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石頭記】
地鐵站人來人往,未必有人留意牆身石材上的花紋,但對年幼的他來說,每一格階磚每一格地板,都可以是一個迷宮。
那一天,他細心盯著石牆,竟發現一個好像貝殻一樣的花紋。
他問大人那是甚麼,每位大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滿意答案,於是他將這個疑惑收藏在心底,一直到長大後,學習到更多知識,他才發現那些花紋竟然是貨真價實的化石。原來,在大理石這種香港常見的石材裡,經常保存著億萬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
後來,他成為了石頭的愛好者。香港雖然細小,但這個地域過去的地殼活動相當活躍,不止讓地貌變得山多平地少,香港的礦物資源也非常豐富。間中,他會抽時間到香港各地,逛逛地質公園,觀察不起眼的石造建築物,想知道不同石頭背後的故事。
每天回家,他都會經過榕樹頭。日間,總有老人在公園打發時間,有人下棋,也有人隨著音樂起舞。某天起,他看到一位總是坐在樹下的老人。他每天維持接近的姿勢,側耳傾聽某種東西的聲音。
//絲絲點點計算 偏偏相差太遠
兜兜轉轉 化在段段塵緣
紛紛擾擾作嫁 春宵戀戀變卦
真真假假 悉悲歡恩怨原是詐//
由於總是聽到《達明一派》的歌聲,起初,他還以為老人家在聽收音機。當他仔細一看,才看到歌聲來自其他老人的手機,這位老伯手中拿著的,竟是一塊石頭。
「你在聽甚麼?」他問。
「聽聲音。」老伯回答。
「聽甚麼聲音?」他問。
「花崗岩的聲音。」老伯回答。
他當然不解。老伯遞出花崗岩讓他聽,當然也是甚麼聲音都聽不到。
於是老伯解釋:
億萬年前的香港,其實只是一個遍佈火山的海域,當那些火山連環爆發,噴出來的熔岩冷卻凝固,變成海面上的岩石,日積月累,成為我們現在站立的土地;而那些未有噴出的熔岩,則在地底深處凝固,變成花崗岩。
於是,老伯手中這塊花崗岩,其實記載著一億年前的香港記憶。
「想像一下,一億年前的香港是怎樣的?」老伯說。
這一刻,他閉上眼睛,拿著這塊花崗岩靠近耳邊,他彷彿聽到一億年前火山爆發的聲音,看見這塊石頭經歷過的歲月。
有人說,一萬年太長;也有人說過,如果要為記憶加一個期限,希望是一萬年。但對比我們立足的這片土地而言,一萬年實在太短太短。
公元前一萬年,亞特蘭提斯被地震和洪水毀滅,沉入海底;億萬年前,伴隨火山爆發和地震,香港這片土地無中生有地出現。
人類以花崗岩為原材料,舖成道路,築起大屋,慢慢建成一個城市。時至今日,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被億萬年前的遺產包圍。
因緣際會,大家聚集在這裡,這一個屬於我們的家。可以說這是巧合,同時,也可以說是奇跡。
Storyteller: 大館 Tai Kwun
億萬年前,北半球某處經歷了一次山崩地裂,飛灰直衝天際,火焰向大地四周蔓延。平復過後,一塊蘊含著堅固岩石的土地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在這險峻的地勢上如神蹟般築成了一座大都會—香港,而土地上那種帶有小黑點「花」紋的花崗岩,仍常見於各區的道路之上、建築之內,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日常。
由2021年澳門藝術節重點節目《大堂巷七號睇樓團》的團隊「歷歷在目」呈獻,以域多利監獄和香港礦石歷史為創作靈感,築修與岩石有關的浸入式環境劇場《牆邊練習曲》。觀眾將戴上耳機,步入以花崗岩建成的百年監獄,徜徉於投影、燈光、聲境與表演之中,觸摸由岩石連結的土地,再次凝視天天與人相伴的花崗岩,見證又一次的推翻重組。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牆邊練習曲》〗
2021年10月7 - 17日
07 – 10, 12-17.10.2021│7pm & 9pm
大館各處
門票現於 art-mate.net 公開發售
〖《牆邊練習曲》展覽〗
日期:10月8-17日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5時
地點:F倉展室
免費入場
了解更多:
https://bit.ly/2XoVpPH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展覽故事 #牆邊練習曲 #大館 #大館表演藝術季 #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 #石頭記 #睡前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60的網紅Jason's Lif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土豪哥與太后的匪類人生:https://goo.gl/xFyRcT Jason's Life:https://goo.gl/Kca5qX youtube:https://goo.gl/rCcM5h Line:@gcs9217o IG:https://goo.gl/qzUhyU -----------...
