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所有咬毛寶貝都能順利找到原因,鳥奴跟鳥寶都辛苦了~
下方附上魚酥大大的內文(FB又不讓我直接分享了):
這篇底下的各方留言充分反映了一件事:灰鸚並不好養。
咬毛的可能成因非常複雜多樣,家有咬毛鸚鵡的飼主可以一一篩檢。它們包含疾病(皮膚與腸胃道寄生蟲感染、關節疼痛、尾脂腺或嗉囊感染、肝腎及代謝疾病、黴菌或病毒感染、羽毛囊腫)、外傷(反覆創傷、趾甲剪太短、錯誤剪羽)、營養不良、缺乏社交互動(被過度保護、社會化貧乏)及生理照護、過敏(食物過敏、居家灰塵與季節性花粉、孢子過敏)、重金屬中毒(鉛、鋅)、不合格的環境(缺乏衛生管理、空氣汙染物、二手菸害、溫度溼度失衡、缺乏充足的飛行空間和日照、噪音頻仍)、地震、模仿同類行為...族繁不及備載。
上述列舉的許多例子其實有個共通特性:皆為壓力源。牠們感受到壓力卻無處排解之下,自殘產生的刺激與痛楚往往是「有效」轉移注意力的手段。唯有壓力源消失,而且是在自殘慣性養成之前達成,行為才會終止。這是為什麼飼主必須跳脫人類看世界的角度來理解、操作照護實務如此重要。什麼狀態下是牠們在表達抗拒、恐懼、不安、不適?我們全都必須瞭解,並及時作出調整。
最後補充一點:很多飼主會把牠們當孩子教養,那麼請務必記住,培養牠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自信心、安全感相當關鍵,影響是全面性的。
有興趣進一步研究咬毛者可參考以下譯文:
https://bit.ly/2WJIhE0
http://bit.ly/2RVa8Om
https://bit.ly/3xyeY4h
https://bit.ly/3xyePhf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9萬的網紅啾啾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科學家發現,非洲灰鸚鵡居然可以自主的幫助同類,牠們在學會與人類交易後,竟然願意將能換取食物的代幣,交給隔壁的同類讓對方取得食物,自己則完全沒有獲得額外好處! 啾啾鞋整理資料的秘訣 ▶ https://bit.ly/2vi0urX ▼啾啾鞋的人氣影片▼ 《32街的偽鈔天才》偽鈔大師的故事 ht...
灰鸚鵡行為 在 鳥人鳥事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文分享~
關於陪伴與剪羽的一些參考資訊(✪ω✪)
文源:Elaine Henley, "Parrots as companion pets(鸚鵡作為同伴寵物 II)", Parrots Magazine, 264: 32-34, Jan 2020.
我觀察到磨蹭喙部是灰鸚個體在彼此與更多同伴之間的社交問候方式之一。
Aydinonat 等人(2014)證明單獨飼養的鳥,其端粒(telomeres)明顯短於經配對飼養的鳥;單獨飼養的鳥九歲時的端粒長度與經配對飼養的鳥於 32 歲時相當。值得注意的是,人類端粒長度縮短與老年疾病有關,並於慢性壓力(chronic stress)下呈現。與同類的接觸不足能否透過人類飼主接觸來彌補仍是未知。Gaskins 與 Hungerford(2014)報告表示一天出籠超過八小時、每天至少和人類飼主接觸四小時,可降低近 90% 的羽毛破壞行為。
同類間的接觸在鸚鵡社交關係裡很重要,伴侶關係的個體之間尤其如此(Seibert, 2006a,b)。雖然常觀察到非伴侶的鸚鵡和青少年互相梳理頭部周圍、摩擦喙部,但成年鸚鵡的身體接觸多是為了求偶與交配(Van Sant, 2006)。潛在和實際的灰鸚飼主應充分理解事實,即並非所有鸚鵡都對接觸表示歡迎,以及接觸被允許時,它應為適度且無性暗示的。
鸚鵡的性接觸包含觸摸牠們的後背、下腹,因此建議飼主們只搔牠們的頭部和腳。
潛在的灰鸚飼主如果無法花至少四小時在自己的灰鸚身上(該灰鸚若缺乏同類接觸則需更多時間),那麼她/他們應考慮重新選擇同伴鸚鵡。
需要注意的是,與壓力相關的休息不足會降低鳥對疾病的免疫反應;但是,不必嚴格執行每晚十二小時的規律就寢時間,因為這可能限縮飼主陪伴的寶貴時間,而且鸚鵡在飼主無法給予關注時會小憩,避免睡眠不足。
遮蓋鸚鵡籠子,即使籠子位處家人或起居區附近,都無法為鸚鵡帶來助益 ── 牠們會因聽得到卻看不見而有壓力。理想情況下,鸚鵡應擁有一間內外皆無人工光源的睡房。身為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牠們自參與或觀察正常家庭活動中受益,比如和飼主共進晚餐或看電視。
愛丁堡迪克獸醫學院的獸醫團隊已發表一份聲明,說明在英國她/他們不再定期修剪鸚鵡翅膀的原因;其餘禽類外科醫師也大多不再倡導這種作法。Schmid 等人(2006)發現被剪羽鸚鵡出現羽毛破壞行為的可能性比保留飛羽者高出五倍,但 Gaskins 和 Hungerford(2014)指出可能尚需考慮其它因素,包含與同伴、飼主社交接觸的程度和充裕的居住飼養環境。羽毛破壞行為的成因,在我看來值得注意且未被研究員納入考量的是,如果有單方或多位親屬展現出羽毛破壞行為,其由遺傳因素導致的可能性;因為眾所周知,其牠動物也可能具有遺傳因素造成的強迫行為。
除了發展出因應飛行而設計的肺部和心血管系統,鸚鵡已進化出在飛行行為中使用它們的技巧。飛行是牠們移動的主要方式,牠們也以飛行作為逃離掠食者的防禦形式,或牠們受到驚嚇刺激的反應。移除飛行選擇權會提升攻擊的可能性。飼主應知悉被剪羽的鸚鵡仍有可能飛行逃逸,剪羽並非環境管理不足的替代方案。剪羽之外的選擇包括護具訓練,以及用運輸籠帶鸚鵡到戶外。
#魚酥翻譯
Elaine Henley 相關文章:
Lango Camp:https://bit.ly/2RoRTON
Enkusu Village:https://bit.ly/3hAGzto
