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兒童的執行功能活動
(譯自哈佛兒童發展中心的分齡指南)
在這一時期,兒童的執行功能和自我調節能力增長很快,因此,調整活動以配合每個孩子的技能是很重要的。年齡較小的兒童在學習規則和結構方面需要很多支援,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可以更加獨立。歸根結底,目標是讓孩子不再依賴成人的管控調節,所以當孩子看起來準備好了,儘量減少你提供的支援。
*扮演遊戲
在特意進行的扮演遊戲中,孩子會發展出規則來決定他們扮演的角色該如何行動。他們會把複雜的想法記在心裡,形塑自己的舉止來遵循這些規則,抑制不符合「角色」的衝動或行為。遊戲的想法常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比如看醫生。他們可能會裝作「生病」,請醫生檢查,並接受注射。「醫生」的言行舉止像個醫生(平靜和令人放心),「病童」的言行舉止像個生病的孩子(悲傷和害怕),而扮演「父母」的孩子的言行舉止像個關切的父母(擔心和關愛)。年幼的孩子傾向單獨或平行遊戲,但到了這個年齡段,孩子開始學習合作遊戲,並經常調節彼此的行為 ── 這是發展自我調節的重要步驟。
支持高層次扮演遊戲的方法:
- 閱讀書籍、實地考察、觀賞影片:確保孩子對情境和角色有足夠的瞭解,從而支持扮演遊戲。
- 提供各種道具和玩具:年齡較小的學前幼兒可能需要更逼真的道具來進入遊戲(如:玩具醫藥包),而年齡較大的孩子則可將其他東西重新利用,變成遊戲道具(如:紙巾捲筒可用作「斷臂」的石膏)。以不同的方式重新使用熟悉的物品,也可以鍛煉認知的靈活性。
- 允許兒童自己製作遊戲道具:孩子們必須確定需要什麼,把這些資訊記在心裡,然後在不分心的情況下執行到底。他們還鍛煉了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和計畫能力。如果原來的計畫不成功,孩子需要調整他們的想法並再次嘗試,挑戰他們認知的靈活性。
- 遊戲計畫是組織遊戲的好方法:“Tools of the Mind” (心智工具) 這個旨在建立自我調節能力的幼兒教學法就是這樣做的。孩子們在開始遊戲前決定他們要扮演誰,要做什麼,然後在紙上記錄他們的計畫。預先計畫意味著孩子們必須先思考,再行動,從而練習抑制性控制。以團體為單位計劃遊戲讓孩子們能夠一起計劃,把這些計畫牢記在心,再應用在遊戲當中。這給孩子們練習解決社交衝突的機會,並能鍛鍊口語能力。
*說故事
孩子喜歡說故事。他們早期的故事往往是一系列的事件,每個事件都與之前的有關,但缺乏整體的大架構。隨著練習,孩子會發展出更複雜和有組織的情節。隨著故事越加複雜,孩子們得以練習在工作記憶中記住並處理資訊。
支持孩子說故事的方法:
- 鼓勵孩子說故事給你聽:寫下故事,和孩子一起讀。孩子們也可以畫畫,創作自己的小書。重溫故事,不管是透過圖片還是文字,都能支持更有意識的組織和更多的闡述。
- 團體創作:由一個孩子開始說故事,然後團體中的每個人都對故事進行補充。孩子們需要注意到彼此的發言,思考可能的情節轉折,並調整他們的補充內容以符合情節,從而挑戰他們的注意力、工作記憶和自我控制能力。
- 讓孩子表演他們寫的故事:故事提供了一個結構,引導兒童的行動,並要求他們注意故事,跟著故事走,同時抑制他們創造新情節的衝動。
- 雙語家庭可以用他們的母語講故事:研究顯示使用雙語可增進所有年齡段的孩子的多項執行功能技巧,所以培養孩子流利地使用第二語言是有價值的。
*運動挑戰:歌曲和遊戲
歌曲和運動遊戲的挑戰可支持執行功能發展,因為孩子必須跟著特定的節奏做動作,並與動作和音樂同步唱出歌詞。這些任務都有助於抑制性控制和工作記憶。當孩子們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得越來越好,需要逐步提供越加複雜的歌曲和遊戲,提高挑戰性以吸引他們的興趣。
- 為孩子提供許多機會:讓他們可以使用攀爬結構、平衡木、蹺蹺板等設備來測試自己的體能。為孩子設置挑戰,如障礙賽和鼓勵複雜動作(跑跳步 skipping、平衡等)的遊戲,也很有趣。在嘗試較難的新活動時,他們需要集中注意力,監測和調整他們的行動,並堅持不懈地達成目標。
- 鼓勵通過較安靜的活動來控制注意力:這些活動要求孩子們減少刺激並集中注意力,例如使用平衡木或包含緩慢呼吸的瑜伽動作。
