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發了
但現在還有喔~
雖然接近尾巴了.但陸續還會開一點!
我以前完全不知道炮仗花
今年搜尋🔍到的時候
覺得名字跟花的樣子真可愛🧡🧡
就一直想去紀錄
炮仗花其實蠻多地方都有
中南北比較知名的打卡點:
📍陽明山
📍花博公園
📍鶯歌永吉公園
📍竹北蓮花寺
📍銅鑼炮仗花步道(範圍最大最壯觀)
📍後龍五德宮(我照片中的地點)
📍中社觀光花市
📍彰化舊社庄公園
📍彰化員林百果山
📍南投橫山賞鷹平台
📍嘉義縣新港鄉安和村157縣道
-
我個人蠻尬意後龍五德宮
因為隨性坐著就在身後
還有美麗磚牆跟廟宇
不過蜜蜂🐝蠻愛炮仗花
拍照時不時會有蜜蜂圍繞
但不要理他輕柔拍照都沒問題的
拍照時
我一直默默阻止想去咬蜜蜂的小小旺😅
我還有去銅鑼炮仗花步道拍
不過今年銅鑼好像開的沒有去年那麼茂密
我這兩天再分享來✌️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炮是煙花和鞭炮的合稱,一般為為重要節日或慶祝活動施放用以慶祝的物品。中國的煙花鞭炮的主產地為湖南省瀏陽和醴陵,當地每年還會舉辦花炮節的活動。發明花炮的人是唐朝的李畋,因其出生地是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所以一般認為大瑤鎮是花炮的發源地。廣東、福建一帶,花炮則主要在神誕如天后誕出現,有些地方會有搶花炮的...
「炮竹花炮仗花」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范小貓揹著相機去流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過年常見美化植物炮仗花別名:炮仗紅, 炮竹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橘色Bar - 每當年節 越接近炮仗花 別稱(炮竹花、黃金珊瑚 的評價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炮仗花缺點-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08 ... 的評價
- 關於炮竹花炮仗花 在 炸彈花(炮仗花),蓋樓吧! - Mobile01 的評價
炮竹花炮仗花 在 范小貓揹著相機去流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埔元宵迎媽祖
是新埔鎮的年度大事
會移動的花燈是一大特色
至今已經連續10年
因應配合防疫迎花燈停辦
但仍有靜態的花燈展示
雖然新埔花燈踩街活動停辦
不過與天宮媽祖遶境祈福活動
則在二月二十七日照常舉行
新埔與天宮俗稱媽祖廟
供奉的主神為天上聖母
是由北港朝天宮分靈而來
至今也有百餘年的歷史
同時也是地方的重要信仰
趁著周末來去現場感受
璀璨煙花炮竹點亮夜空
霓虹大型電子花車遊行
舞獅獻瑞專業級跳樁秀
炮仗轟隆作響無比震撼
真人藝閣花車散發喜氣
鋼管辣妹熱舞活力四射
藉由迎媽祖遶境祈福
也希望能祈求疫情趨緩
可以早早退散大家平安
#元宵節 #辛丑年 #牛年
#地方習俗 #慶典 #踩街
#新埔元宵節重要大事
#一年一度迎媽祖盛事
#新埔與天宮 #新埔媽祖廟
#媽祖繞境 #迎媽祖 #祈福
#新埔與天宮媽祖
#北港朝天宮媽祖
#新港奉天宮媽祖
#彰化南瑤宮媽祖
#再忙也不能錯過迎媽祖
炮竹花炮仗花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幸還有炮仗花。
從前有所謂「炮竹一聲除舊歲」,也相傳放炮仗可以驅瘟疫,但香港禁民間燒炮仗及烟花多時,這個民間習俗相信已沒有多少人記得。
有別於一瞬轉逝的炮仗和煙花,炮仗花就似將火花定格,讓喜慶長留。市區和鄉郊部分地方近月正盛放著的炮仗花,讓人看得心花怒放的同時,醒目的橙色也許能提升一點正能量和生氣。
#炮仗花 #維園 #大澳 #就係香港 #編輯團隊日常 #謝浩然攝記
炮竹花炮仗花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花炮是煙花和鞭炮的合稱,一般為為重要節日或慶祝活動施放用以慶祝的物品。中國的煙花鞭炮的主產地為湖南省瀏陽和醴陵,當地每年還會舉辦花炮節的活動。發明花炮的人是唐朝的李畋,因其出生地是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所以一般認為大瑤鎮是花炮的發源地。廣東、福建一帶,花炮則主要在神誕如天后誕出現,有些地方會有搶花炮的習俗。香港每年到了天后誕,香港原居民每條鄉村、以及各花炮會都會獻上花炮,拜祭了天后,就會「搶花炮」。奪得第一號花炮是「好意頭」,代表拿到好運氣。後來,由於村民屢屢因為爭奪花炮而打鬥,香港政府禁止「搶花炮」,改為抽簽、擲杯或競投來決定花炮誰屬。現時全香港只有上水河上鄉的洪聖誕保留搶花炮的環節。早期的花炮由火藥製成,類似炮竹,可以向高處發射。今日的花炮更像神檯,並貢奉著各種祭品。這些花炮祭品拜祭神明,村民競投祭品,期望得神明保祐。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表示,本港19世紀搶奪花炮儀式盛行,後因觸發毆鬥事件,曾一度遭政府取締,近年則已式微。