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本該如此美好|金瓜寮魚蕨步道
山林中的時序即將由翠綠明亮的夏天,進入黃橙色的秋天。這時早晚稍有初秋的涼意,盛午仍還有夏日的酷熱,是到山中溪澗小徑健行的極好時機。而位在新北市坪林的金瓜寮溪魚蕨步道則是很棒的選擇。
坪林與其臨近地區,一直以眾多山巒與溪流著名。近來因為環境生態保護有成,政府也修建了不少休憩步道,金瓜寮魚蕨步道便是其中之一。步道大致上可以分成兩段,各長約一公里。雖然位在山中,但地勢平坦,僅有少數地方略有落差。且步道多使用自然工法,落足其上不會覺得有過多人工設施。
不過步道的第二段是我覺得可看之處較多的地方。除了有斷層瀑布、月牙灣等地形景觀,還有豐富蕨類、溪流魚群等生態景觀。事實上,溪中隨處可見大批溪哥、苦花等魚群,甚至還有溪蟹。生態之豐富,生命之繁盛,不禁讓人讚嘆自然本該如此。
此外,步道的多數路段林木環繞,距離溪岸也僅有數步之遙。若選擇適當的出入口(如第三、第四出口),從道路停車處抵達溪邊僅需三分鐘左右時間,真的是條環境優美、生態豐富又容易親近的絕佳步道。
而這樣平易近人的山溪步道也適合穿著涼鞋來健行。除了方便透氣散熱外,也能夠隨時走入溪澗,並為腳底提供一定的止滑與保護。我這次就是穿著Teva與Polaroid限量聯名款涼鞋來造訪金瓜寮魚蕨步道。 Teva 是美國潮戶外第一品牌,創立於1984年,其名源自希伯來文,為「自然」之意,旨在呈現其『戶外即生活,生活即戶外』的品牌理念 。
而這次Teva與Polaroid拍立得的聯名,就是期待兩個都乘載著眾人豐富故事與回憶的品牌,能結合彼此的理念與精神,帶著戶外愛好者走進大自然,捕捉穿著Teva每一步所見的美好瞬間,再創珍貴回憶。作為一位攝影師,以鏡頭紀錄旅程中的各種精采冒險時刻,本就是我的熱情。所以也很開心能穿著Teva的聯名涼鞋穿梭於山林與都市,一步步紀錄旅途中各種時刻。
作為實用的健行鞋款之外,Teva與Polaroid 拍立得限量聯名款涼鞋也是好搭配的時尚單品,尤其聯名鞋的特徵讓它更有個性的表達。我過往其實不曾穿涼鞋搭配襪子,這次嘗試後,沒想到意外適合。現在時序走入漸有涼意的秋季,也是適合鞋襪搭配的時機,能夠穿出不同的時尚選擇。
這款涼鞋是以Teva經典的Original Universal涼鞋作為基底,再於織帶上融入經典的Polaroid元素,如3D列印的拍立得LOGO與拍立得相機經典的彩虹元素。此外,此款涼鞋織帶使用了Unifi-Repreve回收快乾再生材料,戲水後能夠加快乾燥速度之餘,也減輕地球生態的負擔,更凸顯了強調環保永續的品牌核心,讓喜愛自然的人能在未來持續享受戶外生活,與生態保育有成的金瓜寮溪魚蕨步道相輔相成。鞋底也使用了EVA中底和橡膠大底等材質,提供了相當減震與止滑效果。此款涼鞋男女款皆有。
此次兩大品牌的聯名,除了鞋款外,還有Teva x Polaroid聯合推出的限量復刻版600型相機。全台限量僅有12台。只要購買聯名款涼鞋,就可以用新台幣$5,880 加購復刻版600型相機。(組合原價$10,180,限量優惠價$8,060)
2021/9/17(五) – 10/3(日) 新品涼鞋9折,新會員現抵$100 , 凡購買$1880以上鞋款結帳輸入『TEVACHANG200』
專屬折扣碼再折$200
購買連結 https://bit.ly/3kc2Q5s
#teva_tw #跟著TEVA自在出走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uk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大釣哥 特搜篇 EP1】新企劃!大釣哥全台灣大搜查! ►加入我們→ https://reurl.cc/VM3GY ►Instagram→ Dukk10 🎣一人一加入,救救大釣哥!🎣 ▬▬▬▬▬▬▬▬▬▬▬▬▬▬▬▬▬▬▬▬ 「感謝 俊廷直播 贊助播出」 他們家有最新鮮/最便宜的海產生鮮! 年輕...
