傑出的名記者,竟因為查冊這項新聞界普遍用的調查工具而遭逮捕起訴,實在痛心。」「法官閣下,眼前這位追求卓越,用心和專業紀錄時代,揭發真相,見證歷史的記者,是香港之寶,我城需要她。」
學院派,實戰派,都對蔡一致讚許,一位正直誠實的香港之寶,竟因為全港記者都做過的查冊程序,成為了代罪羔羊。
陳大狀向裁判官說了一句話:「正如審訊中我們提及,每年政府收到關於查冊的申請數字,千計來自傳媒,新聞學術界都會教學生用查冊。今次裁決前,無論業界翹楚,抑或學術業界,都說這是一向的做法,法官閣下,妳卻說,這是錯的做法。」
裁判官考慮了三分鐘,請蔡玉玲站起來,表示「睇過求情信,知悉妳得過的獎項,無可置疑,妳的目的是為採訪及報道,但也要用『正確』的途經。考慮了妳的背景,目的,車主沒實際影響,判罰款每宗罪3千,兩項罪名共6千。」
裁判官還問,阿包甚麼時候可以交罰款。因為一般被告,有時會拿不出罰款。但當然,罰款今天已經可以拿出來。
散庭時,有人大嗌:「採訪無罪!查冊無罪!」阿包已哭成淚人,倚在律師身上痛哭。有一名旁聽席的女士紅着眼圈,走上前向阿包說:「多謝哂妳蔡小姐,香港好在有妳這種人。」
逾百人陪伴着阿包坐扶手電梯離開西九龍法院大樓。一宗好像很細小,很技術性的案件,凝聚了全香港記者的心。被告上法庭,被定罪的,是每一個在香港曾經查過冊的記者。有資深記者苦笑說:「我是不是要自首呢?」
阿包在咪兜前發言,平伏了的心情又泛起了波濤。「當然這是難受、傷心的。今天我被定罪,其實是判了所有記者有罪。」
「我堅信查冊無罪,新聞自由無罪。你問我,過去十多年做記者,我也是持守着一套新聞價值,謙卑而嚴謹。我自問,這兩年做關於721的報導……(哽咽)是我最引以為榮的報導。」說到這裡,她悲從中來。
散庭前,控方都把所有證物充公,包括《鏗鏘集》光碟等,唯獨香港電台的記者證,發還給她。
被問到,將來還有沒有機會回到港台工作,尤其是現在連拿個獎都好像被禁止。
蔡玉玲說:「我想做記者,但不一定要做《鏗鏘集》的記者,也不一定要做香港電台的記者。」
(照片: 岑倚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70的網紅Wall Street English Hong 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腦細叫開會,機會嚟喇飛雲~ 咪住先⋯同外國同事 meeting⋯姐係⋯要talk English⋯ 即管睇吓 Jessica 簡淑兒 有咩職場法寶 講英文唔洗背稿⋯呵呵呵⋯(好似係) 英文唔好,唔想失禮人?只靠法寶英文點會好! 原來好多人返工覺得難用英文表達!立即登記 https://goo.gl...
