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大灣區 香港房屋困局曙光
香港的房屋問題非常嚴峻,市民不但要面對高昂的樓價,居住質素更每況愈下。發展商為了配合年輕人的購買力,不斷推出只有百餘呎有如劏房的納米樓。
明顯地,這個新常態並非健康現象,政府必須致力解決。可是,政府在短期內根本無法大幅增建房屋,香港房屋問題有如死結。李克強總理在本年3月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移居大灣區或許會成為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一綫曙光。
二綫城市 房價約港八分一
移居大灣區能有效解決樓價及居住質素的問題。現時,兩地樓價差異十分明顯。香港平均呎價約為11,000港元;內地的一綫城市——廣州市,大部分區域的平均呎價也不會超過3,000港元。屬於二綫城市的中山市,平均呎價更只需1,300港元左右。換言之,內地的平均呎價只是香港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自本年3月,內地的調控政策再次加強,樓價因而有所調整,短期內兩地的樓價差異或許會再次擴大。盡管大部分內地城市的首期最少需為樓價的三成,在現時較低廉的價錢下,相信很多香港人仍能負擔。
此外,內地的居住質素普遍較香港好。最明顯的必然是居住面積。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約為150平方呎,而內地則約為350平方呎,較香港大1.3倍。此外,一些大型屋苑的環境亦較香港為佳。
內地的屋苑多為封閉式,規劃一般都非常完善,餐廳、理髮、購物一應俱全,居民不踏出小區也能解決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內地很多屋苑都有使用物業管理應用程式,居民能以程式要求送水、維修、團購等服務,物業管理服務明顯領先香港。
內地樓價不但低廉,而且平均居住面積較大及有較高的居住質素,移居大灣區是一個吸引的選擇。可是跨境居住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政府協助解決。
基建完成往來省時 惟交通費貴
跨境居住最重要的考慮必然是交通時間。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交通網絡日趨完善。粵港澳大灣區正在興建多條鐵路及公路,深中通道建成後,中山到深圳只需半小時,一個多小時便能到達香港。港珠澳大橋也將珠海到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減少超過八成,由約4小時大幅降低至約45分鐘。而廣深港高鐵更可在不停站的情況下,48分鐘由廣州到達西九龍。可見,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將會大幅縮短,交通時間的問題並非想像中那麼大。
可是,我們仍要算上過關時間。在移居大灣區的人數增加後,繁忙時間或許需要花上20到30分鐘過關,這定必令人卻步。政府可考慮增設特別通道便利跨境居住市民,減少過關時間。
除了交通時間,車資是跨城居住的另一個重要考慮。現時港鐵來回羅湖到中環便需要92.2港元,而廣州到深圳的高鐵二等座每一程便要74.5至94人民幣不等。而根據內地官媒的預測,港珠澳大橋的收費為私家車150元、貨車200元。來回兩地的交通費每天最少也要300港元,一個月便要花上6,000到7,000港元在交通上,這對一般的打工仔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近年日本政府或企業為了吸引市民住在較偏遠人口較少的地區,他們實施了新幹綫通勤,補助市民乘坐新幹綫來往東京和其他縣市上下班。香港政府能積極考慮提供類似的交通津貼,或以優惠月票方式支援跨城居住的市民,減輕其交通支出的負擔。
內地的房子限購問題亦是必須解決的。自2017年3月,為了遏抑過熱的樓市,貫徹上年12月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內地政府在不同城市進一步加強了限購及限售政策。例如在廣州,沒有當地戶口的單身人士必須在廣州有5年的社保繳納紀錄才可以購買一套房子,就算補交社保也不能獲得購房資格。
醫院應提供便利 先治療後付款
在正常情況下,香港人現時想到大灣區購買房產並不容易。倘若要實行港人移居大灣區計劃,內地政府必須提供協助,放寬港人購買內地房產的要求,例如每人有一次購房機會,並設有最短轉讓年限。這樣能有效減少樓價波動,卻能讓香港人購買到自己的房產。
部分人對醫療問題亦十分擔心。因為香港人沒有繳交內地的醫療保險,故此無法享受醫療福利,醫療費用會較高。內地醫療制度與香港亦存在很大差異,人們需要先以現金繳付數千至數萬元的按金,方能獲得治療。倘若出現了一些緊急狀況,市民必須在居住地求醫,他們在沒有充足現金的情況下便會出現危機。
此外,內地大部分醫院都不接受境外醫療保險,香港居民盡管有香港的醫療保險,他們多半需要先繳付醫療費用,之後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兩地政府或許能為香港人在指定醫院提供便利,在危急情況下讓他們能先接受治療後付款,減少有意跨境居住人士的疑慮。
