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孟軒,是在 9m88 的訪問。她面前攤著筆電,好像隨時在回信,而我面前攤著檸檬塔,看起來就一副很不會工作的樣子。(後來學到,如果你想看起來很會工作,千萬不要點檸檬塔。要點鹹貝果或者有一層是蔬菜的三明治。然後把它們放在筆電旁邊。)
⠀
⠀
每隔幾週,辦公室就會收到孟軒的公司子皿寄來的新專輯,而且總是兩份,一份給我一份給涵。使我感覺不只孟軒,而是她整間公司的人都很會工作。在職業中,總會有那種定時定量捎來新訊的單位,讓你感覺自己安篤地被編織在圈子裡,像河流不因河道上石子的更迭而停止。子皿是河,我的信箱是石子。如果河不是這樣經過,石子便感覺不到自己身在河中 —— 認識孟軒之後,她們與我在我心中大概是這樣的關係。
⠀
⠀
所以,當我的私人信箱收到孟軒的來信,我有一種變成河的心情。
⠀
⠀
⠀
⠀
第一次見到宇寒⋯⋯呃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實體見過宇寒。但第一次在我的圓裡感覺到她在,是四月在專頁上分享珂拉琪的訪問。寫到她與阿爆的創作帶給我的思考,衍伸到訪珂拉琪時的問題意識。大約在那篇貼文的分享與心情數都不再增加的某天,宇寒按了它讚,大概是「我看到了」的意思。
⠀
⠀
孟軒在信裡說,宇寒的新專輯正在尋找文案,而她想到你。我們約在某天下班後視訊,我穿著襯衫而她們穿 T 恤,使我看起來又更不會工作了。(後來學到,如果你想要看起來很會工作,那你千萬要很會下班。最好在七點半左右發個在餐廳或酒吧的動態。不要和上班一樣的打扮。)
⠀
⠀
我問宇寒為什麼想到我,她說那則動態真的碰到了她。「有些人看見用母語寫歌,就會停在這一點。但你繼續往下。」筆電前我有點慚愧,知道自己常只是一直問問題,然後在遇見答案前就不小心停止。最傷人的鍬子是沒有挖到底就已經心滿意足的鍬子,彷彿所有斲傷都沒有目的來賦予意義。我沒料到這次挖鑿迎來的意義是鑿開我和宇寒遇見的那個縫隙。
⠀
⠀
⠀
⠀
接下為這張新專輯《虛空現下》的文案撰寫,我的第一份稿子被退,但頗有所得。第一份稿子,我想像自己是早年台壓日本專輯隨歌詞本附上的導聆小冊,在主持音樂節目的電台 DJ 用老成口吻,寫一首 2001 年的歌如何讓他想起一首 1988 年的歌。我想我大概被少年時聽那些唱片的經驗召喚,下意識走向一個在暗中持手電筒的位置。
⠀
⠀
這不是宇寒要的。
⠀
⠀
收到退件後,她們告訴我,我可以更試著代入創作者的背景。那是我在第一次嘗試時避免自己去做的、套進第一人稱的位置。但其實,我早就一直在做這件事了:收到事件,飾演角色,那就是《一千七百種靠近》裡的罐頭們啊。
⠀
⠀
孟軒傳訊息來,說二稿她們讀到哭。其實她們有好多人,有子皿的另一個孟小孟,晏榕,宇寒自己。不知道是誰哭了,很想知道但沒有問。
⠀
⠀
總覺得,只有很不會工作的人才會問這個問題吧。
⠀
⠀
⠀
⠀
我真的問出口的問題,是我可不可以分享這次的寫作。畢竟,隨著專輯文案發送給各媒體,情理上編輯們會預設這些文字是作為歌手與整個團隊的發言,不再只屬於我。但我實在太喜歡這一次合作了。
⠀
⠀
孟軒很快回信,說當然沒問題啊,很期待。
⠀
⠀
我有一種被河好好地帶到海裡的心情。
⠀
⠀
宇寒的《虛空現下》,已經在九月發行了。這陣子點開相關新聞,總覺得很有趣,看見自己寫下的話語被放在博客來和誠品,YouTube MV 下的資訊欄,StreetVoice 的專輯說明,或者在新聞稿裡作為宇寒的發言。這難道就是九頭蛇成功滲透半個神盾局的感覺嗎?