澳門藝術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hy Women Kill》第二季登陸香港 】
想起一次看舞台劇的經驗。
一直都是香港著名劇作家莊梅岩的忠實擁躉,2014年的春天,得知她寫於五年前(2009年)的經典劇作《聖荷西謀殺案》在澳門藝術節重演,生怕未來日子無法等到香港再有機會公演,於是極速決定購票,更隆重其事訂一晚酒店房,當作是在馬交短遊散心。說回《聖荷西謀殺案》的演出,故事佈局出色,劇情一秒逆轉,愈看愈心寒;有趣是,台上的演員,絕大部份都是澳門人,甚至導演黃樹輝亦然,沒一位是認識的,但無損投入程度,因為精巧而完整的劇本已為今次演出打下紮實基礎。
經過多年來本地主流媒體的調教下,香港人(包括我在內,曾經)看待影視作品時都非常迷信「卡士」,好像只要有天皇巨星擔正,就可以讓超爛劇本起死回生,成為大賣佳作,事實上這類「騙案」早已「上演」無限次,依舊有人中伏,彷彿不明白好劇本與好演員,兩者缺一不可,然而前者質素優劣遠比由誰演繹角色重要,日前在myTV SUPER看到跟貼美國播放、在當地點播平台「Paramount+」(前稱「CBS All Access」推出的全新劇集《Why Women Kill》(港譯《靚太殺機》)絕對可以引證上述見解。
看看演員表便知這番話不難明。2019年8月推出第一季,三個年代、六個角色,Lucy Liu(劉玉玲)之外,若不向「Google大神」求助,是不會知道其他演員是誰、拍過哪些作品。來到第二季,「問題」更嚴重,只好怪自己看美劇看得太少,七位主要演員,Allison Tolman、Lana Parrilla、B.K. Cannon、Jordane Christie、Matthew Daddario、Veronica Falcón和Nick Frost,統統不知他們是誰,聽到名字後的大腦直接出現人樣的機會率是零,正常情況下應該不會開劇,猶幸,創作人是Marc Cherry ── 我記得,因為他最出名的作品,是2004年首播的《靚太唔易做》(Desperate Housewives),再看看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的評分,第一季觀眾評分(Average Audience Score)高達97%,第二季更癲,100%(暫時只得9人評分,相信數字稍後會回落),真咩?基於《靚太》獲好評,決定開劇試試佢,又確實幾好睇。
顧名思義,《Why Women Kill》就是「點解女人要殺人?」,有看過第一季也知道,三個女人分別殺死自己的伴侶,十集劇情就是清楚交代箇中因由,還有她們性情上有何轉變。來到第二季,不再玩三個年代交替出現,反而故事發生在1949年,兩個阿太,Alma(Allison Tolman飾)其貌不揚,照顧家人和打理花園是她人生的全部,她一心希望能夠成為洛杉磯最高級園藝會的成員,其中一人正是闊太Rita(Lana Parrilla飾),二人無論社會階層和生活品味都有明顯距離,卻因為兩個男人:Alma丈夫Bertram(Nick Frost飾)和Rita情夫Scooter(Matthew Daddario飾)而令生命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結果讓她們狠心殺人?
無意劇透,只想說,第二季的故事走向如剝洋蔥鋪展出來,完全出乎意料,去到第一集結束時更留下大量疑問,這種處理擺明令觀眾吊癮,想快一點看到第二集,這就是編劇的功勞,劇中不同角色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原本隱藏得很好,卻因為第一幕出現的那份報紙而逐漸顯露,換言之,編劇團隊創作劇本時,必須心思細密,從大至小,再由小到大的設計好每條故事線,才不會令故事往爛尾的方向推進。更重要的一點,是無需先看《Why Women Kill》第一季才看第二季,因為兩季故事完全無關,但如果看了第二季第一集之後心癮起,建議可倒過來先看第一季,再緊貼美國播放進度看第二季亦無不可。
《Why Women Kill》第二季預告:https://bit.ly/3gaqDkl
美劇系列:
《Friends: The Reunion》:https://bit.ly/3fmUzsX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https://bit.ly/3py5ZO3
(0906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美劇 #whywomenkill #paramountplus #mytvsuper myTV SUPER #usdrama #yautaitung #AllisonTolman #LanaParilla #BkCannon #JordaneChristie #matthewdaddario 美劇咁樣睇 黑咖啡聊美劇 #VeronicaFalcón #NickFrost #靚太殺機 #莊梅岩 #聖荷西謀殺案
澳門藝術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一個原訂於去年此時,將在澳門藝術節發生的作品,因疫情延宕了一年至今,也因疫情讓我們用線上的方式完成了《在法院跳舞》與金曉霖共同合作的短篇作品,來透過這自身的訪問影片,慢慢走入。
📽️ https://youtu.be/bl7_ZTdOmzg
作品將發生的地方是在澳門舊法院大樓,後來改建為藝文空間,裡面也有劇場,也聽說這樣的空間過不久之後,又將拆除,所以藝術在澳門是什麼?是臨時的庇護所,那麼舞蹈呢?能如何在澳門生存?而舞者曉琳離開這片土地有十年,再次回來時,找我為她創作,我想了想,究竟一個舞者是如何追尋跳舞,作為生命的理想與夢想的,也許這是很難與你原有的社會環境對話的事,但不能不對話,所以我們開始了這一趟旅程。雖然延宕了一年才演,但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慢慢對話,讓身體的語言更清晰。正好她自己有一個藝文頻道,介紹國內外的舞蹈新聞,所以我就想不如策劃一集是關於她自己,從我問你答開始,從面對自己開始,一步一步走入這作品的核心?為何而舞?又為何而離開?究竟如何在澳門以舞為生?我想這一次就讓法院這樣的空間來審判她/它(舞蹈)。在這座海岸城市,如何看見如海一樣寬廣的藝術之門?我們用身體探問~