鄭寶鴻指以前逢神誕,元朗及十八鄉等新界地區及市區均有搶花炮儀式,最先出現此儀式是賀二月初二土地誕,港島中西區太平山街與水巷交界也曾舉行土地誕搶花炮儀式。不過,20世紀初曾因場面混亂導致有人受傷,「幾幫人打大交,仲緊要過暴動」,政府遂一度禁止搶奪花炮,以抽籤代替。後政府見秩序稍恢復,再度批准。1950年代,黃竹坑村搶花炮儀式又再引發大型毆鬥,警方出動維持秩序,至此搶花炮便越來越少舉辦,終至式微,僅剩蒲台島等趁天后誕舉辦此儀式。花炮是一座紙紮神壇飾以花朵。鄭寶鴻指以往村民會以射炮仗的方式,用火藥把花炮射到半空供人搶奪,「最多發40炮都有,(花炮)名次越前,越多人搶」。從前搶到花炮的村民會用轎托起運送回家,寓意未來一年吉祥好運。

炮竹花炮仗花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南獅又稱醒獅或廣東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功架。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獅子神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臉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簾、嘴和耳朵都可動。跟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許多的獅頭會有LED的裝飾,可以隨意開關。南獅的獅頭,有人說來自年獸的造形。南獅的獅頭還有一隻角,早年甚至以鐵製做,舞者身備利器,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鬥。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傳統上,南獅獅頭造型上有「劉備獅」、「關羽獅」、「張飛獅」之分。「劉備獅」通常都走在中間,而顏色則常為金色。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根據劉備、關羽、張飛的性格而異。農曆新年時,舞獅隊會在嘈吵的炮仗聲中每門每戶拍門求紅包。舞動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傳統上,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葵扇帶領。舞獅的花樣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寳、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等;舞者透過表現自己的樁功,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扎扎實實的下盤功夫和熟練的配合。按傳統習俗,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採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中「採青」最為常見,而採青又可以分為地青和高青等。也因為舞獅的多變性和自由性,慢慢成為中國舞獅表演的傳統項目之一。採青一般是由舞獅隊負責。採青中的「青」用的是唐生菜,相傳「採青」原來是有「反清復明」之意,因此以青代表生菜以示忌諱。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因生菜跟「生財」諧音,也有「生猛」之意。採走生菜進入店鋪,象徵店鋪自開張以後生意興隆。為了增加娛樂性,會把生菜及紅包於店內天花或者門上高高地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回,表現猶豫,然後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採青時,舞獅隊需要藉助凳子或者椅子攀高採摘,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上大腿(獅頭者站在獅尾者大腿上),夾腰(獅頭者雙腳夾在獅尾者腰間),上杆(爬上竹杆),但如電視台等在新年慶典則可能採用梅花樁替代凳、椅。南獅比賽種類可分為高椿獅藝競賽和傳統獅藝競賽,其中較主流的為高樁(梅花樁-經過高低不一長木樁)獅藝的比賽。

炮竹花炮仗花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噓……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二時,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佈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叢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製糕工場發出,訴說着眾人皆睡我獨醒,明碼實價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從這嗞嗞作響揭開序幕。