「無眼睇書面語」的推薦目錄:
無眼睇書面語 在 張晨("鳥"不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吵鬧下的平靜,1月2號》
這個女人,40歲。
一早起床看見的是…一片爭論聲音。
『呀…全都是姜濤呀…』
戰火亦開始蔓延至WhatsApp Group。
看見標準「姜糖」Amy不斷發表勝利者宣言,
她皺皺眉頭,於是在Group中發出一句:
『講個笑話:香港樂壇。』
她開火了。
對於還未能忘記黎明與伊健的她,
一時之間接受不了姜濤也很正常。
做人嘛,人人都會主觀。
當然,本著『屌人者終將會被屌』的法則。
所以,Amy將她屌柒了…
而又再根據『屌人者終將會被屌』的原理…
很自然地,
她也反屌柒了Amy。
就這樣,兩人瘋狂互屌。為這篇用書面語寫的文章加入了大量生殖器官。
面對這種吵鬧…這個女人覺得…
『很安靜。』
她笑了,快樂地笑了。
『有甚麼比盡情互屌,更能體現自由?』
『又有甚麼比起暢所欲言,更能令內心安靜。』
她覺得2020年,忘記了很多事。
其中一樣,
就是大家為了心儀的明星瘋狂互屌。
這種爭論無害,更能促進思考。
至少,讓更多本地新星的名字讓她記住。
很好很好。
其實,這只是一個很正常的生活。
但這兩年,大家都忘記了,
或沒有空閒去當個正常人。
約一星期前,因為一篇新聞令她有另一番感悟。
這新聞是你我皆知的
《主教山食水配水庫,古羅馬式圓拱建築曝光》
首先,她覺得很奇怪…
極度奇怪…
看見眾人討論這則新聞時…她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思索數天,直至1月1日。
她才明白這份違和感的原因。
『原來睇新聞係可以開心㗎。』
她忘記了自己有快樂的權利。
因為很久都沒試過。
每每面對新聞,她也是雙拳堅握,如臨大敵。
新聞Push的,不是「不公義」的消息,就是「確診人數」。
所以這種快樂的新聞…
是另一種心靈的安靜。
當然,
『安靜』這個詞,一體兩面。
有些時候,來自內心感受。
有些時候,則是強逼承受。
『喂,餐廳嚟㗎。呢啲嘢 細聲啲講啦』
『你del msg穩陣啲喎』
『你唔好再貼喺部電腦度啦…你知大老闆同啲政協幾fd㗎啦』
這一年,有些安靜…是很恐怖的。
因為吵鬧,就會被是誣捏成犯法。
所以在1月2日,
面對這種吵鬧,內心卻很安靜。
正值下午時份,
她如常為今夜的晚餐作準備。
距離巴士到站還有2分鐘…看著前路,卻突然起了霧。
當然了…
戴上口罩和眼鏡,一呼氣就會變得朦朧。
看不見的時候,最好聽聽音樂。
她帶起耳機,播著BLACKPINK的《How You Like That》
為何是BLACKPINK ?
其實她是不懂K-Pop的,但沒關係。
因為最後她與Amy和解了。
和解條件很簡單:
1)她今天嘗試全日聽K-Pop (也許因為姜濤似韓星,最後爭吵的戰場扯到K-Pop去了)
2) Amy今晚重溫《古惑仔3之隻手遮天》
不懂嘛,就嘗試一下吧。
直到看清漫長的前路為止。
最後,
是甚麼話題,令兩個罵得耳紅赤熱的人,有和解的傾向?
很簡單,
Rubberband。
MeWe:張晨
https://mewe.com/p/%E5%BC%B5%E6%99%A8
P.s. 用app有機會彈app…可搜尋「Cheungson」
IG: cheungson88
https://www.instagram.com/cheungson88/
(很少人Follow的acc,有時說說生活事)
無眼睇書面語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舊作選篇(之21,22,&23)
關於粵語的小品
(自一月開始,「維多利亞*齋講」用標準和鏗鏘的廣東話朗讀我的專欄文章已近一年。由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風靡台灣、大陸、東南亞,使廣東話這種地方語言也成為香港以外地區的時尚語言了。1997以來,政府在教育上推行「普教中」,香港出現了語言爭霸現象。翻看舊作,找到2007年寫的幾篇有關粵語的小品,修訂增刪後在此重刊。)
