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AI 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
健康大數據、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醫療研發的新聖杯,新冠肺炎(COVID-19)更將 AI 技術推上防疫舞臺,各國紛紛串聯大數據監控足跡或採用電子圍籬。但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天網」恢恢,公衛醫療的新利器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世界為了因應危機展開大規模協作,從即時統計看板、預測病毒蛋白質結構、電子監控等,大數據與 AI 技術不約而同派上用場。但當數位科技介入公共衛生與醫療健康體系,也引發人權隱私的兩難爭議。
2020 年的最後一夜,臺灣再次出現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警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都不應參加大型跨年活動。而且,千萬別心存僥倖,因為「天網」恢恢,「我們能找得到您」!有天網之稱的電子圍籬 2.0 出手,許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挑起國家進行隱私監控的敏感神經。
隱私爭議不只在防疫戰場,另一個例子是近年正夯的精準醫療。2021 年 1 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臺灣勇奪亞軍,主要歸功於健全的健保、癌症資料庫及尖端資訊科技。
國際按讚,國內反應卻很兩極。早前曾有人質疑「個人生物資料」的隱私保障,擔憂是否會成為藥廠大數據;但另一方面,部分醫療研究者卻埋怨《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很嚴、很卡,大大阻擋了醫學研發。為何國內反應如此分歧?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原因之一是,
《個資法》早在 2012 年就實施,跑在 AI 時代之前,若僅僅仰賴現行規範,對於新興科技的因應恐怕不合時宜。
健保資料庫爭議:誰能再利用我們的病歷資料?
來看看曾喧騰一時的「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民間團體批評,根據《個資法》,如果是原始蒐集目的之外的再利用,應該取得當事人同意。而健保資料原初蒐集是為了稽核保費,並非是提供醫學研究。
但支持者則認為,健保資料庫是珍貴的健康大數據,若能串接提供學術與醫療研究,更符合公共利益。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種種爭議,讓醫學研究和資訊隱私之間的紅線,顯得模糊而舉棋不定。何之行指出,「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權衡拉鋸,不僅是長久以來政治哲學家所關心的課題,也反映了現代公共衛生倫理思辨的核心。
我們有權拒絕提供資料給醫療研究嗎?當精準醫療的腳步飛也似向前奔去,我們要如何推進醫學科技,又不棄守個人的隱私權利呢?
「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是近年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健康大數據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對症下藥。但健康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隱私與自主權,成為另一重要議題。
去識別化爭點:個資應該「馬賽克」到什麼程度?
何之行認為,「健保資料庫爭議」短期可以從幾項原則著手,確立資料使用標準,包括:允許退出權(opt-out)、定義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
「去識別化」是一道安全防護措施。簡單來說:讓資料不會連結、辨識出背後真正的那個人。何之行特別分享 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 的慘痛教訓。
2017 年,DeepMind 與英國皇家醫院(Royal Free)的協定曝光,DeepMind 從後者取得 160 萬筆病歷資料,用來研發診斷急性腎衰竭的健康 APP。聽來立意良善的計畫,卻引發軒然大波。原因是,資料分享不僅未取得病患同意,也完全沒有將資料去識別化,每個人的病史、用藥、就醫隱私全被看光光!這起爭議無疑是一大教訓,重創英國社會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
回到臺灣脈絡。去識別化指的是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個資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特定個人。但要達到什麼樣的隱匿保護程度,才算是無從識別特定個人?
何之行指出,個資法中的定義不甚清楚,混用匿名化(anonymous)、假名化(pseudonymised)、去連結(delink)等規範程度不一的概念。臺灣也沒有明確定義去識別化標準,成為爭點。
現行法令留下了模糊空間,那麼他山之石是否能提供參考?
