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您分享歷史的公平正義
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民族!!!
兩百年來,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最主要的敵人就是英國,AngloSaxon民族,現在隨著中國的崛起強大,中國的國力已經超過俄國、日本、徳國、英國,他們曾經侵害中國,但不會是將來中國的主要敵人。未來的半個世紀,主要敵人雖然明顯是美國,事實上仍然是AngloSaxon民族。
【五百年來統領世界】
我們可以說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是英國崛起的開始,1760年英國成為全球海洋的霸主,1815年英國擊敗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後,加上英國發生的蒸汽機工業革命,國力如虎添翼,到了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接受「印度皇帝」的頭銜。英國的領土、屬土遍及七大洲、五大洋,正是「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霸權的巔峰。二次大戰後大英帝國霸主的地位被美國取而代之,因為同屬AngloSaxon民族,所以是和平轉移,沒有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說從1588年到今天2020年,將近五百年期間是AngloSaxon民族在統領世界。
【領先發展造成優勢】
AngloSaxon民族在科技、藝術、商務、文化對世界有卓越的貢獻,使我們敬仰崇拜了200年,但是AngloSaxon民族的成就及貢獻來自於時間的領先發展,並不是優秀的種族基因。百年來日本、德國、俄國都有不亞於AngloSaxon民族的優越表現,結果都被美國打崩,尤其1991年蘇聯社會主義帝國崩塌以後,AngloSaxon民族囂張傲慢,達到峰頂。
【戰爭掠奪壞事做盡】
大英帝國擴張時期世界其他民族尚無現代個家組織,亦無領土概念。所以AngloSaxon民族的一個Cook船長,就能夠號稱發現澳洲、紐西蘭,輕易據為大英帝國女王陛下的領土,中東阿拉伯、印度、緬甸、東南亞、中南美洲、非洲儘為其有,號稱日不落帝國。
美國擴張時期起於東部13個州的小國,從印地安人、法國、墨西哥、西班牙、帝俄、日本、夏威夷王國,以戰爭搶奪了大片大片的領土,成為今天50個州,包括許多屬地,如波多黎各,關島…的龐大帝國。
遠的歷史,AngloSaxon民族在美國幾乎絕滅美洲的印地安人,在加拿大幾乎絕滅愛斯基摩人,在澳洲幾乎絕滅澳洲的原住民,以及紐西蘭的毛利人,世人絕口不提,知之甚少。較近歷史,英國人在印度及非洲的殖民屠殺,美國人在菲律賓的殖民屠殺,排華法案意在絕滅華人,世人幾乎不提,知之甚少。最近的歷史,美軍在韓國的細菌戰,越南的生物戰(橙劑),美軍透過淫穢招妓性侵,在日本、韓國、琉球、台灣、香港、菲律賓、越南…污染毒害當地社會數十年,有人提醒討論嗎?
【華麗轉身粉飾優雅】
全世界的領土資源搶奪殆盡以後,憑藉富裕社會,優厚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移民,挾著巨大的媒體文化宣傳力量,開始沐猴而冠,從海盜民族演飾成愛好和平,文明優雅的民族,西裝領帶,英語英文,餐桌禮儀,舞蹈音樂…遂成為領導世界優雅文明的典範。
俄國人、德國人、日本人幹了壞事,載入史冊,全球皆知,而AngloSaxon民族最大的本領是壞事做盡,透過強大的輿論宣傳文化粉飾,非但不入史冊,無人知曉,反而自我塗抹成愛好和平,慈善道德,民主人權。把AngloSaxon民族的意識行為繪製成普世價值,世界的人權組織,愛護動物組織,愛護生態環境組織,總部都設在倫敦,華盛頓,得到世人的敬仰。
【五眼聯盟空前團結】
五眼聯盟是五個AngloSaxon民族的國家組成的情報聯盟,在英、美協定下組成的國際情報分享團體,成員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和美國五國。五眼聯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時協同作戰,冷戰期間五眼聯盟共同監視蘇聯和共產集團,以及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英國海外領土福克蘭群島主權而爆發的福島戰爭,五眼聯盟都非常團結,以情報及物資支援英國,打敗阿根廷。
五眼聯盟看不起德國日耳曼人、北歐斯堪地那維亞人、法國人、愛爾蘭人,看不起西班牙、義大利、希臘拉丁民族,拉丁美洲人,更看不起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對於亞洲人的歧視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一直活在世界階級架構的頂端。