港人購高鐵票 應爭更好待遇
高鐵將會是來往香港及大灣區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可是,現時香港人購買高鐵票的待遇仍與內地居民有明顯區別。港人在購買預售車票必須花時間先註冊一輪,而取票時亦多半不能使用自助取票機。政府若爭取到回鄉證與內地第二代身份證持有人有相同待遇,這樣可以大幅減少港人購票時遇到的困難,相信可以吸引更多港人移居及出行到大灣區。
此外,內地使用電子貨幣愈趨普及,一張能用於大灣區所有城市的公共交通智能卡是有需要的。市面上有一款名為「八達通•嶺南通」的聯名跨境卡,卡內包含八達通及嶺南通功能,可在廣州、佛山、香港等17個城市使用。現時,全省公共交通一卡通已基本實現,但嶺南通仍在努力爭取省內所有地鐵一卡通。倘若政府能支持嶺南通完成有關計劃,跨境交通支付將會變得更為便利。
現時有數萬香港人於深圳跨境居住已經超過十年。他們每天來回兩地上班上學,證明了跨境居住是可行的。港人移居大灣區雖然還存在着不少問題需要政府協助解決,但這策略定必是未來的一個可行方向。在促進兩地融合的同時能有效紓緩香港一直難以解決的房屋問題。
港珠澳大橋減省來往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摸魚手札:香港台北都有同一套谷樓價藝術 - 渾水
上星期駕車行過東區走廊,這兩、三年因為工作需要,來來往往都走了過千次,那幢豪宅由地基起到幾十層樓,原來都只係兩、三年間事,前面望維港、近東廊,後面就近北角港鐵站。同一時間,電台就播緊台北市長柯文哲笑香港悶、無民主,然後自稱民主的民主思路黃梓謙「衝出黎」反駁柯P管理下的台北經濟搞不好之類。
兩件小事,看似無乜關係,不過在我筆下,往往可以串連一些小見解、小洞察。
又是因為半工作需要的關係,這半年來飛台北的次數仲多過我去新界,見到柯P管理的台北如何進入轉型過度,轉型是為了絕處逢生,經歷陣痛在所難免。台北的改變唔係好似民主思路黃梓謙睇得咁簡單,黃梓謙無這個vision,是看不透的。高民望的柯P現在不停燒自己的民望資本做硬任務,經濟主軸是幫台北市減債,其次是城市管理,即係搞交通捷運、控制樓價等,這一點跟香港面對的問題有點類似。
香港的樓價高,是地球上公認第一,美國的Demographia計算出香港人不吃不喝19年才能供到一層樓,達超第二名悉尼的12.2年,當然這個研究未考慮到樓的質素差異和大細等,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沒有台灣的數據,不過之前睇清談節目《小燕之夜》,明明平時都係做人訪吹水,但居然也講到樓價高這個問題,大吃一驚。
台灣和香港的城市管理方式有類似的地方,都是奉行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原則,簡單來講,即係透過公共交通,起天橋、起隧道、起地鐵,然後谷社區發展,搞新配套路。起咁多,搞咁多,最後目的當然係為了借財富效應谷地價,借乘數效應搞好經濟。一講呢點,香港人就會明,因為發展商起新樓都鍾意揀近地鐵站的地方,甚至港鐵本身都知道自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乾脆自己做埋發展商,落場玩。呢一點跟凱因斯一派的經濟理念是相通,不停谷政府開支,然後鼓勵開支會回流消費、投資,借乘數效應去谷。如果沒有crowding out,而筆錢可以長期在經濟體系內流轉,這的確是work的,但這個model的缺陷,日本已經應驗出來了,柯P都知道,但香港仲未知道。
柯P最近對捷運很有意見,例如豪花4,200億元新台幣砸下去搞捷運公司。他甚至豪言:「新開通的捷運會虧到不省人事」他其實知道TOD這個模式已經發展到盡頭,捷運已經要產業化轉型,學大陸的優點;但香港還是不理,繼續借港鐵的新幹線去谷地谷樓,香港地鐵的複雜程度就嚟媲美紐約,幹線之間的阡陌交錯誇張過微絲血管。這樣的城市規劃還算健康嗎?
或者樂觀一點去睇,雖然明知港鐵的規劃是行了冤枉路,但我有時會情願佢繼續起,甚至做埋發展商供應樓盤,起碼錢是花了在香港,香港人得益,總好過𠵱家把錢花了去搞港珠澳大橋,搞大白象工程,不單超支、死人、滅絕白海豚,最慘係點解個大餅唔係香港分最大,仲要幫大陸做嫁衣。喂!仲搞到要玩財技派息找數喎,有錢倒不如在香港亂起嘢好過。
渾水
http://s.nextmedia.com/apple/a.php…
港珠澳大橋減省來往 在 港珠澳大橋將建成,澳門準備好了嗎? —凡事預則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港珠澳大橋 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國家高速 ... 大橋通車後,往來港澳的皮費幾乎可減一半,這樣不但香港會多客人選擇來澳度假 ... ... <看更多>
港珠澳大橋減省來往 在 港珠澳大橋(一分鐘版本)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全球最長橋+隧跨海通道熒幕蓋字:全長55公里香港連接路12公里主橋30公里珠海連接線13公里旁白(字幕):一橋貫通,穿梭往來 ... 節省時間旁白(字幕):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