「溪 哥 保育 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Duk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YOY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閒聊] 釣到一枝花馬口溪哥石賓等溪魚可以賣嗎? 的評價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如果釣起的鯉魚是在二十五公分以下,苦花魚 的評價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台灣溪魚圖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何氏棘魞保育類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溪 哥 保育 類 在 2個多小時,外雙溪的小搞搞!!! - Mobile01 的評價
溪 哥 保育 類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浪的瞥見】
身為一名白浪(漢人),有一段時間我總是極度羨慕著原住民可以信手捻來就講出自己的故事,部落的故事、家族的故事、遷徙的故事、獵人的故事,那些舊事在口齒唇舌之間被反覆練習,聽起來一切如新。
最近因為布農獵人王光祿釋憲案和特赦案,讓我想念起多年前和一群布農人一起入山的尋根之旅。男人們帶上了女人、小孩以及少數漢人,進入八通關古道一處溪谷。儘管那條路我已經走過幾次,但總是一五一十地走在路徑清晰的步道上,從沒想過要上攀或下切、沒想過要踏入獸徑、更沒想過要走上一條布農的回返之路。
隊伍在早晨入山,部落族人沿途拍照,其中最具備遊客資格的我,反倒成為那個拿著相機為他們留念的人(其實很喜歡他們喊我一聲「欸那個拍照的」)有的男人揹著鐵架,有的男人頂著頭帶(tinaqis)[1];女人和小孩一身輕裝,有時隨地撿起一根樹枝,親與子就牽在一起了。
同行之中,有一位安靜又敏銳的布農族長輩,布農名為Nas Qaisul Istasipal,漢文名字是「林淵源」[2]。路途中,林大哥曾多次回答我對植物名的提問、以及布農人都怎麼叫它,他多次下切到地勢較低的地方撿拾乾柴,不經易地流露出獵人的機敏和警覺眼神,除了這些少數又短暫的時刻,大多時間他都是質樸寡言的模樣——靜靜地卸下鋁製背架、靜靜地劈柴、靜靜地走著。到達營地後,我和朋友Y發現林大哥一直默默坐在一顆大石旁為大家煮水,我們忍不住笑著說:「大哥也太可愛了,到底要煮幾鍋熱水才會停手啊?」
這一支尋根隊伍主要是為了帶部落的孩子回到祖居的山林,傳承布農的生活經驗和傳統歌謠(多出我們這幾個漢人大概僅只是個意外吧?)大夥入山,穿的是平常穿的衣服、平常穿的布鞋和拖鞋,蓋的是平常蓋的棉被,用的平常用的鍋子、平常拿的菜刀。部落族人領路,我們偏離步道,上攀,進入一段植物高度及膝、沒有既成的路徑、最好手腳並用的典型中級山環境。越過了一條窄狹的稜線,便聽見溪水的聲音,很快地,一大片藍白相間的帆布棚就等在前方。
到了溪畔的營地之後,男人開始處理乾柴、起了爐灶、洗菜切菜的,準備餵飽這嗷嗷待哺、小孩與青少年占一半以上的大家。無事的孩子們很快就跳進溪水中納涼嬉戲,幾個大人坐在溪邊的大石上釣魚,孩子在溪裡也抓到了魚,全被煮進隔天早餐的鮮魚蔬菜湯裡。(個性總是小心謹慎的Y卻在此刻連人帶相機地意外落水,成為歷久不衰的笑柄。)
夜裡,在布棚底下,老人家說起瓦拉米的故事,林大哥一反日間的寡言,解釋「瓦拉米」在布農族語是「跟我去」的意思,日本話的意思「蕨類」,然後要哥哥林水源教孩子唱母語歌,先是一首充滿Uninang 的布農之歌,再來是一首和日本兵作戰後回家唱的歌,然後是「黑熊的歌」。一位大姐也說起家族抗日的故事,而這些舊事的紀念碑和駁坎,至今仍駐足在瓦拉米古道上。
更深更深的夜裡,漢人、女人、小人都入睡了。山裡傳來零星槍響,是男人外出打獵的聲音。清晨六點醒來,一隻紅棕毛色的飛鼠和一隻山羌已經被安放在營地一側的石頭上。「喔!原來飛鼠長這樣!」部落的朋友扯了扯牠的背膀。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飛鼠。因為太心驚打獵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當場還極其愚蠢地用上「啊,我吃素啦!」推託,以免被招待野味(完全是多慮了,動物都是帶下山才處理)。
