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勇氣】
這一次出走到台灣,讓我回憶起十多年前,獨個兒前往美國讀大學的日子。回想起當天剛下飛機、放下行李,便一馬當先的衝到湖畔大街上,去感受這個校園小鎮的脈搏。看著眼前不同的膚色與面孔,聽著人與大自然交集而成的背景樂章,呼吸著那屬於美國中西部獨有的清新氣色。眼前一切都是新鮮的,都牽引著我那渴望探索的心。
就像今天,我當日心懷著憧憬,心口一個勇字,走進未知。結果在接下來的四年間,遇上了一個又一個的不預期經歷。本來打算進商學院的我,對政治學產生了興趣,結果修讀了雙學位;在課堂外發掘了奇特的新興趣,學起了劍道和色士風;加入了幾乎只有美國學生參與的學生組織,第一身感受到美式House Party的狂野和他們的work hard play hard 精神;爬上過危地馬拉(Guatemala)的活火山和馬雅金字塔,漫步過在哈瓦那(Havana)感受著那被封塵的時光,也沉醉過在新奧爾良(New Orleans)Preservation Hall裡那令人無法忘懷的爵士樂旋律中。這些的一切美好回憶都彷如昨日。
和當天相比,最大的差別大概在於,或多或少我已經無法擁有當天的純粹。經過了多年工作的洗禮,和背負著照顧家庭的責任,始終無法像當天用爸媽的錢那樣瀟灑,那麼無後顧之憂。今天的內心總是有一股揮之不去的不安感與不踏實感。然而,沒有改變的是內裡那顆渴望探索的心,和那份敢於出走的勇氣。它們就像落在泥土裡的種子,而生活的種種就像冬雪。儘管冬雪會暫時把種子埋藏,但只要是你的真實,就無法消失。只要時候到了,養份足夠,在因緣俱足下,種子就會萌芽。
這剛好與我近日很喜歡研究的維京人歷史不謀而合。起初純粹為了打發時間,覺得反正這段歷史沒有看過;後來看多了,才發現自己迷上這段歷史的原因。我們往往容易被相近的事情所吸引,而維京歷史中根本就是一段有關「出走」的歷史。撇下主流歷史評價(暴力、野蠻、異教徒),單純一點去看,說穿了就是一群人,由斯堪的納維亞往週邊較繁華的世界出走。這跟五世紀的「日耳曼大遷徙」和公元前的「羅馬征服」,在本質上不存在著任何分別。唯一的差異只在於主客之分:先來者據地為「主」,把後來的「客」妖魔化,視他們為跟自己不同的野蠻人,卻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自己不久前也曾是那出走的一群。
這些「出走」不但在歷史上時常出現,是歷史的常態,甚至可以說,正正是這些「出走」孕育了歷史。清教徒由歐洲大陸逃避逼害,走到美國尋找新世界,而當新世界開始變得像舊有世界後,他們又前往開發大西方。華北草原的遊牧民遷徙到黃河流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新「中華文明」,驅使本來的「漢人」多次南遷;到了明清二代,長江之南人口飽和,最終爆發「新移民」和「舊移民」之間的土客之爭,也促成了往台灣、香港和南洋的出走。
從歷史中可以輕易看見,我們每個人都埋藏著一顆「出走」的靈魂。面對社會中的規範與限制,有人會嘗試改變既有機制,於是帶來戰爭或革命;也有人會嘗試出走,離開族群規範去活出自己的個體性,在新世界建立新秩序,繼而為世界帶來影響和突變。活於新世界的不安感,將化成凝聚的力量,讓群眾連結成家族或同盟(同鄉會或廟宇群體就是最好的例子)。隨著族群的成長,規範與限制再次出現,於是又會滋養出下一批的「反抗者」和「出走者」,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循環。
「出走」很容易令人有種錯覺,認為必須放下一切,必須宏大。幾年前,我也曾經幻想過要來一次這樣的「出走」,要去環遊世界6年。但因為各種原因,這「非自己」的計劃最後擱置了。然而,過了這些年後,我發現「出走必須宏大」只是一個頭腦的小把戲,企圖透過把它艱巨化,讓我們三思,令我們卻步。我發現自己心中真正所渴望的出走,並非身體要往哪裡跑,而單純是一場拒絕接受既有框架的探索旅程。
就像這一次出走,我真正想尋找的是一個生活與工作可以完美結合的可能性。城市人大多會說,這是不可能的,說到若喜歡的事情變成收入來源便會有所犧牲,兩者無法兼得,所以最好還是乖乖努力工作,然後在工餘的時候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然而,我拒絕未經過親身嘗試,便輕易相信這些所謂的定律,接受這些「未經考驗的真理」。
生活在凡事都追求效率的城市中,我們容易不自覺地,跟隨著一些彷似唯一答案的生活模式。而「出走」的心,正正是一種態度,一種「不滿足於標準答案」(not settle for an easy answer)的態度。你無須翻過千山萬水,也不用舉家移民,甚至不必強逼自己改變現在的生活;你只須好好在生命旅程中,盡情探索每一個你有力量探索的可能性,不要過早屈服於社會告知的規範與「不可能」。
獨立於社會的規條,去好好活出自己認為對的事。我想大概這就是「出走」的精神。
你又會否想在你的人生中好好勇敢出走一次?