⠀
⠀
有沒有一種到處都是蕭詒徽寫的東西的感覺呢。
⠀
⠀
Hail Hydra.
⠀
⠀
我想孟軒可能會期待我推薦這張作品的音樂。但,我對這張專輯的思考,已經全部都寫在文案裡了。
⠀
⠀
應該說,早在我聽完試聽帶、決定接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就已經確定這不會只是工作而已,它將是我真正的想法,縱然無人知曉。
⠀
⠀
其實,我好像很少把工作只當成工作而已。這樣到底是很會工作還是很不會工作?
⠀
⠀
⠀
⠀
⠀
⠀
黃宇寒 Han 創作專輯《虛空現下》
2021 Sep. 全球上架 ➤➤ https://linktr.ee/ReturnToReality_han
⠀
⠀
我們記得在台上清澈地抱著吉他的黃宇寒,記得她以瀲灩嗓音把客語唱成各種曲風的晴天;所幸的是在第一張專輯將語言意識帶進作品並獲得注目之後,她自己隱隱也意識到大家記得的是她唱客語的歌,而非她的客語歌唱的是什麼。同樣懷著衝撞母語歌曲既定印象的企圖,《有時有日》裡她選擇在明亮的中高音域上讓大家知道她能將作品詮釋得清晰強壯,《虛空現下》則進一步正視母語歌曲入流行樂被迫多跨的一道起跑線:在確定自己能和強勢語言「做到一樣」之後,隨之要找出自己「之所以不同」的核心。
⠀
這兩年,她目睹了網路霸凌對自己所仰慕者的傷害,從一開始的激越憤怒,到無法獲得回應的無邊沉寂,在惡意與悲傷的黑洞邊緣,她訴說一道抵抗情緒引力的心靈運動軌跡。隨著曲序的推衍,新專輯以頗具爆發力的搖滾聲響揭序,一路從對鄉民語言攻擊的奮力質問,來到對已逝之人的深情憑弔,依照時序攤開面對悲劇的歷程,既是黃宇寒對自己止痛的呼告,也召喚所有為此感到無力者的共鳴。
⠀
新作中自疑、對社群世代被過度注視處境的提問,都蘊含當代生活的問題意識。一切恰如她依舊選擇把客語放進主流曲風的原因,是意識到母語使用者的生命場景,已經與傳統客家歌謠生發的所在不同。講客語的人也滑 IG,也有厭世代,也要面對社群時代的創傷。製作上,放下吉他的黃宇寒與四位樂手以創作營模式共同創作,彼此即時以樂句來往切磋,也完成了不同於第一張作品的 band sound 印象。她說,習慣自寫自唱的自己總被團員現場丟出的點子嚇到,深怕自己反應不及。
⠀
其實,在新專輯裡嚇到我們的是她。
⠀
⠀
⠀
▍現下 Living in the moment
https://youtu.be/0r_JRXOeu8Q
⠀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天變成別人幾次?
