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對離婚人士好奇的都很想知道,離婚後,原本和爸爸媽媽一起住的孩子,會習慣「離婚後的生活」嗎?
過來人,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很特別的答案。
#孩子到底有沒有辦法習慣?
荷蘭的學者認為,這句話得先問大人:「那你自己咧?你習慣了嗎?」
很多離婚者一聽到這問題,都會太快的揮揮手回答,當然啦,我早就習慣了!離婚後,清閒又自由,不必吵架了,不必管另一個人了,但,你真的習慣嗎?真的習慣了一個人的不見?真的習慣了孩子從此之後只看到你一個人?真的習慣了和另一個人遠端分享(瓜分)孩子的愛?真的習慣了你已離婚的事實?
這篇由荷蘭學者的研究論文才剛剛於今年六月登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學術期刊,學者研究136位和平離婚的夫妻,以及165位高衝突離婚夫妻,結果發現,只要能夠「習慣並接受離婚」(Acceptance of their divorce)的,往往可以輕鬆的原諒對方、放過自己,後續的親子關係也迅速恢復健康又正常。而,所謂「習慣於離婚」的意思是,可以不再去批評自己的過去的婚姻與現在的離婚,不再後悔,抗爭,或改變它,而用一種開放、療癒、不設立場的閒雲野鶴的態度在看待自己離婚的事實。
學者說,很多大人,以為自己已習慣自己的離婚,其實根本就沒有習慣,然後活在一種「自戀型的包袱」(narcissistic entitlement)中,認為其他的異性都比前伴侶還要好,自己怎麼好倒楣───想到與對方的過去,就恨牙癢癢的認為對方耽誤了我多少青春!再想到對方的現在與未來,更是氣呼呼的不想看到對方過得比我好,以上這些都讓離婚者無法順利的切割掉舊婚姻。
不過,好消息是,只要大人先習慣了自己的離婚,那,孩子一定很快就會習慣了!完全沒問題!
為什麼這樣說呢?
真的嗎?
我自己也曾非常擔心,我家孩子會習慣離婚後的新生活嗎?離婚畢竟是多麼驚天動地的巨大改變!但,我發現,我這個大人,能夠好好的發揮我「應該做的事」(當一個更棒的爸爸),孩子本來就是很容易得到滿足的:去玩一個新地方,就可以讓他忘記很多事;去交幾個新朋友,也可以度過很多時間,而夜深人靜的時候,一步不離的陪伴,孩子也可以順利的快快睡著,問題是,大人自己,有沒有真正習慣了「離婚後的日子」?
離婚怎麼看都是「少了一個人」,所以離婚者都有一個錯覺,想去「補」那個「消失的東西」。可是,消失的東西,怎樣都補不起來,過了晚上10點,原本應該在家裡的另一個親人(前伴侶)並沒有回到家、沒有出現孩子眼前,這些都是事實,是怎麼補都補不回來的。
不過,大人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儘管少了一個人,卻多了無限的自由,這麼大的自由度,身為成年人的你,可以做任何事情,隨便走個一大步,就給了孩子滿滿的、滿滿的幸福。離婚之後我就這樣滿滿的忙忙的「創造」了很多很多,自由自在為孩子做,也不會太難,只要我一直創造,孩子的生命就會一直在動;孩子也可以很快做出比較:「現在的日子,比以前沒離婚前,還要快樂!」
孩子,也真的很快的很快的就習慣了,快到我們好像從來沒有離婚過一樣。
#想問更多離婚問題的請至下方留言區找到連結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
為什麼 會一直 想到 一個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篇文章我想把劇情類比內在的心靈世界
成年以後,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感覺嗎?
