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放什麼電影國家也要管?
——
你知道嗎?以前的電影不是被禁播,就是要經過審查刪剪後才能播。
1988 年的台語電影《林投姐》描述一位本省癡情女遭外省負心漢欺騙,最後自殺化身厲鬼復仇。一開始送審時,電影檢查處認為電影涉及「提倡迷信邪說」,於是將女子化作鬼魂的片段刪剪。
電影上映後,臺灣省政府官員認為本省人看完戲後,對於外省人的負面情感更嚴重,最後雖然未遭禁播,但是又以「挑撥外省與本省同胞情感之嫌」遭刪剪。這部電影就是當時很賣座的《林投姐》。
——
🎬 「電影審查制度」,什麼題材不該拍?
恐怖片不能太恐怖,省籍衝突不能演,滿洲國不能提,是由於 1950 和 1960 年代有所謂的「電影審查制度」。如果電影太黑、太色或不夠寶島的畫面或情節,就有可能刪剪或禁播。
當時國民黨政府來臺灣後,在 1955 年修正《電影檢查法》,其中規定電影片若有「損害中華民國利益或民族尊嚴」、「破壞公共秩序」、「妨害善良風俗」或「提倡迷信邪說」,電影檢查處應予修改、刪剪或禁演。
至於怎樣才算是上述規定的情形,是在 1956 年公布《電影片檢查標準規則》中提到。例如「表演妨害邦交之情事者」,曾有臺語片以霧社事件為題材拍攝,但是被要求須加註「中日」友好等文字,並經修改、刪剪才能播出。
或像是「表演觸犯刑法之重大犯罪行為而結局不予法律制裁者」也應該禁播,因此當時有片商想在臺灣上映經典黑幫電影《教父》,被打槍數次,最後刪除多個片段,片尾再加個歹徒已受徒刑審查才過關。
還有幾十項標準,舉凡接吻時間過長、生產及墮胎情節或有怪力亂神等場景,都可能被禁播或經修改、刪剪才發照准演。
——
🎬 「被審查」之外,還可能「自我審查」
而一部電影製作完成並在電影院上映,至少需要「過三關」。
首先,電影製作前必須先將電影分場對白劇本交給教育部電影事業輔導委員會審查,並繳交劇本審查費 400 元,而當年一張首輪戲院電影票約 10 元。電影上映前,再將電影正片和劇情說明書交給電影檢查處審查。通過後才能取得准演執照。
取得准演執照後不是就沒事了,警察還會去戲院巡邏,檢查放映的電影是否有准演執照、有沒有偷放刪剪的片段。警備總部甚至會海巡蒐集報紙輿論,如果有發現不妥,還是有可能被要求重新檢查。
然而,電影審查最可怕的是,這些電影人的「自我審查」,因為「你不能自由地講,就不能自由地想」,什麼片不該拍、什麼話不能說,人人心中都有個小警總。
一直到 2015 新修正的《電影法》通過後,電影審查制度才算正式走入歷史。才有電影分級制度五級制(普通級、保護級、輔 12 級、輔 15 級、限制級)適用至今。
——
至於,你想知道為什麼能夠像現在這樣上映各種題材的電影,你應該來看這個很酷的展覽。
就是「2021 言論自由日特展 《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展覽聚焦威權統治下的電影審查歷史,回顧當時的電影檢查主題、異色電影、政宣電影及新電影。述說過去的電影檢查,導致電影創作受到壓迫,再到 1970、80 年代電影檢查,主掌機關的沿革與電影人抵抗,直至解嚴後的轉變。
並分成數個單元及展間,包括:「50 和 60 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外的發展不自由」、「70 和 80 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大事紀」等展示主題。
而且,這也是全臺灣第一個公開電檢書內容的展覽,內容將會展出「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檔案開放的電影審查公文史料,也特別向「國家電影和視聽文化中心」、「中央社」、民間蒐藏家等,租借珍貴的電影劇照、「電影准演執照」。
是不是很讚呢?
展覽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美工工場
展覽日期:2021 年 4 月 7 至 2021 年 12 月 12 日每日 9:00-17:00(周一休館)
——
#法律白話文運動 #國家人權博物館 #言論自由日 #電影檢查 #剪出來的電影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台灣自我殖民的困境:從被出賣到凌虐,台灣被殖民與自我殖民的困境」介紹 訪問作者: 黃光國 內容簡介: 長期受日本殖民與知識份子將西方文化崇尚化, 被殖民的台灣人, 是否錯亂了民族情結與自我認同? 你無法想像: ‧為何有5千個台灣知識菁英要跑去日本扶植...