吃過早餐,收拾好營地之後,我們下山。本來以為是一路直下,但其實不然——半夜打到的獵物還暫存在四處,男人們得要沿途找到牠們,然後揹下山。山林經驗貧乏的我,在山裡早就搞不清楚東南西北,對於他們竟然不做任何標記就能找到獵物深深感到不可思議。
動物的血液還是溫的,獵人將牠們收進袋裡,我則交出了登山包的雨套,將動物覆蓋起來。身為一名連肉鋪都不太敢去、連豬頭羊頭都不敢正眼對視、連塊生肉都不敢碰的白浪,布農人能夠親手獵下動物、親手放血、親手將「動物」轉換成「肉品」的過程,都一一鮮明了我對狩獵的想像,一一抹除了我對狩獵的無知。
最近幾年我開始接受登山訓練,總覺得在山裡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或理所當然的。要能夠認得山頭、能夠在山裡存活、辨識植物、解讀動物留下的線索、判斷危險的地形能否安全通過,都需要反覆入山,並且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慢慢懂得。而布農人過去活動在中央山脈的深處,如今,曾經豐厚的山野經驗也在當代靜默地流失、斷裂,必須一再地透過「復興」、「重返」才能勉力傳承。
2016年,林淵源大哥因鼻咽癌過世。我只見過林大哥這麼一次,他的樣子在我心中卻是莫名的雋永。他不但是布農族裡有名的獵人,所乘載的深厚傳統文化和山林經驗,使他成為一位出色的巡山員、布農文化的傳承者、生態與文化研究者的領路人,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他在1998年開始便協助屏科大黃美秀老師進行台灣黑熊的野外調查。在爭執不休的狩獵議題上,林大哥早已切切實實地揭示了傳統獵人與生態保育者兩種身分並存的可能。
後來再回到部落,和布農朋友W一起來到部落的高處,途中經過了月桃、颱風草、野生百香果。我們面著玉里鎮坐下,俯瞰著遠遠的市區,聽著剛剛忙完農事的Dama(布農語,對男性長輩的尊稱)說起布農傳統和部落故事。臨行前,Dama送了我一塊石板當禮物,還說收下會心想事成之類的話⋯⋯(當下非常震驚,因為石板真的有夠重,很苦惱要怎麼帶它回台北。)
如今,這座布農部落背倚著海岸山脈和秀姑巒溪,遙望著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身為一名白浪,我仍深深羨慕著。
註解:
[1] 頭帶是布農族人重要的背負工具。與頭帶搭配的負重方式稱為「頭額頂載法」:將一條頭帶頂載於前額,以頭部力量撐住,將背簍等背負工具靠額頭搬運。用額頭頂重物這個動作為patinbunguan。東西較重、背負的行程也比較遠的狀況下,頭帶可以讓族人在背負重物時走得比較久。(資料來源:《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2] 林淵源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巡山員長達25年,在占地10萬3千公頃的國家公園內,每月定期用雙腳巡邏著將近百分之40的山林範圍。林淵源具有豐厚的山林經驗,對園區所轄地與日治時代古道極為熟悉,孩童時期就被傳授狩獵技巧,年輕時的山野能力過人,縱橫東部山林,擁有「小泰山」稱號。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74年成立,81年設置南安管理站,林淵源於80年6月由臨時人員改聘為正式工友,負責第一線的生態研究、登山救難及古道修復等工作,玉管處於85年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以來,致力於臺灣黑熊保育及生態研究,林淵源成為主力成員之一,受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倚重。此外,玉山國家公園許多人文、生態的研究案中,林淵源都是研究人員重要的搭檔,包括執行新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的周蓮香教授、研究布農族舊社建築及分佈的林一宏教授、古道研究學者楊南郡教授研究八通關古道,林淵源都參與其中。(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1523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溪 哥 保育 類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泳渡過洋?綠鬣蜥在小琉球現蹤!