「由晚到朝,由早到夜,循環不息,兩三點鐘起身開工磨米,做埋洗埋嘢賣埋,兩更人,收埋鋪夜晚八點幾,年中冇息休㗎!不過唔緊要,慣㗎啦!」半頭白髮的傳永祥一口沙啞地說。
傳永祥是坤記老闆和掌舵人,64歲,對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已司空見慣。還有弟弟傅永康,三個協力的阿哥阿姐夥計,同時在凌晨開工,默默無語。守在四五十度高溫的火爐邊,人人揮汗如雨,各佔各崗位的忙着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重甸甸的石頭壓漿,誰也沒注意到這百忙的街外上一絲靜態。
咔嚓……
一手拉開了店面的鐵閘。時為早上七時許,深水埗地鐡站B2出口旁,這不過百呎,80年代士多的舊模樣,汽水、香煙、啤酒、土炮……,老士多的產品。然而主角是陸續放到店門當眼處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紅豆糕……琳瑯滿目,吸引途人。連銷售也數十年不變。現時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裝好,這裏卻依舊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給客,這樣的動作常惹客人投訴慢。
「件糕幾重就收幾多,冇呃秤,夠均真!幾廿年都係咁,冇變過,舊時啲人冇投訴㗎!」
隨時代變遷,深水埗生活改變了,舊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這裏的一點一滴。分毫不動,緊握着舊。
「我都後生過,輕佻過,試過變新,錯咗一次,唔可以再錯!」像他的白糖糕,水靈模樣,心眼兒透亮,會有點調皮。他也曾稚氣未脫,違反父旨,背叛自己,陷於迷惘,卻終歸是貼心的。還不忘父訓:「做人做生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
一度無心之心,使他念茲在茲,謹遵此宗旨,勤懇守着,天荒地老。縱使父已逝,精神卻長存。
父技藝恭謹以待
嗯……
閉目沉思的他,想起父親,思緒如泉湧。他祖籍順德,鄉下作為魚米之鄉,河澤廣佈,水域通達,適於稻米生長。賦予了製作米糕的創造力。選粘米、糖、水這些家常材料製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變身的傑作。
看來簡單,實際上製作十分繁瑣。父親傳承的技藝,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壓水、和餡、發酵、灌籠、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滴噠滴噠……
磨米的滴水聲,回應着石頭壓印米漿滴出的米水聲,格外清脆。他將用半新舊的泰國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軟了的米放進磨機,扭動水喉,米粒漸研磨成漿,奶白的水柱細細流進布袋。紮好裝滿米漿的布袋,然後抬塊大石把米漿重重壓着,待水分全部流走,壓成半乾濕的米粉糰。以壓乾的米粉糰上秤,斤両才準確。
「用磨米壓出嘅米漿嚟蒸糕,啲糕有一種膠質,特別煙韌。」他一時忙着調校不同糕點的糖水米漿,這個要加黑芝麻漿,那個要放紅豆……一時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機在一邊動,他也像機器一樣,沒有一刻停下來,多磨人!
最不容易是順德獨有的白糖糕,壓成的米粉糰,加入糖水搓勻,擺放到晚上,粉糰不停發酵,晚上變「老種」,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糰去,再發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復來,日日如是。白糖糕好不好吃?還是靠發酵。米與糖水的比例怎樣?發酵時溫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漿時,一雙巧手去感應。
將發了酵的米漿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咗啦!蒸起咗啦!」隨着他揭開蒸鍋,熱氣上升,夾著帶酒味的甜米香,一股複合香氣撲面而來。剛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鬆,密密的小氣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嘗一口,軟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帶着剛出爐的暖意在舌尖化開,口感綿密帶韌勁,微微似米酒的香氣,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家傳秘方不易來