- 播放音樂:讓孩子們很快地跳舞,然後再很慢很慢地跳。Freeze Dance (木頭人/凍結舞蹈)也很有趣,若要增加難度,可要求孩子靜止時擺出特定的姿勢。(“Tools of the Mind” (心智工具) 使用火柴棒人形圖片作為視覺輔助)當音樂停止時,兒童必須抑制動作,將注意力轉移到圖片上,以模仿所描繪的姿勢。
- 重複並增加內容的歌曲:(通過語言或動作)可鍛鍊孩子的工作記憶,如歌曲 She’ll Be Coming ’Round the Mountain的動作、Bought Me a Cat的歌詞,倒數的歌曲,如Five Green and Speckled Frogs,以及重複一長串清單的歌曲(the Alphabet Song字母歌)。
- 傳統的歌曲遊戲:如Circle ’Round the Zero也很有趣。複雜的動作,包括尋找夥伴,必須在不分心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安靜的遊戲和其他活動
- 配對和分類活動仍然很有趣:但現在可以要求兒童按不同的規則分類,促進認知的靈活性。孩子們可以先按一個規則(如按顏色)分類或配對,然後馬上換成另一個規則(如按形狀)。如果想增加挑戰性,可以玩配對遊戲,但每次配對都要改變規則。市面上可買到的 Quirkle and S’Match 遊戲就是以這種方式挑戰認知靈活性。或者玩賓果或樂透遊戲,但孩子必須在卡片上標出與聽到的字詞相反的內容(例如,聽到「白天」,要在「夜晚」的圖片上做記號)。孩子們必須抑制住標記相同圖片的自然反應,同時還要記住遊戲規則。
- 更複雜的拼圖:可以吸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鍛煉他們的視覺工作記憶和計畫能力。
- 烹飪對幼兒來說也很有趣:他們在等待指示時可鍛煉抑制力,在記住複雜步驟時可鍛煉工作記憶力,在測量和計數時可鍛煉集中注意力。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20日 (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QnJHpoyFVE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
減 塑 行動 家 的 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826紐約時報
*【阿富汗局勢實時更新】
#美國大使館警告說,美國人從外圍外部喀布爾機場,並告訴任何人遠離“立即離開,”援引未具名的安全威脅。英國和澳洲政府發布了類似的警告,澳洲官員稱“恐怖襲擊的威脅持續且非常高”。警告發出之際,估計仍有 1,500 名美國人和無數其他仍在阿富汗的外國人試圖在美國於 8 月 31 日撤軍前趕往機場離開。
#布林肯表示,約有1,500名美國公民仍留在阿富汗,其中約三分之一與美國政府保持聯繫,並希望在未來幾天內離開。布林肯說,剩下的 1,000 人中的一些人可能不想離開。
#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三度接受媒體訪問,他表示,塔利班是意圖重建一個被數十年戰爭摧毀的國家的組織。他在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我們希望建設未來,忘記過去發生的事情。” 並駁斥塔利班已經在對反對他們的人進行報復,重新對婦女實施嚴厲的控制等擔憂。
#20年來,美國一直在與塔利班及其在阿富汗的好戰夥伴、基地組織和哈卡尼網絡作戰。但是,隨著美國在 8 月 31 日撤出截止日期之前升級在喀布爾機場的撤離行動,對美國人和塔利班最大的直接威脅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共同競爭對手:伊斯蘭國呼羅珊或 ISIS-K,恐怖分子集團在阿富汗的分支機構。
#德國總理梅克爾週三表示,在美國撤軍和撤離任務的最後期限過去後,德國將繼續支持留在本國的阿富汗人。她還呼籲與塔利班進行會談,以保持過去二十年在阿富汗取得的進展。
#聯合國領導層週三面臨來自職工會越來越大的憤怒,因為一些人稱其未能保護阿富汗同事及其家人,儘管該組織的大多數非阿富汗工作人員已被塔利班擺佈,但他們仍被困在阿富汗。許多阿富汗僱員躲藏起來或不願繼續工作,害怕勝利的塔利班武裝分子的報復。
#一群為《紐約時報》工作的阿富汗人安全抵達墨西哥。
