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寫下了這篇音樂學習紀錄,二年多之後,逸安停止了樂器學習。迪安雖然還未確認,卻隱隱走向音樂專業之路。
安雅除了木笛,還上音樂劇課程與參加合唱團。
而睿安則是鬆散無為地又過了二年多,才考入州立音樂院,真正開始學習鋼琴。目前除了鋼琴與木笛之外,也上打擊樂器課。
教了睿安幾個禮拜,平常幾乎不陪練。一週上課二次,每次15到20分鐘。
每次上課都很享受教他的過程,也很順利。睿安進步也很快,與哥哥當年一樣,雖然起步不算早,但因為身心都準備好了,闖關速度極快,學琴二週就進入雙手同時彈奏的程度,而且欲罷不能,一首接一首,他常彈到不想停下來。
教他時,我是他的老師。很嚴格。
陪他時,我是他的媽媽。很寬鬆。
但因為幾乎不陪練,所以也極少在教與陪的角色轉換間掙扎。
我不會以媽媽的身分,執行老師做的事,因此也沒有衝突點。
許多人在「教」與「陪」之間,覺得無力,或與孩子起了衝突。我只能說,盡可能不以專業眼光去要求孩子一定得做到什麼。
本身是音樂專業的話,更容易有這種傾向:以針對天才與資賦優異的標準去要求才能中等或中上資質的自家孩子。
真的資質卓越,本身也興致高昂,父母就算有點放任,孩子大多數也會自主練習與進步。
若是中等資質,或本身興致不高,硬是強加英才教育,就容易搞得天怒人怨。
硬陪硬練,是絕對會有成果的。只是沒人知道,這樣的路能走多遠。而孩子又會將音樂放在心上的哪個位置呢?
自己喜愛的事,感染給孩子,我們一起走。
而自己都無法享受的事,就不強加給孩子。
不鞭策不督促,也不挑剔不陪練,只有無言陪伴與滿心欣賞,這是我面對孩子們習樂的原則。
這原則提供了身心沃土,讓演奏及練琴如識字看書般,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讓孩子本身的資質發展到極致。
孩子們的表現,不是因為陪練或敦促而好的。
而是他本來就好,而家長被宇宙允許參與那個美好的歷程,用欣賞的心灌溉出孩子的一切美好。
2018年舊文:
『孩子們最近的音樂學習紀錄/我對幼童鋼琴啟蒙的教學原則』
我一直覺得, 學樂器就像孩子們寫字塗鴉,是基本素養。音樂之路上,我們沒有「望子女成龍鳳」的野心,也不想以「學音樂沒前途」這種消極想法來打壓他們的興趣,更不先入為主地只叫他們「玩玩就好」。
而是因材施教。只要感興趣,我們就支持。若是真的只想玩音樂,我們也縱容。好比逸安,是家中四個孩子裡,花在樂器與學音樂支出裡最高的,還同時學小提琴和薩克斯風。但是他不喜歡練琴也不想上台,只想每個禮拜去上課,偶爾摸一下樂器就好,甚至有音樂會演出還要求我們不准去聽,我們也由著他。
因此之前在音樂學習上偶爾有特別狀況才會紀錄,後來由朋友處才知道,因著我和我的他都是音樂家的身分,而四個孩子都學了樂器的情狀來說,其實對好些於此感興趣或正在迷惘掙扎中的朋友來講,這些絮叨居然有點參考的價值。比方什麼是專業與業餘學習的分野,音樂家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練琴怎麼練,身為父母/老師該秉持怎樣的態度等等,所以有時間時,我就簡單紀錄下來,也好讓我們自己從中檢視思考。
畢竟在工作及家務中,想持續自我成長,還要兼顧四個孩子的品格教養、課業、休閒生活與音樂學習,讓他們對音樂保有興趣並發揮天賦,加上我們自己的工作還與此相關,其中的時間安排,與角色分寸拿捏,實在不算容易。一般來說,要支持一二個孩子學樂器,都是樣挑戰了。我們也是亦步亦趨且戰且走十來年才找到平衡,得出些許心得。
因為此次的奧地利全國音樂比賽沒有古典吉他獨奏形式,迪安確定將以二重奏與室內樂的組合參賽。
而且,參與的是三組。
一組是吉他長笛二重奏,第二組是吉他木笛六重奏。
而第三組則是完全的意外之喜。