語言爭霸 - 李怡
2007.03.22
我對寫文章的要求首重讓人看得懂。若是看不懂的文章,不管作者自稱研究多麼深入,學問如何博大精深,都無意義。講得更明白一點,如果一個人自稱很有學問,但又不能把他的學問用通俗易明的語言表達,我還真有點懷疑他自己是不是已把他的學問搞懂。
我由於小時候在北平居住,覺得國語的口頭語言與書寫語言接近,年輕時看書和寫作,腦子裡旋轉的是國語。但寫作並不排斥方言,更覺得文章中沾一點方言,就像畫圖中多着一點顏色,會使文章更生動。而閱讀中國古詩詞,粵語更鏗鏘傳神。六七十年的居港寫作,粵語逐漸佔據思考中的主導地位
台灣在蔣家管治時期,推行國語,學校及公開場合禁止講台灣語(閩南語)。到了解嚴以後,鐘擺就擺向另一邊,社會上大講台語,文章中也摻進許多台語,最近當局更有「去國語化」的措施,不懂台語的人,若感在台灣旅行不便,自然就少去了。
去年(2006),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多次下令,封殺各地以方言播出節目,並嚴禁娛樂節目用語「港台化」,還把播新聞帶台灣腔的一些新聞主播撤換。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節目,卻充斥大量北方俚語方言,而上海話、廣東話等方言,在晚會中就成為被調侃取笑的對象。
近幾個月來,大陸各地網民出現了反對「普通話霸權」的聲音。上海市學者與人大代表呼籲要「保護上海話」,廣州學者也說要「力挺粵語」。有廣州網友貼文抗議「北方方言佔據廣州報紙」,說「政府叫我不要講廣東話,報上大行其道的卻是北方土話」,「為甚麼這麼不公平?」
上海、廣州發出捍衞本地方言的聲音,其實和台灣的台語一樣,都是執政者壓制地方方言,卻毫不壓制北方土話所引起的反彈。如當局對各地方的方言寬容一點,另方面提倡書寫時要用人人看得懂的中文,就不會出現中央與地方的語言爭霸現象啦。
講起捍衛粵語,我從書中讀到過一段關於我父親的往事。這件事父親生前從沒有同我提過。
中文大學出版的《粵語的政治》一書,講到1930年代有聲電影日漸流行,而當時的南京中央政府開始推廣國語運動,想要禁制粵語片,香港就在1935年發起「粵語片救亡運動」,書中寫:「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在粵片界名人李化(我父親)……等號召下,三百餘位粵片影人聚集於香港一酒家……發表聲明」。又記載1937年7月,香港華南電影協會(父親任秘書長)派代表5人到南京請願緩禁粵語片。父親是其中之一。但隨即中日戰爭爆發,南京遭日軍進襲,禁粵片之事不了了之。
「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 - 李怡
2007.03.23
語言本是一種溝通工具,但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語言,因此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霸權」,是把對方列為與自己同一族類或非我族類的衡量準則。「非我族類,其志必異」,會一下子把對方排拒在外。
中國內地推行普通話教育五十多年,台灣稱之為「國語」也推行了六十年。無論是國語或普通話,推行幾十年都有好處,就是讓講不同方言的各地的人可以溝通。另外,普通話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也幾乎完全一樣,說普通話的人,寫起中文都會較為流暢,但不等於好,也不等於不囉嗦。自小講地方話的人,寫書面語言就得另下工夫。
