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五權南路地下道即將開工填平!!地下道會保有滯洪池功能。
#工程會努力提前完成
#公車會有替代路線
❇️國光路地下道明年填平
❇️忠明南評估不可以填平
《是否填平:都會評估多時,車流優缺點等等,後續防範避免阻塞》聘請專家評估
當初美村南地下道、太原路地下道、文心南高架橋、復興路高架橋、大家也不捨打除,說會影響交通甚廣不宜拆除(的確打完交通也沒有變快)最後也還是被拆除了城市的演變過程有許多的抉擇,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希望大家都可以體諒
我們後續持續檢討如何更好來因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黃國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針對823中南部水災之治水機制提出質詢,從「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滯洪池」、「抽水機智慧調度」、「都市排水系統」、到「河川清淤」,提出了我對從過去到現在的行政部門,在規劃與執行層面上,具體的批評與建議,質詢重點如下: 1.行政院書面報告顯然沒有準備好,出現不應有的錯誤。例如,報告說:「『易淹...
滯洪池缺點 在 黃國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9-25【823中南部水災之治水機制質詢】
今日針對823中南部水災之治水機制提出質詢,從「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滯洪池」、「抽水機智慧調度」、「都市排水系統」、到「河川清淤」,提出了我對從過去到現在的行政部門,在規劃與執行層面上,具體的批評與建議,質詢重點如下:
1.行政院書面報告顯然沒有準備好,出現不應有的錯誤。例如,報告說:「『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兩項計畫迄今已完成42處滯洪池」;然而,書面報告僅列出水利署負責的42座,並未包含營建署負責的12座,部會根本沒做好整合。
2. 更嚴重的是,「流域治理計畫」核定將興建32座滯洪池;然而,計畫期程即將在2019年結束,卻還有25座滯洪池未完工,完工比例僅21.8%。
檢視各縣市滯洪池興建進度,興建速度最慢的,剛好是近年水災較嚴重的嘉義(核定13座僅完工1座)、雲林(核定6座完工0座)、彰化(核定4座完工1座)等地區。
更扯的是,這25座未完工滯洪池,甚至有半數進度為0。此外,彰化縣甚至有核定3座,事後卻莫名取消,計畫核定如同兒戲。
對此,我要求賴清德院長必須追究責任,起初院長仍在閃躲,最後才承諾檢討。
3.滯洪池在此次水災發揮正面功能,然而卻有造價昂貴、使用頻率低的缺點。我提出過去水利署曾研擬利用休耕地疏濬,透過簽定行政契約提高補助,在水災來臨時以休耕地疏浚,不僅成本顯著較低,地主也保持正面態度。經濟部沈榮津部長表示將研擬進行。
4.抽水機管理調度方面,近年水災較為嚴重的彰化、雲林、嘉義地區,自有抽水機數量不足,必須向水利署調用支援271臺,調用時間長達10餘年,期間均由水利署支付維護費用。究竟是未編列相關預算購買自用抽水機?還是相關預算遭到挪用?經濟部沈榮津部長也表示將積極檢討。
5.距離基隆河道上次清淤,已是幾十年前的事,此次水利署擠出預算進行河道清淤,卻無預算進行繼續搬運。此次清淤挖起土方約5萬立方米,但只運走200立方米,僅占0.4%,其餘廢土棄置岸邊,大雨來臨又將廢土沖刷殆盡,令人錯愕。對此,賴清德院長表示將重新檢討基隆河清淤計畫。
相關圖表請參閱:
治水執行不力、豈只是預算問題
https://goo.gl/QK3zN4
滯洪池缺點 在 高雄小金剛許智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檢討高雄的治水 如何再進步?」
今天在地方跑行程,問了一下地方的意見,高雄治水到底有沒有效?很溫馨的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肯定的,大部份高雄的朋友們,還是肯定陳菊市長的治水功效,謝謝我們總統府秘書長永遠的菊姐市長。
水災之後、激情過後、口水過後,還是要務實地檢討缺點,當做以後改進的方向。
以鳳山赤山為例,在30年前這裡是不會淹水的,後來淹水淹了20年,中間有7年的時間沒有淹水,但是今年又淹水了,未來我們要如何改善呢?
檢討這30年來的來龍去脈:
一 為什麼從不淹水變淹水?
這就是海綿城市的概念,土地是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很多雨水的;但由於城市的發展、都市建設的擴張,原本可以吸水的土地和小埤被高樓大廈以及柏油路面覆蓋,雨水必須靠都市的區域排水系統流到河裡,再流到海裡,但若地勢低窪或排水系統能量不足,就會造成大雨淹水。
二 為什麼淹了20年後,7年不淹水?