1.每次過年過節回家,都會害怕
2.面對父母,總是有很多糾結無法開口
3.待在家裡覺得焦躁,但離開家又放不下家人
4.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但又怕家人難過
5.害怕面對某一個家人的情緒,但太久沒回去又會擔心
6.憎恨某一個家人,但如果他真的走了,心裡又會有捨不得與後悔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你就會明白,回家真正的困難並不在於和家裡面的人相處,而是在你內心的世界當中空出一個位置,找回你跟家人之間的認同、接起你和他們之間真實的連結。
那該怎麼辦呢,在這之前,我想先談談跟我一起追斯卡羅的朋友,Amy的故事。
「我從21歲那一年開始逃離家裡,對我來說,那裡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個被詛咒的地方。10年以來,我靠著自己在外面賺錢生活,每天工作的時候都戴著面具,過年過節我都主動說要留下來加班,有些同事說我是貪戀那兩倍的薪水,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真正要的不是薪水,而是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Amy在看完《斯卡羅》「福爾摩沙公主」那一集的時候跟我說,我認識的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一路從公司小職員做到主管,大小事都一手包辦,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我都覺得自己已經是工作狂了,沒想到有人還比我更嚴重。於是我把我的治療師跟我說過的話送給她:「會不會你透過拼命的工作,真正想要的是逃避某一些,你不想碰觸的傷口?」她點點頭,表面上這句話好像是對她說,但實際上是對我們兩個人說。
11歲那年,Amy的父親就跟媽媽口中的「外面的女人」跑了,那天以後,媽媽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各種情緒勒索,Amy是家裡面的大女兒,只能夠一個人承擔炮火,年幼的弟弟還不懂事,甚至在媽媽聲淚俱下的時候吵著要吃養樂多冰,她也只能夠一邊安撫媽媽的情緒,一邊到冰箱冷凍庫拿養樂多冰給弟弟,一湯匙一湯匙地餵——重點是,她自己都沒吃半口。
「後來媽跟叔叔在一起,一開始叔叔對我們很好,後來每天打我們罵我們,我從一個人的出氣筒變成兩個人的出氣筒。只是叔叔比媽媽更過分,還會罵一些很難聽的話,說我是媽媽跟別人生的賤貨、下三濫、妓女等等⋯⋯重男輕女的他,對弟弟卻是呵護有加,弟弟要什麼科學用具、湯瑪士小火車,叔叔都買給他。有一天晚上我趁大家都睡著,跑到弟弟的房間把他床鋪底下的湯瑪士小火車拿出,來想說要把它折成兩半,可是看到湯瑪士火車的臉,就覺得可怕,好像看到我自己一樣,一張想要復仇、充滿怨恨的臉,卻用微笑來掩飾。」她說,於是那天晚上,她又把貨車玩具放回床底下,這是,整個晚上她都再也有沒有睡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聽完Amy的故事,我想起上面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是,Amy雖然逃家逃得很遠,遠從屏東上來台北,可是是內心的某一塊還是留在家裡;她想在心裡面努力的抹掉那條回家的路,但是同時又很想想起這條回家的路。
就像《斯卡羅》的蝶妹一樣。
#心理治療就是找一條回家的路
(以下小雷)
「心理治療一定要這麼痛苦,去挖過往的傷口才能夠痊癒嗎?」我曾經問我的治療師這個問題,他沒有給我答案,而是跟我說,這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解答。我那時候想可惡沒回答我的問題還要收我錢!
一直到我和Amy在一起追斯卡羅這過程當中,才慢慢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我也才明白,這個答案真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才會漸漸明朗的。
原來,我們不一定要去挖過往的傷口,但不論我們想要採取的自我探索和治療方式是什麼,這一輩子其實都是在找一條回家的路。就像片中的蝶妹與阿杰一樣,會歷經下面幾個過程:
—忘了回部落的那條路
—想起這條路但是不敢踏上
—踏上這條路覺得後悔了,可是進退維谷
—有幾次回了家,卻被趕出來、不被接納
—有幾次回到家,被綁架,無法離開
—有幾次終於離開了,告訴自己再也不要回去了,但心裡還是有疙瘩
—在回家的路上,和同行的人起衝突
—回家的路上,覺得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厭惡
這裡的「回家」,有可能隱喻的是回到過往的記憶,去探索原生家庭的傷口;也可能是「踏出一段改變的路」,做和過往不一樣、不熟悉的事情;更可能是直接指涉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會面臨失望、恐懼、害怕、不舒服、退縮、甚至想要放棄。
#心靈的自我防衛系統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要回到讓你曾經感到痛苦的地方(想一想那個曾經被燒掉好多次的房子),自我防衛機轉很快就會跳出來,就像是駐守在山林間的斯卡羅勇士,任何外人只要就要進入這座山,就會慘遭射殺。
「有些事情是連祖靈都不知道的。當年祖靈拿這把山刀開疆闢土的時候,瑯橋還沒有那麼複雜。現在洋人的槍炮和武器都那麼先進,我們如果只是困守在山裡,是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大股頭卓杞篤曾經講過類似的話,他知道分隔的心靈是無法存活的,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和漢人交流。
把這段話平行到我們的內在心靈、把斯卡羅的這座山頭想像是我們的內在世界,其實就是:受傷的心靈會自我保護,心靈會用過去自己「成功抵禦外敵」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過度警覺、解離、負面思考、人際焦慮等等⋯⋯),儘管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敷使用或者是過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仍然在所不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改變太痛苦了,可能要面對各種未知的後果。如果維持現狀還可以苟活,為什麼要冒險去嘗試新的東西?
