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腦溢血後的幸運】#學習平衡生活
在左腦瘖啞、無法思考的那幾年,她卻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喜悅。以至於後來,隨著左腦功能逐步恢復,她竟然感到矛盾、困惑。
「我是否可以珍愛金錢、物質,卻不必被匱乏、貪婪、自私所綑綁?」
試問自己,是不是缺乏歇息沉澱、返照自我的機會,固著於忙碌倥傯的日常行程、思維,因而遺忘了其實還有一個,幽微柔軟的自己?
#台灣 #學習 #大腦 #生活 #杰克 #湖邊沙徑
▍換日線 7、8 月徵稿活動:為什麼我要回台灣? → bit.ly/2JHbBRl
▍換日線 2019 夏季號《出發!改變人生的一次旅行》→ bit.ly/2vMJxF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色拉寺(藏語: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
湖邊沙徑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超越文字說明的藝術】#一封爸爸給兒子的信
抽象畫家康定斯基曾經感嘆:「很多人上美術館,都專注於『看懂』。只要看懂畫作上的蘋果、仕女、教堂,便放心了。萬一看不懂,他們會立即求助於畫旁的牌子、尋求解答。經常一天下來,看畫的時間遠不及看牌子多。」
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嗎?為什麼我們非要看懂不可?我們的教育常講求是非對錯、標準答案。當你有感受、意見、想法跟別人不同時,那表示你可能有問題,最好保持緘默。
言語不能表達的,就是不存在、不重要?當作者的兒子回家後跟他說:「藝術,沒什麼用。」時,他寫下了這封信想對懵然不覺的我們說 →
#藝術 #台灣 #言語屏障 #文化 #內在 #超越文字 #杰克 #湖邊沙徑
▍換日線 7、8 月徵稿活動:為什麼我要回台灣? → bit.ly/2JHbBRl
▍換日線 2019 夏季號《出發!改變人生的一次旅行》→ bit.ly/2vMJxFO
湖邊沙徑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網紅與大選】#政治型網紅如何製造影響力?
在美國與台灣,近期都出現了所謂「政治型網紅」。不同於傳統以資深媒體人為主軸評論天下大小事,如今轉變為「自媒體」的獨立發聲時代。而者些網紅們的聲量與人氣,影響的不再侷限於生活、娛樂領域,更會影響到社會議題、公共政策等大面向,甚至是大選的結果。
美國的 Kim Ibersen 與台灣「高雄林小姐」雖然走的路線不盡相同,但是卻「同樣抓緊時代趨向、憑藉個人條件,在大選年前因政治話題迅速崛起、積累人流,儼然已成一家之言。」
「無論如何,期待在大選之後,『新興政治網紅』們背後所代表的『獨立、多元發聲』熱潮,能夠繼續跨出過去偏娛樂的領域,在公眾議題領域積極發聲、發熱,並且能夠日趨理性且深化,提供各式『異見』與不同互動情態、反映基層庶民聲音。」
一起來看看作者對於此類網紅更詳細的看法→
#觀點 #時事 #美國 #政治型網紅 #網紅 #自媒體 #杰克 #湖邊沙徑
▍換日線 7、8 月徵稿活動:為什麼我要回台灣? → bit.ly/2JHbBRl
▍換日線 2019 夏季號《出發!改變人生的一次旅行》→ bit.ly/2vMJxFO
湖邊沙徑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色拉寺(藏語:སེ་ར་དགོན,威利:se ra dgon)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卻傑在拉薩北郊的烏孜山南麓創建寺院,命名為「秦清林」,藏語意為「大乘洲」。因附近多「色拉」(藏語意為酸棗林),故又通稱色拉寺。建寺後不久,宗喀巴即去世。因為之前他還興建了甘丹寺和哲蚌寺,故此人們將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色拉寺的規模宏大,依山就勢而建,寺前有流沙河流淌而過。寺院占地約11.5萬平方米,建築以措欽(集會)大殿、眛扎倉、傑扎倉、阿巴扎倉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布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由一群同鄉的僧人所組成)。雖然建造時並沒有進行過規劃布局,但由於建築的外觀顏色一致,主體建築形體高大,因而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使整座寺院顯得主次有序。寺內所有屋舍均為石木結構,屋頂覆阿嘎土,白色外牆的上部裝飾紫黑色貝瑪草,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位於寺院東北部的措欽大殿是全寺的管理中心和主要集會場所,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它建於1710年,平面為方形,由殿前廣場、經堂和五座拉康(佛殿)組成,占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經堂高2層,中部用長柱頂起為天窗,可以採光。四周為短柱,構成相對低矮的空間,用以供奉佛像。