滿洲國 發展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德國銀行業 的發展給了日本怎樣的啟示? #日本 又是如何因地制宜進行實踐?】 #圖集 https://bit.ly/3zSrLQh
德國銀行比起 #英國商業銀行 更為有優勢?#格申克龍 認為位英國的商業銀行和處 #柏林 的幾間兼營各種事業的全能銀行(Universal Banks)不一樣,英國的商業銀行只給予短期信貸,但柏林的這些全能銀行,規模龐大,願意給予新興的重化工業長期貸款,這間接扶持了 #德國 的新工業。
事實上,德國的發展並不像格申克龍說的是少數幾間大銀行所造就的,但格申克龍在主張的「國家跟銀行兩股力量在後進國家將併為一股」的洞見,反而能描述德國發展捕捉到了德國發展的軌跡。在 #東亞 , #日本 則是率先結合了銀行與國家的力量,實踐了戰後的高速工業化......
#延伸閱讀
香港上市公司的審計新規,是否會讓問題重重的華融就此倒下?👉https://bit.ly/2QJ9KTV
★ 8/30前加入 #端Plus會員,免費送《端六週年電子書》: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銀行 #金融市場 #滿洲國 #大藏省 #岸信介
滿洲國 發展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東亞經濟奇蹟 是怎樣形成的?#德國 的工業化經驗如何影響 #日本 的 #金融業 發展?】
沒有什麼時刻,會比東京奧運正興辦的此時,更適合回顧東亞模式的金融起源:從 #臺灣、#南韓、#新加坡 到 #香港,是什麼導致他們高速工業化?這一發展的 #金融 來源又是什麼?
端傳媒推出 #東亞模式 系列,與你一起探討「東亞模式」之下,各國為了工業化而推行的產業政策,並特別關注金融的角色,以及解答那些也許你曾有過的疑問:
📌為什麼是英國率先工業革命,而不是中國或其他國家?
📌什麼是「東亞模式」?戰後的「東亞經濟奇蹟」是怎樣形成的?
📌為何日本能迅速走在亞洲高速工業化的前端?
本文作為該系列的第一篇,將會先從「大分流」開頭談起,先鳥瞰關於經濟成長的議題:https://bit.ly/3x9Jq4t
#延伸閱讀
香港上市公司的審計新規,是否會讓問題重重的華融就此倒下?👉https://bit.ly/2QJ9KTV
★ 8/30前加入 #端Plus會員,免費送《端六週年電子書》: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銀行 #金融市場 #滿洲國 #大藏省 #岸信介 #鄭紹鈺
滿洲國 發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自我殖民的困境:從被出賣到凌虐,台灣被殖民與自我殖民的困境」介紹
訪問作者: 黃光國
內容簡介:
長期受日本殖民與知識份子將西方文化崇尚化,
被殖民的台灣人,
是否錯亂了民族情結與自我認同?
你無法想像:
‧為何有5千個台灣知識菁英要跑去日本扶植的滿州國,其中竟有1千個是醫生?
‧為何抗戰勝利後,大後方竟比汪精衛政府統治的地區還落後,成為國民黨在大陸全面潰敗的主因之一?
‧為何蔡英文執政後在琉球樹立的「台灣之碑」,是刻意扭曲歷史,是屈辱台灣的表現?