可是就像大股頭所說的,其實你內在有一個很清澈的聲音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只是知道跟做到時間仍然有距離,一直到兵臨城下,被漢人包圍,這個痛苦無法再忍受那一刻的時候,戰火一觸即發時,內在世界的18個部落會議才會召開。危機就是轉機,會議召開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很多衝突,但你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看見那個「自我防衛」的自己是如何保護你。
#對自己的內在慈悲為懷
舉例來說,如果你小時候曾經經歷過一些傷口,那麼你應該最常面對的就是「自我批評」的聲音。當你出現這種聲音的時候,你可以問問那個「自我批判」的自己:「你現在幾歲?」
然後憑直覺在第一時間內回答。
或許你會發現,「他」所回答的那個歲數發生了很多你生命當中關鍵的事,所以「他」被滯留在那個時刻保護你,一直到現在。可是當你再進一步的問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說:「我好累了,我想要休息,可是我沒辦法,我放心不下,內憂外患,我無法讓剩下不同『部分』的自己來管理這個身體,我怕他們會把這個身體搞砸。」(有沒有聯想到卓杞篤一直不敢放手大股頭,暫時不辦五年祭的那一幕?)
上面這一段,是我前陣子我參加「內在家庭系統理論」(IFS,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初次課程印象最深的段落,當我問自己那個內在批評的聲音是幾歲的時候,第一個冒出來的聲音是: 13歲。原來, 13歲那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減肥成功、因為功課好開始嚐到甜頭、也是我因此脫離被霸凌的第一年。從那一刻起,這個自我要求的自己就不斷鞭策砥礪,所以才能夠有今天的我。
蝶妹也是一樣的。她一路在各個不同勢力當中穿針引線、輾轉斡旋,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拉攏、又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討厭,可是到最後最終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她,就連她的主子李仙得都開始懷疑她說的話。其實她要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部落和瑯橋的各個勢力之間不要打仗,能夠開啟談判,可是努力了一大圈,最後還是發生了很多自己都不願意看到、令人傷心的事情。所以最後她累了,病倒了,身體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複雜的事情,這一刻開始,她才可以真正休息。
也像是我一樣,那個不斷自我要求的自己,到現在還在一直燃燒,也難怪耳鳴會一直沒有消失,焦慮都跑到肚子的肥油和晚上的啤酒裡面。但是那個自我要求的自己,也好想要休息(所以我九月底要去台東渡假了不要攔我)。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內在世界就像是一個斯卡羅的世界,你現在的疾病、瘟疫、困境、焦慮、恐懼、憂鬱,是不是正在提醒你身上有一個「過分努力的自己」,一直以來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卻從來沒有被看見,從來沒有被愛?到嗎,她就像是蝶妹一樣,像是Amy一樣,像是那個一直不斷努力的我一樣,要的其實不多,只是希望可以被愛,可以有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我們一家人不能夠像山胡椒一樣,各自分裂四散」阿杰、蝶妹腦袋裡面都印象很深刻媽媽瑪祖卡說的這句話,可是造化弄人,一路經過各種分分合合,生離死別,大家的命運似乎在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分別。不過,我跟瑪祖卡有不太一樣的想法,我反倒是覺得,有些時候分開是為了回來,遍地開花,是為了在每個地方都滋養茁壯。如果不是這一家人跨了不同種族的血緣,如果不是阿杰、蝶妹的活躍,這場心靈的戰爭可能永遠都會被壓抑下來,永遠不會開打,內在世界看起來風平浪靜,可是卻在潛意識裡面分裂。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那該怎麼整合這個紛亂的內在世界呢?其中一個整合自我的方法,就是對自己慈悲(self-compassion)。我想用前陣子我在課堂上面到了這首詩《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的一個段落,來呼應整部斯卡羅的劇情: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