#在阿富汗潘傑希爾山谷,抵抗塔利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就在塔利班橫掃喀布爾並推翻阿富汗政府幾天後,一群前聖戰戰士和阿富汗突擊隊表示,他們已經在該國最後一個不受塔利班控制的地區開始了抵抗戰爭:一個有著抵禦入侵者歷史的狹窄山谷。帶領他們的是艾哈邁德·馬蘇德,這位32歲的指揮官是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的兒子。他們的對抗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抵抗戰士被塔利班包圍,他們的補給很快就會開始減少,而且沒有明顯的外部支持。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5/world/afghanistan-taliban-kabul-biden-news#americans-evacuation-afghanistan
*【急於挽回失敗形象,拜登借阿富汗撤離行動重塑形象
拜登稱阿富汗撤離為“歷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空運之一”,欲挽回失敗形象。白宮將從喀布爾撤離數萬名美國人和阿富汗人作為一種公關層面的回應,拜登更是將其與73年前的柏林空運類比,以彰顯美國的人道主義價值和政治模範。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825/airlift-berlin-afghanistan-biden/
*【Covid-19 實時更新】
#佛羅里達州感染冠狀病毒、住院和死於 Covid-19 的人比大流行之前的任何時候都多,這突顯了隨著 Delta 變種在該州蔓延而限制公共衛生措施的危險。本週,佛羅里達州平均每天報告 227 例病毒死亡,截至週二,這是該州的記錄,也是目前美國最多的記錄。
#輝瑞和 BioNTech表示,他們現在正在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申請補充批准一種針對 16 歲及以上人群的冠狀病毒疫苗加強注射,並將在本週末之前提交所有支持數據。此舉之際,兩家公司表示,第三針疫苗大幅增加了針對該病毒的抗體水平。
#嬌生公司報導,該公司疫苗的加強注射大大提高了抗冠狀病毒的抗體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啟動一項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生產疫苗的計劃,解決不平等問題。
#夏威夷醫院擠滿了新冠肺炎患者。
#緬因州聖公會教區命令工作人員和神職人員接種疫苗。
#以色列的一項大型新研究證實,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與心肌炎(一種心肌炎症)的風險增加有關。但科學家報告說,這種副作用仍然很少見,而且 Covid-19 比疫苗更容易引起心肌炎。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5/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專家稱,拜登未能兌現美國成為“世界疫苗武器庫”的承諾】
隨著政府現在建議從下個月開始為接種疫苗的美國人接種加強劑,公共衛生專家和民主黨國會議員呼籲總統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擴大全球製造,但一項分析中,愛滋病倡導組織 PrEP4All 發現,政府用於加強 Covid-19 應對措施擴大疫苗生產的預算,不到國會撥款的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5/us/politics/biden-coronavirus-vaccine.html
*【美國情報機構向拜登提交了一份關於病毒來源的報告】
據美國官員稱,情報機構尚未確定這種病毒是中國一家實驗室意外洩漏的結果,還是動物傳染人類的自然結果。 目前該報告仍屬機密,但部分內容可能很快就會公佈。與此同時,一組為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病毒起源的科學家表示,收集關鍵證據的“視窗正在迅速關閉”。他們說,迫切需要對中國的血液樣本和野生動物農場進行研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us/politics/us-intelligence-agencies-delivered-a-report-to-biden-on-the-viruss-origins.html
