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小孩穿衣學游泳和溺水的應變訓練!
荷蘭對於水上教育的作法,真的值得台灣借鏡啊!
學游泳,除了運動健身之外,當然也是為了「水上安全」。但荷蘭人把重點放在「建立孩童的信心」和「全心享受水上娛樂」上,預防溺水只是附加的必要價值──
他們明白水的威力,把過去的傷害當警惕,也持續活在威脅中,但這個社會卻從未灌輸下一代「水的可怕」或嚇阻孩子接近,反而著力於讓孩子具備一定的能力而「不再害怕」,能獨自在過深的水中仍保持冷靜,並機警地想辦法自救。
荷蘭孩童在 6 歲以前,父母就有義務、有責任幫孩子申請游泳課程,從最初階的 A 級必備技能證書開始,再往 B、C 挑戰。全面學完 A1 至 A4 的訓練後,孩子會收到「邀請信」,在公開場合隆重地與其他學員一同參加認證,他們的父母以及祖父母,則會像是參加「成年禮」般地慎重其事,齊聚泳池畔。
反之,如果沒拿到 A 級證書,只要是在公共游泳池,就一定要戴充氣臂圈,而且不被允許參加任何水上活動,這項規定也變相鼓勵孩童為證書努力──拿到證書是值得鼓勵的,無論是來自制度、家人、自我認同均如此。
在全民普遍認同與相關單位嚴謹的執行下,荷蘭孩童拿到游泳證書的比例如今已接近百分之百,「游泳」這項運動也成為荷蘭全民指標性的「基本技能」。
荷蘭游泳認證的項目根據真實場域設計,實用之外還具獨創性──不只要求游泳技巧,更包括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意外落水時沒有蛙鏡,所以要在水裡張開眼睛;不可能著泳衣意外落水,所以要練習穿衣穿鞋時游泳;落水時可能沒人搭救,所以要在無人幫助下攀上水面移動的漂浮墊......。
以下介紹最基礎的 A 級內容──不滿 6 歲的孩子,具備這樣的能力真的很驚人!
穿夏季衣服與鞋子(C 級則穿大外套和厚褲):
1. 直立跳進水裡,騰空踢水 15 秒
2. 踢水後直接 12.5m 抬頭蛙式,潛水從水道繩下游過
3. 轉身後直接 12.5m 仰式,爬上岸
泳衣(不配蛙鏡):
1. 以頭先入水的方式跳入泳池,閉氣 3 公尺不能浮出水面,直到穿過水中設置的洞
2. 50m 抬頭蛙式(若水道不夠長不能碰到岸邊)+ 50m 仰式
3. 頭在水下漂浮 5 秒接蛙式,再漂浮 5 秒
4. 轉身 5 秒漂浮後接仰式,再漂浮 10 秒
5. 將自己推離岸邊,5m 自由式
6. 仰看 5m 不能用手的蛙腿
7. 跳進水中騰空踢水 60 秒,水中 360 轉身兩次
當他們致力於「與水共處」,便已將視野拋出那些閘門與堤防之外,學習怎麼把危機活成日常,甚至成為可以驕傲的國家認同──
這不只培養出人民對水「敬而愛之、熟悉之」的正面態度,並具備畢生受用的技能,還能擁有「大分母」,去篩選出代表國家的水上運動菁英。
其實,台灣現階段也有個「10 年游泳發展計畫」,當時設定目標在 2018 年時,學生和警察游泳合格率達到八成。在這裡,就先不去談目前執行成效和執行率了,只期盼這座島嶼也能從環境中突破,反思對山林、海洋、溪水特色相應的教育,而不再只是空說:「危險啊!不要靠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