以美國《健康照護可攜法案》(HIPAA)為例,法案訂出了去除 18 項個人識別碼,作為去識別化的基準;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則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
退出權:保留人民 say NO 的權利
另一個消解爭議的方向是:允許退出權,讓個人保有退出資料庫的權利。即使健保資料並沒有取得民眾事前(opt-in)的同意,但仍可以提供事後的退出選項,民眾便有機會決定,是否提供健康資料做學術研究或商業運用。
何之行再舉英國國民健保署 NHS 做法為例:英國民眾有兩階段選擇退出中央資料庫 (NHS Digital)的機會,一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家庭醫師將自己的醫病資料上傳到 NHS Digital,二是資料上傳後,仍然可以在資料分享給第三方使用時說不。畢竟有人願意為公益、學術目的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對商業用途敬謝不敏;也有人覺得只要無法辨識個人即可。
近年,英國政府很努力和大眾溝通,希望民眾認知到資料分享的共善,也說明退出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鼓勵人們留在資料庫內,享受精準醫療帶給個人的好處。可以看到英國政府藉由公眾溝通,努力建立社會信任。
參照英國經驗,目前選擇退出的比率約為 2.6%。保留民眾某種程度的退出權,但善盡公眾溝通,應是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一種做法。
歐盟 GDPR 個資保護的四大原則
健保資料庫只是案例之一,當 AI 成為大數據浪潮下的加速器,最周全之策仍然是針對 AI 時代的資料運用另立規範。 歐盟 2018 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便是大數據 AI 時代個資保護的重要指標。
因應 AI、大數據時代的變化,歐盟在 2016 年通過 GDPR,2018 年正式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包括行動裝置 ID、宗教、生物特徵、性傾向都列入被保護的個人資料範疇。
歐盟在法令制定階段已將 AI 運用納入考量,設定出個資保護四大原則:目的特定原則、資料最小化、透明性與課責性原則。
其中,「目的特定」與「資料最小化」都是要求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應在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內,也就是只提供「絕對必要」的資料。
然而,這與大數據運用需仰賴大量資料的特質,明顯衝突!
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大幅、甚至沒有「特定目的」的廣蒐資料;資料分析後的應用範圍,也可能超出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如何具體界定「特定目的」以及後續利用的「兼容性判斷」,便相當重要。這也突顯出「透明性」原則強調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義務。當蒐集方成為主要的資料控制者,就有義務更進一步解釋那些仰賴純粹自動化的決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透明性原則的用意是為了建立信任感。」何之行補充。她舉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將演算法自動化決策的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歐盟發放申根簽證都會參考。然而,所有被納入評分系統的人民,卻無從得知這個龐大的演算法系統如何運作,也無法知道為何自己的信用評等如此。
芝麻信用表示,系統會依照身分特質、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五類資料,進行每個人的信用評分,分數介於 350-950。看似為電商系統的信用評等,實則影響個人信貸、租車、訂房、簽證,甚至是求職。
這同時涉及「課責性」(accountability)原則 ── 出了問題,可以找誰負責。以醫療場域來講,無論診斷過程中動用了多少 AI 工具作為輔助,最終仍須仰賴真人醫師做最後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尊重醫病關係,也是避免病患求助無門的問責體現。
科技防疫:無所遁形的日常與數位足跡
當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人心惶惶、對未知病毒充滿恐懼不安,科技防疫一躍成為國家利器。但公共衛生與人權隱私的論辯,也再次浮上檯面。
2020 年 4 月,挪威的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推出一款接觸追蹤軟體,能監控足跡、提出曾接觸確診者的示警。但兩個月後,這款挪威版的「社交距離 APP」卻遭到挪威個資主管機關(NDPA)宣告禁用!
挪威開發了「Smittestopp」,可透過 GPS 與藍牙定位來追蹤用戶足跡,提出與感染者曾接觸過的示警,定位資訊也會上傳到中央伺服器儲存。然而,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NDPA)宣告,程式對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政府應停止使用並刪除資料。
為何挪威資料保護機關會做出這個決定?大體來說,仍與歐盟 GDPR 四大原則有關。
首先,NDPA 認為挪威政府沒有善盡公眾溝通責任,目的不清。人民不知道這款 APP 是為了疫調?或者為研究分析而持續蒐集資料?而且,上傳的資料包含非確診者個案,違反了特定目的與資料最小蒐集原則。
此外,即便為了防疫,政府也應該採用更小侵害的手段(如:僅從藍牙確認距離資訊),而不是直接由 GPS 掌控個人定位軌跡,這可能造成國家全面監控個人行蹤的風險。
最後 NDPA 認為,蒐集足跡資料原初是為了即時防疫,但當資料被轉作後續的研究分析,政府應主動說明為什麼資料可以被二次利用?又將如何去識別化,以確保個資安全?