目前的中美衝突,不僅是中國美國兩大強國的矛盾,更是中華民族和AngloSaxon民族的衝突。因此,現在五眼聯盟空前團結,拉攏歐盟、印度、日本、台灣,結成反華聯盟,共同協力,打擊中國。
【用紙糊的美麗國家】
我們中國五四運動那一代的領袖人物,知識份子,莫不留學英美,英語流暢,五四運動打著德先生、賽先生的旗幟。孫中山先生帶來林肯的民治、民有、民享的憧憬,成為辛亥革命的口號。
事實上美國的排華法案從1882~1943年正在殘酷的進行,華人在美國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而孫中山先生1896年,1904年多次去美國都在海關受到羞辱的待遇,1919年崇拜美國的五四運動,羞辱自己的中國文化。難道他們都不知道美國排華法案正在進行?其實從孫中山開始,中國人一路用花紙刻意糊出一個不真實的天堂願景,在中國人心目中建立了根深柢固的不實的美麗國家,這就是中國人的AngloSaxon夢魘。
百年來中國的知識份子,學習英語,留學鍍金,莫不以AngloSaxon的國家為尚,去不了美國去英國,去不了英國去加拿大,去不了加拿大去澳洲,去不了澳洲去天涯海角的紐西蘭,只要是AngloSaxon的地方,都去繳錢留學鍍金。英文和留學一直是中國社會階級定位的指標,中國人一直綿延到今天仍然走不出AngloSaxon夢魘。
AngloSaxon夢魘甚至影響到中國人對女性的審美觀念,罔顧華人的體質,一概向AngloSaxon女人看齊,百年來中國出名的影藝美女個個胸大腰細,眼大臉小,等於是華裔的AngloSaxon女人。影響深遠,無遠弗屆。
【打壓中國面貌猙獰】
近廿年來的中華民族快速卓越的崛起復興,讓AngloSaxon民族恐懼驚嚇,中國遂成為美國最大的敵人
。幸而2001年以來阿拉伯人穆斯林文化和美國的AngloSaxon文化發生劇烈衝突,不斷的戰爭给了中國建設圖強的廿年的喘息時間。
2001年以來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製造顏色革命,被屠殺的百姓以百萬計,製造的難民數百萬人湧向歐盟。同樣的顏色革命惡行也試圖在北京進行過,駐華大使在街頭的動作被警方逮住警告,更在香港惡搞了一年的反中獨立暴亂,終被北京的香港國安法平定。
美國現在正在威脅制裁中國,制裁伊朗,制裁俄國,制裁朝鮮,這樣惡性重大的現行犯,AngloSaxon民族卻能夠把受害的俄國、朝鮮、伊拉克、伊朗、中國指控為流氓獨裁國家,把自己打扮成世界警察普世價值,邪惡扭曲的宣傳能力,讓人嘆為觀止。
美國及澳洲政府在自己國內掀起反華浪潮,迫害華裔科學家工程師,簽證阻撓華人留學生,封殺無數的中國企業,終於促使許多中國知識份子看清了美國及AngloSaxon民族的猙獰面貌,CNN民意調查發現91%的中國人民空前團結,擁護中國政府。使如今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策略,鼓勵中國人民起而推翻中共政權的嚎叫,成為笑話。
【打開紙糊原形畢露】
其實打開美國250年的歷史,種族滅絕,戰爭掠奪,排華法案,囚禁日裔,種族歧視,經濟侵略,一如人類歷史上殘暴的血淋淋的帝國,並無特殊。只是AngloSaxon善於宣傳掩飾,加上華人的美國情節根深柢固,走不出AngloSaxon夢魘。譬如林肯扯的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of the people 的美國政治,最近有歷史學者指出,美國從建國第一天就是for the 1%, by the 1%, of the 1% 的殘酷國家。
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起,美國醜化中國打壓中國就沒有停止過,最近中國快速崛起確實驚嚇了美國,終於川普總統撕去了掩飾面具,露出猙獰面貌,不顧顏面,變本加厲的醜化中國打壓中國。終於讓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打開紙糊,目睹美國原形畢露。
【自由民主紙糊帝國】
世界的政治制度長期的進步演變,並無普世價值,只有中國的慕洋公知,配合中國人走不出的AngloSaxon夢魘,才把AngloSaxon國家的自由民主捧為普世價值。以下是自由民主破綻百出的例子
美國選出川普這樣的惡質淫邪的總統,展現出美國自由民主的反智社會。
新冠疫情的全面失控,曝露出國家治理的無能,醫療體制的崩潰,忽略老弱及少數民族的生命。
警察任意的屠殺黑人,引起全國各地的社會動亂,延續不斷,聯邦政府束手無策,川普總統為了選票甚至煽動利用。
國家債務每年暴增1.4萬億,多年累積的國家債務高達26.6萬億,為了解決這次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困頓,直接印鈔票9萬億救災,完全罔顧財政倫理,更不顧將來不可管控的風險災難。