三週前的週日早餐桌上,安雅突然說道:「木笛老師問我要不要去比賽耶,我跟她說我要考慮一下。」
安雅並沒有問我們的意見,彷彿我們的看法並不能左右她的決定。雖然她才八歲,但我們知道,有些事情她「可以」也「應該」自己選擇。至少我們願意很開放地聽聽她的感覺。
不過這不妨礙我們說出我們的看法,因為知道,無論再怎麼篤定獨立,八歲的女孩兒還是需要父母的支持肯定。
最終,她喜滋滋地決定出賽,並風掣雷行地立刻取出木笛吹了一首曲子以明心志。
在與她的木笛老師討論之後,因爲木笛聲音略為單薄,加上獨奏曲目需求,演奏時肯定需要伴奏,後來決定不加入鋼琴或大鍵琴伴奏,而是吉他。
於是哥哥迪安義不容辭地接下這個重大的任務,將在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中替她擔任伴奏職責。
也因此,迪安目前手裡有五套曲目:
1. 跟爸爸學習的古典吉他曲目
2. 跟另一位老師上課的爵士及流行即興歌曲
3. 吉他與長笛二重奏比賽曲目
4. 吉他與木笛六重奏比賽曲目
5. 為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而伴奏的曲目
如果要培養紮實的能力,就要學習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精力去分頭練好這些東西,這是以專業態度面對樂器學習的初步試煉。
無法學會分配時間的技巧、克服惰性、盡可能穩定身心、再怎麼緊張都不丟失基本演奏能力、並超越那些精神壓力及體力挑戰的話,也不用再提專業音樂之路,就開心以業餘愛樂者的角度去玩耍就好。
見慣哥哥面對樂器的樣子,有了比賽心理準備的安雅,也更為嚴謹起來了。排時間練完所有參賽曲,還有平時正規曲目,已是她的每日既定行程。除此之外,她參加了音樂院的合唱團,前陣子密集排演練唱,在耶誕期間,跟哥哥們當年一樣,有著數次在超過四百年歷史的老教堂演唱的機會,這讓她興奮雀躍無比。
哥哥姊姊在音樂學習上,都有一些新計劃,那些動靜無形中也影響到睿安。
五歲大寶寶睿安吵著要學鋼琴有好一陣子了。自從木笛演奏初登場後,他就說了,「我好想再上台演奏!」
之後一次次地要求學鋼琴,而自己開琴摸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已經到了每日數次只要看見鍵盤就會撲上去按幾個音的狀態。
感受到他那對鋼琴無法抑止的熱情,終於在前天,正式為他啟蒙。
20年的教學經驗,這些年下來讓我有著自己的幼童鋼琴啟蒙原則和方向。
我的學生們,一開始是不看譜的,最先訓練的是聽力、想像力與表現力。
以非常非常慢的速度聽聲音和唱歌。什麼曲調都是要聽了唱了後,沒有譜子地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來。
一開始會引導他們一些方法,但之後慢慢減少助力,達到讓他們學會「聽聲辨位」的能力。
而不是照著譜乖乖一個音一個音彈出來背下來。而且一邊彈,還要一邊將曲調或歌詞唱出來。
無論音調有多簡單,曲子有多單調,每個音都要彈得美,也唱得美。手放上琴鍵的那一刻,由開始到結束的每個細節都要完整從容。就算曲子只有四個音,也要有表情,有著起承轉合,而不是不帶感情地砸完音就好。
聽聲辨位並能準確唱出每個音,與無誤地找到他們在琴鍵上的位置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移調。(移調的意思簡單來說,就好像我們去KTV唱歌,歌曲太高或太低時讓我們唱得不順,我們就會按升降Key那個鍵來調整,找到一個盡可能讓我們高音飆得上而低音也下得去的調子,起音不同,但整首歌的曲調聽起來還是一樣的。)
所以我的學生們要能將初學者時期學到的每首簡單曲子,都能在每個調子上彈出來。比方,目前學「小星星」,要能從琴鍵上的每個音都可以當起音,把這首歌幾乎一音無誤地移調邊彈邊唱,而不是看著譜學完這首就好了。