不過,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通過教育或行政措施,推行國語都有不大妥當的做法。台灣過去是嚴禁講方言,包括閩南話或客家話,在學校,同學之間講方言還會受罰。而在大陸,普通話常常摻雜進北方土話,進佔文字媒體,而一些搞笑的電視節目則常拿人們說上海話、廣東話來取笑。因此,台灣解嚴後,就有了對國語的反彈,終導致最近的「去國語化」。所謂「去國語化」,就是當局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去掉了國語、方言的概念,而把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話、原住民語言都稱為國家語言,實際上是取消了過去「全國」(中華民國)通行的「國語」。
至於大陸,改革開放後,控制鬆了。去年與今年,上海與廣州都有人在網頁發出「保衞上海話」、「力挺粵語」的聲音。廣州有網友說:「生係廣州人,死係廣州鬼,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這種廣東話文字化,很可能受到香港影響。
粵語怪聯與怪詩 - 李怡
2007.05.02
清末廣東舉人何淡如,喜以廣東方言作對聯,自成一派。其中最著名的是:
「一拳打出眼火;
對面睇見牙煙。」
以「對面」對「一拳」,以「牙煙」對「眼火」,真是妙手天成,而這副屬流水對,上下一氣呵成。廣東人一看便覺有趣。
另外,他又以一句唐詩配一句粵語作對,如:「有酒何妨邀月飲;
無錢那得食雲吞。」
以「雲吞」對「月飲」,極妙。
《大公報》的陳凡與陳文統(梁羽生)亦喜收集這種以粵語方言對一句唐詩的對聯。其中可供玩味的有:
「徒令上將揮神筆;(李商隱詩)
慣見霸王搭電車。」
「水緊一聲齊走鬼;
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詩)」
「白日放歌須縱酒;(杜甫詩)
黑燈跳舞可揩油。」
「赤柱有食兼有住;
汀洲無浪復無煙。(劉長卿詩)」
廖承志之叔父廖鳳舒,則以寫粵語怪詩而獨擅。他寫的「詠項羽」一首堪稱佳作:
「又高又大又囉唆,臨死唔知重唱歌。三尺多長鋒利劍,八千靚溜後生哥。既然廩氹爭皇帝,何必頻倫殺老婆。若果烏江唔鋸頸,漢軍追到屎難疴。」
另一首詠民初新女性的《自由女》,亦饒趣味:
「姑娘呷飽自由風,想話文明揀老公,唔去學堂銷暑假,專嚟旅館扮春宮。梳成隻髻鬆毛狗,剪到條辮掘尾龍,靴仔洋遮高褲腳,長堤日夜兩頭舂。」
無眼睇書面語 在 Wall Street English Hong 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腦細叫開會,機會嚟喇飛雲~
咪住先⋯同外國同事 meeting⋯姐係⋯要talk English⋯
即管睇吓 Jessica 簡淑兒 有咩職場法寶 講英文唔洗背稿⋯呵呵呵⋯(好似係)
英文唔好,唔想失禮人?只靠法寶英文點會好!
原來好多人返工覺得難用英文表達!立即登記 https://goo.gl/Xhz83c
參加商業英語試堂,由資深外籍英語老師拆解常犯英語問題,教你會話對答和書面英語等職場貼士,即場評估你的職場英語,15分鐘即知自己英文強弱項,一齊告別港式英文,令人眼前一亮!
*7月只限兩班,名額有限,立即登記!
【返工必學:自我介紹】https://www.wallstreet.edu.hk/web/5855
無眼睇書面語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六弄咖啡館影評: 解構主角情感 淚崩的原因 (必看)
想和我一樣30天升10000訂閱:http://goo.gl/zNT6Ck
六弄咖啡館影評:
睇六弄咖啡館係我人生第一次睇戲睇到淚崩,今次呢個影評,我用作為香港觀眾嘅角度去寫,同埋睇開我影評嘅人都知我中意用欣賞嘅角度去評論電影嘅可取之處。睇呢套戲之前我以為佢係一套同賣弄青春嘅愛情電影,點知原來係述說青春嘅背後,表現咗唔同嘅感情,令我完全投入到係主角嘅世界當中。六弄咖啡館係感情渲染上做得非常之好,電影用遞進嘅方式去建立主角同每個人嘅感情,令我嘅情緒醞釀到最後嘅爆點都能夠深切體會主角嘅感受,所以我認為呢套電影能夠 令觀眾投入係佢想表達嘅感情當中。
劇透影評:
六弄咖啡館呢個戲名如果你好似我咁無睇過本小說,其實唔會明白意思係點解。故事一開頭就以一位中年男人係呢間咖啡館中對一個陌生女人講一段關於遠距離戀愛嘅故事。第一個回憶片段就見到果個每日一弄嘅鐵罐,當時我就諗唔係講愛情架咩點解間咖啡館會起呢個名嘅,原來電影去到最後先開估,然而去到最後都無引用返小說嘅文字去解釋「六弄」嘅精髓:「六弄人生:人生,像走在一條小巷中,每一弄都可能是另一個出口,也可能是一條死胡同。生在一個與一般人不同的家庭中,是我人生的第一弄;愛上了妳,是我人生的第二弄;註定般的三百六十公里,是我人生的第三弄;失去了妳,是我人生的第四弄;母親的逝去,是我人生的第五弄;在這五弄裡,我看不見所謂的出口,出現在我面前的,盡是死胡同。該 是結束的時候了,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再見,世界,是我人生的第六弄。」
我唔評論關於口音或者對白有D似書面語嘅問題,因為我被電影表達嘅感情所吸引住。一開始嘅校園生活我已經覺得對白同演員嘅配合非常好,令我有為主角緊張或者怕羞嘅情緒。去到中段當兩人分開嘅時候我完全感受到個關閔綠一心一意為心蕊付出而最後佢不被體諒個種情緒,至於點解心蕊好似咁不明不白就覺得關閔綠唔適合佢,我嘅見解係咁。心蕊講過佢討厭未知數,說穿了就係驚無安全感,而好多嘢佢需要好實在好確定先可以令佢有安全感。例如:當關閔綠唔確認會佢去去西雅圖嘅時候、當佢被打劫後佢覺得男朋友應該要知點做但反而關閔綠反問返佢嘅時候,呢D都係女仔覺得無安全感嘅地方。所以去到最後,係,佢話佢無怪關閔綠,不過無可否認佢已經覺得呢個男朋友比唔到安全感佢而選擇同佢分開。但其實講到尾都係因為心蕊唔夠愛對方而分開。一開頭中年阿智講過:距離從來都不是問題,最 重要的彼此的心意。關閔綠做到,因為佢夠愛李心蕊;李心蕊做唔到,因為佢唔夠愛關閔綠。去到最後,李心蕊自己都矛盾地說:只能說如果我們能夠一起成長,今天就會不一樣了。證明咗心蕊最後都覺得遠距離其實係一個問題,因為佢對關閔綠嘅「心意」並不夠。順帶一提,其實我好在意點解關閔綠一直都係呢個髮型。而我覺得電影就係用髮型嘅不同去表達心蕊認為閔綠長不大呢一點,同樣升左大學,心蕊開始改變髮型,而關閔綠一D都無變。
有D人覺得有好多地方交代不足,反而我覺得剛剛好。電影以倒敍法開頭,一開始就話比觀眾知遠距離戀愛係一件難事,所以到之後由關閔綠同李心蕊呢段關係去講出呢一點嘅劇情入面,我覺得已經交代足夠,因為我認為電影想表達嘅Key message係:類似的青春,不一樣的人生。呢件事。友情方面電影完全表現到關閔綠同阿智嘅感情有幾深,由打架、飛車去台北到出殯之後阿智想令閔綠發洩到出嚟個場戲,所有場面都建立得好好,**比起《點五步》兩位兄弟嘅感情解立,六弄咖啡館會更勝一籌。而去到媽媽個部分,由一個嚴母到打完架之後表現出嘅母愛到佢就來過身呢幾幕我都覺得好足夠,有一幕媽咪打比閔綠叫佢weekend點都要返屋企,鏡頭影到枱面嘅藥暗示佢媽媽已經有病,而果個weekend佢去左搵女朋友隨 最後兩邊都失去了個種滋味一定非常難受。所以透過呢種遞進嘅感情建立手法,去到最後我淚崩了,原因係我代入了阿智對呢個兄弟濃厚嘅感情當中,電影嘅感情建立手法令我體會到個種難過。蔡心怡看似在劇情建立上幫助不大,但係表達電影嘅中心思想就絕對有幫助,就係營造一種對比感,尤其係最後知道阿智嘅老婆係佢嘅時候,呢種:類似的青春,不一樣的人生 嘅遺憾就更加湧到出嚟喇。