經堂的後部有三座佛殿,居中者供奉高6米的強巴佛(彌勒佛)鎏金銅像,其餘供文殊菩薩、宗喀巴師徒三尊、絳欽卻傑、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等尊像。大殿的殿頂為漢式風格的歇山式頂,覆以鎏金銅瓦,裝飾寶盤、寶珠、神鳥、寶幢等。色拉寺中最大的扎倉(經學院)是傑扎倉,建於1435年,18世紀初進行過擴建,目前面積約1700平方米。它的經堂由100根柱子支撐,殿內密布著壁畫和唐卡。在經堂的西部和北部建有五座佛殿,內有許多活佛靈塔和造像。比傑扎倉略小一點的是眛扎倉,建於1419年,後被雷火燒毀,1761年重建,現面積1600多平方米。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位於西藏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於7世紀中葉641年(藏曆鐵牛年吐蕃松贊干布時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現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另有諸多珍貴文物。因此196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昭寺藏文叫燃木齊,小昭寺的名聲和規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沒有那麼熱鬧。但是別有特色。小昭寺歷史上幾經火焚,現存的小昭寺的建築大多是後來重修的,只有底層神殿是早期的建築,殿內的10根柱子依稀可見吐蕃遺風:上面鏤刻著蓮花,並雕有花草、卷雲以及珠寶、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樓三層,底層分門庭、經堂、佛殿三部分,周圍是轉經廊道,廊壁上遍繪無量壽佛像。頂層是漢式金瓦,金光閃閃,拉薩各個方位均能看到,蔚為壯觀。小昭寺建築風格融合了漢藏式建築特點。最初的寺廟管理也是由漢僧主持,所以說,小昭寺不僅是西藏最早的寺廟之一,而且是漢藏兩個民族團結友誼的象徵,在漢藏民族關係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八廓街是為了建築大昭寺,並隨著大昭寺的發展而建設和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下令在臥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時在湖邊四周修建了四座宮殿,與嬪妃臣民移居宮殿親自監督大昭寺工程的進展。四座宮殿即為八廓街最早的建築。大昭寺建成後,引來了眾多朝聖者朝拜,日久逐漸踏出環繞大昭寺的一條小徑,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圍陸續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築,為遠道朝聖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15世紀後,大昭寺成為佛教傳播的中心,其周圍相繼出現僧人宿舍、宗教學校、小寺廟建築,眾多信佛者遷居大昭寺周圍生活,街上逐漸出現了大量民居、店鋪、旅館、手工作坊等設施。隨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為拉薩三大轉經道(大轉、中轉、小傳)之一。後又出現了來自蒙古、漢地、喀什米爾、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的眾多商販、香客、遊民,發展成為集宗教街、觀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業街和購物街於一身的街區。
湖邊沙徑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多倫多Wands Island是賞湖的好去處,在多倫多Downtown就有渡船可以去到多倫多湖心島。多倫多湖心島上風景秀麗迷人,大片的草坪、盛開的鮮花、白色的沙灘、動感的遊樂場、幽靜的湖邊木徑以及自由自在的海鷗。多倫多Ward's Island,可以草坪上嬉戲。Ward's Island比較大,完全是適合家庭活動的地方,大片的草地,野餐區、湖邊的燒烤區等非常適合聚會,並且燒烤爐都是固定在那的,只要帶上碳和食物直接過去烤就行了。多倫多湖心島也有很多私宅房子應該是挺貴的。
多倫多湖心島位於多倫多南端安大略湖上的這組群島風光優美,有連綿的草坪,白色的沙灘,還有一個大型的夏季遊樂園。島上禁止機動車通行,但有出租自行車和小船的服務。島上還有二十年代修建的約250 戶私人度假別墅,許多別墅還帶有漂亮的英式花園。到島的渡輪碼頭位於Bay 街最南端,乘坐渡輪約十分鐘就可抵達。
島上最初的居民是北美印第安人, 1830 年以後,歐洲殖民者來到此地,將它用作漁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島成為城中富人的度假地,大批的別墅和露營地就在此期間興建。到了周末,島上的遊樂園和棒球場總會吸引大批的城中居民。到島遊玩成為多倫多人方便可行的度假方式。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