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真是熱熱熱💥💥到不行!
連日的高溫讓花東飆出焚風
全台灣的紫外線都破紀錄😮😮
容易對人體皮膚和眼睛造成傷害
一定要多補充大量水分、做好防曬☂️🥤
防曬的挑選大家也可以依照自身狀況不同
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種類💕
🎈物理性防曬
優點👉質地溫和,適合敏感的肌膚✨
原理👉利用折射光線的原理,產品內的防曬顆粒透過反射、折射或散射,來避免皮膚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化學性防曬
優點👉質地清爽不油膩,抗紫外線效果強☄
原理👉以化學劑成分的分子結構吸收紫外線後,再以低能量型態釋放熱能,藉此降低對肌膚的傷害
給肌膚好的保養程序,防曬絕對是第一重要的秘訣哦😍😍
#lG:vivianwang7
https://instagram.com/vivianwang7?igshid=1fpl9zcz0szu9
焚風原理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農餐桌。煮米02》
雖然我認為稻米品種和天候是關鍵,但「事在人為」這句話可不是空穴來風,不少農友頗有開創性,樂於挑戰各種狀況。譬如自信於「田間管理」的農友,或許會透過插秧時機和栽種技巧,避開寒害和焚風的影響,讓高雄139號米的口感在第一期也能美味;譬如強調「後製加工技巧」的農友,可能會利用不同米種的特性,以混添調和成就完美,避開單一米種容易隨著每年天候變化產生的不穩定性,常見的案例如台稉9號米混合高雄139號米,不同的比例,就能客製化消費者要的軟硬感。例如台東的米巴奈餐廳,有一道知名的山地飯,就是混合了稉米和糯米,加上些許地瓜,讓口感既黏又彈,非常特別。
除了農友的應變,一些廚師也告訴我,只要稻米品質別太差,煮飯時控制好「溫度」和「水質」兩大變因,想煮出一碗好米飯並不難。
這些論點都沒錯,但我還是認為吃碗好米飯的關鍵,依舊在於推廣稻米品種認知,原因無他,有能力應變的農人和廚師並不多,至少被我認可的不多,畢竟我很少在餐館吃到一碗讓人滿意的白米飯。話說回來,在訊息越透明越有商機的時代,透過消費者的認知,便可以提升品種的價值,這對於整體產業都是好事。
理論歸理論,假使遇到很有品味的廚藝高手,一碗白米飯的質感往往可以被玩出驚人變化,因為理論已經被內化,煮飯這件事情已是平常心,信手拈來皆美味。譬如在池上開設「王群翔慢食家宴」的翔哥,就是我認識的米飯高手,他的專長是法式菜餚,卻以煮一碗好米飯聞名。在他的廚房,煮飯可不是靠電子鍋或大同電鍋,而是以日本土鍋或鑄鐵鍋,直接在瓦斯爐上烹煮。
聽他聊米後,我認為他對「溫度」的掌控確實有一套。剛開始時,火力要旺,水越快沸騰越好,如果在十五分鐘以內不能讓水沸騰的話,則鍋內的上下溫度不均勻,米飯糊化速度難以一致。以科學原理解釋,煮飯這件事情,就是要讓吸飽水份的米粒,在98℃的溫度下維持20分鐘,讓米粒內的澱粉由β化轉為α化,讓米粒澱粉漸溶解成膠體狀,這就是美味口感的來源,等到米粒的澱粉的糊化完成。
他接著表示理論上,一旦熄火後,要先燜著十分鐘,別立即開鍋蓋,使米粒能充分的撐漲,水份則全部被吸收,然後才開蓋,用飯匙拌動米飯,讓多餘的水氣在拌動時蒸散。然而這些年來,他發現若是反過來操作,熄火之後,掀開蓋立即翻動米飯,讓水氣先散開,這樣得到的米飯硬度才是他認為的完美。因為原本熄火後悶十分鐘的烹煮法,容易讓上頭的米粒較硬,鍋底的米粒較軟,這樣的口感非他所好。
PS.台東慢食神農餐桌。五月26號27號在台東鐵花村,歡迎前來品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