換言之,面對疫情的高度挑戰,挪威個資保護機關仍然認為若沒有足夠的必要性,不應輕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家採用「Smittestopp」這款接觸追蹤軟體,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有效的疫情控制,並不代表必然需要在隱私和個資保護上讓步。反而當決策者以防疫之名進行科技監控,一個數位監控國家的誕生,所妥協的將會是成熟公民社會所賴以維繫的公眾信任與共善。」何之行進一步分析:
數位監控所帶來的威脅,並不僅只於表象上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害,更深層的危機在於,掌握「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後對於特定當事人的描繪與剖析。
當監控者透過長時間、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對於個人的「深描與剖繪」(profiling)遠遠超過想像──任何人的移動軌跡、生活習慣、興趣偏好、人脈網絡、政治傾向,都可能全面被掌握!
AI 時代需要新法規與管理者
不論是醫藥研發或疫情防控,數位監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參照各國科技防疫的爭論、歐盟 GDPR 規範,何之行認為,除了一套 AI 時代的個資保護規範,實踐層面上歐盟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例如,對隱私風險的脈絡化評估、將隱私預先納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理念(privacy by design),「未來照護機器人可能走入家家戶戶,我們卻常忽略機器人 24 小時都在蒐集個資,隱私保護在產品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納入考量。」
另外最關鍵的是:設置獨立的個資監管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資料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專責監控公、私營部門是否遵循法規。直白地說,就是「個資警察局」。何之行比喻,
如果家中遭竊,我們會向警察局報案,但現況是「個資的侵害不知道可以找誰」。財稅資料歸財政部管,健康資料歸衛福部管,界定不清楚的就變成三不管地帶。
綜觀臺灣現狀,她一語點出問題:「我們不是沒有法規,只是現有的法令不完備,也已不合時宜。」
過往許多人擔心,「個資保護」與「科技創新」是兩難悖論,但何之行強調法令規範不是絆腳石。路開好、交通號誌與指引完善,車才可能跑得快。「GDPR 非常嚴格,但它並沒有阻礙科學研究,仍然允許了科學例外條款的空間。」
「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臺灣擁有世界數一數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唯有完善明確的法規範才能減少疑慮,找出資料二次利用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點,也建立對於資料二次利用的社會信任。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814-ai-privacy-medical?fbclid=IwAR0ATcNjDPwTsZ4lkQpYjvys3NcXpDaqsmE_gELBl_UNu4FcAjBlscxMws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0的網紅林飛如Frey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看不見的潘朵拉」,小飛改用中文流行歌曲少見的哥德式曲風來詮釋這個寓言故事,潘朵拉不顧宙斯的叮嚀,因好奇心的驅使,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釋放出了聖經中的七原罪:驕傲、憤怒、妒忌、不貞潔、 貪食、懶惰、貪婪,在慌張的同時,潘朵拉關上了盒子,把最後一個名叫「希望」的關在盒子之中… 小飛顆粒分明的演唱方式...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的推薦目錄: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林飛如Frey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潘朵拉盒遊戲目錄-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潘朵拉盒遊戲目錄-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童話透中島- #潘朵拉的盒子是什麼比喻? #赫克力士長戢大兜蟲 ... 的評價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心理師語錄】情緒的潘朵拉之盒
。
情緒是潘朵拉之盒
最先衝出來的是負面情緒
也是最難受、難堪、絕望的
都跑出來後,留在盒子裡的是,希望(正面情緒)
。
關上盒子的,是社會內化後的守門員
打開盒子的,是關係裡的重要移情
這些都是情緒運作的概念
。
突然想起這比喻裡,潘朵拉在哪、在做什麼呢?她原本的形象可是活潑、好動、好奇的小女孩呢...