像彈C調的話,因為沒有升降記號,所以很容易。但有些調子的升降記號很多,手指必須一直在黑鍵白鍵之間穿梭,就很考驗學生的聽力和專注力,這也需要理解力和記憶力來交相配合。
這樣的教法,想見的,需要比看譜教學多出三五倍的時間心力。一開始進度也非常非常緩慢。
老師沒有足夠的耐心,實在沒辦法重複唱一個音十來遍,還聽著學生為了找一個音就按上十來個錯音,而且還不斷鬼打牆地重複一樣的錯音還聽不出來。😰
但是經過這樣的嚴格魔鬼訓練,學生會擁有比較好的音感,唱歌的基本能力也訓練到了, 日後對於樂曲中的線條、斷句更能夠理解表現。將來就算不再學琴,這些能力都能伴隨著他們。而可以耐得住這幾週到幾個月的孩子,就會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多年下來終於擁有「可以挑選學生的自由」的原因,總要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合拍了,才能溝通順暢地繼續學習之路。這第一個關口就是彼此的試金石。
於是,雖然才龜速教了睿安五首極短的曲子,但他已經可以只靠著聽力,將那五首都只有2到4小節的短曲,在每一個調子上做移調。
也慢慢培養,聽到什麼音,不需要譜,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正確的音的基礎能力。
但是不要覺得他天賦異稟家學淵源什麼的,因為這是我將他抱在懷裡十幾分鐘,耐著性子一個音重複幾十次不斷誤試又重新再來而得到的小小進步。
我覺得大寶寶做得最好的是:不斷犯錯還願意反覆嘗試,不鬧脾氣不願放棄。而且,結束了還說,「太好玩了,明天還要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SenzaACappel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條衝出香港嘅collab video✈ ??Singapore x ??Hong Kong x ??USA 早兩年SENZA去新加坡參加a cappella festival,認識了1023的朋友仔 :) 這個抗疫時期相信全世界的朋友也過得不容易,希望可以透過一連串的合作陪著大家,大家不要...
無伴奏合唱時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概好幾年前,就常常會有人寫訊息或發email問我要怎麼樣走出自己現在一成不變的人生,不管是因為覺得自己人生好像有更大的purpose, 或者是覺得生活被卡住,或者是情傷,覺得需要大轉變。
2012年是我被標籤上輕微憂鬱症的那一年,雖然外在顯像看起來好像是我都知道自己在幹嘛、有規劃,家人長輩問我我也都可以講得煞有其事,但當時的內心是有非常多的糾結處。
那時我覺得生活好像要妥協才能前進,要先做x才能有y。那時有看諮商,但後來我發現那些諮商也都在投射 😂,用他們認為是「正確」的方式在指引我方向,要把我塞進另一個program裡面,而不是真正的在支持我去follow我想要體驗的事。
那一年也是我開始寫粉絲頁的時候 —— 那時的名字是「九萬流浪的理由」。當時目的其實只是想重拾中文寫作(我小時候可是蟬聯作文第一名還要代表學校出去市賽 😂),還有讓我更自己貼近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 旅行。
這是我發現吸引力法則的開始,那時我還沒有讀過"秘密",但我知道我越給予注意力的東西,我就會吸引更多那樣的東西。
其實我們一直都知道這個道理 —— 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etc.