很遺憾,一年後,我仍無法親自到現場與觀眾分享,希望人在澳門的你,能到場感受這短篇作品;)
#在法院跳舞 編舞:周書毅
舞者: Alexis Kam金曉霖
燈光:林俊熠
舞監:麥志輝
影片策劃:周書毅 × 金曉霖
攝影/海報設計:汪圓清(他同時也是同場演出的《本作品名字無法描述本作品內容》的共同創作者)
21.5|星期五|20:00
22.5|星期六|15:00 & 20:00
舊法院大樓二樓
票價:澳門元180
👉 澳門藝術節 Macao Arts Festival
https://www.icm.gov.mo/fam/31/cn/content/3651/
澳門藝術節 在 Jason's Lif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土豪哥與太后的匪類人生:https://goo.gl/xFyRcT
Jason's Life:https://goo.gl/Kca5qX
youtube:https://goo.gl/rCcM5h
Line:@gcs9217o
IG:https://goo.gl/qzUhyU
----------------------------------------
#澳門Macau #2019年響朵街頭藝術節 #司打口
2019年響朵街頭藝術節 in 澳門司打口
今年已經邁入第三年的藝術節
是以街頭塗鴉文化發起
齊聚全球知名街頭塗鴉藝術家
把司打口一帶的牆面注入了新生命

澳門藝術節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澳門攻略 #氹仔 #袁志偉
https://www.mrlamsan.com/2019/08/taipavillagemacau.html
氹仔城區文化協會獨家呈獻澳門著名插畫師袁志偉之首次個人展《 想什麼?》– 袁志偉童書展覽,透過一本獨立出版的兒童圖書,呈現小孩子的內心世界,並解釋「做白日夢」這個心理現象其實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包括成年人及兒童。這本兒童圖書的故事沒有一個特定的結局,有待讀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探究。因此,它是父母及成年人的良伴,為他們提供有趣的閱讀體驗。
「用故事的力量豐富我們的想像。」 袁志偉
https://www.taipavillagemacau.com/tc/event/what-are-you-thinking-picture-book-by-un-chi-wai/
袁志偉,澳門插畫師,平面設計師。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合作過的客戶包括:DFS, LINE, T2 tea, 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 HK等等。除了與世界各地不同的品牌合作外,他也積極參與不同的藝術活動,例如: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等。
策展人序言
袁志偉是一位年輕、獨立而才華橫溢的本地插畫藝術家,憑著其積極而精明的個性,擅於為插畫創造出不同的故事和角色。目前為止他最大型的作品之一是2016年為澳門文化局策劃的「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設計角色,數個龐大而立體的角色和色彩鮮艷的吉祥物,其中最高那一個達4米,聳立於塔石廣場,令巡遊更生動活潑,並營造出喜慶與異想天開的氣氛。
在他的首次個人展覽中,袁志偉以極簡手法向一群目標觀眾展示一本獨立出版的兒童圖書,解釋「做白日夢」這個心理現象其實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兒童和成人,而且可被描述為「關於一個人喜歡做或將來想要實現的事情的一系列令人愉快的想法(劍橋詞典)。」雖然這題目在科學上仍然頗具爭議,但有些作者認為,透過做白日夢,兒童學會內在反思,並把日常生活經驗的情感含義與個人意義建構過程聯繫起來,實際上非常重要。
這本精美兒童圖書裡的故事沒有一個特定的結局,有待讀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探究。因此,它是父母及成年人的良伴,為他們提供有趣的閱讀體驗。
受到這本童書啟發,Gugumelo 藝術教育度身訂造了一套繪本偶劇,演繹童書裡的故事,並將在展覽開幕當天首次公演,其後陸續在其他本地機構演出。Gugumelo是一間藝術教育中心,旨在透過戲劇教育的方式,開發兒童的創造力、表達力及世界觀。

澳門藝術節 在 連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商演,火舞,LED,雷射激光,舞蹈,春酒,尾牙,發表會,教學,編排,講座,歡迎各式公關活動洽詢 】
聯絡方式 連長(Lien):(+886)921-133-355
E-mail:firelien@hotmai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dreamfire
Website:www.tsfiregrou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