。
(在古希臘語中,Pandora原文意指「擁有一切天賦的女人」。)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年底了,來總結一下今天最大的事件,關於那個不能說的病毒。照例,信不信由你,有認識我朋友的,或許還有私下對話紀錄可以翻。
總之,我個人最大的收穫是,對情報與資訊作戰中,非理性因素的認識,也更能明瞭近代幾次大戰,為何有更強大的武裝,卻敗給意志力更強的對手,其背後的原因絕不簡單,非是用物質與精神兩因素帶過,而涉及到深層的意識。
這篇有點長,其實不大適合放臉書,不過管他的。XD
這個病毒最早應該可以追蹤到去年9月,香港反送中事件,耳聞到一些有醫衛專業的情報人員進入香港,當時大家在猜是大量使用催淚彈,會降低免疫系統。10月底開始覺得不對,因為這些人消失了,跑到中國內地去,知道的人都一頭霧水。11月才傳出,美國CDC有人懷疑SARS ver2好像出現了。12月底就是各位都知道,台灣有人意識到中國武漢出大事,迅速提升應對層級。
不過,我們是運氣很好,一連串的時運,真的不要大意。
第一,就是SARS造成台灣重大傷害,讓之後的醫衛體系戒慎恐懼。
第二,南部每年應付腸病毒、登革熱,追蹤的經驗很多。
第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民進黨執政。
正確的說,是組織核心成員,掌權者與權力者身邊,醫衛體系出身者占比全球最高。前現副總統陳建仁、賴清德,時任副院長的陳其邁,全部都經歷SARS,非常了解外行領導內行會如何。馬英九造成的台北市悲劇,對當時內情稍有了解者都知道,是政治高層強押執行的結果。
沒有這些親身經歷,經驗豐富的人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台灣早就淪陷。戰略上的不變道理,所有的失敗都來自於「too late」,防疫就是一場戰爭,尤其對手是中國。
為何我前面說,對資訊與情報有點更深的體驗,因為美國CDC早就知道中國出事,為何政治層面沒有動?去看看川普在12月底到1月的團隊,只有一個算是醫衛人,還是偏民主黨的,事實上還真的很挺民主黨,換作是你會信任他?川黑那邊也別鬼叫自己正確,到今天還在相信CHO,足證根本不在乎疫情,只在乎反川。
我有這個體認是,1月知道大事不妙,卻沒有聽到後勤體系做出應對,私下提了一個memo給認識的,希望讓指揮中心知道,萬一中國台商大批回台,怎樣因應。事後證明我太過擔心,他們早就有準備,不是他們沒想到,實情是醫生們還真不知道,萬一台灣疫情炸掉,怎樣動員國家整體後備去撐住社會,這算是軍事戰略的領域。
所以陳時中他們怎麼做?用醫衛專業去做,直接把病毒阻絕在國外。有點概念的人應該都知道,要做到讓台商不回國,檢視電子足跡,使用手機定位自主隔離對象,這牴觸到多少法規。若不是政治面得到支持,可能嗎?
各位想像一下,假設蔡總統1月開防疫會議時,除了衛福部長以外,全部都是經濟、貿易專業,以及DPP最多的社運跟人權專家,會發生何事?手上資訊100條,只有1條支持先封鎖再說,其他99條都在說封鎖對經濟不利,隔離法條太多違法,不讓台商回國傷害人權,最後會怎樣?