-----
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到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若有興趣將靈性修行實踐在生活中,歡迎追蹤 #靈魂事務所 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湖畔小鎮評價 在 一娃一貝,一期一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紐西蘭第7天
.
你們知道嗎?
其實....
我一直不是在紐西蘭,
而是在明信片裡旅行。
.
南島第2天,來到Akaroa搭船,這裡是一個具有濃濃法國風的小鎮,但這一切不是來自於刻意營造,而是一個真正曾是許多法國人居住的湖畔小區。
.
到了這裡,除了以緩慢的步調走在街上啜飲當地的歐風氛圍外,最有名的活動莫過於搭船出海看海豚了!
.
約莫兩小時的航程,船長一邊領航一邊為大家介紹著Akaroa湖的形成與其因為火山活動而產生的地質景觀。一出大海沒有多久,就看到了海豚的蹤跡,時而在左側時而在右側。一開始大家還會在聽到其他遊客看到海豚的驚呼聲時一窩蜂的往該側移動,但因為不斷出現,後來漸漸冷靜面對。
.
紐西蘭的行程活動大多都很燒錢,每每下訂前都須經過一番掙扎。但好在,都好值得。喔!對了!如果你會游泳,還可以選擇直接到大海中跟海豚游泳,做更親密的接觸唷!
.
在坐船欣賞海豚的時候,小娃說著,她更喜歡看海豚特技表演。此時,趁機告訴小娃「在海洋公園中,你看到跳躍的海豚,開心的是我們。那並不是海豚的家,也不是發自他們內心的跳躍。但你現在看到的海豚,他們開心的生活在真正的家,有他的家人與朋友相伴,這時候你看到海豚的每一個行為都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這裡的海豚才是幸福」。
.
這就是帶孩子旅遊的意義呀!
透過旅行,用最不刻意又更親身經歷的方式學習,而不是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海豚表演的訓練究竟是好是壞,強迫她接受大人的視角及論調,而是讓她自己透過雙眼所見去了解去自我判斷,也是我們帶著孩子一同旅行的目的。
.
行程結束後,我們沿著湖畔散步,找間評價不錯的餐廳享用了一頓炸魚薯條。湖邊步道走到盡頭,就是小娃媽毫無招架能力的湖面木棧道。更逼人的是木棧道底端的小木屋,根本就是嚕嚕米童話中的小屋嘛!美到一個腦海中貧乏字典中找不到詞彙形容的程度。
.
只能說,我想,我不是找來到紐西蘭,我是走入明信片中了吧!
.........................................
👇完整的行程+美照,都會在IG唷!
https://www.instagram.com/1wa1bai/
湖畔小鎮評價 在 Sophie's Keto Choice-低醣生酮無麩質食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楚格峰 迷你遊記💕
今早帶著飛揚的心情出發立刻就被打趴😭
.
在走到地鐵的路上還心裡想著,其實在歐洲女生獨自當背包客好像也很ok, 結果先在買票的時候又被站務員臭罵,我昨天就已經被她罵過了,因為我沒有先問她會不會講英文,就被罵了一頓,今天我怕被罵,所以很有禮貌地問「你會講英文嗎?」,結果又被罵「你故意的嗎?It’s not funny」,呃,那不然你要我說什麼...
.
默默收下票說thank you, 當下決定「不,我不可以讓無禮的人毀了我的一天!」,走到地鐵地圖前面,正在研讀路線的當下,一名約30幾歲的壯碩中年男子走過來一把把我推開,整個information看板前空無一人,我站在側邊也沒有擋住整個地圖,其實之前來德國就已經領教了他們對於外來客尤其是東方臉孔的不友善,昨天和Charlotte 談到德美禮儀真的差很多(她之前也住舊金山),我2年前第一次來真的有好大的culture shock,這邊車子不會禮讓行人,男士對女士也完全不會禮讓,像是先讓女生進電梯,或是幫忙扶著門(在美國先進門的人一定會幫後面的人扶一下,以免門打到下一個進來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這麼做,這是很基本的禮貌),但哇靠,直接把我推開是怎麼回事?我實在太震驚了,應該嘴巴開了很久愣在那😦,是說來人家地盤要尊重當地文化,但這...完全無法理解😵...我看女生來歐洲最好還是結伴同行
.