你能否愛內心的勇士
那個披荊斬棘的自己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的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Leah Pearlman
發現了嗎,你內在住著斯卡羅勇士,一路披荊斬棘,也住著一個愚昧的道台,瘋狂的必麒麟(或水仔),有時清醒有時混亂的李仙得。更重要的是,你能否看見內心有一個緊張焦慮、非常苦悶,還有不斷經歷的蝶妹,她正在找一條回家的路,而你可以給她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這個家並不在山的深處,也不在統領埔,而在你的慈悲裡面。當你能夠慈悲地愛那個你所討厭的自己,像是用一雙厚實的大手把風中的花瓣掬起來一般,細膩敏感地呵護自己;當你能夠愛那個苦悶、不斷努力、瘋狂、混亂、愚昧、披荊斬棘、甚至這一路以來都已經很累,得了熱病的自己,你就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
把自己深深擁抱起來,
你可以帶自己回家。
#斯卡羅 #內在家庭系統 #IFS #蝶妹
#湯瑪士小火車真的很可怕
#全文與參考書目見此
https://reurl.cc/l5RdeY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為什麼 會一直 想到 一個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為什麼 會一直 想到 一個人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擁有好身材,因為這意謂著更好的自我控制,還有更容易受到歡迎~
正因為好身材喔是有好處的,所以現代人很願意上健身房,或者是靠各種運動啊、輕食料理啊,來幫助自己控制體重。
而很令人遺憾的就是,這麼多人花很多力氣在減肥,卻不知道減肥真正的關鍵,其實「多動少吃」不是重點,如果你身體的某個地方「發炎」的話,它就會一直胖下去!
想知道是哪裡「發炎」嗎?先跟你分享一個很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是這樣子做的喔~
有一群心理學家,邀請很多大學生到他們的實驗室,當天實驗室的擺設弄得非常的悠閒,就像大學的迎新會一樣,讓他們可以彼此交談、聊天。
過了二個小時之後,心理學家要求每一個學生,獨自到一個小房間裡,去寫下自己在下一個任務,希望能夠搭檔成為夥伴的兩個人的名字。
但事實上呢,這些心理學家,在收到這些大學生寫下的人名之後喔,就隱瞞這些學生,把他們所寫的人名全部放到一邊,直接請這些大學生進入下一個面談。
然而這些不知情的大學生喔,因為曾經寫過兩個人名,所以在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他們自然就會想知道自己到底受不受歡迎?自己的名字有沒有被寫進去?
而這個實驗最好玩的地方,也就是從這裡開始了~
剛剛有說喔,這些實驗者要大學生寫下人名,這其實只是個假動作;事實上心理學家,是隨機選了一部分的人,我先把他們稱為「A組」。
心理學家就跟這些「A組」的人,一個個單獨的跟他們說:「大家都選了你,希望跟你做搭檔。」
那你想想看喔,假設你是A組的人,聽到這個結果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很開心、很爽啊?
不過這些心理家,為了讓「A組」的這一群,他們以為自己很受歡迎的人,不接觸到其他的大學生。
所以在他們走出小房間的時候,就跟他們說:「活動的人數太多了,所以請他們獨自到下一個任務。」
於是這一群「A組」的人,他們就意氣風發的走出小房間,心情好到沒話講啊,就好像是他們走過去,旁邊有人夾道幫他們灑花一樣!
而接下來,研究人員又對那些剩下來的,也就是「B組」的人;告訴他們:「我很不想這麼說,但還是必須說,很遺憾的!完全沒有人想跟你搭檔,所以下個活動就自己完成囉!」
那你想喔,假設你是那些不知情的B組的人,聽到這些話很受傷啊,像是胸口被狠狠的捶一拳一樣!
所以可想而知喔,這些「B組」的大學生,就是以這種自尊心淌血的狀態,往下一個任務前進。
到了下一個任務,心理學家就是要這些大學生,坐在一碗大概有35片的巧克力小餅乾前面,就以這些小餅乾的氣味、口感做出評斷,而這個任務,這才是這個實驗的真正目的!