膝蓋想也知道現在早就炸的亂七八糟。
簡單說,我想的是最糟的結果,因為我認為DPP會屈服在人權之下,讓大批台商還是回來。而當時的指揮中心早就決定防疫視同作戰,先擋住病毒其他再說。
換軍事說法就是,我想的是共匪已經登陸台灣,需要打城鎮巷戰。指揮中心是決定讓解放軍連登陸艦都上不去,用飛彈跟戰機炸到一片木筏都過不了海。後來知道我們1月份就採取戰爭思維,並用了現代軍事作戰的管理模式,我就放心不管了。
真的不用擔心打開啥米潘朵拉盒子,誰誰誰誰在蓋牌。
因為,就我們手中看到的資訊戰狀況,會相信這些資訊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只看深藍資訊群組的,另一種就是被左統訊息影響太深的那一批左派。
統稱被中國資訊戰滲透的那一些人。
但各位覺得可以高枕無憂?想太多了。用軍事狀態來比喻,台灣的確做的很好,但在資訊戰跟中國滲透的部分,我們現在比較接近一次大戰的馬恩河之役,動員所有後勤與義勇軍,終於擋下德軍進攻巴黎,然後挖了連到大西洋的壕溝陣地。敵軍依然想著怎樣破壞壕溝,打破陣地戰的困境,不管是使用毒氣還是飛機。
中國正面作戰打不下來,就採取敵後作戰,利用俾斯麥當年就在警戒的社會主義者,這些人1戰後慢慢被共產主義者取代。各位看戰史,只會知道硬實力的比較,以及很淺的文化影響,若涉獵夠多就會發現,當時的社會氛圍並沒有那麼單純。
法國擋下德軍攻進巴黎後,巴黎與後方城市不到一年就又恢復歌舞笙歌,知識分子亟欲收回交給軍方的權力,報紙媒體與反政府的社會主義者、共產份子合作,攻擊政府消極不作為。更有甚者,主張是推翻政府,換人做做看,為何?
跟現在深藍的神經病一樣,覺得政府蓋牌無能,換他們去做早就打贏。怎麼做?不要打壕溝戰,組織大軍殺進德國中心,三天抵達萊茵河、七天直指柏林,每一個都自比拿破崙。宣傳手法通通一樣,壕溝戰是政府蓋牌的表現,戰時體制是為了要擴權摧毀民主,你看看比利時邊境那場戰役,「德軍突破了1公里欸」,有夠無能的。
各位看看像不像?
你們以為結束了?這些人才不會停,1戰勝利後這些扯後腿的就開始竄改記憶,告訴大家將軍很無能,若當初給他管早就打贏,跟某個市長一模一樣。洗了20年,等到2戰爆發前,還在那邊說國際社會主義者應該大合作,共同團結反戰,我們左派要消滅邪惡資本家,共創美好與沒有戰爭的世界。
結果是2戰開打,法國軍備武裝都不齊備,德軍一殺進來,聽信左派和平論,認為不值得為法國流血的年輕士兵,被突破防線後就迅速潰散,一點都看不出父祖輩於1戰時,自動自發重組陣地,抵禦侵略到底的樣子。
誰害的?戰後沒有一個左翼共產知識份子承認,又回頭去寫要對抗資本家,繼續洗腦下一代年輕人,「這個社會主義不是真社會主義,那個共產主義是假的,我們才是真的」。
誰管你真不真,讓國家整代人放鬆懈怠,最後投共讓國家覆滅才是真的。
咦?我為何又彎過頭來罵人?
各位啊,你們以為2021會更好?2018原班人馬現在就在摩拳擦掌要複製2022了。
怎麼這麼敢?
因為戰敗沒有被踢出去,而天塌下來有更高的人扛著,那為何不再搞一次?現在已經確定台灣防疫戰士武藝高強,反正選輸了有人會負責,壓力增加的只是那些防疫的人嘛。
我的意見沒那麼複雜,防疫是戰爭,戰時體制不分左右,蠢左才會跟你說管制就是左派所以右派錯誤,大家要聽我們的。
中國對台灣的戰爭沒有停過,記得教父的台詞,誰叫你去談判的那個人就是叛徒。
注意看,誰跟你說要綏靖,對國內那些散布謠言的紅統左統,應該要放寬心胸,相信台灣人有辨別的能力。
那個就是鬼。
#我們現在還是走在鋼索上
#有人要你跳下去就不會心驚膽跳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林飛如Frey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看不見的潘朵拉」,小飛改用中文流行歌曲少見的哥德式曲風來詮釋這個寓言故事,潘朵拉不顧宙斯的叮嚀,因好奇心的驅使,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釋放出了聖經中的七原罪:驕傲、憤怒、妒忌、不貞潔、 貪食、懶惰、貪婪,在慌張的同時,潘朵拉關上了盒子,把最後一個名叫「希望」的關在盒子之中…
小飛顆粒分明的演唱方式,和高亢嘶喊的唱腔交互運用,用這個西臘神話故事,加上小飛本身經歷,以潘朵拉比喻著七原罪,瘋顛卻壓抑著,用冰冷的表情看待這個被她毀滅的世界
…到頭來,誰又能真正抱持著希望,去分辨世間的真話或謊言呢?