智傑謝謝前幾任市長的努力,在我鳳山市長任內,再加強區域排水系統及雨前清除排水系統閘門垃圾,讓排水更順暢;雖然大雨排水有好一點,但是若遇更大的豪雨,實在很難處理,短時間只有蓋滯洪池可以解決。
縣市合併後,智傑也拜託陳菊市長幫忙儘快蓋滯洪池,真的謝謝菊姐很快地協助,滯洪池蓋好後,赤山已經7年不淹水了,這就是市府治水的功效。
三 為什麼今年又淹水?
雨實在太大太多,這座10萬噸水容量的滯洪池竟然滿了,之後更溢出到路面,讓人民的家裡淹了水,我們真的感到抱歉,除了災後的救援之外,不能只怪老天爺或推卸責任,重要的是未來該如何改善?
1 區域排水系統再加強:高雄的淹水退得很快,表示區域排水路線順暢沒問題,問題在於急雨大雨的吞吐量,目前高雄市現況大約可消化60mm/hr的雨量,應該往65或70mm努力,增加排水的能力。
2 再加蓋一座滯洪池:鳳山赤山的排水和三民區的寶珠溝相連,若在鳳山和三民區選一個適當地點加蓋滯洪池,將來對急雨大雨消化的能力會更高,增加雨水的容量。
3 海綿城市的加強:如鳳山的衛武營都會公園佔地47公頃,都市規劃的調整很重要,保留更多可以吸水的土地和公園綠地,也可以提升市民休閒宜居的生活環境,這當然也包括上述的滯洪池,將來有更大更多的可以吸水的海綿,才能減少大雨的災害。
總之,有缺點我們再思考改善,有做事我們給予肯定和鼓勵,讓我們再接再厲讓台灣讓高雄更好,不要只看到口水,還是再一次謝謝菊姐市長的治水。
台灣加油,高雄加油,大家加油!
滯洪池缺點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日針對823中南部水災之治水機制提出質詢,從「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滯洪池」、「抽水機智慧調度」、「都市排水系統」、到「河川清淤」,提出了我對從過去到現在的行政部門,在規劃與執行層面上,具體的批評與建議,質詢重點如下:
1.行政院書面報告顯然沒有準備好,出現不應有的錯誤。例如,報告說:「『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兩項計畫迄今已完成42處滯洪池」;然而,書面報告僅列出水利署負責的42座,並未包含營建署負責的12座,部會根本沒做好整合。
2. 更嚴重的是,「流域治理計畫」核定將興建32座滯洪池;然而,計畫期程即將在2019年結束,卻還有25座滯洪池未完工,完工比例僅21.8%。
檢視各縣市滯洪池興建進度,興建速度最慢的,剛好是近年水災較嚴重的嘉義(核定13座僅完工1座)、雲林(核定6座完工0座)、彰化(核定4座完工1座)等地區。
更扯的是,這25座未完工滯洪池,甚至有半數進度為0。此外,彰化縣甚至有核定3座,事後卻莫名取消,計畫核定如同兒戲。
對此,我要求賴清德院長必須追究責任,起初院長仍在閃躲,最後才承諾檢討。
3.滯洪池在此次水災發揮正面功能,然而卻有造價昂貴、使用頻率低的缺點。我提出過去水利署曾研擬利用休耕地疏濬,透過簽定行政契約提高補助,在水災來臨時以休耕地疏浚,不僅成本顯著較低,地主也保持正面態度。經濟部沈榮津部長表示將研擬進行。
4.抽水機管理調度方面,近年水災較為嚴重的彰化、雲林、嘉義地區,自有抽水機數量不足,必須向水利署調用支援271臺,調用時間長達10餘年,期間均由水利署支付維護費用。究竟是未編列相關預算購買自用抽水機?還是相關預算遭到挪用?經濟部沈榮津部長也表示將積極檢討。
5.距離基隆河道上次清淤,已是幾十年前的事,此次水利署擠出預算進行河道清淤,卻無預算進行繼續搬運。此次清淤挖起土方約5萬立方米,但只運走200立方米,僅占0.4%,其餘廢土棄置岸邊,大雨來臨又將廢土沖刷殆盡,令人錯愕。對此,賴清德院長表示將重新檢討基隆河清淤計畫。
相關圖表請參閱:
治水執行不力、豈只是預算問題
https://goo.gl/QK3zN4
-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