⠀
不再有誰只擁有一張臉了。這個時代我們不得不花時間重新整理每一個自己,穿脫帳號如此容易,幾乎是一種無限試穿的權力。我們樂於、但也因而忽略試穿時的我們往往並不覺得那些衣服屬於自己,不知不覺,鏡子裡的你擺出不是你的表情也變得沒有關係。
⠀
該如何抵抗,擁有許多臉的每個人所醞釀的、沒有臉的惡意?黃宇寒從憤怒到詰問、再從共情回到對真實的思索 —— 我們都聽過無數次「把握當下」,卻不一定明白把握當下真正的意思,是對自己專心。
⠀
你多久沒有對自己專心?睽違兩年,黃宇寒帶來新專輯第一首歌,也帶著她對音樂的新理解,讓人跟著她的聲音輕輕想起:真誠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
對別人誠實,是一種美德。對自己誠實是一種自由。
⠀
⠀
⠀
▍社會現象 Social phenomenon
https://youtu.be/ox160KcTIZk
⠀
我們僅只是由我們的言語所構成的嗎?沒有人會同意。然而社群上位十五年,發表意見的成本與意見的殺傷力早不再對等,留言的重量輕得只剩一個 ENTER 鍵,每個人都像拿著手槍的嬰兒。
⠀
可怕的是,嬰兒不會知道自己是嬰兒。人們以為輕易批評的代價是由別人支付,然而,殘酷的話語總是在製造更殘酷的話語,受傷的人總是在製造傷得更重的人。你隨意傷害別人的時候,製造了一個總有一天也會隨意傷害你的世界。
⠀
以沉鬱密集的低音撥弦開場,銜接主歌偏執的壓抑,黃宇寒一反輕柔印象,以滿溢力量的搖滾編曲作為一種提醒。我們都想成為最正確的人,卻常常因此忘記對方是一個人,這首歌向每一個人宣示:你的正確並不賦予你傷害別人的權力。
⠀
⠀
⠀
▍下夜 Midnight
⠀
乍聽是最接近黃宇寒本色的民謠表達,〈下夜〉的主旋律在副歌隱隱與和弦拉鋸,靜靜抵達更為淒美的抒情。歌詞中描繪失眠情狀,指向新專輯在創作主題上面對的兩種巨大失語:個人之於整個社會無力改變的失語,以及生者與亡者之間、縱然千字萬句也沒有回聲的失語。面對巨大的靜默,她並不亟於立刻得到答案,也對每一個在深夜裡遲疑的人說:你並不需要為選擇等待感到懷疑。
⠀
與自己交談所花費的時間,永遠不是浪費。歌曲中段加入第二把吉他與第一把平靜地交談,法國號的聲響也為這份孤獨披上外套,黃宇寒吟詠傾訴的歌聲睡在她自己編寫的穩定和聲中,讓聽見的人慢下來,也告訴我們,緩慢並不等於不會抵達。
⠀
⠀
⠀
▍虛空 Fake
⠀
在網路上,你有百分之幾是自己?為什麼在這裡,你覺得你不完全是你也沒有關係?我們以為自己懂得虛擬世界的真真假假,漸漸學會披掛武裝登入上線,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領悟的可怕之處,是讓你自己也變成假的。
⠀
⠀
⠀
▍係無? Isn't it?
⠀
憂傷的是,我們對待比自己幸福的人時總是比較無情,無論他的幸福是否只是我們的想像。在明白傷害別人不是他者的本質之後,更要知道被傷害的對象也並不一定如他看起來那樣強壯。〈係無?〉蒼茫的編曲,建築起發聲求救卻沒有回應的空洞,也呈現當我們預設別人擁有如此遼闊,也許反而成為他們的荒蕪。
⠀
⠀
⠀
▍影戲人 Theatrical
⠀
沒有人真正關心,多半只是好奇。歷經前三曲對他人的思索,黃宇寒將目光拉回自己:身為公眾目光下的表演者,那些注視是真的想要了解,還是因為被娛樂而暫時停留?輕巧曲風,是面對自己或許僅是丑角的苦中做戲 —— 至少,自己的悲劇可能是別人的喜劇。
⠀
⠀
⠀
▍太陽系 Solar system
⠀
太陽給人強大的錯覺,彷彿發光發熱是理所當然。事實上每一種燃燒都是交易,太陽消耗自己的身體換成別人的光,卻因為太過耀眼而讓人忽略它的寂寞。日系搖滾聲響中,黃宇寒發揮她在高音域的清朗音質,化作對自己身邊每一顆太陽的呼告:我知道你的孤單,無論你有多明亮。
⠀
⠀
⠀
▍和天空問好 How are you?