因為心理學家真正要做的實驗觀測,就是看每一個人所受到的「社會接受度的高低」,會怎麼樣去影響他們吃餅乾的數量?
所以最後,這群心理學家就發現喔,那些志得意滿、以為自己很受歡迎的「A組」,他們吃的餅乾就沒有那麼多、比較少。
而相對來說喔,以為自己不受歡迎、人氣指數很低的「B組」,他們對這一碗餅乾大吃特吃,甚至於喔低潮的「B組」,他們吃進去的餅乾數量,是開心的「A組」的整整兩倍。
那你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感覺自己受排擠的「B組」,會一直拿餅乾往嘴巴裡塞呢?
你有沒想過真正讓人一直吃東西的原因,並不是表面上的「餅乾很好吃」,而是有更核心的關鍵呢?
這就讓我想到在TED的論談裡面,有一個幫人戒毒的加拿大醫生,他叫做「蓋伯.麥特」。
他發現喔,像是大麻、海洛…因這些毒品的作用,其實是在「減輕疼痛」,是一種止痛劑。但一般人都以為去處理這些「成癮」的問題,就是要去研究這些病人為什麼要吸毒。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些成癮者「他們為什麼會痛?」因此他們才會需要用吸毒來「止痛」,這種更根本的問題。
也就是說,「B組」那些一直吃餅乾的人,因為他們被排擠,所以心很痛,他們的心受傷了、心發炎了!
為了讓自己的感覺更好一點,所以眼前最快能夠讓他們獲得「療癒」的方法,就是吃巧克力餅乾;所以才會吃得比A組的人多那麼多啊!也就是說他們是靠「吃」來幫自己止痛!
那如果回到你身上,你是不是也很想減肥,但就算你成功瘦下來,過了一段時間還是復胖?
表面上大家會以為你不忌口,或者是又不運動了,但是這背後讓你又開始吃,開始不想動的原因,會不會是你一直處在「壓力」的環境底下,才會讓自己失控呢?
就如同今天提到的實驗,假如你不意識自己待在一種「被排擠」的環境裡,像是不友善的職場,或者是校園霸凌。
如果這更根本的問題你不處理,你就會下意識的找方法來幫自己「止痛」;而「吃東西」通常就是最方便、成本最小,又最有用的「快速止痛」的方法。
那麼要是你不自覺的一直往自己的嘴巴裡塞食物,也難怪你的脂肪始終降低不了啊!
雖然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但要是你聽完今天的分享,發現自己正處在一個受排擠的環境裡,常常有心痛、心正在發炎的感覺,那麼請你為你自己邁開腳步。
不要待在會讓你受傷的地方哭,因為~會胖!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我都邀請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無論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主題,有時候我們活在的世界裡、我們跟他人的關係,讓我們感覺到疼痛,所以呢,我們用很多方法來幫自己止痛。
如果你再也受不了,用「大吃特吃」啊,或者是「上癮」這種方法,來痲痹自己的話;那麼很鼓勵你可以踏進我的教室。
要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叫做「面對它、看清楚它」!其實人際的問題也是如此;有可能是對方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
然而不管它的問題到底出在誰的身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有沒有具備養成必要的、跟他人相處,好好回應他人訊息的能力?
如果你有的話,如果眼前這一個人不對,他就是要傷害你,你大可以選擇離開;但如果你沒有相對適當的回應能力,你連去判斷眼前這一個人,到底值不值得你相處的標準都沒有。
所以啊,關於怎麼樣跟別人創造好的連結、好好的回應?甚至於讀懂對方情緒的這方面的學習。
我在4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就會針對這一個部分,讓你有完整的前進。這一門課我已經開課很久了,有好多朋友踏進這個教室,當他們學完之後,他們很謝謝我。
他們謝謝我什麼?他並不是謝謝我給他們一個好像成為人氣指數很高的機會;他們謝謝我的,是他們開始能夠看懂別人的情緒,跟值得的人好好的相處下去。
這一門課,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在個位數的倒數了!所以呢,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更希望我能夠在4月30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相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6VMVUUMsAY
吸毒該研究的不是為何成癮,而是為何「會痛」!
