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換日線】
為什麼買不起房子?這不光是台灣的問題,其實在全世界主要城市都是一件讓普通居民與政府頭痛的事。舉凡紐約、香港、倫敦、東京以及台北,房價都高得可怕,讓剛出社會的青年世代面對相當沉重的壓力。
自然,房子也可以「以租代買」,或是其他創新的「共享、共居」模式,雖說某種程度上也能稍稍解決居住正義的問題,但本文更想探討的是──為什麼、又憑什麼,房子被如此理所當然的當成了資產?以及房產利得,為何總是被一小群人所占有?再說了,房子的主要功能應該是居住,從什麼時候開始,房子的主要任務變成了抗通膨的金融商品了?
#Yblog
為什麼房子可以抗通膨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何猶太人死也不會去考公務員?
美國70%的財富都掌握在3%猶太人的手裡,在每個人財產都縮水的年代,只有猶太人能繼續創造財富,你只有學會猶太富豪的不景氣生財術,才有可能擺脫一輩子窮忙到老死的命運!
面對不景氣,猶太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塔木德》是1000多年來由2000多位猶太學者集體編撰而成的,是一部集宗教、律法、處世和經商法則的偉大經典。猶太人的致富聖經《塔木德》中有句格言:「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是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歡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祂。」
猶太人認為光靠勞務報酬,做一輩子的守財奴,永遠不可能成為大富翁。他們不做死命存錢的事,因為鈔票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錢」,它的價值也不僅止於面額上的數字,他們將鈔票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能讓錢持續源源不絕流進口袋的生財器具,因此他們仔細權衡每一筆支出,他們用錢買的不會是當下的需求,而是買進未來、買進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很多人討厭猶太人,說他們是一個視錢如命的民族,為了賺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過,與其說他們喜歡錢,不如說他們是「喜歡賺錢」,他們靠自己深謀遠慮的精明腦袋,逆轉了自己的命運,賺進令你瞠目結舌、多到數不清的財富權勢,並且樂此不疲。
猶太人擅長從困苦的日子中翻身致富,回頭看看台灣薪貧族的處境,不僅經濟市場哀鴻遍野,還要面對高失業率和高物價指數的衝擊,我們擁有的資產總額卻只比零多一點點。若是能從猶太人那兒擷取一些與眾不同的「賺錢」智慧,仿效他們「喜歡賺錢」的心態,轉換思維,或許就會發現經濟不景氣,其實沒有那麼糟糕,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只要懂得敏銳觀察、逆勢操作,賺錢的機會仍然無所不在。
為何猶太富翁死也不會去考公務員?
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為了追求穩定的生活和福利而去考公務員,為什麼猶太人死都不會去考公務員?猶太人雖然是全球最富有的民族,卻也是一直在流浪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這樣的危機感使他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一個警覺而奮進的狀態,也使得他們掌握了更多方式來抵禦風險。
對於猶太人來說,考公務員依然無法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這是另一種當螺絲釘的選擇,只不過這台機器從私人公司換成國家,然而,國家這台機器真的有如此穩固而萬無一失嗎?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後,希臘和西班牙首先削減了公務員的薪水和福利,而加拿大和古巴各國紛紛裁減了數萬名的公務員,大環境的不景氣影響下,公務員優厚的福利會拖垮一個國家的財政,當這把隨時會開鍘的刀有可能伸往你的脖子,你還會往公務員這個坑裡跳嗎?
精明的猶太人認為,公務員的存在是為了節省交易費用,而無法創造出真正的價值,私人的財富可以透過更多的投資行為創造更多未來的財富,一個公務員所提供的服務,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獲得如此高的收入。他們也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在通過公務考試上,這對猶太人來說反而是生產力低下的行為。
公務員的職涯向上發展性和向外發展性差,環境安逸會讓人缺乏危機意識,也無法培養能力,在目前的經濟環境體制之下,就算是穩定收入的公務員,同樣逃不過高通膨把資產吃掉的命運,卻會因為政府財政日益困難,現有福利逐漸削減,當人力精簡,公務人員的工作量也會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當景氣越來越差,政府財政收入降低,公職環境更是看不到任何未來發展的機會。
猶太人會怎麼選擇?