⠀
那人已經永遠離開,不會再有任何回答。然而,就算最初沒有回應的這件事延長了我們的悲傷,漸漸的這一點卻反而變成一種慰藉,所有無聲的事物彷彿都藏有他的回答:花是他,天空是他,所有不會說話的東西都像他。因為與離去的人相像,所以我們願意對沒有生命的它們說話,於是一個人死了,世上其他東西卻活過來了。
⠀
⠀
⠀
▍夢 Dreaming of you
⠀
身邊的人選擇永遠離開,我們總覺得自己是被悲劇所剩下的那一方。但對離開的人而言,他們也一樣被悲劇所剩下,也在天空另一端嘗試碰觸我們的心。鍵盤使用空間感強烈的音色、減少配器數量,〈夢〉從離去者的角度發聲,將來不及傳達的話語寄託於夢中:我現在過得很好,唯一的願望是你也一樣。
⠀
⠀
⠀
▍繼續走吧 Keep going
⠀
夢的意義,在於給予生者睜開眼睛的力氣。在夢中重逢之後,我們不再被沒有說完的話所滯留,終於可以開始道別。人們總想像道別是一個瞬間,其實每一次道別都是綿延的過程,每往前走一步,只是再見的一點點 —— 但我們要走那每一小步,不只為了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自己,也為了讓對方成為下一個對方。
⠀
⠀
⠀
⠀
⠀
⠀
製作 & 發行 & 經紀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專輯製作人_ 林易祺
專輯創作室_ 節律音樂
A&R 及企劃顧問_ 子 皿 In Utero
A&R 及企劃暨執行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行銷宣傳_ 子皿
⠀
客語歌詞校正指導_ 邱新春
印尼歌詞用字指導_ 林財強
羅馬拼音翻譯_ 王興寶
文案_ 蕭詒徽
裝禎設計 & 插畫師_ 蔡尚儒
攝影師 & 造型_ 楊景雯
妝髮_ 洪振揚
⠀
發行日期_ 2021 年 9 月 1 日
實體發行代理_ 子皿
數位發行代理_ 派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
無法停止思考失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超無用末世活屍生存指南(前幾個讀者很不幸地都被咬了) ◎洪丹
#人類生存指南
*
準備一則超好笑的笑話
愛人變成活屍
想咬你?讓他笑到
合不攏嘴
*
準備一本喜歡的詩集
如果覺得寒冷
翻開特別溫暖那一首
*
準備一支鉛筆
寫下傷心的字句
每天早上爬上屋頂
朗誦給活屍聽
被包圍後
興高采烈的告訴自己
這個世界很愛你
比以前更愛你
腦袋裡裝的東西
*
準備一把打火機
你總有一些後來
再也不敢拆開的信
總有一些房間
特別黑暗
你不停回去
*
避免愛過的人轉生
變成行屍走肉
描準曾迷戀的眼睛
不能只是把利刃
戳進胸口
傷透一顆心
遠遠不夠
*
遇到會說話的喪屍
趕緊逃跑
不要相信他們
總想說服你
讓你不再是一個人
#活屍生存指南
我……Rrrrrrr
知道你已經拼盡全力
依然無處可逃
不必害怕
我會輕輕地囓咬你
讓你閉上眼
總是美麗
不再有可怕的喪屍
追逐著你,不再有更可怕的
活人覬覦
不會疲憊,一輩子
只深陷一片火海
只走入一次陷阱
生活不會更糟
斷了腿
就在原地煎熬
從此追逐一個人
不為了吃掉身體
或占據記憶
只是想問他亡命途中
有沒有看過流星
是不是也曾許願
可以再次睡得安穩
平靜
是不是希望擁有超能力
能走進過於真實的惡夢
將自己喚醒
--
◎作者簡介
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Java工程師。勞工安徒生。嗯哼哼肌肉派諧音情人。臥推150kg。
有時很會debug,有時很肉咖。有時可以說出很棒的諧音笑話,有時無法。有時可以維持強壯的體態,有時過胖。有時能想出哄你入睡的童話,有時讓你更加失眠。有時會寫出感動你的詩,有時不太行。有時可以帶回星星,有時不可以。有時有光,有時沒有。
覺得逐漸黯淡的時候
就跳到另一個身分
寫詩,鑿壁偷光
--
◎小編 #皮皮 賞析:
這首詩表明自己為「生存指南」,一般而言,通常是人類才需要生存指南,特別的是,原來活屍——介於人與非人之間的生物,也需要引導。