為什麼 會一直 想到 一個人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們經常在商業雜誌裡,看到很多股市名人,他們接受專訪、分享投資的心法,好像喔只要學會投資,賺錢就永遠不會是一件難事。
但你知道嗎?有很多投資的老手都掉過一個坑啊,那就是當他們的資金部位,還太小的時候,就算帳面上有賺錢。
但是事實上,到了年度結算,他們就發現喔他們所賺的利潤,根本都被那些進出市場的手續費,所有都吃掉了!於是呢,等於一整年都白忙了一場。
這就讓我們學到一個經驗,要是想要投資操作,就一定要有某個程度的資金水位,跟避免頻繁的進出市場,以免你白白浪費心力。
不過說到這裡喔,我並不是說上班族啊、小資族啊,那些手上沒有大筆資金的人,真的就沒有辦法靠投資賺錢。
而是我想要邀請你想一想,投資、投資,你也得要先有第一桶金,有那個「資金」,才能夠去「投」嘛!
而那個最基本的「資金」要怎麼來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先「記帳」跟「踏實存錢」!
當你聽到這裡的時候,你可能會大翻白眼,心裡想~拜託,我以為裘老師要跟我講什麼厲害的東西,結果是這麼老梗的「踏實存錢」。
沒有錯喔!我知道「踏實存錢」可能沒有什麼樣的新意;但這件事情,可不是我個人的見解而已;我最近啊剛好讀到一篇報導,也非常呼應這樣的觀念。
在天下雜誌的一篇報導,叫做「跨國金融家的投資3秘訣」這裡面。這個受訪者是德意志銀行,前台灣區的總經理~吳均龐先生。
他就指出喔,年輕人常見的錯誤理財心態有3個,分別是「用耳朵聽、看故事模仿」,跟「從電視或電影,去想像富有的生活品質」。
我們先來看「用耳朵聽消息」喔!
這很好理解,就是聽到股市老師,或者有人跟你報明牌、內線消息這時候,你就閉著眼睛跟著買;但其實這種投資方法,它的風險很大,賠錢的機率也很高。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看故事模仿」。
就是按照理財書上面的經驗照著做,比如說「只要懂10檔股票就能夠致富」這樣的觀念;於是呢他跟著買。
但是吳均龐先生就指出喔,如果賺錢是這麼容易的話,這些理財專家還需要出這麼多書嗎?
他們大可以專心的投資,讓他們可以賺更多嘛,他何必去賺這微薄的版稅呢?
而接著的第三點,也就是最致命的,就是「學電視、電影這些主角,過日子的方法」。
所以呢,食衣住行,凡事注重氣氛、品味。在這樣的狀況底下,花錢、刷卡買名牌都不手軟;於是就造成習慣性透支的結果,難怪永遠留不住錢啊!
我知道喔「踏實存錢」這四個字,不是一個會令人開心的訴求,但我必須強調,我不是要你不要買衣服、不能喝手搖飲。
能夠「踏實存錢」的真正關鍵,是在於花錢之後,你要馬上的去「記帳」;否則啊你很可能不是沒有錢喔,而是搞不清楚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這會讓你一直活在,怎麼賺都沒有錢的「感覺」裡面!而這樣的「感覺」很抽象、很不具體。
就算你現在的薪水不多,當你學會記帳,最起碼就能夠清楚的去看見你的金錢流向,你知道自己錢花到哪裡去了!
而進一步就更能夠清楚,自己的資金缺口在哪裡,想要彌補這些缺口,你也才知道要補多少?
否則呢,你就只會「感覺」上,收入好像變多了,而幻想著財務狀就會變好。
但事實上,要是你沒有先學會踏實的存錢,你的收入一變多,只會讓你的消費慾望更大,於是花得更多;這樣子一樣留不住錢,甚至於變成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說到這裡喔,跟你分享金融投資市場上流傳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啊,亞馬遜集團的總裁~貝佐斯喔,他在一個宴會上面,就遇到美國的股神~巴菲特。貝佐斯呢,就趁機向巴菲特請教。
跟他說喔:「大家都知道你投資的秘訣,其實很簡單,但為什麼總是只有少數人,能夠跟你一樣,靠著投資變成一個有錢人呢?」
沒有想到喔,巴菲特他想都沒有想,他就回答貝佐斯。他說喔:「那是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有錢』」。
而巴菲特所說的「慢慢變有錢」,就是回歸投資理財的基本功啊!