於是在搭車到楚格峰的路上因為剛剛被嚇到有點恍惚又有點憤怒💢,之前看了一本很妙,書名很長的心理學書,正確名字我忘了,大概是叫” he can’t make you mad if you don’t give him the key” ,對於這種莫名奇妙的事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不理會,減淡在記憶刻畫的痕跡,很快它就如一縷輕煙。
.
從慕尼黑到楚格峰非常easy, 我從Ostbahnhof出發,到Pasing 轉一班車,1.5小時後就可以到楚格峰山腳下的小鎮,Garmisch-Partenkirchen, (如果從中央車站出發有直達車),從這邊買票上山再1.5hr,票價$46.5歐。
.
之前去瑞士的時候是冬天,沒辦法上少女峰頂,所以今天是第一次搭齒軌列車,算是比較特別的地方。楚格峰頂的景色雖然秀麗,但是跟瑞士的 #雪朗峰 比起來實在普通,艾比湖(Eibee) 雖美但比不上加拿大 班芙國家公園 的Moraine Lake,如果你有去過瑞士任何一個峰頂,這邊真的可以跳過,題外話,從雪朗峰搭纜車到穆倫再步行下山那段真的超美,瑞士整個就是很美很仙,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去瑞士爬山🥾
.
今天真的很幸運,天氣超好萬里無雲,峰頂-6度但體感溫度完全不冷,可眺望德、奧、義、瑞,四個國家,但看板是德文的,所以我也不知道哪裡是哪裡😆,在山頂繞繞之後搭纜車下來結果被擋住,原來山頂另外一頭是下到奧地利的,哈哈大家不要跟我一樣弄錯,纜車中間先停到艾比湖,我就在湖畔走走,因為這邊-3度所以湖面還是結冰的,可惜我的相機電池可能因為太冷完全死掉,只能用手機照相(顏色實在是很抱歉),虧我一路從慕尼黑把它背來...(結果回家Gary幫我檢查原來是電池裝反了⋯⋯天啊我蝦爆🦐)
.
晚餐在瑪麗恩廣場的一家義大利餐廳La Valle, 我本來想點Ravioli 但今天只有素的,餃子裡沒包肉我應該會覺得空虛,本來想點麵,但是沒人跟我分食,披薩又太大,結果點了baby calamari 烤小卷,很嫩很好吃,但是這樣有必要來義大利餐廳吃嗎⋯⋯哈哈😄所以點了義大利經典甜點提拉米蘇,說真的我要驕傲地說,我研發的 #生酮提拉米蘇 比它做的好吃多了,杏仁粉的香氣遠勝手指餅乾呀!我調的鮮奶油、咖啡、和馬斯卡彭的比例絕對讓你一口接一口,食譜會收錄在新書裡喲!💕
(La Valle 餐廳評鑑:不難吃但也不驚艷,以歐洲物價來說很貴,CP值太低,不推)
.
為了消耗一點碳水,我從瑪麗安廣場走回旅館,大概半個小時,慕尼黑晚上感覺還蠻安全的,旁邊穿插著十分有特色的小餐廳,快要走到旅館的時候發現,原來旅館隔壁就有一家義大利菜,剛剛點的一模一樣的菜這邊整整少了7歐元,而且Google的評價也很高,當下心碎滿地💔
(有興趣的話可以查L’Angolo 在 Ostbahnhoft附近)
.
明天就會離開慕尼黑,來介紹一下我住的旅館好了,我住在東站Ostbahnhof的 Residence Inn, 旅館房間蠻大的,而且有附廚房餐具微波爐電磁爐,有免費早餐,離地鐵3分鐘的腳程,鄰近超市,附近也有很多餐廳,我覺得很棒,如果來慕尼黑可以住這裡。
.
明天Gary 要帶我去新天鵝湖堡爬山, 會租車,所以終於不用再去車站買票了!不用再被站務員罵惹....😄
.
楚格峰 迷你遊記。完。
👋 .
#zugspitze #germany #munich #europetravel #慕尼黑 #瑪麗恩廣場 #歐洲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