看不見的潘朵拉
詞/曲:飛 編曲:劉傑洛 導演:王狐狸
我以為看不見潘朵拉 以為我接近天堂
貪婪無盡的慾望 籠罩在每個朝陽
月光升起一曲奏鳴合了誰的心腸
陽光灑下一地溫馨騙了誰的融化
我能理解誰的謊
孤單模樣吵雜喧嘩瀟灑張牙舞爪
寂寞綁架狼狽收場笑看人走茶涼
有誰陪在我身旁
時間快轉 畫面停擺 重複播放 盪氣迴腸
推開窗又看見了誰的眼光
閉上眼睛讓靈魂品嚐流浪
那些陳舊過往 遙遠漫長 孤芳自賞
現在還有什麼值得被期待收藏
如果這世界沒有真話 沒有眼淚和信仰
貪婪無盡的慾望 籠罩在每個朝陽
誰能 救贖我被蟒蛇纏繞住的希望
一雙灰色翅膀能不能展翅飛翔
誰是真心披上一層狼皮餓虎撲羊
誰又假意點上一盞光亮指引方向
我能相信誰的話
小草抬頭仰望天空以為雲在遊蕩
繁星低頭俯瞰夜色以為花在徜徉
風能聽見誰的慌
流連忘返 躊躇徘徊 過目不忘 新痕舊傷
推開窗又看見了誰在身旁
閉上眼睛讓靈魂想像流浪
那些陳舊過往 咫尺天涯 孤芳自賞
現在還有什麼值得被期待收藏
如果這世界沒有假像 沒有虛華和偽裝
幻滅重生的力量 醞釀在每個朝陽
誰能 帶我走出罪惡綑綁住的絕望
一把鑰匙能不能暫停 被原諒
Invisible Pandora~ Invisible Pandora~ Invisible Pandora~ Saw Pandora~
我以為看不見潘朵拉 以為我接近天堂
貪婪無盡的慾望 出現在每個朝陽
誰能 救贖我被蟒蛇纏繞住的希望
一雙灰色翅膀能不能展翅飛翔
一把鑰匙能不能暫停 被原諒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warmhearteds...
數位上架連結 https://lnk.to/Freya_Secret
亞神音樂娛樂 http://www.asiamuse.com.tw/album.php?...
#林飛如Freya
#看不見的潘朵拉
#秘密專輯
#亞神音樂娛樂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潘朵拉盒遊戲目錄-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潘多拉盒6 遊戲目錄| 潘朵拉遊戲- 訂房優惠報報. 月光寶盒9D街機模擬器/雙人格鬥搖桿壓克力面板&鐵盒外觀製2700個遊戲含3D遊戲2020年式 ... ... <看更多>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童話透中島- #潘朵拉的盒子是什麼比喻? #赫克力士長戢大兜蟲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潘朵拉的盒子 是什麼比喻? #赫克力士長戢大兜蟲取名由來又是什麼呢? 希臘神話深深影響西方文明不管是創作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比喻就連電視電影動畫漫畫都有好多以希臘 ... ... <看更多>
潘朵拉的盒子比喻 在 潘朵拉盒遊戲目錄-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潘多拉盒6 遊戲目錄| 潘朵拉遊戲- 訂房優惠報報. 月光寶盒9D街機模擬器/雙人格鬥搖桿壓克力面板&鐵盒外觀製2700個遊戲含3D遊戲2020年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