#綠鬣蜥 #外來種 #寵物 #棄養 #熱血不能解決問題 #移除不是污名化
【2021.02.02資訊更新】
1月23日,我是屏東迷社團一位網友發文,在小琉球一處目擊無人飼養的綠鬣蜥,悠哉地曬著太陽,各家媒體陸續報導,屏東縣政府農業處指出綠鬣蜥會游泳,但游入海中或搭船進入小琉球的機率並不高,推測為當地寵物,若於家中跑出後在野外繁殖後果不堪設想,近日會著手調查。
然而,小琉球在地發現綠鬣蜥情況其實並非第一次。2020年7月便有網友於蜥世界{Lizards World}社團發文表示自己於馬路邊看到一隻綠鬣蜥,友人則在不同地點的樹上巧遇另一隻;今年1月28日亦有網友於外來種資訊分享平台表示於小琉球美人洞旁廢棄露營區目擊一隻約近100公分的綠鬣蜥,移動速度快,推測是少數逃脫個體。
顯而易見,吃素的哥吉拉不僅入侵臺灣中南部,也有零星個體在離島四處奔走,至於如何入侵、是否已在小琉球野外建立族群,仍有待主管單位公佈調查結果。
【1萬4千隻!吃素的哥吉拉,大舉入侵臺灣中南部!移除建議交給專家】
臺灣南起屏東,北至台中,都有綠鬣蜥的蹤跡。CTWANT11月24日報導,嘉義縣八掌溪是嘉義綠鬣蜥大本營。執行嘉義綠鬣蜥移除計畫的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宣汶指出,八掌溪沿岸一晚可以抓到1、20隻綠鬣蜥,今年已抓到超過1200多隻。
而全台情況最嚴重的屏東縣,捕捉綠鬣蜥數量逐年增加,2018年1,082隻,到2019年急增為4,182隻,2020年數量又創新高,捕捉超過8570隻!林務局表示,2020年全台移除數量首度破萬,數量多達1萬4536隻。
【離鄉背井 人人疼愛的寵物卻成外來種】
綠鬣蜥原產於中南美洲,曾是臺灣紅極一時的特色寵物。綠鬣蜥在寵物市場大受歡迎,也導致原產地盜獵、棲地破壞等問題嚴重,國際上名列CITES附錄二保育類。
而多數人帶綠鬣蜥回家前,並沒有確實做好功課。未料綠鬣蜥長大後體型龐大,飼主沒有能力照顧,便選擇「放生」,棄養至野外。
綠鬣蜥繁殖力強,在臺灣氣候合適又無天敵,族群迅速擴張。成年綠鬣蜥體長可達2公尺,恐龍般的外貌模樣驚人,近年來頻繁出沒在中南部農地、菜園。
草食性的綠鬣蜥有大食量,剛種下的菜苗、菜葉、瓜豆作物的花苞通通清空,農民們簡直欲哭無淚。挖土的習性也可能損害墳墓、河堤,造成電線短路停電、道路坍陷等危害;加上數量龐大排擠原生物種生存空間,2020年已經被林務局公告為有害外來種。
【消滅外來種 通通吃掉可以嗎?】
綠鬣蜥強大的繁殖力、龐大體型和大食量,在美國佛羅里達、波多黎各、英屬開曼群島、斐濟等許多國家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和危害,成為令人頭痛的外來入侵種,各國政府都想方設法要移除綠鬣蜥。
林務局不鼓勵民眾吃綠鬣蜥,但因為吃綠鬣蜥不違法,而且聽說不難吃,網路上便有民眾發起吃蜥活動「為民除害」,分享吃綠鬣蜥心得。
然而,吃野味的風險並不小。
根據媒體報導,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添喜表示綠鬣蜥原生棲地在中南美洲,水質較為乾淨,是當地人的食物之一,曾有人嘗試外銷但食品檢驗都沒過。嘉義大學助理教授陳宣汶、前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也不鼓勵民眾食用,原因是臺灣綠鬣蜥通常棲息在臭水溝邊,可能受到工廠、畜牧、民生廢水污染,也有寄生蟲疑慮。
【不能吃牠,那就超(移)渡(除)牠?】
林務局表示,為了降低外來種對生態與經濟的衝擊,移除是必要工作。各地縣市政府的綠鬣蜥移除計畫已經執行多年,目前移除多採圍堵和套鎖方式,抓到之後再安樂死。有些熱心民眾更自組「屠龍隊」,參與移除綠鬣蜥的工作。
但外來種移除工作,其實比想像中複雜與專業,民眾自行移除有時可能白忙一場,有時反而使情況惡化。一般民眾可能因物種辨識能力不足,誤除本土物種;移除時精準度不夠而誤擊其他物種或民眾;移除過程中可能遭動物攻擊受傷,也可能捕捉不成反而驚擾動物,加速擴散情形。更重要的是,移除手段也須符合動物福利,部分民眾移除時也會出現虐待、虐殺情形,綠鬣蜥便是常見的受害者。
執行移除工作需要考慮各種連帶影響,以及各方人力資源的配合協調,一時的熱血可能引發更多後續問題。若發現綠鬣蜥,可直接通報各縣市政府1999服務專線,請有移除經驗之工作團隊到現場執行。
————————————————
|訂閱窩窩|支持動物獨立媒體:https://wuo-wuo.com/subscribe
————————————————
溪 哥 保育 類 在 Duk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大釣哥 特搜篇 EP1】新企劃!大釣哥全台灣大搜查!