*【中國力推新冠病毒美軍實驗室洩漏陰謀論】
借助官媒、社群媒體,甚至說唱歌曲,北京正在兜售毫無根據的理論,稱美國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真正源頭。出於對獨立審查的警惕,中國政府還嚴格控制了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疫情起源的努力,並拒絕了WHO最近提出的進行第二階段調查的要求。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825/china-conspiracy-theories-coronavirus/
*【當一名亞裔科學家被捲入新冠溯源之爭】
愛琳娜·陳提出病毒在被發現前可能已完成突變、在人類之間傳播的假說引發爭議。該理論不僅遭到眾多科學家質疑,也為她招來了實驗室洩漏說支持者的攻擊。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10825/coronavirus-origins-alina-chan/
*【納瓦尼獄中首次接受採訪:俄羅斯監獄就像“中國勞改營”】
在長達54頁的書面回復中,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描述了他的獄中生活。他說自己被迫每天觀看官方電視八小時,期間不被允許做其他任何事情。“這裡到處都掛著攝像機”,“充滿告密文化”。不過,納瓦尼仍對俄羅斯的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堅信普丁政權註定會崩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5/world/europe/navalny-jail-prison.html
*【赴美留學人數回升至疫前水準,中國學生占比近半】
今年5月和6月,美國批准了11.7萬份F-1學生簽證,其中有5.7萬份發放給了中國學生。此前學生簽證是中美爭端的焦點問題之一,中國當局曾就STEM學科學生被拒簽譴責美國。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825/international-students-begin-to-return-to-us-universities-after-a-covid-hiatus/
減 塑 行動 家 的 歌 在 蔡旺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文成逝世40周年音樂會在台南,市議員蔡旺詮與林易瑩為民主發聲
—————-///————————————-
〈內容:〉
陳文成博士逝世40周年紀念音樂會將於8月29日舉行,由台南市議員蔡旺詮與林易瑩擔任協辦單位並招開記者會,探討台灣民主之外,也邀請愛樂視障合唱團現場表演音樂會曲目,希望藉由音樂來傳達陳文成教授的民主精神。
蔡旺詮在記者會中提到,台灣民主有現在這樣的成果,是眾多前輩先人不斷的犧牲,漫長的旅程一路走來,塑造了台灣的民主奇蹟。眾所皆知,陳文成博士深愛這片土地,秉持知識份子的良知,熱心支持台灣的人權與民主發展。他留學期間,短短三年內拿到碩士與博士學位,是數理奇才也是學界中耀眼的新星,然而卻因支持台灣的民主運動,而殞命於台大校園。
蔡旺詮表示,早在30年前就與陳文成基金會結下很深的緣分,當時他是東吳大學學生會長,也是串聯13所大學的學生自治聯盟第二屆召集人,他從第一任召集人范雲與副召集人鄭文燦手中接下重任,並擔任聯盟刊物「大學報」的總編輯,第一次專訪就獻給了陳文成基金會,這也是全台灣第一次在大學中公開討論此事件,讓他受到極大的衝擊,也更堅定民主的道路。這份報導也讓大學生們知道,在台灣的民主歷程中,有這樣一位前輩披荊斬棘。
現場蔡旺詮也展示了30年前的刊物,雖早已泛黃,卻不影響其中蘊含的民主精神。蔡旺詮也提到,愛樂視障合唱團藝術總監黃南海及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張龍僑,兩人與他都是舊識,但都20多年沒聯絡了,音樂會又將他們聯繫到一起,感嘆緣分的奇妙,也極力促成此次的紀念音樂會。除了感謝基金會與合唱團的努力,他也特別感謝楊黃美幸董事長的支持,巧合的是,兩人當年也是同事。這次音樂會選在台南這民主聖地舉辦,意味著傳承與走出歷史框架的意義,民主是爭取來的,然而紀念之餘一定要有所反省與警惕,我們共同的信念就是「阮的愛底這」,讓政治的傷口化為民主歷程的墊腳石,權利是爭取來的,我們緬懷陳教授用生命換我們今日的和平生活,用最虔敬的心,預祝音樂會順利。