務實的做功課,弄清楚自己真實的財務狀況;接下來找尋真正有價值的標的,並且長期的去持有它。
而回到你我身上,第一步就是先做好自己的財物功課,那就是「記帳」和「踏實存錢」。
你可能不知道喔,即使像巴菲特這麼富有的人,他也是靠著踏實的記帳,才能夠有效的去控制預算,讓他的風險跟報酬,一直在一個最好的平衡狀態裡。
也就是說喔,唯有「記帳」才能夠去區分出,哪些資金可以用在投資市場裡面?而有多少的資金比例,必須要存下來,才能夠去做好風險的控管。
所以說喔「記帳」和「踏實存錢」,雖然是萬年老梗,但是啊有用的梗,就算它再爛,只要能夠讓你變有錢,它就是好梗,不是嗎?
只是很可惜的是喔,我們一般熟悉的理財課程,它只會教你機械式的記帳,但是卻沒有教你理財背後的「心法」。
這也會造成有很多人,都有記帳的習慣,但是卻始終不知道如何去「運用」記錄下來的數字?
把這些數字做為每個月,甚至於是每年度的財務規畫的檢核點;透過這樣才能夠幫助自己,更有效率的去管理好金錢。
而再加上花錢享樂,本來就是天性,要是你不懂「理財理的不是錢,而是你的慾望」這個觀念的話,你自然就留不住任何錢。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你處理慾望的方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小測試喔,你馬上就會知道答案。
我想請你試著回想看看,在你的生活裡,當你看到一個很喜歡的東西,喜歡到捨不得把它放下來的時候。
你是會毫不手軟的直接買下來,把信用卡拿出來刷了再說,還是先理性的把它放下來,一定要貨比三家,確定選到最便宜的才買呢?
無論你選那一種喔,我想要問你的是這種花錢的直覺,會讓你聯想到你的爸爸,還是你的媽媽呢?
在你印象當中,他們花錢的習慣,是不是造就了你今天花錢的模樣?!
沒有錯!我就是在提醒你,你從小看著父母親他們到底是怎麼花錢;你很有可能就是照著做啊!
你並沒有去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金錢價值觀;所以呢,你要不是亂花錢、就是變成守財奴。
這也是一般坊間的理財老師,他並沒有辦法教你理財「心法」的最主要原因。這背後的道理簡單,一個是他們可能沒有心理學的背景。
他當然看不出來,理財的背後的心理動力,是要先面對慾望;而慾望影響一個人的模式,竟然要追溯回他的原生家庭。
再來,就算老師他懂心理學的因素,但他也不會真正的教你。因為啊,他要是把你教通、教透了…
原來你的很多行為,都是受家庭的影響;那大家就會開始清醒過來,可能就不會再拿更多的錢,來投資他所報的明牌啊!
要是你也想要清醒過來,願意開始管好自己的錢,那我會很鼓勵你,加入「啟點線上學苑」,我們最近推出的【理財心裡學】課程。
【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是嘉玲老師融合了「心理學」,和「財務管理」這兩個大架構。
札札實實的跟你說通、說透,那些一般在理財課程裡面他們不會教,讓你能夠從「知道」,也能夠「做到」的關鍵心法。
嘉玲老師還會一步步的陪伴你學習,所有「踏實存錢」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情。像是呢,記帳的原則跟實作的技巧。
怎麼樣編列預算、怎麼樣去檢核自己的支出,去釐清自己用錢的模式,然後算出可支配的所得,並且控制自己的心理帳戶?
我們會用最務實的方法,培養你的富體質。
其實存錢的過程它很無聊,我們都知道。但要是你還搞不清楚,那些無明的慾望到底是怎麼來的?
你只會一直被慾望牽著鼻子走,這也是巴菲特他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有錢」的最大障礙啊!
你想要穩定的慢慢變有錢嗎?還是你想要讓自己處在一個「為什麼這麼窮?」或者是「為什麼錢老是不夠用?」;處於一個很大的疑惑,這種狀態底下一直下去嗎?