猶太人的思惟受到宗教影響非常深遠,猶太教向來鼓勵人應該全力發展自己的能力,拒絕抹殺個性,他們主張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他們認為不合理的東西,甚至認為個人的力量是可以影響世界的。
《塔木德》裡會勸告猶太人應該擁有抱負和雄心:「凡是胸懷大志的人,最後總是會有所成就的。」從猶太教的觀點來說,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之民,是上帝挑選出來的,因而具有極高的素質,擁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力,他們對自己打從心底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其他民族的人,在這樣的民族性之下,他們不會選擇當一顆安逸被動等待命運的螺絲釘,景氣越糟,他們越要在危機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英國猶太人詹姆士年輕時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花光,他才覺醒要努力奮鬥,決心從頭做起。他從哥哥那裡借來一點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藥廠。他親自在廠裡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藥廠辦得有點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的盈利。
但靈敏的詹姆士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覺得當時藥物市場的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前途光明。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食物。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出讓了自己的藥廠,又向銀行貸得一些錢,買下「加雲食品公司」的控股權。
這家公司專門製造糖果、餅乾及各種零食,同時經營煙草,雖然規模不大,但經營類別不少。詹姆士掌控該公司後,在經營管理和行銷策略上進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將產品的規格和式樣進行了擴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等多個品種;餅乾除了增加品種,細分兒童、成人、老人餅乾外,還向蛋糕、蛋捲等發展。這樣就使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接著,詹姆士在市場領域上下功夫,他除了在法國巴黎經營外,還在其他城市設立分店,後來還在歐洲眾多國家開設分店,形成了廣闊的連鎖銷售網。隨著業務的增多,資金變得雄厚起來,詹姆士又隨機應變,把英國、荷蘭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購下來,使其形成大集團,名聲鵲起。詹姆士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當初對小藥廠經營前途不佳的理智分析,及時捨棄,從而轉向食品行業。可見,適時放棄也是商業經營中的一種高級智慧。
這就是猶太人。他們思想開放,崇尚自由,反對一切守舊的東西,更不會為一些僵化的觀念和傳統的做法所拘束。猶太人的性格不會被傳統的背景和勢力所嚇住,年老的拉比總是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不要害怕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即使是冒險也是值得的。
他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他要做的就是推翻前人帶給後人的影響,而創建一個由自己主宰的國度。猶太人的思想是開放的,他們甚至沒有國家、種族和地域等等的限制。他們為了自己能夠生存和發展,走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便是現代商人的原型。
當機運到來的時候,猶太人就利用自己的技能,在沒有資本,沒有工具,也沒有錢的情況下,沿著社會階梯向上攀登。不考薪資優渥的公務員是暫時地放棄眼前的利益,但是猶太人著眼的永遠是為了未來得到更多的利益。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只是平庸之輩。
即使只能領死薪水,還是要先買房?
每個月固定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現在景氣這麼差,老闆不賺錢,我也沒錢賺,物價又那麼高,薪水都不夠用,不負債就偷笑了,怎麼可能擠出第一桶金?」
當你這麼質疑的時候,翻翻報紙、看看商業雜誌,就會發現,事實上,和你條件相當,卻成功賺到第一桶金的也是大有人在,但是為什麼那個人不是你?
