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經驗看台灣,公園設計需要師法自然】
昨天去參加一場由旅澳十幾年的景觀建築師--李怡貞主講的【澳洲森林城市經驗&兒童特色遊戲場】國際講座,會中看到很多澳洲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的案例,城市中充滿了綠意和生態,公園的景觀也是大量的森林、高草、巨石、流水,兒童遊具都看不到塑膠材質,遊具下方都會用沙子、木削,反觀台灣的罐頭遊具、塑膠地墊,公園的自然生態非常匱乏,真的落差很大。
老師有特別提到城市裡的小孩因為缺乏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會產生很多的問題,發展和創造力都會受影響,這在國外為了這件事情,出了一本叫做【失去山林的孩子】的書,因此澳洲的公園設計一定是模仿大自然,不 樣台灣的公園人工水泥感這麼重。
特公盟的澳洲特派員潘女士,因為看了李老師的書,決定帶著小孩去澳洲,用雙腳踏遍書裡面寫的每一個公園和遊戲場,感受到澳洲隊遊戲場的定義是冒險和挑戰,不像台灣總是用安全扼殺小孩玩的權利。
感覺和樹木保護的議題好像,政府總是用需要100%的安全為藉口,把樹砍得亂七八糟,但如通交通會有事故,玩水難免死人,管理不該無限上綱的要求零事故,尤其是面對颱風這種天災。
樹要壯美能遮蔭,遊具要夠刺激有挑戰,豈能用一句有安全疑慮就輕易抹煞呢?
李怡貞老師把澳洲的兒童遊戲場集結成《玩遊戲 · 瘋設計:澳洲精選13個經典遊戲場案例》一書,有興趣的朋友推薦給各位: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
澳洲城市 特色 在 InZtyle.hk.zack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成報旅遊專欄"悠遊博客"
阿德萊德為南澳的首府,恬靜的多倫斯河(River Torrens)橫貫東西,將整個城區劃分為南北兩區,北區為寧靜優美的住宅區,南區則是熱鬧的商業區。市中心被草木環繞,遍佈建築古跡,沿著North Terrace漫步,便可遊覽澳洲博物館,南澳藝術館,州立圖書館,國會大樓及譽為阿德萊德“藝術之心”的Adelaide Festival Centre等文化及歷史地標場所,一切盡在距步之間。難怪被Lonely Planet選為2014年世界最佳旅遊系列的唯一澳洲城市,給人的印象是高雅及富有文化氣息的“綠色之都”。
拋開城市生活,只需30分鐘車程便可到達Adelaide Hill。標誌性的漢多夫德國村(Hahndonf)是澳洲最古老的德國移民居住地,主街道上的麵包店和香腸店彌漫著濃烈德國風味,各種紀念品及手工藝品店堪稱一大特色。攀上Mount Lofty Summit 山頂上佇立遠眺,阿德萊德市區全景盡收眼底,大自然的風光氣息讓人心醉神迷。
阿德萊德市中心乘搭有軌電車約30分鐘便可到達歷史悠久的格雷爾海灘 (Glenelg Beach),19世紀時歐洲人移民到南澳洲並最早開放的城鎮就是這裡。穿過莫斯裡廣場(Moseley Square),沿著歷史悠久的碼頭長堤漫步,臨海擁有潔白幼滑的沙灘,遊客率性地享受日光浴,待到黃昏欣賞美麗到極點的海上日落,襯著餘暉把天上雲霞映照得一陣黃、一陣紅,幻變的色彩讓人屏息瞪目,來到了就明白為什麼這裡是阿德萊德最受歡迎的海灘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