2013年我在兩種現實裡面掙扎,一個是留在紐約工作發展,那時有機會拿工作簽證,然後做個移民監五年拿綠卡然後再旅行;另外一個是帶著那時研究所半工半讀的存款離開紐約,再看要怎樣。
那時的男友主動提說可以結婚所以我可以有身份,說他薪水可以養我直到我的工作穩定下來(或甚至我不工作都可以?我忘了),然後勾勒了很多藍圖。
喔btw, 他是個超級大好人,長得又帥身材又好(他是model!),也照顧家人。一心只想給我好生活,也是個很好的傾聽者,還會寫詩給我 😂。工作穩定但同時也有夢想,也很努力的想要融入我的世界。
聽起來是個很好的offer,外加我那時在紐約十年,看得見的人脈、機會通通都在那。離開,我就是零。
前者可預期,後者就是個大冒險。
我諮商師說這一切不都是你要的嗎?他聽起來就是完美啊。
我記得我坐在椅子上,腦中有個聲音告訴我 that's not it. 我從諮商師在紐約中城的辦公室離開,回到家打電話給我爸。
我哭著講完我的掙扎後,他說『你已經有預期留在紐約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那麼你知道你的選擇了,那就是你要承擔的事情;但人生有很多可能,沒有什麼非得要怎樣,如果你要開啟別扇門,也沒什麼不可以,就先回來休息再說啊。』
這是我想給你的支持 —— 我想要你知道我只在乎你喜歡什麼跟「真心」想要什麼,然後教你怎樣忠於自己,怎樣navigate這段旅程,而不是社會、別人、或你自己的恐懼告訴你你可以有什麼。
我不會去評斷你,因為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對不對、好不好,就是你喜不喜歡、想不想要而已。所有你認為是障礙的東西,我通通都可以協助你看見他「不是」障礙。
Anyways, 那通電話結束前,我就決定要離開紐約了,先回台灣。
我整個人鬆了一口氣,我當下就知道這是對的決定。
已經應徵上的工作說打了電話說謝謝再聯絡,一堆面試機會通通推掉,十年人生累積下來的物品開始出清和打包。
2013年七月回台灣前我完全沒有計畫找工作,我那時的想法時我就先休息,如果到九月以前沒有什麼想法,我就先去歐洲背包旅行。同時,在朋友逼迫(?)之下才勉強(?)整理一下履歷給他,是他幫我投給淡江高中音樂班的。那時也有一個小時候認識的伴奏姊姊推薦機會給我,履歷丟了之後石沉大海。
九月開學過後一個禮拜我忽然接到主任的電話,說是一個老師懷孕不能接學生,問我能不能明天(?!)馬上去上課。
就這樣,我在淡江高中音樂班教鋼琴教了三年。我原本以為自己國中就離開台灣,在台灣不會有人脈,結果以前同學也介紹我去接伴奏,然後在國中同學音樂會上遇到國中的合唱老師,接著當他的代打合唱團伴奏,後來變正式。
同時一個朋友找我做音樂,音樂分享到youtube上又被 某姐分享到她超高人氣的粉絲頁,粉絲頁人數瞬間double;2014年初也拿到女人迷專欄,開始在平台上寫文章(應該也有很多人是那個時期follow到我的)
總而言之,所有一切都是毫無掙扎,我就是跟著我心裡想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前進。
簡單來說,這一切對那時的我來說都只是「橋」而已,因為我那時的終點是我想要到處旅行,我離開紐約後的一年內就實現了這件事吧,也的確這樣玩了五六年。
我在這中間沒有遇見家人朋友質疑我做的選擇和生活方式嗎?當然有,但這部分的「現況不重要」(當耳邊風)我一直都做得很好,因為我知道人生是我的,什麼是我要體驗的事情。
我生來不是來fulfill別人的夢,我有我自己的遊戲規則,我唯一要說服的人一向都只有我自己而已,你也是。
至於我後來怎麼開始背包旅行,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但我可以告訴你,那時的我跟現在的我也是截然不同的版本。
那時我連去一個沙發衝浪的聚會都要拖朋友跟我去,認識新朋友,跟陌生人開啟話題對我來說都是有點困難的事。
現在去想「如果我當初沒有離開紐約會怎樣」完全不重要,因為我完全喜歡我現在的生活,也或許無論如何,我都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 住在峇里島,做我自己的老闆,真的是過著每天叫我起床的是夢想的人生 😂。你開始跟著自己的心體驗一件事情後,你的慾望會無限延伸,你所要做的,真的就只是選擇而已。
The moral of the story is ... 如果你現在有一心一意想要接收的理想現實,你完全可以擁有,而且這條路可以輕鬆、可以充滿令人振奮的挑戰、可以愉快、可以簡單,就算現況看起來是各種背道而馳或一片黑暗。
❤️🎁 九萬
p.s. 直接學習如何接收理想現實,加入 有意識生活 𓂀 轉變人生 社團 —— 我這兩年來沒在粉絲頁分享的東西通通都在那啦(包括直播)
無伴奏合唱時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聽我說》AGAIN
其實歌曲早在2014年已做好編曲,當時十分慶幸找來一位我十分仰慕的音樂人伍卓賢幫忙,相信我亦不用多介紹,他的作品很多,而且他精通很多樂器,包括大量中樂,而且也是FUSION BAND「SIU2」的核心成員,所以他能為此首COMMONLOSER內的中國風歌曲編曲絕對是萬幸。而且歌曲內大家聽到的古箏也是由「SIU2」的JASON親自出馬,並非合成。老實的說,這首歌能重見天日,對我來說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也幸好沒有浪費兩位大師的心機。
另,除了膾炙人口的《櫻花樹下》及《百年樹木》,其實我最喜愛的伍賢出品是《孩子王》,還有就是他在姬聲雅士時期的無伴奏合唱!特別鳴謝監製林俊文撮合了這首歌的製作班底,感恩、感動、感謝!