野生灰鸚影片:https://bit.ly/2FHHuuE
生物應由牠們自己的父母撫養:https://bit.ly/33tgurl
烏干達的野生灰鸚:https://bit.ly/3kn0DRX
鸚鵡作為同伴寵物 I:https://bit.ly/3kdtnME
灰鸚鵡行為 在 有間水族寵物會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黑頭凱克
黑頭凱克是十分好奇與愛玩的鸚鵡,適中的體型是理想的選擇之一,台灣近年來數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但是繁殖鳥的數目不多,公鳥與母鳥在外觀及行為上幾乎一模一樣,若要精準地確認性別,經DNA測試是較有保障的方法;手養的黑頭凱克幼鳥相當親人與愛玩,這種來自南美洲的可愛鸚鵡約有2種亞種,其亞種pionites melanocephalus pallidus 數量稀少(如下圖),其臉部腿部呈淡鮮黃而非常見的橘黃,價格高昂且相當不普及。
來自南美洲的北部,北從亞馬遜盆地的祕魯、哥倫比亞到圭亞那,包含的國家還有巴西、委內瑞拉、法屬圭亞那、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
主要棲息於低海拔的地區,喜愛棲息在熱帶雨林、熱帶稀樹草原等地,群居性,繁殖期外通常成對或聚集10隻左右在樹上覓食,有時會聚集至30隻以上,在當地算是常見鸚鵡;繁殖期依地方而不同,哥倫比亞約4-5月,委內瑞拉約4月,法屬圭亞那約12-2月,蘇利南10-11月,一次通常生3顆卵 。
籠養的黑頭凱克偶爾會吵鬧,尤其是早上與傍晚,很快可適應新環境 ,對環境熟析適應後會變的健壯,黑頭凱克的價位和白腹凱克相較起來便宜的多,但是面上也充斥不少野生鳥,人工繁殖鳥的體型大,外表看來渾圓飽滿相當討喜,腹部呈雪白色,野生鳥體型較小,怕人,且羽毛狀態差,腹部常常不是很白,混點暗色或或灰色褐色,好像有點弄髒的感覺,剛引入飼養時大多相當害羞怕人,宜全年提供巢箱,因為他們夜間多在巢裡睡覺,手養鳥可愛惹人愛,是相當受歡迎的鳥種。
野生黑頭凱克在以往國內數量不少,購買時需多留意,然而選購人工繁殖鳥其繁殖難度並不低,選擇兩對以上成鳥分開飼養(在籠舍相鄰的情況下)對繁殖可能較有幫助,未繁殖的那對會被先繁殖的感染刺激繁殖慾望與行為;繁殖期時相當具攻擊性,飼主觀察巢箱時須注意,以免驚嚇到親鳥或被咬傷,一次約產3顆蛋, 常發生沒受精的情形,孵化期26天,幼鳥約在55天時大部分羽毛長齊,在60-70天時開始會離開巢箱獨立活動。
灰鸚鵡行為 在 啾啾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科學家發現,非洲灰鸚鵡居然可以自主的幫助同類,牠們在學會與人類交易後,竟然願意將能換取食物的代幣,交給隔壁的同類讓對方取得食物,自己則完全沒有獲得額外好處!
啾啾鞋整理資料的秘訣 ▶ https://bit.ly/2vi0urX
▼啾啾鞋的人氣影片▼
《32街的偽鈔天才》偽鈔大師的故事
https://youtu.be/9lKe9irDIDw
Chrome小恐龍的秘密!
https://youtu.be/besQJCZ20j4
在路上撿到隨身碟,你會...?
https://bit.ly/2ytI7E5
俄羅斯方塊也有世界冠軍!?
https://youtu.be/Dh9VaezvVnU
YouTube的自動播放功能,播到最後會看到什麼呢?
https://youtu.be/HMxT-MCRmh4
牛排的血水不是血!
https://youtu.be/-7GjvnJ2PO0
背景音樂Background Music:
epidemicsound.com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uchushoeTW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chuchushoetw
Twitter:https://twitter.com/chuchushoeTW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chuchushoe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UD-UQ0SlhI/hqdefault.jpg)
灰鸚鵡行為 在 關於灰鸚把羽毛咬爛了行為....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可能導致非洲灰色羽毛採集的心理/行為問題: 非洲灰是一種非常聰明和敏感的鳥;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到造成羽毛羽化的原因可能是心理上的。 ... <看更多>
灰鸚鵡行為 在 [問題] 灰鸚踢腿?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9 F →ajsy: 有人在研究不過尚無定論,野生灰鸚也有這種行為 07/11 22:49. 10 F 推Bananab2uty: 這是本能 07/11 23:47. 11 F →Bananab2uty: 灰鸚在野外是會挖土鑽洞的 07/11 ... ... <看更多>
灰鸚鵡行為 在 非洲灰鸚鵡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觀察到寵物有著和平常不一樣的動作,像是懶懶的,羽毛蓬鬆,. 無精打采樣,最好當天就帶去寵物醫院看診。 幼鳥成長到六個月後,須要慢慢教導脫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