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首座"漂浮農場"荷蘭誕生! 新農業經濟對抗氣候變遷,年輕世代投入永續經營】
當2018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氣候變遷與成長理論領域時,氣候 創新科技 與經濟,注定成為人類最迫切的顯學,漂浮農(牧)場(Floating Farm)也因此成為焦點。
在荷蘭鹿特丹港口,這是全球第一座位於海上的"智慧漂浮農(牧)場"(Smart Floating Farms)。所謂漂浮農場的定義是,打破農場在陸地的限制,它在離岸的海中操作,利用佔地表近71%的海洋,於是能大量節省珍貴土地和資源,且大為縮短,產出食物和消費者間的距離。
(溫格登\荷蘭"海上農場"創辦人 & Beladon執行長)
(農場在海上)能多保留陸地的原貌,人類創新的利用不同的空間,才是解決未來人口增長的方法
剖析這座荷蘭的"智慧漂浮農場",是科技和永續能源系統的結晶,它由三層輕量型模組打造,每一層都是可透視的落地玻璃幕牆,地下層是海水淡化和處理奶源的水資源管理,地面層是畜牧場飼養40隻乳牛,牛隻可以自由漫步在地板鋪設特殊尿液處理膜的牛廄和擠奶區,還可以通過漂浮農場和陸地間的斜坡通道,在陸地休息。
(溫格登\荷蘭"海上農場"創辦人 & Beladon執行長)
在這個海上平台 養殖40隻乳牛以高自動化運作,擠奶機器人加上運送帶機器人
頂層則舖滿太陽能板和種植各樣牧草,這裡所有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利用沼氣池,再轉換成可再生的肥料,增加自給自足的能力。這種"來自海上的農場和牛奶",預計今年底正式營運後,每天將生產800公升奶源,就地供應鄰近都市的需求。
(溫格登\荷蘭"海上農場"創辦人 & Beladon執行長)
將食物運往全球各地,是非常汙染的過程,不但有損食物品質,更造成食物耗損,所以我們必須發明不同的運送模式,以最短距離運送給民眾,這就是海上農場的目的,前所未有完全創新的模式
突破性的"海上漂浮農場",背後是與海爭地,解決人口急增糧食短缺,減少碳排,再加上對抗氣候變遷的四大概念。因為整座農場用錨固定於海底,房屋沉在水中約有1.5米多,即使颶風侵襲,農場最大擺動範圍也不超過幾毫米,保護動植物不受摧毀。
創辦人溫格登透露,2012年他就在紐約目睹颶風桑迪來襲,當時災難性洪水和大面積破壞,造成物流運輸和食物生產受阻,兩天內,紐約幾乎沒有新鮮食物,在荷蘭鹿特丹港務局的批准下,不受颶風或乾旱影響的"海上漂浮農場",於是應運而生。
英國BBC觀察,全球各國近五年來的創新農業型態不斷推陳出新,"海上漂浮農場",即是從"垂直農場"的創新農業型態而來。強調農勞人力能少50%,同等面積的農地 農獲卻高出120倍的"垂直農場",在全球各大城市掀起風潮。
(Spread影片片段)
座落在日本京都,這家企業歷經超過10年的研發,通過水耕法 和人工照明科技,創造出大規模"垂直農場"來栽培青蔬,每一天,21000份新鮮 水選 安全的萵苣,從"垂直農場"直送到全日本的超市
(CBS記者)
這裡就是"垂直農場"的樣貌,芝麻菜 甘藍 西洋菜全以室內種植,整個種植平台高七層樓 成果非凡,Aerofarm說,這裡每年能種出170萬磅的綠色蔬菜
(CGTN記者)
這種小規模的農業類型,專家說已經越發引起政府和地方團隊的興趣,中國大陸也躍躍欲試,中國地形上多低窪濕地三角洲,很多地理特質與荷蘭類色
據聯合國報告,全球人口在2050年,將從目前的73億人成長3成達97億人,為了餵養近百億人口,食物生產將必須比2007年增加70%,這將是面對頻繁極端氣候下的人類社會極大的壓力。日經新聞評論,未來的新農業經濟,一.必須對抗氣候變遷,二.皆能在各地複製,三.獲利和營運能吸引年輕人投入,四.能對環境友善永續經營。從垂直農場到漂浮農場從歐洲到亞洲,未來人類的農業經營,恐怕也將更創新更趨一致性了。