歌曲傳送門:https://youtu.be/4AAL6WXyS9g
無伴奏合唱時期 在 SenzaACappell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一條衝出香港嘅collab video✈
??Singapore x ??Hong Kong x ??USA
早兩年SENZA去新加坡參加a cappella festival,認識了1023的朋友仔 :)
這個抗疫時期相信全世界的朋友也過得不容易,希望可以透過一連串的合作陪著大家,大家不要鬆懈啊!
再次謝謝??1023 :) 也特別鳴謝格林美獎(Grammy Awards)得主音控大師 ??Bill Hare Productions 為我地做歌曲後製!
值得一提,原來好多八九十年代的廣東歌是由外國歌曲改編,這一首是其中一首經典之作!你又知道幾多首呢?
---------------
作曲 Composing:潘偉源 / Michael Masser
作詞 Lyrics:Gerald Goffin
無伴奏合唱編曲 A Cappella Arrangement:Peace @ SENZA
錄音 Recording & Editing:King @ SENZA, Stephen Cheong
混音 Mixing & Mastering:Bill Hare
影片剪接 Video Editing:Peace & Miri @ SENZA
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Miri @ SENZA
----------------
Lyrics 歌詞
望著每日每夜每月無端失落
仍未知心裡為何 強忍給折磨
在冷靜冷淡冷漠環境之內
如大海湧過浪潮 我已經失了舵
仍懷念到底你如何 仍盼望你可憶記我
懲罰我 原諒我 沉默更是增加痛楚
這一分鐘不能呆著坐 讓抑鬱心中的說話講清楚
我共你相戀如火 放棄我卻又卻又為何
這一分鐘不能呆著坐 電話筒之中只盼望講清楚
告訴我被你當天愚弄 說過愛我卻又忘掉我
If the road ahead is not so easy
Our love will lead a way for us
Like a guiding star
I'll be there for you if you should need me
You don't have to change a thing
I love you just the way you are
So come with me and share the view
I'll help you see forever too
Hold me now, touch me now
I don't want to live without you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You oughta know by now how much I love you
One thing you can be sure of
I'll never ask for more than your love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You oughta know by now how much I love you
The world may change my whole life through but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
?Follow 1023 A Cappella ?
►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1023.sg
►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1023official
► Email: 1023official@gmail.com
?Follow 我地就可以即時update SENZA最新資訊啦 ?
►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senzaacappella
►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senzahk
►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senzahk
► EMAIL [email protected]
無伴奏合唱時期 在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抗疫時期無伴奏特輯》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五集【音樂結構】 無伴奏合唱 音樂結構| 0:36 四大基本元素| 0:59 三大留意項目| 1:47 兩大歌唱工具| 3:24 團隊一體性專心一致| 4:11 似水流年(無 ... ... <看更多>
無伴奏合唱時期 在 英倫牧歌的輝煌時代導賞講座及現場無伴奏合唱音樂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牧歌(Madrigal) 源自意大利,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流行曲,內容描寫日常生活、愛情及田園風光。 三場導賞講座將由本地合唱藝術家講述英倫牧歌的起源及發展,配以無伴奏合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