黃南海總監表示,這次他以一種非常光榮且莊嚴的心情來舉行音樂會,也是首次紀念音樂會移師台南。陳教授為民主的犧牲大家有目共睹,他以生命爭取民主,今日大家才得以享受和平的生活。他也預告,音樂會一開始會以三首詩歌撫慰陳教授在天之靈,之後會有一系列的台灣民謠歌曲,有不少出自他本人之手以台語創作,以壓軸曲「千秋之敬」弔唁陳教授,並由83歲的男高音獻唱,最後以祝福曲作為結束,獻給家屬。他也提到,因為疫情影響,所以座位必須有間隔,原本260個名額減半成130名,大家如果想到現場聆聽,一定要把握先機。
張龍僑執行長表示,首先感謝愛樂合唱團黃博士和王老師主辦這場紀念音樂會,也謝謝台南鄉親的幫忙。陳文成殉難40年了,促轉會在2020年提出調查報告,雖然強調他殺的可能性大於自殺或意外,但仍然無法給家屬和社會大眾一個明確的真相,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需要大家繼續的努力。近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引起美國是否會放棄台灣的爭論。我們想說,我們當然希望朋友們能和台灣站在一起,但首先我們自己要有堅持留在台灣的決心。1980年陳文成在國民黨的戒嚴統治下,仍然心繫台灣,念茲在茲的就是要回來台灣為自己的國家頁獻心力。愛鄉愛國,保衛家園,這就是陳文成精神、台灣人的精神。陳文成博士殉難40周年紀念音樂會,邀請大家來參加,發揚民主的精神。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台灣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公平正義,新而獨立的國家。最後,有許多朋友今天早上聲援黃春香家的緩拆行動,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林易瑩也回憶了自己與陳文成基金會的淵源,大學時他參加學運社團,隔年爆發318學運,由於他的學費都是自行打工賺取的,因學運而減少了工時,雖不後悔,但卻面臨學費無以為繼的困境,所幸當時有基金會的「社會關懷獎學金」資助,讓他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她也提到陳教授的名言「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感嘆我們都是成長在麥田裡的小孩,享受著民主的社會。她也強調台灣還有不少人權爭議,如南榕廣場的正名、陳文成紀念碑的修改等,這些都代表台灣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期望大家一起來努力。
最後蔡旺詮也對今日南鐵拆除事件表示看法,他表示我對聲援緩拆也表示支持,對於鐵路局堅持拆除一事表達沈重的遺憾,如此並無法真正使城市發展向前進步,突顯出了,即便解嚴過了三十多年了,我們離真正民主的道路仍然有一段距離。也希望藉由音樂會的精神傳承,發揚民主精神,使台灣變得更好,需要你我一同來努力。
減 塑 行動 家 的 歌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20日 (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QnJHpoyFVE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疫情政治化,中美角力再升溫,歐洲取態備受關注。華府發動新一輪外交文宣攻勢孤立中國,甚至將疫情扯上應否使用華為5G網絡,希望拉攏歐洲。歐洲對中國崛起有戒心,疫情下中方積極支援抗疫,並未減少歐洲的懷疑,不排除危機過後雙方關係轉壞,可是法德等國亦無意跟隨特朗普「共舞」。上周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歐洲多國領袖均強調繼續支持世衛抗疫,法國總統馬克龍更公開質疑「病毒源於武漢實驗室」之說,與華府唱反調。疫情反映世界處於G-Zero(G0)時代 ,西方傳統政治精英一邊希望維護多邊主義、一邊延續西方主導國際秩序,對中美皆有保留,澳洲前總理陸文克甚至提倡建立「多邊七國」(M7),問題在於德法等國是否有此政治能量,填補G0下所出現的國際領導真空。
蘋果頭條
