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請尊重他們的身體自主權🚩
今天看到一個神扯的新聞,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麼...😲
一位女漫畫家和老公猜拳打賭,輸的人要含自己兒子的陰莖,更誇張的是兩人不但實行了、還畫成漫畫po網!目前夫妻倆已遭檢察官認定涉犯本刑最輕7年以上的加重強制性交罪;另漫畫家將過程繪製成漫畫並放上傳臉書,又涉犯製造兒童性交電子訊號罪,依法可判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649854
(我刪除連結圖片,因為這個漫畫真的讓人不舒服)
賭輸的人想脫衣或含什麼,只要是賭在自己身上不影響別人,關起門來當閨房情趣別人也管不著。問題是,你們拿嬰幼兒的身體當賭注耶!而且還覺得可以拿出來說嘴。
🔥這牽涉到幾個很嚴重的問題:
🖕第一,他們根本不覺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從出生起就應該被尊重。試想有人會打賭猜拳輸的人去含路人甲的陰莖嗎?如果不會,那為什麼兒子就可以被拿來當賭注?請記得,小嬰兒雖然不會說不,但他就是一個「人」,不是父母的洋娃娃耶!退一步來說,今天的賭注就算不是含兒子的陰莖而是咬他的小手,我也覺得十分不妥。你們大人要打什麼賭是自己的事,不要賭到孩子身上好嗎?他不會說不代表他同意啊...
✌️第二,做了這麼奇怪的事,還能畫成漫畫po網昭告天下,實在讓人震驚。這表示父母完全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問題、所以不但不需要隱瞞,還當成幽默分享給大眾。 我們的親職教育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如果這種猥褻兒童的行為出現在色情網站,我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很不舒服;那為什麼行為人換成是父母,就只是開開兒子玩笑那樣輕描淡寫?
👌第三,談談兒童身體自主權的問題。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很擔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傷害,所以我們希望男孩和女孩都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哪些地方是別人不能碰觸的禁忌區、當別人的碰觸令自己不舒服時一定要勇敢說出來...。可是當不適當的碰觸是來自最親近的爸爸媽媽時,孩子要如何學習保護自己?他們如何去分辨行為的界線、又如何能向最愛的人說「不」呢?
我寧願相信這對父母還是愛孩子的、不是出於惡意想要傷害孩子。但是,他們的觀念偏差讓人覺得痛心。「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希望父母都能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出生到長大、從身體到心理層面,孩子從來就不是父母的財產。
為什麼 要 尊重 每 個人 的身體自主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漾女子》:我被侵犯,為什麼沒人願意相信我】
前幾天看了一部片,很有感,直接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
近年 #MeToo 運動延燒全球、名人性騷擾層出不窮,讓我們清楚見到性別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身為一名「女性」在日常必須面對的萬般難堪處境,以及必須強逼自己照單全收的窘迫。
一旦發生和名人政要有關的性騷事件,爬梳網友留言,我就已經見到不少光怪陸離的現象。
我見到有人以一種諄諄教誨姿態,希望後輩們將他人對自己的身體、語言冒犯全部視為「成長養分」,盡量用虛與委蛇的文弱姿態取代出聲反擊和用力抗爭。
我見到有人則聲稱,一個女人如果穿著性感、平常都在大方談性,那麼就別怪被侵犯的時候不被外界相信。
我還見到有女性不當一回事地笑說,好險好險,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在我身上,我長這樣誰要騷擾我?我在想,能說出這種話的女人們或許從未思考,此般論調帶有默許「長得比較性感(漂亮)就可以被騷擾」的價值觀。
見到這些人大書特書如此不合時宜的論點,恍惚以為自己穿越回到女德班。
/
無獨有偶,好萊塢最近一部電影《#花漾女子》就是在探討類似概念,同樣是關於「被害者聲稱自己遭遇騷擾,卻不被外界接住」的故事,然而戲如人生,電影劇情和 #MeToo 風暴一樣,殘酷且血淋淋。
電影《花漾女子》入圍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劇本等四項大獎,即將在 3 月 5 日上映。
- 以下將涉及劇情討論,在乎被暴雷就看到這邊吧 -
《花漾女子》開宗明義就是一個復仇故事。
女主角「凱西」從小到大一起玩樂的閨密「妮娜」,某次因喝醉酒遭到學校男同學侵犯,事後妮娜斷片不記得、無法即時蒐集到證據,但她依舊選擇勇敢抗爭。
只不過,妮娜的經歷非但沒有被外界接住,反被同學訕笑、校方揣測、律師威脅,最終不堪屈辱自殺。為幫好友妮娜報仇,女主角凱西遂展開她的復仇大計,初衷即是希望該起事件的「每個加害者們」都能清楚意識到他們的錯誤。
觀眾將從女主角凱西的視角出發,步步揭開一名女性遭受性暴力時會面臨到的各種壓力,舉凡男方加害者逃避面對、找一堆藉口就是不道歉,陌生人隨意檢討被害者的風氣,還有最根本的「好女孩與壞女孩」二元對立,層層堆疊出父權社會的完整樣貌。
我喜歡電影透過凱西的復仇路線,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每個加害者的「解釋」。
沒有同理心的高中校花,直言妮娜自己選擇在派對上喝醉,就不要怪別的男人把她「撿屍」。
女校長為了學校名譽選擇不聲張,用一句「無罪推定」要求妮娜息事寧人,反指妮娜方「隨意指控男同學,男生的前程就被毀了」,絲毫沒想過身心受創的妮娜,難道她的人生就沒有「被毀」嗎?