►加入我們→ https://reurl.cc/VM3GY ►Instagram→ Dukk10
🎣一人一加入,救救大釣哥!🎣
▬▬▬▬▬▬▬▬▬▬▬▬▬▬▬▬▬▬▬▬
「感謝 俊廷直播 贊助播出」
他們家有最新鮮/最便宜的海產生鮮!
年輕老闆賣東西超阿撒力,有求必應!
▬▬▬▬▬▬▬▬▬▬▬▬▬▬▬▬▬▬▬▬
我們每個禮拜五晚上都會有直播,
有能力的朋友歡迎按下加入的按鈕,讓節目再次偉大!
▼ 社群媒體
IG : Dukk10
FB: https://www.facebook.com/Dukk10/
▼ 蝦皮賣場(目前全售完)
https://shopee.tw/dukk_fishing
▼ 商業合作 | 媒體詢問 | 私人問題:
atina56789@gmail.com
▼信件/明信片/照片/包裹 寄送:
新竹科學園郵局 第377號信箱
▬▬▬▬▬▬▬▬▬▬▬▬▬▬▬▬▬▬▬▬
新系列是我們的特搜篇!
也是竭盡所能的製作,是我自己喜歡的題材,
希望能踏遍全台灣認識各式各樣的物種,
這次剪接起來也很開心很充實,
內容滿滿,讓大家認識台灣美麗的物種,
也希望帶給大家保育的觀念!
▬▬▬▬▬▬▬▬▬▬▬▬▬▬▬▬▬▬▬▬
我期許這個系列能夠成功,
能讓大家「期待」趕快看到下一集,
我期許大家都能愛護環境,
期許台灣能越來越好。
企劃:KK、阿萱
攝影:KK、阿萱
製片:KK、阿萱、祐正
一人團隊慢慢進化成有兩三個人的小團隊,
希望這份熱愛分享的心,
可以支撐我們走更遠的路!
台灣河川特有種介紹/養殖/復育
牛屎鯽/巴氏銀鮈/七星鱧/鱔魚/菊池氏細鯽/鯰魚/土虱/
苦花/馬口/石賓/一枝花/曲腰魚/總統魚/溪哥/斑鱧/鯽魚
#特有種 #保育類 #魚

溪 哥 保育 類 在 YOY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的「羅馬公路」。羅馬公路是沿著鳳山溪上遊河岸所開闢的,靠近羅浮的那一段,在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南方。因為連接桃園「羅浮」及新竹「馬武督山」,而得名。整條公路除了陡峭挺拔的山壁、綿密層疊的山巒,還有廣大茂密的桂竹林,景致十分優美。沿途行經慈湖、錦山森林國家公園、三民蝙蝠洞、小烏來瀑布、復興吊橋等,是條自然景觀豐富而多變的生態公路。
1.魏氏奇葉螳螂:魏氏奇葉螳螂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但數量不多。體長29 -34m m,體色深褐色,胸部細長。特徵是頭頂上方有一枚刺突狀的犄角,外表酷似環境中的枯葉,會倒掛在樹枝上,習性十分隱密,一般不容易發現。成蟲出現於7-11月,夜晚有趨光性,但很敏感。
2.黑枕藍鶲:為台灣特有亞種。身長約15公分,因為頭後方有一明顯黑斑,且全身為美麗的寶藍色,所以得名黑枕藍鶲。也有「台灣鳥界中的藍寶石」的美稱。是棲息在低海拔的山林裡的留鳥。在台灣普遍分布於丘陵地帶的雜木林、果樹林或竹林中。黑枕藍鶲叫聲宏亮,常發出像「回!回!回!」的連續叫聲。
3.兩點赤鋸鍬形蟲:兩點赤鋸鍬形蟲是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海拔1800公尺以下山區。與一般深黑色的鍬形蟲不同的是,兩點赤鍬形蟲體色呈黃褐或橙褐色,前胸背板外側的黑點是牠的重要特徵。大顎有 5-6 個齒狀突起就像鋸子一樣,雄蟲的大顎可以當作打架的武器。以吸食樹汁或腐爛的果實為生,多半躲在木頭的縫隙之中。兩點赤鋸鍬形蟲的幼蟲以朽木的纖維組織及真菌菌絲為食,因此母蟲會找枯木或腐木產卵。
4.小啄木:小啄木是台灣特有亞種,也台灣體型最小的啄木鳥。會發出「嗶、嗶」的響亮叫聲。由於體色黑白相間,保護色佳,不易被人發現。喜歡攀附在枝幹上,快速敲啄挖取藏匿在樹皮裡的小昆蟲,是有名的樹醫生。啄木築巢不使用任何巢材,先在枯木樹幹上挖個洞,再把巢築在樹洞之中,卵直接生於樹洞裡。