有一樣野幾值得反思同討論,就係完左片尾最後個幕,相信係心蕊最後改左隻貓個名叫小綠。如果小綠唔死,呢件事會否發生呢?從來無一種分別可以算是離別,死亡在人嘅心目中才是真正的離別,因為呢種再見係再也不能見。人往往就是如此,等到親人死後才懂珍惜,名人死後才懂欣賞,其實暗地裡鼓吹一種死亡心態,因為好似你死左,人地先識紀念你咁,所以而呢種心態好應該被扭轉,發生咩事都好,唔好輕生,因為人生仲有好多有價值嘅事等你好做,同埋記得珍惜眼前人。最後我想講喊同唔喊都唔代表電影嘅好與壞,正如有人睇完那些年會喊但我無一樣,*每個人睇戲能唔能夠被煽動情感可以係因為個人的經歷同遭遇而影響,而每個人都有對於每件事都有屬於自己獨特嘅感覺,因為情感先係真正嘅未知數。多謝。。。
一套電影嘅開頭好緊頭,大家可以留意下每套電影喺出現戲名之前,通常都會係一段概括嘅簡介話比觀眾知呢套戲係講乜。
睇六弄咖啡館係我人生第一次睇戲睇到淚崩,喊係喊到我個人震,我要用力去冷靜自己嘅情緒。利申:我今年廿四歲,唔同經歷嘅人會有好唔同嘅感受。作為一個香港觀眾,同類型的台灣電影我近年只睇過《那些年》、《被偷走的那五年》、《等一個人咖啡》。所以我一入場就expect佢係一套賣弄青春的愛情電影,對唔住,我錯了。六弄咖啡館在感情的層次遞進上做得非常好,演員和對白都能感染我令我能夠投入主角的感情發展當中,故事的起承轉合將主角所有的感情線在轉和合中推到最高,所以令我在結局淚崩了。而電影在感情的描寫其實不只在愛情(一開始我誤會了),更包括友情和親情,所以我哭的點其實是絕對合理的。
倒敍法、首尾呼應
六弄咖啡館故事由一個倒敍法開始,在一位中年男人的回憶當中第一個畫面就是那個每天一弄代表著兩位主角的盒子,而電影去到最後才揭曉起六弄這個名的原因,當然就是紀念朋友的一間咖啡館。用一個首尾呼應來強調六弄咖啡館這個名的重要性。
想留意更多我的動態,記得緊貼Ernest DoCRAZY
Ernest DoCRAZY社交平台:
Ernest DoCRAZY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ErnestDoCRAZYTV
Ernest DoCRAZ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nestDoCRAZY/
Ernest DoCRAZ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Related:
六弄咖啡館, At Café 6, 2016, 愛情電影, 臺灣, 藤井樹, 吳子雲, 董子健, 關閔綠, 李心蕊, 蕭柏智, 顏卓靈, 蔡心怡, 林柏宏, 歐陽妮妮, 宋伊人, 宋依人, 張少懷, 黃鐙輝, 黃子佼, 戴立忍, 張榕容, 孫燕姿, 半句再見,超粒方, 六弄咖啡館, 國片, 谷阿莫, 電影, 看完, 點評, 影評, 吐槽,
【六弄咖啡館At Cafe 6】孫燕姿《半句再見》
https://youtu.be/Oi2261-l7nY
超粒方《六弄咖啡館》讓我超出戲 | 電影點評
https://youtu.be/ycPrAO64DM4
《六弄咖啡館 At Café 6》無雷推薦 影評
https://youtu.be/3lPchwyrnBQ
無眼睇書面語 在 广东话“冇眼睇”用上海话与港式英语怎么说呢?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上海话#广东话#粤语冇 眼睇 我看不下去了我不想看no eye see. ... <看更多>
無眼睇書面語 在 作者- Ai se lo dejo/I'm leaving it/我冇眼睇——書面語/國語該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i se lo dejo/I'm leaving it/我冇眼睇——書面語/國語該怎麼講? 這句難譯之處在於它要包含「交番個場畀你,我走先」這個意思。「我不管了」義近,但不夠貼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