另外,加害者律師為營造妮娜的「壞女孩」形象,拚命搜集女方平常穿很辣、喜歡喝酒的種種訊息和照片,竭盡所能向法官洗腦妮娜「疑似行為不檢」,以理性姿態污衊妮娜和男同學僅是兩情相悅,讓妮娜受到二次傷害。
/
從每個「隱形加害者」的立場裡,觀眾會清楚發現許多父權遺毒早已經深深刻進每個人的腦海,連他們都沒有意識到盲點:一個女性喝醉酒、穿著很辣、性格反叛,並不代表她的身體就可以肆意被他人侵犯。
瀏覽國外影評,很多影評人對於《花漾女子》的結局感到驚呆,認為這種結局超乎預期、令人不可思議。
可事實上,拉到現實生活來看,這種結局很常見的,光看 #MeToo 運動中受害女性們所遭受到的對待就可略知一二。
當然我很渴望藉由《花漾少女》的上映,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種「荒唐結局」應該被打破,不然接下來遭遇到這種事情的,很可能就是你的女兒,你的兒子,或者是你自己。
有些人就是不明白,現在是 2021 年水瓶時代,與其教導女性要懂得一笑而過、做個縱容加害者的大器之人,我們反而更需要推廣的是:如何讓其他人懂得尊重另外一個人的身體自主權,做一個不輕易冒犯別人、尊重他人個體界線的現代智人。
一昧要求受害者將「被侵犯」視為成長養分,這種天寶年間的陳舊觀念應該被打倒,現今重點應該要「顛倒」過來:
真正需要「成長」的從來就不是受害者,而是毫無病識感的加害者,他們的大腦應該汰舊換新,徹底明白何謂「尊重」二字。
當一個人明顯感到到自己身體、心靈被冒犯時,選擇勇敢說出他的經驗和感受,其他人本來就是要抱持理解態度去接收;另一位被指控的人,他也必須明白自己沒有拿捏好對方界線這件事,大方向當事者坦然道歉即可。
畢竟不分男女,我們一定都有過不曉得朋友底線的時候,無論身體還是心理。
/
我曾經和一位男生好友含蓄提過,為什麼他老是對我講黃色笑話?
該名男生好友立刻反應過來,當場向我道歉,表示自己是開玩笑,他對每個要好的朋友都是這樣,如果我真心感到不舒服,他向我誠摯地說對不起。
正因感受到朋友的誠懇與歉意,我和他至今仍是好友。
我想說的是:撇開性暴力來論,關於界線上的冒犯,有時候一句道歉,不代表非得與「犯罪」畫上等號,而是你清楚知道「對方的界線」在哪裡。
回到《花漾女子》的女主角凱西,觀眾看到後來就會發覺,她最渴望的從來就不是法律制裁,而是每個加害者能夠找回病識感、願意對已逝閨密妮娜發自內心地說一句「對不起」。
飾演女主角的演員凱莉墨里根受訪時說,《花漾女子》的主題就是討論現實環境對於女性種種不合理的期待與規範。
舊時代可以拿女性身體當作嘲弄話題,不代表新時代就可以;舊時代可以不經過他人同意就隨意觸碰女性,不代表新時代就應該。
當你沒有尊重對方的界線,難道不該和對方說一句道歉嗎?