首先登場的,是給人類的生活法則,總共有六點,需要準備四個東西,分別是笑話、詩集、鉛筆、打火機。笑話和鉛筆的功能,都是為了在遇到活屍時,避免也變成活屍的方法。
作者說,講個笑話、唸出自己寫下的字句給他們聽吧。而詩集跟打火機,則是在遇到黑暗與寒冷的時候,可以陪伴自己渡過那段時光。這看似不正經的語氣,或許才是現代人真正需要的幫助。小編認為,我們總是被教導需要積極面對恐懼、面對那些生活中的所有困難,就算違背自身意念也不為過。可是真的可以如此順利嗎?或許我們可以放過自己一點點,與可怕的事物,用自己的方法共存。像是與活屍談笑、與活屍分享自己寫下的那些傷心。
再來,作者換了個視角,轉而變成從活屍的立場思考如何活下去。這時候我們才知道,活屍處於非生非死的狀態,其實卡頓在兩難的狀況,殘缺但無法入土為安、疲憊但無法停止追逐人類——儘管人類也有自己的缺陷,儘管活屍也曾想過再次像以前一樣睡得安穩如人,可是活屍就是沒有辦法。
此詩並不難理解,當讀者讀到這首詩,或許都會會心一笑吧?小編認為這就是此首詩的魅力,讓人感受到短暫的救贖。人類與活屍,與其說是壁壘分明的對立面,倒不如說是現代人的表裏面向,有時候我們必須與之對抗、有時候必須設法相處,如此一來才不會落得被生吞活剝的下場。
--
美術設計:泱泱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02.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來比詩名長啊 #洪丹
#超無用末世活屍生存指南前幾個讀者很不幸地都被咬了
無法停止思考失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們知道嗎?在國際上,6月份除了是關心人權的「同志驕傲月」(起源來自1969 年 6 月 28 日發生於美國的「石牆事件」)以外,在台灣,也是關心家中暴力的「家庭暴力防治月」喔。
1993年,發生鄧如雯殺夫案。
1995年9月,法官高鳳仙完成《家庭暴力防治法》草案。而後由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晚晴協會等婦女團體聯合推動。
1998年5月28日,立法院完成三讀。1999年6月,全面實行民事保護令制度,台灣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實行家暴法的國家。
而這個值得我們驕傲的里程碑,則來自於無數家暴受害者的受難與犧牲,以及社會工作者、法治相關人員....等數不清的救援者的努力與堅持。
----
1993年10月27日臺灣發生了一起刑事案件,鄧如雯因長期遭受家庭暴力、鄧母、婚內本人及妹均被性侵害,最後殺夫,在受審過程中,受到婦女團體的支援,最後被判刑三年。並促進《家庭暴力防治法》於1998年6月24日立法通過,使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有家庭暴力防治法與民法保護令的國家。(維基百科資訊)
-----
在這案件中,從最開始母親在關係中的求助無門,到女兒也成為受害者,並且被脅迫成婚,與加害者生下的孩子、娘家的家屬們也被暴力對待,綿延三代的身心壓迫與絕望,令人難以想像。
我們都知道,孩子有一天會長大,會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也知道,一個人成長過程,會帶給未來的他什麼樣的影響。美好的回憶會留在心頭,陪伴人長大,在往後艱難的時刻,這些溫柔會陪你撐過難關;而那些被傷害的時刻,也一樣會如影隨形,不曾離開,在午夜夢迴時突然席捲而來。
我想你也跟我一樣,不希望未來的希望,是在恐懼、暴力與絕望下成長;為了社會的和諧、甚至是進步,關注並支援家庭中的暴力問題,是刻不容緩的。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把愛的保護傘撐好、撐大,讓有需要的人在絕望之中,能在你撐的傘下躲雨。
婦女救援基金會
❤ 捐贈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18號3樓