5.黑腹虎頭蜂:黑腹虎頭蜂的頭部為紅褐色,腹部和翅膀為黑色 ,第一腹節下方兩端有不明顯的褐色環紋。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3-4月初巢築於接近地面的土穴,5-6月族群龐大後會遷移到約10公尺的大樹上。巢型為球狀,築巢的速度很快,只要數個月就能造出如藍球般大小的巢,巢房高達40,000多個。冬天黑腹虎頭蜂會分散到地底過冬,等春天暖和季節再回到原來的巢裡群聚。習性凶猛,受到騷擾時,會攻擊任何移動的對象
6.雙金環虎頭蜂:主要分布於低、中海拔500-1,500公尺地區,高海拔則是零星分佈。主要特徵為腹部每一、二腹節為暗黃色、並有一黑色環帶,第二腹節隻環帶分成三段,第三腹節以後為黑色,因此也稱黑尾虎頭蜂。雌蜂體長3.6 ~ 3.8 cm,雄蜂3.0 ~ 3.2 cm,工蜂3.6 ~ 3.8 cm。是台灣體型第二大的虎頭蜂。
7.黃腳虎頭蜂:體表有絨毛,特徵為腳跗節有明顯的淺黃色,也因此被稱為黃腳虎頭蜂。
別名叫「黃腳仔」、赤尾虎頭蜂。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的山區,高、低海拔都能看見牠們的蹤跡。雌蜂體長2.9 ~ 3.1 cm,雄蜂體長2.1 ~ 2.3 cm,工蜂體長2.0 ~ 2.2 cm。
8.台灣大虎頭蜂:與黃腳虎頭蜂不同,台灣大虎頭蜂體表絨毛較少,特徵為頭部呈淺黃褐色;每一腹節後緣都有黃色環紋,末端數節呈黃色。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虎頭蜂。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高、低海拔零星分布。雌蜂體長5.0 cm,雄蜂為3.9 cm,工蜂為4.0 cm。又稱土蜂仔、大土蜂(台語)。
9.長臂金龜:台灣長臂金龜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金龜子,體長為4.2~6.7公分,主要特徵為特別發達的前肢。前胸具有強烈的金屬光澤,呈現黑紫、黑綠或黑褐色,翅鞘上因為個體差異有著數量不一的不規則狀黃色碎斑。分布於海拔200~1800公尺的山區林地。成蟲出現於夏季,活躍期為5月~10月。由於特徵特殊,避免被不肖業者大肆捕捉為考量而列入保育類。是台灣八種保育類甲蟲中唯一被列入保育類的金龜子。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溪 哥 保育 類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花蓮縣的秀林鄉。秀林位於魯翁溪上游,海拔1995公尺,因地形、氣候的影響而形成潮溼多雨冷涼的霧帶,以西漸出現以針葉林為主的混合林,生長在其間的林木又稱『霧林』。且地理位置在中央山脈東側,地勢相當陡峭在氣候和景觀上面都有相當大的落差,因此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生態資源。
1.細腳騷金龜:細腳騷金龜體長約 27 - 30 mm,大型金龜,體色有明亮的光澤,閃光的照射下會出現微微的銅色。為台灣特有種,通常會在6月份開始出現,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是日行性昆蟲,喜歡訪花、吸食樹液,屬於常見的金龜種類。
2.赤腹山雀:為台灣特有亞種的第二級保育鳥類。頭頂、後頸、喉部及前胸黑色,前額至臉頰及頭後中央線白色,胸、腹部栗紅色,相當醒目,背部及尾羽藍灰色。棲地在森林中上層。喜好闊葉林中、上層,牠們會飛啄空中飛蟲,或直接獵食葉子上的昆蟲與蜘蛛,也啄食果實。昆蟲、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果實、種子是牠的食物來源。春、夏季時,常成對或是一個家庭一起活動。