因為你一直嚷嚷著不可能,同時卻不去檢討自己的收支和資產分配狀況,不改變消費習慣,不肯花精力做功課學習投資,還是讓每個月的薪水四處流散,你當然一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第一桶金。
猶太人相當重視理財的概念,猶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透過各種方式來教育他們要謹慎使用自己的資源;例如,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自己專屬的糖罐子,每個禮拜一,父母會發給他們固定、每個人都相同的糖,做為一個禮拜的用量,要怎麼分配使用,由孩子自己決定,如果一下子就吃完了,那別人在喝著加了糖的咖啡時,你就只能喝苦咖啡,別人有甜食當零嘴時,你就只能舔手指乾瞪眼,不然就要向父母或其他兄弟姊妹提出協議,用自己的勞力或任何東西去換取更多的糖。
猶太人常說:「賺錢不難,用錢不易。」意思是說,每一筆花費都要仔細衡量,如果花出去的一塊錢,不能幫你賺進兩塊錢,那你就不該花這筆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總是能把小錢變成大錢的原因。對於金錢的使用,要積極的規畫,徹底執行,才有可能迎接第一桶金,然後生出第二桶金,甚至變成不斷有金錢冒出匯集的聚寶盆。
擁有保值商品,才能對抗通貨膨脹
現在全球經濟處於頹勢,各個國家為了刺激經濟,會採取「量化貨幣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中央銀行開始狂印鈔票注入市場,使得你我手上的現金開始貶值,資產大縮水,連帶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年年飆升,開始通貨膨脹,薪資卻一直沒有跟著成長,換句話說,就是用你的薪水,可以買到的東西愈來愈少,手裡雖然捧著鈔票,但是你將會愈來愈窮。
面對眼前的經濟局勢,感覺投資什麼都會慘賠,所以多數人無可奈何地選擇安份的守住現金,認為至少還有利息可以賺,但是不要忘記了,這同時也是「負利率」愈來愈嚴重的時期,通貨膨脹率高過銀行存款利率,錢只會愈存愈薄,你的資產可能放著放著就蒸發掉了。
所以,要把現金換成可以保值的商品,像是土地、房產、黃金、鑽石,或是古董等等,其中,猶太人認為土地又比房子來得有價值,因為買了一間房子,只是和別人共同擁有房屋所在的土地,而且土地不會變動,屋子則會變舊損毀。黃金、鑽石雖然也有買賣價差的波動,但是幅度相對來說還是小的,而古董商品,因為藝術層面的價值,當然是時間愈久愈珍貴。
猶太富翁在經濟蕭條時,仍然可以繼續累積財富,就是因為他們讓資產彈性流動,從長遠來看,全球的景氣有一個循環週期,現在的景氣確實很低迷,但是將來反彈回來,中間仍有利潤,而且即使現在的企業普遍表現不佳,卻有在不景氣中依然火紅的產業,也就是說,如果你很認真地把現在的兩塊錢放在對的標的上,就有機會變成三塊錢,但是如果你把這兩塊錢緊緊的縮死在保險箱裡,那它就是兩塊錢,以後甚至變成不到一塊錢,當你驚覺自己居然一毛錢都沒享受到,就變窮了,到時候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猶太人會選擇到到國外打工嗎?
當景氣寒冬到來,失業率節節高升,每個人的所得薪資倒退回十多年前的水準時,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國外打工,以當屠夫或是到農場採草莓付出勞力的方式賺取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對他們來說,在國外一個星期同樣是工作五天,每天可以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可以賺到兩萬二,為什麼還要留在台灣領一個月兩萬二這樣讓人無法生存的低薪?