❤ 捐贈電話:02-2553-7133 # 33
❤ Line Pay 捐款捐點數幫助:https://reurl.cc/l0gokQ
❤ 立即捐款:https://reurl.cc/6yeR7O
❤ 更多訊息:https://www.twrf.org.tw/info/title/1092
-------------------------------------------------------------------------
《家暴防治月》
童年目睹家暴 77%成年後曾想輕生
婦援會攜手藝人林予晞 呼籲重視目睹家暴後遺症並投注資源
每年六月是台灣 #家庭暴力防治月,今年是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22周年,正逢疫情期間,據衛福部統計,自5/15全台防疫三級警戒後,家暴通報量比起去年同期增加約15%。家庭暴力或是親子間的衝突行為,除了近期因疫情改變家庭成員相處模式,婦援會發現「#童年目睹家暴」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根據婦援會《童年目睹家暴經驗之影響與需求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受訪者中有77%曾有自殺念頭,有49%曾有過自傷行為,如此驚人的比例讓我們不禁開始思考,是否目睹家暴兒少需要更多關懷與協助?且有80%受訪者第一次目睹家暴經驗年齡在12歲以前,更顯示及早伸出援手,對目睹家暴的兒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問卷調查中,婦援會亦發現有將69%的受訪者,童年除了目睹暴力外,本身也遭受家庭暴力行為,其中遭受言語羞辱、謾罵、威脅、恐嚇、等精神暴力比例最高,其次是肢體暴力。由於從小籠罩在各種樣態的暴力行為之下,目睹家暴兒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80%以上的受訪者容易出現負面的自我價值感,如:易怒、沮喪、憂鬱、容易自卑,時常擔心自己不夠好,也害怕面對衝突的場景,沉浸在諸多負面的情緒下導致身心俱疲。
為了瞭解童年目睹家暴成年者創傷影響狀況和需求,婦援會於110年針對童年時期曾目睹過家庭暴力經驗之18歲以上的成人,進行「童年目睹家暴經驗之影響與需求調查」網路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共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童年目睹家暴經驗;二是童年目睹家暴經驗對成年的影響,包括自我價值感、家庭關係、人際/同儕關係、就業與職場狀況、親密關係和生理影響;三是過往接受求助經驗及需求。網路問卷調查進行時間110.03.29~5.31,共回覆448份樣本,有效樣本共371份。
除了上述的調查結果,童年目睹家暴的兒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人際關係以及職場的就業情況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於童年目睹暴力,為了降低暴力帶來的傷害或是避免更多衝突,長年壓抑自己情緒導致與他人或同儕相處的過程中出現隱忍、迎合、逃避等行為;在職場上做事情總是小心翼翼,一但犯錯或是事情進行不順利,時常覺得是自己的錯、責備自己,且四成以上的受訪者有失眠、作惡夢、頭痛等生理影響;三成五有服用過精神科藥物。
婦援會長期關注別暴力防治議題,提供家暴被害人社工專業服務與暴力防治推動,今年六月的「家庭暴力防治月」,婦援會特別邀請長期關注女性人權與社會議題的知名藝人 林予晞 Allison Lin 擔任守護婦女兒少的公益大使。透過影片,林予晞表示:無論是施暴者或是被害人,都應該察覺、正視看待與處理自我的情緒壓力。人就像汽球,雖然有彈性承受身心的壓力和傷害,但如果壓力巨大到真的無法解除時,就需要尋找專業人員協助釋放壓力。無論是言語的暴力或是身體的侵害,都不是愛的表現。