漂浮屋鹿特丹 在 旅行慢漫 Rita at some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往鹿特丹
Day 7 日記
今日早晨搭 FLIXBUS 從阿姆斯特丹前往鹿特丹。
提早半小時來到 Amsterdam sloterdijk 的 FLIXBUS 巴士站,結果手機傳來這班巴士將延誤半小時的訊息。
總算上車後,車掌太太說明因為塞車而延誤。即使如此,司機努力趕行程,最後也只比預定抵達時間晚 10 分鐘而已。
來到鹿特丹,現代時尚的建築林立,與其他的歐洲城市很不一樣。那是因為二戰期間,鹿特丹因為德國迫使中立國荷蘭投降的戰場,瘋狂轟炸的結果,鹿特丹幾乎夷為平地。
戰後的鹿特丹,重建相當緩慢,那是悲傷情緒的展現!直到八零年代市政府積極規劃,才有現在城市的新風貌。
有趣的是,許多建築師把鹿特丹當作表演舞台,設計了許多千奇百怪的建築,才讓鹿特丹變得那麼的精采。
從鹿特丹車站到住宿的地方有點距離,但我還是決定沿著運河步行,雖然需要 20 分鐘的路程,但是陽光舒緩、微風徐徐,步道更是平順好走,因此就算拉著行李也不覺得累。
今天住宿的膠囊旅館,是一間非常潮、非常時尚的旅店,空間雖小但是住起來卻非常舒服,之後再仔細介紹。對了,旅館的服務小姐,一站起來,嚇一跳,我只到她胸部!
午後就到 Markthal 市集逛逛、吃午餐。拱形的建築由玻璃帷幕組成,室內的彩繪更是映照其上,好像各種蔬菜水果們都漂浮在空中的感覺,非常吸睛、非常美!
Markthal 市集旁,更有鉛筆屋、水管屋、方塊屋等造型的建築聚集。鹿特丹,也太有意思了吧!
晚餐吃了 Frietboutique 的薯條!!!薯條也能當正餐?牢騷已經寫在前一篇了,哈!
#西歐獨旅
#荷蘭 #鹿特丹
#Markthal市集
漂浮屋鹿特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氣候變遷系列:借鏡荷蘭的治水經驗
(紀錄片段)
海水伴隨著強風衝垮堤岸,大水在低處的鄉間氾濫。
1953年1月31號,寒冷刺骨的周末晚上,北海風暴加上大潮,帶來5.6公尺水位,荷蘭西南部的海堤逐一崩潰,世紀大水淹沒荷蘭20萬公頃土地,1835人死亡,近五萬棟房屋一夕摧毀,經濟損失高達10億荷蘭盾 。
水災兩星期後,荷蘭政府成立防洪委員會推動《三角洲工程 》,在鹿特丹以南的海灣間修建水壩 防洪壩等12項重大水利建設,1956年動工1986年正式啟用,歷經30年。
(荷蘭皇室)
《三角洲工程》已經完成
以足夠抵擋千年一次的大洪水標準,打造出全世界最長的移動式防洪大壩和活動水閘門,仍然是以防堵的觀念看待洪水。
然而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90年代萊茵河岸兩次大水災,加上2005年卡翠娜,颶風巨大毀滅力的啟示,再堅固的堤壩吸飽水分後隨時可能倒塌:荷蘭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防洪觀念。
2008年成立了《三角洲委員會》,這是全球第一個因應暖化危機而設的獨立政府單位,由前農業部部長領軍,進行百年防洪計畫與危機管理,完整的治水方案就從暖化研究與國土規劃開始。
當時三角洲委員會秘書長表示:
(林格蘭德\三角洲委員會秘書長)
這委員會好處是很快就開始運作,因為你不能一直辯論這問題多年,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無法準確預期海平面會上升到多高,未來溫度會上升到多高。
(高爾\美國前副總統)
北極的冰圈快速融化,如果完全融化,全世界的海平線將上升20呎,這是曼哈頓世貿中心紀念碑將沉入水底
科學家的暖化預警,許多人已經體認到並非危言聳聽,荷蘭政府早就把最糟的情況納入考量,防洪對策藍圖計畫在本世紀結束前,支出千億歐元,平均每年超過10億歐元,填沙養灘 防禦海水倒灌。
(維爾曼\三角洲委員會主席)
沒有時間再浪費了!