【理財心裡學】會從最實務的操作,幫助你看見原生家庭為你帶來的金錢觀念,陪伴你穿越自己的慾望。
你不用活得很拮据,就能夠有效的存到錢;這才是這門課,最難能可貴的價值所在。
我常常說喔,投資自己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而其次是「現在」。健康的財務,更是越早起步越好!
歡迎你現在就加入【理財心裡學】的線上課程,幫自己打造一個富足的未來!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談到的這一個主題,關於你的財務。
【理財心裡學】是我們最新推出,為你準備的課程。我們的真實人生,財務它是我們跟這個世界接軌,的一個最重要的物質連結。
當你能夠圓滿它,你在自己的內在探索,和生命圓滿的路上,才能夠真正的完整。歡迎你的加入,關於課程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附上連結──
影片內容參考: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248&eturec=1&ercamp=home_hot
跨國金融家的投資3秘訣:你我皆窮人,別妄想單靠理財致富
為什麼 會一直 想到 一個人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前我聽人家說:「台灣就是太民主啦這種說法,我心裡都想:我聽你放屁。那有「太」民主的?當然越民主越好。只有沒做好的民主,那有過多民主的道理。這跟錢一樣,當然是越多越好。但這次在看英國的國會亂相時,我不得不承認”太”民主是個問題。
英國脫歐期限在十月三十一日,連我都把前後兩天行程清空,要看英國這次怎麼應對。英國要是真的無協議脫歐,不要說機場海關不知道要怎麼辦,連英國的能源,藥品跟食物供給都可能大亂。照理說時間這麼緊迫,英國上下應該趕快抓緊最後時刻,趕緊討論想辦法找個方式將脫歐傷害降到最低,但英國首相強生卻決定要將國會休會一直到十月十四日,這是擺明了耍無賴,我就是要在十月三十一日脫歐,我管你有沒有協議。
事件剛發生,馬上有憲法學者點出,這種手法叫“constitutional hardball”。(寰宇漫遊裡有說明,快去看)hardball在英文裡就是指棒球,是形容一個人不顧吃相有多難看,他就是要大家照他的意思去做,像棒球一樣硬綁綁。憲政上打硬球是指政客鑽議事規則的漏洞,通過了他所要的法案,但卻破壞了憲政常態,比如對少數意見的尊重或對弱勢的保護,對憲政體制造成永久的傷害。
到此時,我想,英國完蛋了,就這樣給強生玩死了。
沒想到接下來的情勢,完全出乎大家意料。21位保守黨議員,很多都是長期忠貞黨員,而且德高望重,這中間包括邱吉爾的孫子,包括被稱作下議會之父的Ken Clarke, 包括前經濟部長Philip Hammond,甚至強生自己的弟弟,都寧可辭職,也要反對強生的無協議脫歐。他們與反對黨工黨聯手,硬生生的強生的一連串法案擋了下來。
第一個叛變的議員Phillip Lee 走過英國議會大廳的中間分界線,到對面去與反對黨自由民主黨坐在一起,這個象徴性意義的舉動,是絕對會寫進英國的歷史了。
📺https://reurl.cc/Va61k5
這在我這美國人眼裡,真是太神奇了。
美國總統川普不管怎麼離譜,共和黨絕大部分議員,不敢也不願抵抗。要背棄貼了一輩子的標籤,運作了一輩子的人脈,可要多大的勇氣?
為什麼美國做不到,英國做得到?
紐時訪問憲政學者認為這與英國的政治制度較為保守有很大的關係。
再講白點,就是沒那麼民主。
英國的首相制,給選民及草根組織的權力較小,讓政黨大老仍掌握較大權力。
社群媒體及網路募款讓像川普這樣的政治素人竄起,他既然不是靠黨機器選上的,他為什麼要尊重你這個黨,對現行體制也常很輕蔑。但英國又因為崇尚傳統,政治制度改革很慢,對原有的體制比較堅持,所以看起來,像是這些正直的議員擋住了胡搞的民粹強生。
這不是說英國的民粹被擊敗了。因為英國上下現在為了如何脫歐,就是無法產生共識,最後可能還是得大選決定。只要一普選,就又回到強生最擅長的領域,民粹騙選票。
這是為什麼說”太民主對民主是傷害”是有道理的。
我知道很多人會很不服氣,我將紐時這文附上,大家先看看。
📰https://nyti.ms/2MSaBxT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