林予晞 Allison Lin 呼籲大眾:
愛孩子,請停止用暴力對待家人。
愛孩子,不應讓孩子生活在家庭暴力環境。
同時,婦援會也提出以下四點訴求,希望民眾、政府都能更重視童年目睹家暴的影響:
💪家暴傷害家庭、親子關係和孩子未來,愛孩子,請停止用暴力對待家人。
💪政府要編列預算,並將童年目睹、受暴的成年人納入 #家暴防治法,提供創傷復原的資源。
💪疫情下,家庭衝突高,深呼吸調整情緒,家庭暴力可避免。
💪童年目睹、受暴不是你的錯,勇於求助,#婦援會接住你。
童年目睹家庭暴力的受訪者在小時候接受過社工的服務的比例不到1成,一直到成年之後也有50%的人完全沒有尋求過任何資源或幫助,如何讓更多目睹家暴的兒童或是童年目睹暴力青年得到適切的幫助將是婦援會努力的目標。為此婦援會今年六月開始提供個案輔導會談、經濟支持、心理諮商、資源轉介等各項直接服務,同時也會持續倡議修法,期盼將童年目睹、受暴的成年人納入家暴防治法,打造更友善、資源更充足的服務環境,提供暢通的管道,讓需要幫助的人不再求助無門
無法停止思考失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生命中,有無法處理的關係嗎?每次想到那個人,就覺得痛苦、憤怒,你很努力讓關係變好,可是對方給你的回應,卻常常讓你很挫折,到最後你只能選擇離開,避免自己再次受傷,如果離不開,就只好透過抱怨、批評對方,來讓自己好過一點。
自從我推出人際斷捨離的課程後,很多朋友都會來告訴我,我提供的方法對他們很有幫助,特別是工作上要互動的人,像是同事、客戶、主管,或是一般的朋友,可是面對親近的關係,就很難做到真正的放下,見面時,還是會想要吵架。可是又不能說走就走,說斷就斷,到底該怎麼辦?
不曉得正在聽這段音頻的你,是否有同樣的問題?而你想到那些讓你痛苦的關係,你第一個跑出來的念頭又是什麼?是希望對方可以改,變得客觀、好溝通一點?還是怎麼樣可以逃的遠遠的,永遠不再被影響?
在我說出可能的解方之前,我想請你停下來,想一想,有沒有可能你選擇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希望對方改,或是直接離開這段關係,是因為你對自己還不夠自信,還不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以至於你會一直被對方的話影響。
怎麼說呢?嘉玲就來直接分享一個自己親身的經歷,讓你明白我是怎麼做到關係中的斷捨離。
嘉玲最近見了一個老朋友,這個朋友我們有幾年沒見面了,直到最近我們又恢復連絡。但其實這些年來,我一直都沒忘記過這個朋友,常常想起他,也會惦記他過得好不好,可是就是沒勇氣打電話給他。
為什麼呢?因為當年我們曾經有過合作,這位朋友給我很大的支持和幫忙,教會我很多商業上的規則和秘訣,那時候我只是個剛從學校辭職,什麼都不會的輔導老師,可是對方卻很願意給我機會,讓我試著把心理學的知識轉化成大眾化可以接受的東西。
我心裡一直是很感激也很尊重這對朋友,可是合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位朋友想走的方向跟我不一樣,加上年紀的落差,我們對於市場的理解慢慢有了分歧,我希望可以多運用一點新科技、新工具接觸年輕人,但他有他想完成的目標,我們溝通過很多次,但結果都不是太好。
甚至到了末期,每次我一想到要見面,跟他報告,我都會失眠頭痛。我想他也覺得很煩心,一直達不到共識。後來,為了不耽誤組織運作,我就下定決心離開。
離開後,為了求生存,我有了新的公司,也就是今天的啟點文化,就沒時間再去處理那段關係了。可是我一直沒放下心中的疙瘩,對對方還是懷抱著愧疚,覺得辜負人家的期待。是有罪惡感的,即便我告訴自己這個愧疚是不必要的,因為商場上本來就是合則來,不合則散,沒有誰負誰的問題,但我心裡很清楚,如果我沒能修復那段關係,我心中的結是會解不開的。
還好,因緣際會,又把我們拉在一起。我們終於又再度碰面,這一次朋友一樣又提了當年的計畫,然後他還是一樣充滿理想,常常我的話還沒講完,他又打斷我,急著告訴我該怎麼做才是對的。以前面對這個情況,我心中都會很生氣,覺得不被尊重,然後很想把話語權搶回來,要對方安靜,好好聽我把話說完。