在台灣,很多年輕人一畢業以後就失業,經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找到的工作,也未必是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大家都在為了五斗米折腰,「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假日做到死」,一個月才領兩萬二,這是目前「窮忙族」的生活寫照,就像是一部巨大機器裡的一顆卑微螺絲釘,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只能勞勞碌碌混日子,當零件老舊破損,只能等著被汰換。
在這種普遍悲觀的氛圍底下,國外的自由悠閒生活和較高的待遇變成了年輕人心中一個美麗的憧憬,有些人是為了夢想而去國外,有些人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是到異鄉討生活,不見得比台灣輕鬆。以到澳洲打工為例,景氣不好,澳洲的狀況也一樣差,尤其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後,各國的失業率變高,許多年輕人也成為背包客到澳洲打工。當地規定,外來打工者不可以在同一個雇主下工作超過六個月,所以一段時間之後就要找新工作,若沒辦法找到,就只是從在台灣的失業族,變成在澳洲的失業族而已。
飛往國外打工一邊度假一邊賺錢的夢想就像是十九世紀中葉美國的淘金夢,當時發現金礦的消息從美國加州傳來,許多人認為這個機會千載難逢,於是紛紛奔赴加州。淘金夢的確很美,做這種夢的人也比比皆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湧進這座城市,當時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不能盡如淘金者的意願,變得越來越難淘。不但金子難淘,因為僧多粥少,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乾燥,水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有一圓致富夢,反而喪身此處。
目前會選擇到國外打工的年輕人分成兩種,一種是憑藉著自己的勞力,瘋狂賺錢,只想要存錢帶回台灣;另一種是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存了一筆旅費就去旅行,認識不同的朋友,體會當地的異國文化。每個人固然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對於想要靠著到國外打工度假同時存到第一桶金就此翻身致富的人,擅長創造財富猶太人的想法顯然和你不同。
猶太人如何致富?
美國作家索爾貝婁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對猶太人來說金錢是唯一的陽光,它照到哪裡,哪裡就亮。」最開始的時候,猶太人跟每個人都一樣,沒有金錢、沒有地位,甚至沒有國家。在這個世界上流浪的猶太商人是怎樣成為有錢人的呢?他們會用行動積極創造出自己的財富。
被譽為這個世界上最精明的猶太人會選擇到國外去打工嗎?他們不會。對於精明的猶太人來說,到國外打工只是賺錢的其中一種方式,絕對不是他們致富的選項。在他們的想法裡面,會認為到國外出賣勞力打工只不過是讓自己從一顆螺絲釘換到另一個地方當螺絲釘而已,他們不會只重視眼前微小的利益,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靠勞力賺錢。
有一個台灣的留學生在國外大學畢業後到澳洲工作,進入金融業從普通文書開始做起,他的第一份薪水大約是十萬台幣,後來他考到當地的金融證照,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加薪二萬,每個月是業績而定還有一至二萬不等的分紅,年終獎金另計,年假二十天。做了三年之後,他卻決定回台灣發展。
每個人都認為他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台灣的薪資環境比澳洲低那麼多,福利也有差,不繼續留在澳洲過著愜意的白領生活真是個笨蛋!但是他卻認為自己在澳洲頂多只是一個高薪勞工,雖然目前台灣大部分企業所提供的薪資、福利缺乏競爭力,但是為了累積經驗,他還是選擇回台灣充電,在台灣本土的金融業他可以學到好幾倍的經驗。
尤其是當金融風暴來襲,台灣政策更是鎖國封閉,種種不利的因素,會成為他發展的良機。他決定在台灣邊工作邊考國際金融證照,之後去新加坡或香港,而不會選擇再回到澳洲,因為他了解在同樣都是亞洲背景之下,在國外工作過的外語能力和經驗就變成他的優勢,這就是運用了猶太人的思惟,在最糟糕的環境中乘勢向上發展。
當初那個留學生繼續留在澳洲,也許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是卻不會有亞洲金融業的經驗,能夠提供給公司的附加價值就少了一些。如果再過十年,他對公司來說依然只是一個外國人,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也不具有競爭力,只是住在國外的一顆螺絲釘,和一般時下的窮忙族本質上沒有不同。
猶太人雖然是視錢如命的一個民族,但是真正讓他們致富的思惟,不是你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掙了多少錢,不是靠著打工去賺人生的「第一桶金」,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錢,把錢留住多久,以及你的「第一桶金」是否能夠幫助你生出未來的「一百桶金」。
為什麼房子可以抗通膨 在 M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好文
有熱心的網友,很欣賞「貴是必然」這篇會員專文,特別買斷要我公開給大眾閱讀。特此遵照辦理,感謝。
======
貴是必然
暫且從肅殺的貿易戰、股市和香港街頭抽身休息一下,來看一個更深層的民主「問題」。
如果在日本街頭碰到修馬路的,外國人無不對施工的小心和「精緻」感到驚奇,這些額外的警示與保護,都是要錢的。因此,日本的工程費用昂貴,似乎是有其道理。但為什麼粗製濫造的美國公共建設,可以比日本還貴? 日本、歐洲,甚至是台灣來的遊客,看到美國馬路的品質、坐上紐約的地鐵,都不敢相信這是世界第一強國。但真讓人驚訝的是,這也許就是世界第一強國該有的公共工程。
先撇開品質不講,單就費用來說,美國絕對是世界第一。紐約正在蓋的地鐵路段East Side Access,全長三英哩半,估計造價120億美金,幾乎是台北捷運初期路網的全部預算。紐約這每英哩35億美元的地鐵造價,是全世界平均的七倍!