3.星鴉:星鴉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身體是咖啡色,臉頰、頸至背部及上佈有白色的斑點喜歡停棲在高大的針葉樹頂端,常單獨或小群在針葉樹冠層活動覓食,特別喜歡冷杉、鐵杉及二葉松,常倒吊在松枝上啄食毬果內的松子。這些裸子植物毬果內的種子是牠們的主食。
4.巒大杉: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臺灣中部、北部及東北部,於海拔1300至2800公尺山區常混生於檜木林中,也與闊葉林混交。又名台灣杉木,因為其木材香氣特濃,所以又名香杉。樹皮呈淡紅褐色,其葉線形略呈彎曲的鐮刀狀;跟杉木最大的分別在於,葉片前端沒有骨質化成為鋒針形狀,巒大杉的葉片質軟觸摸起來較不刺手。
5.切葉糙頸螽:普遍分布於中海拔山區,局部地區數量很多,夜晚有趨光性,直到清晨才會躲到叢林裡。體態及顏色跟台灣的蘭嶼大葉螽斯近似,但切葉糙頸螽的前胸背板邊緣有黃色邊紋,中央有一條黃綠色的細線自前胸側緣達翅端斜切。母蟲具發達湯匙狀的產卵器,懷孕的母螽斯要產卵時,會先尋找安全且隱密性高的植物的莖,然後將身體抬高、腹部捲曲,伸出尾部片狀的產卵管,利用尖銳的產卵管切開植物的莖部,將卵產在植物中。
6.山羌:為台灣鹿科動物中最小的一種,也是台灣特有亞種。棲息在低海拔至海拔3000公尺的山區之間,能夠在天然闊葉林或混生林,發現山羌的蹤跡。是草食性動物,以細葉幼芽及嫩草為主食。大多獨居,且全日活動,但日間活動較晚間活動多,凌晨時為活動高峰。山羌的叫聲像狗吠。生性膽小,遇到敵人會先靜止,躲藏後再迅速逃竄。
7.黑腳深山鍬形蟲:為台灣特有種。分佈於海拔1800-2300公尺山區。成蟲主要活動季節為5-7月,夜間具趨光性。中型鍬形蟲,體色深棕褐至深黑褐色,雄蟲30-45mm,雌蟲,27-32mm,外型跟栗色深山鍬形蟲非常相似,但黑腳深山鍬形蟲的體色較深、較暗,而且金屬光澤較強。雄蟲大顎端部上下分叉,內側具數個左右對稱的小齒突,頭部後方有對不明顯的圓弧形耳突。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溪 哥 保育 類 在 如果釣起的鯉魚是在二十五公分以下,苦花魚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北市坪林區公所表示,將從5月1號起到10月31號,除原封溪區域外,其餘河川流域 ... 台灣馬口魚、溪哥魚五公分以下,其他魚種七公分以下及保育類魚種,都應立即放回溪 ... ... <看更多>
溪 哥 保育 類 在 何氏棘魞保育類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layFish10FishinginRiver卷之爆放毒篇1,20161125油羅溪釣卷仔,【天唐釣】Tenkara天唐釣組溪哥紅貓輕鬆玩,2019/08【花蓮】三日情-久違的溪流釣卷仔(何氏棘 ... ... <看更多>
溪 哥 保育 類 在 [閒聊] 釣到一枝花馬口溪哥石賓等溪魚可以賣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朋友在屏東某溪流釣魚
釣到很多一枝花 馬口 溪哥 石賓 等溪魚
都不大 大部分都3-4公分
他有一個大魚缸 可以養這些魚
請問這些魚可以賣嗎?
如果養到10公分以上呢?
好賣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0.50.130.18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