而且先前委員會設定的標準也沒達成,全國30%的堤岸太低,我們可不想等到災難發生時才做。
國會提案立法從天然氣收入撥款,成立這筆每年超過10億歐元的防洪基金,對抗暖化已沒有時間再等待。
荷蘭的海平面預計2050年將上升40公分,2100年時上升85公分到1.3公尺,荷蘭政府的治水原則是:還地於河 還地於水,全方位國土重新規劃。
(李鴻源\台大土木系教授)
他們(荷蘭)在北邊就把這塊還給海洋了,因為你花再多錢來弄都沒有用,第二個 這是他們國家的命脈就是鬱金香,鬱金香把它移到內陸去了,因為它這邊 德國的邊界這邊比較高。
透過密集對話後,民間也支持政府政策,低地住戶願意遷村遷地把土地讓給水路,以保護下游的城鎮。
(荷蘭遷居牧場主人)
以前的農場在那裏 是的,河流在那裏。
農民則遷到不必擔心淹水的高處,同時換得全新的農場和農舍。
氣候變遷也會影響糧食供給農人還得研究甚至開始種植,比較耐得住鹽分的作物。
(記者vs.農人)
你怎麼知道哪一個品種可行?
就是讓植物告訴我們,哪一種可以耐鹽,那一種不行。
萊茵河三角洲部份低窪地帶和湖泊變為滯洪區,給暴漲的海水河水多一些流動的空間。
(李鴻源\台大土木系教授)
譬如說他們就開始,他們蓋房子就需要堤防,跟所有的景觀全部結合,他可能要做滯洪池,他可能有些地方,讓它跑出一個疏洪道出來。
中央政府統一規劃治水戰略,整合跨部會與地方的支持,是荷蘭防洪成功的另一項關鍵,即使沒有足夠的土地作滯洪區,他們也不會堆置消波塊 防洪,而是在海邊大量填沙 人工造灘,創造更大的行水面積和氾瀾區。
荷蘭水利學者表示:
(范德瑞爾\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研究小組)
「我們不要把水看作敵人,而是要和水共存,並且利用水來尋找解決之道。」
自然防洪的作法減少海水倒灌的危機,也避免河水鹽度上升,破壞人們飲用水與農業灌溉系統。
(范德瑞爾\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研究小組)
因為氣候變遷是全球性問題,但每個國家都以不同方式,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做出反應。
「我們認為我們已找到一個方式,來處理氣候變遷危機,但未定是最好的方式。」
荷蘭因此成立一個跨國的三角洲聯盟(delta alliance),希望將治水經驗輸出到世界各國,也曾有意和台灣合作,協助解決水利問題。
但據李鴻源表示,十多年來即使歷經數次研討會,台灣政府主要關鍵𠄘諾始終無法落實,只在原地踏步。
荷蘭不僅政府改變國土計畫,民間甚至直接前衛地設計出,漂浮在水上的房屋《鹿特丹漂浮亭》
,表面使用高透光性的環保薄膜材料 (ETFE),位於屋頂處設置開口控制冷熱空氣進出,達到冬暖夏涼。
艾瑟爾堡(Ijburg)則是阿姆斯特丹第一個浮動社區,預計容納四萬人居住,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看好遠景。
(歐道斯\荷蘭建築師)
我們認為水具有比陸地更好的可持續性
(記者)
感覺怪怪的,那些水就在窗戶外面
(住戶)
是 ,是沒錯,但換個角度來看,那些水並不在你的屋子裡面。
(記者)
作為荷蘭人,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們喜歡住在由水包圍著的環境中?
(住戶)對 ,這樣很平靜,感覺很安詳。
全境無山,大半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人,早就已經領悟到現在的水,不必然成災。
它可以是明天的土地,以及未來的鄉村甚至城市面貌的一部分。
漂浮屋鹿特丹 在 荷蘭水陸兩棲巴士- GEG Travel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48位乘客,除了穿梭於 鹿特丹 街頭,也會「 漂浮 」在默兹(Meuse)運河上。在陸上穿過城市所有的景點,包括伊拉斯謨大橋(Erasmusbrug)、歐洲塔公園和 ... ... <看更多>
漂浮屋鹿特丹 在 荷蘭新住宅型態「漂浮紙板屋」探秘- 水上城市- 科技新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據統計,全球海平面正以每年1.9 公釐(mm)速度上升,地勢低漥的荷蘭第二大城市 鹿特丹 (Rotterdam)也面臨城市空間日益不足的問題。近年來, 鹿特丹 推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