國家力量衰敗至此,仍然不忘在國際上張牙舞爪,長臂管理,全球被美國政治制裁的國家有五、六十個,如俄國、中國、法國、徳國、朝鮮、伊朗、緬甸、卡塔爾、叙利亚、賴比瑞亞、伊拉克、阿富汗、蘇丹、南蘇丹、象牙海岸、剛果、辛巴威、中非共和國、黎巴嫩、索馬利亞、葉門、阿爾巴尼亞、蒲隆地、土耳其、馬其頓、阿爾巴尼亞、日本、南非、阿根廷、古巴、羅德西亞……多到我列不完。
被美國經濟制裁的國家多到不勝枚舉,全球被美國司法制裁的公司企業數萬家,各國官員及企業高層被美國制裁的超過10萬人。
被美國國會立法觸及的國家更多,國會立的法案有幾百件,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台北法案…有關台灣與中國的超過20件。有關俄國的有,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烏克蘭自由法、烏克蘭主權統一民主和經濟穩定法、烏克蘭主權法、俄國特別指定國民清單法、俄國行業製裁識別清單法,向俄羅斯提供用於北冰洋或其領土及領土延伸區域內開採頁岩油項目的設備技術和服務的企業制裁法…超過幾十件。有關全世界的干預立法,成百上千,幾十篇法學博士論文都研究不完。
從醫療崩潰、財政崩潰、社會崩潰、選舉崩潰、治理崩潰,到對世界張牙舞爪、長臂管理的崩潰,加上富人驕淫的生活方式,分崩離析的多元種族,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紙糊的帝國,這是一個無法維持的帝國,終有一天只需一根導火線,就會像1991年的蘇聯帝國。美國帝國的崩潰也就是AngloSaxon民族的崩潰。若不是我們的人生有限,從歷史長河來看,已經接近帝國末日的瞬間崩潰。
【華人努力重振心結】
拆封紙糊花旗,瞭解真相,AngloSaxon民族是我們中華民族未來的半個世紀的主要競爭敵人,不是台灣人、香港人心目中的救星。
中國人這一次要重新審視美國這個國家,不再接受中國的慕洋公知虛構塑造的天堂國度。AngloSaxon民族從不接受合作共享、和平共存,他們只善於假冒偽善,只想消滅對手,獨霸世界。我們中華民族不再心存幻想,必須努力自強,不畏帝國。
中國人今後要重新塑造教育內容,不再灌輸國人假造的承認砍倒櫻桃樹誠實的華盛頓,不再灌輸國人假造的美國成群的開國英雄傑佛遜、漢彌爾頓、富蘭克林,不再灌輸國人假造的美國是民治、民有、民享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共和國。
留學生繼續向AngloSaxon民族學習優點,看清缺點,留學的目的是看清世界、瞭解世事。不再為了可恥的鍍金鍍銀,光宗耀祖,回國卡位。
走出我們中華民族的AngloSaxon百年夢魘。
無敵艦隊英國女王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身攻擊?楊世光:蔡英文沒有下一代,沒有資格講下一代!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2038646.A.03F.html
只有我覺得新黨瘋了嗎? 已經被邊緣化的政黨,雖然靠著統派勢力和中共暗助苟活至今,但整體路線已經和當年「主流非主流」時期的樣貌全然不同。如今的新黨只是個中共在台的傳聲筒,不但裏頭青年團盡是諧星王炳忠、滑稽侯漢廷等人,現在還推出青年團團長楊世光來參選總統。看在新黨毫無版面的情況下,這篇除了替新黨增加點曝光度之外,也順道聊聊未婚女性政客都得面對的問題。
當年洪秀柱在2016年參選總統時,新黨大大力挺這位意識形態偏向統派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也是單身,當時新黨非但沒有意見,還幾次大力緩頰並稱讚洪秀柱是最優秀務實的候選人。而洪秀柱則說自己之所以單身,是因為沒有遇上對的人。並表示如果自己選上總統,將會披白紗參加就職典禮,誓言「嫁給中華民國」。
當時這話傳遍網路,成為一時笑柄。
但這並不是首次有女性政治人物有此發言。
英國最著名的君主,伊莉莎白女王(在位期間1558~1603),她就是最著名的單身女王。當時英國政局動盪,因新教而興起的國內教派和商業聯盟問題,讓她弄得焦頭爛額。她因為教義無法成為天主教徒,所以只得向新教靠攏,但國內新教勢力複雜,任意傾向一方只會使得國家陷入頹勢。當時伊莉莎白的政權是不被教皇認可的非法政權,因此她得面對許多因為宗教而對立的國內或國外勢力,因此她處事比誰都來得溫和。女人的婚姻向來是個很好的政治資本,尤其當你是國家的女王時更是如此,她曾因「嫁給英格蘭的女王」而出名,又多次運用自己的婚姻與他國領導人搞曖昧。這種柔軟身段和高明謀算,幾乎創造了英國最輝煌的時代,甚至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也是其在位時期的最大勝利。
不過講到底,楊世光的發言有沒有道理?