呼……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煙圈。這個做糕的家傳秘方,是寶貴的經驗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輩,順德人一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結晶。最初,也與一口煙有關。
「我老竇叫傅坤信,戰前喺順德嘅茶樓打工學整糕,佢個師傅做嘅白糖糕爽彈細膩,點樣整?佢就教啲唔教啲。不過呢個師傅係食大煙嘅!」
食大煙,即抽鴉片,當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價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幾遍可花掉一個月人工。他父親知師傅有煙癮,出錢請食,期望師傅上足電,會過招教他。這樣的討好非一推即就,師傅一次不教、兩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許。之後不斷請食,師傅才像擠牙膏般逐少逐少地教。
「請佢食個大煙,嗰份糧畀晒佢㗎啦!老竇先慢慢學到做糕竅門!」到他父親成功獲知箇中秘訣,幾已傾盡家財,可謂得來不易。和平後,他父親就帶着這秘方,到香港打工。
做米糕養家餬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轉動,轉一圈就依呀一聲,昔時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竇嗰時喺香港嘅油器白粥大牌檔做糕,用石磨磨米,憑學番嚟嘅秘方整出好食嘅糕,其他師傅都冇佢整得咁好,啲客咪叫我老竇不如自己出嚟做生意!」
1965年,他家住唐九樓,在十樓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發生意。「點知攞貨買嗰啲商戶客,好生意就嚟攞,唔好生意就唔攞,落雨唔嚟攞又唔找數,啲糕剩喺度唔通倒咗佢,我阿媽咪拎出街賣囉!」山不轉路轉,他母親挑起擔挑,秤兩隻竹籮,糕點放在籮上,到福華街、北河街沿街擺賣。那時小小的傅永祥,已跟着媽媽一起上街。
「老竇真係好勤力,佢一個人,用手磨米、石頭壓水、米漿溝糖水、發酵、入爐蒸,嗰時仲用燒柴,乜都一腳踢!」父親就靠這糕養活一家九口,逐漸做到有生意,坤記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
窮人孩子早當家
鈴鈴鈴鈴……
鬧鐘響起,早上六點,傳永祥兒時最痛恨這聲音,他不情不願的起床來。「起身幫老竇開檔,之後七點幾返學,到下晝三四點放學返嚟,又磨米、搓糕,整呢樣整嗰樣,到夜晚九點,先去做功課……」
對一個小孩,體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學沒精神,成績也越來越差。「整整下無心機讀書,升唔到班,咪冇讀,一路跟住老竇去做糕。」中二就輟學,這遺憾一度令他無法釋懷。
「人哋放學就去玩去踢波,禮拜六禮拜日去露營、去旅行。我禮拜六禮拜日都要開工,好辛苦架!做糕有咩樂趣?」他很矛盾,對做糕,嘴裏說着嫌棄,實則卻又留有美好回憶。「當年冇咁多電子產品,我細個陪老竇開檔有得食,又同其他檔口嘅細路玩,賣出啲糕,老竇賞我零用錢,幾開心㗎!」多年後憶起與父親一起賣糕的時光,苦中有樂,很寶貴,他特別珍惜!
他與父母漸漸做到生意,從街頭做上排檔,他的工資也多了。「嗰時未識諗,冇儲低!啲錢淨係愛嚟行街睇戲食飯,唔夠咪問阿爸攞囉!」
人迹渺意興闌珊
轟隆轟隆……
地鐵行走聲音劃破寧靜的深水埗,時為79年起地鐵。坤記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檔。「因為唔就腳,完全冇生意,做糕生意差,搵唔到錢。」同期麥當勞又進軍香港,市民多了選擇,坤記漸被擠到邊緣去。生意不佳,令傅永祥更加意興闌珊。
「我都要支人工,飲茶食飯都要錢。做糕冇前景,都諗轉吓行啦!由細對住呢行咁耐真係厭㗎,邊至想做?當然唔想做!」常言做那行,厭那行。他放下了做糕,離開父母和弟弟。當時他考到的士牌,就去揸的士搵食。
當了的士司機,他才發現爭食的士愈來愈多。「的士多,分薄咗,難搵食,我覺得揸的士已經唔合時宜。」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人心之花散落時
哎呀﹗
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喚醒做糕的初心。他離去而再回來,父親沒有責怪,但最終也要靠父母,他感覺像欠了一個情。這時父親年事已高,還交付給他打理。他有感傳統磨米、壓漿、發酵,花工夫又費時,生產能力低。適逢工場拆樓,沒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盤來。「新時代講求快,可以用現成嘅粘米粉,節省咗磨米艱辛嘅過程,慳番唔少成本。」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搖蕩、人性明暗,有跡可循卻難以理解。他騙得了自己,卻瞞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過,覺得不是死實實,便是散收收,味道不同了。當他面前,把糕丟進垃圾桶,這恍如大力地摑了他一記耳光﹗「我好唔開心!」