可是這一次,我沒有太多情緒,在對方又試著遊說我,新計畫可以帶給我多大好處和利益時,我都只是微笑,聽他說,沒有刻意反駁,也沒有表達認同。整場會面下來,我的心情都很愉快,不管他說什麼,看到他還很健康,生龍活虎的說著計畫,我就很滿足了。
離開後,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同樣的他,以前我會氣噗噗,講沒兩句就想走人,現在我卻願意花大把的時間,陪著他聊天說地。
我覺得最大的關鍵是,我真的知道我是誰?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有能力滿足自己,所以我不需要再從他身上獲得任何東西了,像是認同、肯定、財務支持等等需要,我都能自給自足,所以他之於我來講,就可以變成是一個很純粹的客體,就是一個人,不需要負擔我的各種投射,例如他得是一個好老闆,肯定我的表現和眼光。或是他要是好的投資人,放手讓我自己去做,不要管太多。
這些期待和想像都被我放下來了,因為我已經可以自己找到方法滿足這些需求,我就不再需要有另一個人來填補我心中的空洞。我可以回歸到這個人本來的模樣,去好好認識他,去接受他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我的期待。
於是乎,他的固執就不再引起我的防衛,他還是他,他不需要變得善解人意,可是因為我不再是我,所以無論他怎麼反應,我都能適當的回應。而且在對方提出一些額外的要求時,我也因為深切知道自己這個階段的目標,所以我可以很明白的回絕,並且把自己說清楚,不再左右搖擺。
甚至會面結束後,我還答應他,以後有時間,會再來看看他。我是真心誠意這麼說,不是客套話。
從這個案例中,我想講的是,不管那個讓你難過的人是誰,是爸媽、老闆、老師、還是愛人?我想邀請你停下來想一想,你之所以對對方有這麼大的情緒,會不會還有可能是因為你仍企圖,從對方身上要到一些東西,像是被愛、肯定、關注,因為你給不了自己,所以你希望別人給你。
可是當你把主導權交給對方,你就勢必要承擔失望的風險,對方不會按照你的方式滿足你,他也會有他自己的需求和投射,於是你們就會一直打心理戰,到最後兩敗俱傷。
我很感謝自己,在離開朋友組織後,沒有花時間抱怨他,而是很努力的站穩自己的腳步,努力給自己愛,努力讓自己長好,所以即便對方沒有變,卻再也引不起我的情緒。
我一直相信【人際斷捨離】,並不是很決絕的把關係切斷就好,而是一種更深刻的回到自己身上找答案,斷掉不必要的信念,捨下對衝突的害怕,找出合適的距離,人際關係自然就會清爽自在,而不是拉扯與糾纏。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假使你對我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有興趣,歡迎你上啟點線上學苑聆聽、購買,相關的課程連結都在影片下方,期待這堂課可以幫助你找回人際的歸屬,讓你活得獨立,又可以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連結。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無法停止思考失眠 在 14個你不知道的錯誤睡前習慣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而且,如果你的 失眠 情況加劇,你可能會出現生理或精神上的疾病! ... 大多數人在入睡前, 無法停止思考 著一些像是工作相關的問題、待辦事項,以及應付 ... ... <看更多>
無法停止思考失眠 在 睿翔心理治療所- 花蓮- 今天的早晨真棒呢!可惜體會不到。 你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但失眠真的會好嗎 ? 故事的開始↓ 女孩失眠許久了,已經連續失眠好幾個禮拜, 卻不知道為什麼到了 ... 腦子總是不斷地浮現事情,無法停止去思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