為什麼會這樣?
兩位學者Leah Brooks和Zachary Liscow最近把美國的州際高速公路徹頭徹尾地分析了一遍,首次用數據證實我們一直以來的猜想,「民主」正是公共建設費用高昂的罪魁禍首。他們把聯邦政府出錢的高速公路,一英哩一英哩地算造價,圖一畫出來,很明顯地,從六零年代開始,每英哩造價就直線上漲,三十年間,計入通膨後,還可以漲至三倍,遠超過家戶所得的成長、建材、勞工費用的成長。
Brooks和Liscow的猜想是(1)人民富裕後,對「好」的高速公路需求提高,及(2)「公民聲音」,即民眾的參與決策,拉高了建設成本。這些,在我看來都是民主的成本。
如果說以前的高速公路就是圖上直線一劃,施工團隊就拉到現場開工,那當然便宜。現在人民有錢了,馬路不能只要求車子能跑就好,還必需滿足民眾方便上交流道的需求,又要避免噪音的擾民,還要綠化美觀。Brooks和Liscow發現,隨著時間的演進,高速公路越來越曲折,隔音墙越建越多,交流道的設計越來越複雜而昂貴。富足後品味提高,這是人性,政府建設滿足人民的需求,無可厚非。
Brooks和Liscow說公民的參與,讓公路的建設,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他們舉了一個底特律郊區的例子說明。底特律北郊的I-696州際道路,約有28英哩,分三段略等長的工程進行。第一段在1964年完工,每英哩造價約為今日的一千三百萬美金,第二段在1979完工,造價已為今日的四千八百萬美金,但最誇張的是第三段。第三段和第二段的計劃開始時間差不多,但在1989年才完工,每英哩造價為今日的八千六百萬!
問題在於這第三段,經過了一個猶太社區。傳統猶太人周末的安息日,需要有安靜的社區來支持,如果八線大道從中開過,川流不息的車潮,會影響猶太居民休息。正巧,密西根州有條特別的法律,所有州際高速公路,要開路,都應得到所經城市的批准。猶太社區就在猶太牧師的組織下,遊說當地一個小市府,阻止這第三段公路的開發。
這條特別的法律,在第二段開發時,就已經得到充分運用。第二段所經的八個城市,為了公路的開發,吵得不可開交,最後要州長羅姆尼(之前選總統Mitt Romney的爸爸),把八個市長,關在飯店裡,逼他們達成共識,不然不讓他們回家,這才成功地蓋出第二段。
但第三段遇到的猶太社區阻力,就沒那麼簡單了。居民的武器,除了市府的批准權外,還有聯邦政府剛通過的環保法規。在居民不斷地反對下,最後在1981年通過的公路計劃,有許多的妥協措施。比如說,建設單位要僱用猶太牧師當顧問,公路的中段要作下沉式的設計,在下沉的路段上方加蓋大型廣場,在大部份路段加蓋隔音墙,最後再追加無數的行人穿越道。有這麼多的額外要求,不貴才怪!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公共建設費用高昂的「問題」在民主。中國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蓋這麼多的鐵公路,除了捨得花錢外,不用管民主的問題,更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Brooks和Liscow的論文,忽略掉另外一個民主的問題,這問題,也許還更大。
他們說的這兩個理由,都不能解釋紐約地鐵為什麼這麼貴。這些在地底的建設,既沒有直接影響到居民,也不用徵收用地,更不用花太多心思在環境影響評估上,為什麼還會搞到造價世界第一? 紐約時報的記者,追查而發現了造價高昂的主因,「工會」!