日本之覬覦台灣,為期甚早。日本軍國主義擴張路線擘劃藍圖,便已經將「北割滿洲之地,南收台灣、呂宋諸島」列為國家目標。日本帝國主義佔據台灣之後,先人奮起反抗,賽德克巴萊不是電影,是歷史。
然而,被殖民的知識菁英,為了追求「現代性」,不惜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而盲目推崇殖民主所提倡的價值觀,逐漸形成所謂「自我殖民」的現象。
更清楚地說,從一九○五年清廷廢止科舉以來,所謂「大學」的一切建制,都是外來的。在中國知識份子對西方文化欠缺相應理解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將西方大學的建制加以神聖化,盲目崇拜,而產生「自我殖民」的心態。
尤其二次大戰之後,來自「大後方」的「勝利者」,雖然大權在握,但他們歧視「淪陷區」的大學,將他們貶抑為「敵偽」大學,卻不敢貶抑其殖民母國的大學,因為後者隱含有較高的「現代性」或「進步性」。
本書從國民政府特工楊鵬與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復觀,探討為何國民政府在短短四年失掉大陸,敗走台灣。如何從「文化中國」的史觀,看出儒家文化中的國家興衰之理。
作者簡介:黃光國
臺北市人,1945年11月6日出生。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致力於結合東、西方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社會科學。
著有中英文學術論文近百篇,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優良研究獎十餘次,曾任臺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臺大講座、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uxyUzTVgr0/hqdefault.jpg)
滿洲國 發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詹天佑 Jeme Tien Yow故居紀念館座落在廣州市荔灣區恩甯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滿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亦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樣,加上詹天佑出世時家境一般,因此修復中也強調了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陳設是參照一張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的舊玻璃底片來佈置的,擺放有八仙檯、茶几凳、睡椅等老傢俱,並用屏風把廳堂和睡房隔開。一側牆上還懸掛著一副對聯,上寫“幽芳淡冶仙為侶,傲骨嶙峋世所稀”,這是詹天佑的故友給他的語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寫照。在紀念館的旁邊,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學,一個綠色小花園將故居和學校連接在一起,花園內建有微型的“人”字鐵路和“八達嶺長城”,這是對“中國鐵路之父”的偉大傑作—京張鐵路的紀念。詹天佑故居紀念館收藏了大量遺物,包括京張鐵路鋼軌、京張鐵路使用的銅鈴、認購鋼料的樣板盒、詹天佑生前用過的畫圖儀器、字帖、墨碟,以及詹天佑自書履歷、袁世凱抄給京張鐵路修路人詹天佑的劄文等模擬檔等。其中,京張鐵路鋼軌上鐫刻的“I.P.K.R.1905”的痕跡還很清晰,I表示皇家、官方的意思;P指北京;K全拼為KALGAN,過去譯為“喀拉幹”(蒙古語),其實就是指現在張家口一帶;R是鐵路的縮寫。這是詹天佑之孫、鐵道部詹天佑紀念館首任館長詹同濟從京張鐵路沿線撿到的,不遠千里送歸祖父的故鄉。
詹天佑(1861―1919),誕生於廣州西關十二甫(原屬南海縣)。他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知識份子、我國近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先驅、舉世聞名的鐵路工程師、我國最早的工程技術學術團體中華工程師學會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12歲時作為首批清代官派留美幼童之一出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歸國後主持過我國京張、川漢、粵漢等鐵路的建設,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鐵路事業。特別是他修築了完全由中國人勘測、設計、施工、管理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顯示了國人的勤勞與智慧,增強了民族自信心,振奮了民族精神。今天,詹天佑在全國、至全世界仍有著巨大的影響,詹天佑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分別成為中國土木工程專案、中國鐵路建設的最高獎項。2004年,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決定重修十二甫詹天佑故居,同時建立詹天佑故居紀念館,以讓這曾走出過偉人的故土,展示偉人的風采,並激勵後人努力奮進,博采中外文化之精髓,譜寫振興中華的新篇章。館內有《京張路工》圖籍共183幅圖片,內容十分豐富,大部分圖片屬於京張鐵路修築路段的實景、施工現場、軌道及鐵路沿線的景點,還有幾大鐵路車站竣工的慶祝場面等。圖籍中還出現了貨車、馬車、豬車、平車、碴車及煤車等六七種貨車類型,說明百年前火車技術發展已相當成熟。展覽館史料分為三部分,詹天佑廣州家居及出國留學情況;歸國創業,反映了詹天佑既善於引進和使用外國先進技術、設備,又極力維護國家在鐵路方面主權的事蹟;詹天佑的愛國、敬業精神。故居紀念館旁側小花園內還將塑起一座詹天佑的銅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Q-m8qxRNLU/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ZmvqQPHO2p6mlitFtBRzFRQ5rcw)
滿洲國 發展 在 公視新聞網PNN - 滿洲國是一個領土為中國東北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滿洲國 是一個領土為中國東北,以滿洲人自主為訴求的國家,幕後影舞者其實就是日本 ... 台灣年輕人,前往中國東北滿洲國發展,其中出生於新竹的謝介石,還當上滿洲國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