客人騙不了,一個個離去,不單虧本,父親打下來的江山招牌也搖搖欲墜。他痛過,才領會,才醒覺。「老竇曾經同我講,做生意最緊要老實,對得住啲客,如果啲嘢唔得賣畀人,等於呃人。」
痛定思痛,自此,他堅持用傳統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來。
兵戎相見終告捷
傾哐!傾哐……
電視機傳來武俠劇的刀劍聲,短兵相接,仿如與同行舞刀弄劍的惡鬥……八十年代,大牌檔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議,到較多人流的福華街租鋪,他可以邊看着電視邊賣糕。
如今他不辭勞苦,店仍維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時深水埗有不少經營糕點的行家,見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見獵心喜。某行家到來請教,叫他傳授做糕訣竅。「老竇當年都千辛萬苦先學識,而家問一問就要教你,有冇咁便宜嘅事?況且你又喺深水埗做糕,教咗你,咪搶自己嘅生意?傻㗎!」
他拒絕了,於是行家心生一計,急遽地將其租鋪買下。「佢買咗間舖,繼續租畀我哋,遲遲唔收,等我做旺咗佢先至要返,到時接收晒我啲客,賣佢嘅糕。」
他被擺了一道,但對方有鋪佔了優勢。他覺得租鋪不是長遠計,立意要父親買鋪。機緣下他們買到隔鄰的店,即現址的角落鋪,於是搬到鄰店繼續賣糕。行家業主收回原店,賣同樣的糕品,兩家並列打對台。「大家爭,佢鬥平,佢賣五蚊三件,我一件三個半。啲客嚟買,話我貴,但一樣幫襯,因為我嘅糕好食過佢。」
對家乏人光顧,大拍烏蠅,結果結了業。「以前一直覺得老竇嘅手藝好平常,而家我知道係寶。」他深深感到做糕秘方的強悍和魅惑力,亦全憑這贏了漂亮一仗。
仍不敢須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聲響起,在百般磨難過後﹗97年金融風暴後生意轉淡,他想到增加產品提升銷售。「試過加整老婆餅、合桃酥,同芝麻糕、紅豆糕、馬蹄糕。啲客都係鍾意食用磨米做嘅糕,麵粉做嘅老婆餅冇得留低,磨米嘅紅豆糕同芝麻糕都賣得,就繼續賣到而家。」
他將芝麻磨粉混合米漿倒進盤內,先蒸熟第一層,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此類推,蒸到第九層,做出芝麻糕。入口綿細軟滑,慢慢化開,不甜膩,飄散出芝麻香氣,細嚼還能感覺到點點的黑芝麻末,滿嘴生香。內裏沿用父親的磨米米漿,糕身特別柔韌有米香。
03年,《飲食男女》報道坤記,指明香港製造。「由嗰時開始旺,生意幾倍咁升。到15年攞米芝蓮推介,多咗好多外國遊客慕名嚟幫襯。」
店子紅了,親友都建議他擴大工場、增加產量。「要快就要機器生產,就冇咗手做嘅味道。」用手做糕,時間有所局限,快不得,產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幾百碗。他斷然回絕。
「唔會大量生產!我一定唔會再犯錯!」他絕不容犯下些許錯,縱使別人不追究,自己卻不敢須臾或忘。堅持遵循父法,不粗製濫造。09年父親因年邁身故。「我會盡自己能力細心做糕。咁樣做係為咗品質,亦係為咗啲客。更大嘅意義,係為咗阿爸。」他回憶中的父親,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業,勤懇堅忍,從未埋怨過辛苦。做人忠誠,對客童叟無欺,因而儲落大批熟客。
入夜,他開啟門口射燈,照着坤記的招牌,淡淡的糕香,歷五十年而不散,讓人念念不忘,有燈就有人,延續父親的精神。
撰文:孟惠良
攝影:關永浩
坤記糕品專家
地址: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十號鋪
電話:2360 0328
營業時間:7:30am-8pm
詳情: http://bit.ly/2QLfzLk

炮竹花炮仗花 在 橘色Bar - 每當年節 越接近炮仗花 別稱(炮竹花、黃金珊瑚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每當年節 越接近炮仗花 別稱(炮竹花、黃金珊瑚、炮仗紅、火焰藤、三爪花紫葳科炮仗花屬) 就會像鞭鞭炮一樣迎接過年來到一串串歡慶炸開 橘色 炮仗花今年終於 ... ... <看更多>
炮竹花炮仗花 在 炮仗花缺點-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08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又稱:炮竹花、黃金珊瑚、炮仗紅、火焰藤、三爪花. 紫葳科炮仗花屬. 原產地:巴西. 栽培:. 常綠藤本植物,枝條可長達20公尺以上,葉子 ... ... <看更多>
炮竹花炮仗花 在 過年常見美化植物炮仗花別名:炮仗紅, 炮竹花。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過年常見美化植物 炮仗花 別名:炮仗紅, 炮竹花 。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