有會計師去查紐約地鐵的預算,這3.5英哩,有九百個人在地下挖洞,但怎麼算,都只要七百個人,平白多出兩百個工人支薪。而這九百個人的薪水和工作條件,和紐約所有公共建設一樣,都由工會和建商談判決定。但這談判,也不真談,工會和政治人物的選票交換,保證了政府會站在勞工這邊,而建商也不會被虧待,反正多給勞工的錢,都從政府的追加預算裡討回來。民主黨的政客站在談判桌的兩邊,專門慷納稅人的慨,要建商多加兩百個白工,哪裡有什麼問題! 一台潛盾機,在別的地方,不用十個人來操作,在紐約則要25個! 這麼差的生產力,是紐約人比較笨嗎? 當然不是,這是工會要求的。
這人為造成的低下生產力,還產生了所謂的飽謨的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因為其它行業的生產力隨著科技的使用而增加,導致薪資隨時間上揚。工會主控的公共建設,在勞動市場的比較壓力下,也不能不跟著漲薪資,但公共建設和百老匯的歌舞秀、醫院的醫生、學校的老師一樣,生產力沒有提升,還是要僱用很多人,昂貴的人力,無法精簡,最後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造價上反應出來。
這三大原因,都是民主機制底下的必然。而如果建設費用高昂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三大,那美國有全世界最貴的公共建設,一切就說得通了,因為美國有全世界最民主的政治制度。在歐洲、日本,也許擁有像美國民主一樣的體制,但歐日都還是有濃濃的菁英政治味。同樣的環境影響評估、公民的參與、勞動法規的偏向工會等,都會造成歐洲和日本的建設經費上升,但在內閣制的菁英政治傳統裡,政府要推的計劃,還是會在相對有效率的情況下完成,因為壟斷政經資源的菁英圈,會用他們的力量和資源,適當地壓制工會、環保人士的聲音,而達成有經濟效率的公共建設。
但美國不是。從開國就有的共和傳統,「人人平等」的天賦人權,讓民眾沒有服從的傳統,不需「犧牲小我」的妥協,每一次的抗爭,都像是人生終點一樣,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於是談判、計劃和執行的時間,就拖得很長,最後還得加入許多的要求和規定。沒有辦法,這就是民主,而且有幸得到權位的,也絲毫不敢大意,一樣得重視所有人民的聲音,尊重公民參與的過程。There is no other way,在美國,沒有別的辦法蓋公共建設了,而且這問題,只會變得更嚴重。
很多視民主為至高無上普世價值的人士,面對民主的這些問題,並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想比較多的,最多就是告訴你,「這就是民主的代價」,雖然沒有快速完工的公共建設,但房子不會被亂拆、環境不會被破壞,而且工人享有很好的工作條件等等,人人得到尊重。但這說法,太被動,太消極,也太悲觀了。 這麼昂貴的公共建設,這麼長的建設時程,套一句矽谷人講的話,也許不是民主的失誤,而是民主的特徵,a feature, not a bug。
沒有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不再大幅增加的州際公路,經營地亂七八糟的機場,也許是這個民主社會裡,眾人智慧選出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是錯誤。也許是集體透過民主機制,決定其實美國不需要高鐵、高速公路和過於昂貴,像樟宜一樣的機場,社會要把資源花在別的地方。也許是社會福利,也許是公共教育,也許是國防外交,更也許是適合下一代的交通工具。這不是胡言亂語,想想看,Uber、Tesla,還有無數的無人車計劃,不就是在這個瞞頇的民主社會給創造出來的? 下一代的交通工具,一定會來自美國,不會來自這些高鐵發達、機場漂亮的國家。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民主的平等精神,把上億的美妙心靈、智慧頭腦和十足的拚勁,就這樣放出來了,高昂的公共建段,只不過是個不良的小副作用罷了。