講老實話,楊世光所說的言論,並非沒有道理。他真正的意思是當政治人物沒有後代時,要如何確保政客會考慮較為長遠的利益? 因為當沒有後代時,你就可以完全不顧未來而只在乎眼前利益,這說法並非沒有道理,甚至談起來還那麼有點說服力。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
今天金主拱候選人選上了總統,難道還會祈禱總統能把眼光放遠,長遠到或許十年二十年嗎? 不可能。所有的金主樁腳和政客,之所以拱人選上總統,就是得在乎眼前利益。畢竟不像是伊莉莎白女王,那畢竟是君主制度,要顧好的從來就不是平民,而是軍隊貴族教會為主,才有能力把眼光放得更遠些。至於民主總統嘛,呵呵,
換句話說,總統有沒有後代,都很難有什麼長遠的眼光。
無敵艦隊英國女王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了凱特布蘭琪的「伊莉莎白:輝煌年代」,這部是2007年的續作,凱特布蘭琪在1998年拍過「伊莉莎白」。
最近看了兩部以女性為主體的類似電影,上一部是「聖女貞德」,中間都被兩幕女主角穿上鎧甲、騎上馬在戰場上高呼的場景給感動。
這部電影除了凱特布蘭琪外,還有「寂寞拍賣師」「王者之聲」的傑佛瑞羅許,這幾年非常喜歡這些有點年紀的演員,這些演員光是站在一幕戲,整幕戲就開始有了「戲」。
這部電影目前在IMDB上獲得了6.9分的分數。
凱特布蘭琪因為1998年的「伊莉莎白」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可惜沒有獲獎,但卻囊括了金球獎等其他許多不同的電影獎的最佳女主角。看來英美電影圈,也存在所謂有趣的張力。而2007年的續集,也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這部電影描述年輕的伊莉莎白繼位後,如何重振積弱不振的英國,以及擊垮來犯的西班牙無敵艦隊。中間穿插著,女王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以及為了成為一個英國的女王,所做的犧牲。
電影背後還有很深的宗教議題討論,包含英國新教跟天主教的論爭,那個時期的戰爭,往往都要上帝站在自己這一邊,這也意味著一旦戰敗的傷害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其他的國家,你自己國家的人民,都會認為這不僅只是戰敗,而是上帝也遺棄了你。
整部電影只看凱特布蘭琪一人,看她如何演繹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的睿智、怯懦、坦率、焦慮、憤怒以及接受上帝安排後,對於自我愛情的犧牲,電影的美術設計,無論是服裝或是光影的運用,我個人都覺得非常地精緻。
在宗教以及國家的枷鎖下,掌握權力或許成為了一種詛咒,特別是站在一個傳統框架中的女性角度,也正因為如此,這部電影描述的這個女性個體的形象,顯得比男性類似的角色來的更有張力。
電影用伊莉莎白和她的侍女作為對比,漸漸老去的伊莉莎白女王也渴望擁有自由以及愛情,作為她的侍女,顯然比她更有勇氣去挑戰當時那個封閉世界中的規則,進而得到真愛。
大概每個人是活在各種無奈之中,即便你擁有非常大的權力,但人們有時候又不甘於平凡,於是生命就成了一趟起伏不定的未知旅程。
推薦給喜歡凱特布蘭琪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