Universal Pictures
為什麼 要 尊重 每 個人 的身體自主權 在 練健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健身房裡的性別觀察】
前陣子在場館裡有兩個學生訓練結束後在聊天:
「你今天的leggings很好看耶,超級顯臀的。」
「我也很愛這件,但我回家前都會把這件換掉。」
「蛤?為什麼要特別換?」
「因為我媽會唸我幹嘛穿這麼裸露、很不檢點,腿的形狀都被人看光光。」
#為什麼穿的衣服可以決定你會不會被騷擾
運動服飾的設計,本來就是讓人能夠以最舒適的狀態運動。隨著大眾對於健康意識抬頭,許多健身服飾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甚至開始有許多不同的設計版型:顯臀、露背、收腰、保護胸型⋯,讓女孩可以看到自己身體的成長、更有自信,並且喜歡上運動這件事。現在越來越多人關注性別平權議題,女性打扮也不再是為了符合父權凝視的標準,而是為了讓自己快樂,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服裝。
穿得貼身或寬鬆、穿得多或少,應該是每個人的選擇自由;而我們的身體自主權,更不會因為是「健身房」這個特殊場合,就被打折。
舉例來說,穿貼身運動短褲不代表別人有觸摸的權利,穿高強度的集中運動內衣深蹲,不是別人偷拍或是偷看的歸咎藉口;穿的辣、穿的露,也不代表被虧就一定很爽。
「你自己愛穿,還怕別人看?」
「不想被摸就不要穿這麼少嘛!」
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運動,什麼時候成了別人侵犯自己的藉口?
#健身房裡的身體界線
曾經有學者做過調查,當我們面對陌生人與熟識者時,自在的距離會因此不同(註一)。就算是最親密的伴侶也無法永遠黏在一起,更何況是在健身房裡與陌生人待在一起。
因為空間與設備的限制、教練教學上的必要身體接觸,人與人的平均距離被縮短,更需要與素未謀面的人長期處在相同場域。撇除對環境不熟悉的因素,人更容易會產生不自在的感受。這時候如果你都已經付了單次入場的費用、換好運動服也準備好要跑今日菜單了,遇到不舒服的言語或肢體騷擾,只能摸摸鼻子繼續練?
有些人為了避免這些不舒服的目光,就盡量穿不起眼的衣服練習。
有些人為了不要被陌生人搭訕,會找熟悉的男伴一起訓練。
也有些人因為曾經有過不舒服的經驗,現在只要沒有男朋友就不敢踏進健身房。
網路上有女性分享自己運動得心路歷程,提到一開始害怕進健身房的原因,底下的留言卻開始幫忙反省當事人。
「奇怪你怎麼會有去健身房大家都會一直看你的錯覺?」
「不用想太多,那只是聚光燈效應啦。」
一般理性的成人,應該分得清楚哪些是友善的動作指導、或是在自己快力竭時,為了避免意外而過來幫忙的捕手;而哪些又是假借動作指導的碰肩膀、摸屁股,或是不懷好意的視線凝視。
當然,我們同意不止女性,許多身材健壯的男性在健身房裡,若穿著稍微凸顯身型的服裝(肌肉背心、貼身訓練T、緊身短褲等等),也會被意淫的目光盯著;但這不代表就可以忽視注女性在健身房裡的所遇到的不平等。
如果今天是你的女朋友、太太、女兒,甚至是媽媽去健身房訓練,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是否還能無動於衷?
#在性別之前我們都是平等的個體
這次因為藝人主持尾牙的風波, 讓社會大眾重新討論性騷擾的議題。
性騷擾是以當事人主觀感受做判斷依據,不舒服就是不舒服,這些感受,都會因為人、地點、當下情況、甚至是與當事者的關係而有所不同。
遇到的當下,首先要保護自己。
如果在健身房運動時,遇到不舒服的言語或肢體接觸,能力許可的話,可以當面制止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是尋求在場朋友的協助。
如果只有一個人或是不敢當面說,也可以匿名告知向內場館的教練或是櫃檯反應,而合法的健身房,也都會有監視器畫面。
#練健康想說的話
我們認為,鼓勵更多女性投入運動的同時,也應該創造更多「女性友善」的環境,保障他們在同樣舒適的狀態下,追求身體更卓越的表現。而女性友善的環境不等於燈光美、氣氛佳、好拍照的地方,重點是這個地方能不能夠尊重對方的選擇。
不只健身房,我們的社會距離真正的性別平權還有一段路要走。
但我們可以從健身房開始,推動平等友善的訓練環境。
註一:Edward T. Hall 於 1966 年提出的空間關係學(The classical proxemic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