民主的貴,是必然的結果,也是改進的動力。
為什麼房子可以抗通膨 在 抵抗通膨怪獸買房收租才是正解?| 群益理財通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通貨膨脹是近期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而「買房」 抗通膨 往往是台灣投資人的首選,但你知道嗎?買房收租的收益率不僅沒有你想像的高,而且買房的高門檻也 ... ... <看更多>
為什麼房子可以抗通膨 在 通膨一定要買房嗎?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房地產為何能抗通膨? 因為房屋地上物會折舊,土地則因蓋一塊少一塊,市區土地愈來愈少,土地長期趨勢只漲不 ... ... <看更多>
為什麼房子可以抗通膨 在 Re: [請益] 2千萬流動資產沒房沒車能靠投資過一生嗎- 看板Stoc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前言】
一直對於存夠錢,靠被動收入這件事很著迷
來做個表格討論一下
假設有2000萬現金在手上
想靠FIRE 4%理論來退休
那到底買房好還是租房好呢?
【未買房】
1.假設生活費房租2萬+生活費3萬,年60萬;房租+生活費會通膨
2.通膨2%/年(生活費、房租、房價)
【買房】
買了房,既然要躺平,也不會住到太好吧?
就以房租2萬同等級的來說
我在台中,大概是1000萬的房子
頭期200萬+100萬雜支整理花300萬,本金1700開始
房貸計算以:8成、2%、30年
房貸固定29570/月,不考慮利率漲跌
(畢竟30年,利率高高低低,最後也大概是個平均值)
1.假設生活費房貸2.957萬+生活費3萬;房貸固定,生活費會通膨
2.通膨2%/年(生活費、房租、房價)
表格
左邊是「未」買房30年後,計算通膨扣完生活費+房租剩餘本金2209萬
右邊是買房30年後,計算通膨扣完生活費+房貸剩餘本金(看合計)2781萬
【後記】
控制變量-投報率:
若30年來投報率都有5.5%的話,租房會追過買房
因為前期的300萬差距會拉的更巨大
若年投報有5.5%可以考慮租屋
控制變量-本金:本金、房價不管多高,都不影響結論
【結論】
1.其實結論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買房每月真正的成本只有利息的7361
而租房是2萬
累積30年後就會有差距
可以考慮買房吧大大!
2.二千萬夠不夠用呢?
單身有2000,每月生活費3萬應該很好花了。
如果要養家可能遠遠不夠
還是要照自己的 本金、投報率、月生活費抓看看嘍!
持有一個最穩定的資產也是好的選擇
3.照過往經驗看來,房子應該不止年通膨2%
如果房價漲更高那會更遠遠拉開
4.房跟金融市場也不一定要選擇
我目前是用房子+股票一起在累積財富
相對會快很多
若有邏輯錯請指教!
補充,房價30年後如何就不討論了
我保守算房價跟租金每年都通膨2%
至於房價會如何,我們30年後分曉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146.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80189288.A.230.html
FIRE族過世前怎麼處理資產,不是我的研究範圍阿...
我會認真花完就是了
※ 編輯: zarty (1.170.146.134 臺灣), 03/30/2023 23:24:52
貸800萬30年2%
以台中市區來說,絕對不只2萬
應該是認真工作準備好2千,房子會在退休前買好拉
我討論的是租房跟買房,租房跟買房都要維持成本,所以就沒加進去了阿?
真的,有金融商品可以穩定4%,買房收租累自己幹嘛...
※ 編輯: zarty (1.170.146.134 臺灣), 03/31/2023 10:45: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