特區政府4.18對民主派大濫捕,政府聲稱警方是嚴格按照相關法例行事,但政治清算觸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全球多國政府官員、議員及法律界組織圍剿北京及港府,美國參眾兩院的民主及共和兩黨更聯成一線,兩院領袖齊轟拘捕行動,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高調譴責事件,批評把執法政治化不符普世價值;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也罕有開腔,批評大濫捕再次證明中共不可信;眾議院民主黨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更聯同其他議員,敦促總統特朗普盡快執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正式啟動制裁。
港府及警方日前配合北京展開政治清算,上周六大舉拘控包括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公民黨執業大律師吳靄儀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15名民主派人士,事件引起國際震動,除前港督彭定康及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開腔,加拿大、澳洲以至意大利亦有政界人士聲援,直言對圍捕感震驚及憂慮。
東方正論
香港開埠百多年,由小漁村變身國際金融中心,靠的是一代又一代香港人胼手胝足的拚勁,當中工商業更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紡織業、製衣業、塑膠業的蓬勃發展讓經濟迅速起飛;到七十年代,電子、鐘錶和玩具業成為製造業主流;再到八十年代,發展動力由製造業漸漸轉移到金融服務專業,香港成功實現經濟轉型,為今日的繁榮奠下牢固基石。一班在工商金融和專業界別貢獻大半生的香港人,出心出力組建政黨,無非希望為香港做實事,更希望為黑暴後的香港尋找出路,重建民心。
這個政黨就是「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也是大家慣叫的「經民聯」。顧名思義,經民聯最看重的就是香港的經濟和民生,兩者息息相關,是港人安身立命之本,沒有好的經濟,市民不可能有好的生活。最近香港飽受疫情蹂躪,市民一罩難求,有見及此,經民聯利用工商界的經驗和人脈,迅速在港開設口罩生產線,以合理價格解決「口罩難」的問題。百分百香港製造的口罩早前成功推出市面,廣獲好評,令這個一二年成立、一直較低調的政黨再次進入公眾視線。
星島社論
十五名泛民人士去年涉嫌組織和參與非法集結,警方經調查後,上周六展開拘捕行動,下月提堂。這次拘捕本來正常不過,根據法治基本原則,任何人涉嫌犯法,執法人員都可加以拘捕、檢控,由法庭作出裁決,不論是否泛民,都是一樣,不應有例外。然而,泛民及其外國支持者卻大聲疾呼指為政治打壓,就如其一貫策略,把合理的事情扭曲,以政治凌駕法律。今次拘捕行動正正可以撥亂反正,回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核心精神。
這批泛民人士被捕,究竟是否當局壓制個人自由?在政治上秋後算帳,打擊異己?泛民可以把自己描繪成正義鬥士,在頭上戴上耀目光環,但從法律的角度,拘捕他們是否合法合理,只看兩點:一是他們確實做過些甚麼,二是他們這樣做涉嫌觸犯那些法例;其他的美化以至神聖化,都不應在考慮之列。
經濟社評
One World,地球本來就是一家!新冠肺炎染疫人數穿越230萬之際,巨星Lady Gaga號召全球名人遙距聯袂演出,表揚醫護無私奉獻、呼籲民眾堅持留家,兼為捉襟見肘的世衞籌來逾1.27億美元。群星今次攜手義唱,尤為凸顯了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對外開火的偓促行徑。傳染病無分國界、種族,惟有人人衷誠合作,始能盡快遏下疫病。
《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本港時間周日凌晨起環球串流和直播長達8小時,中外巨星如Lady Gaga、Elton John、內地琴手郎朗夫婦、本港張學友等皆以歌聲、音樂會眾,陳奕迅更以廣東話唱出《我甚麼都沒有》,寄語黑暗過後會有曙光。
巨星利用影響力演唱救災的傳統深遠,殿堂樂隊滾石於沙士過後就曾於多倫多、香港等地高歌,求振奮經濟和人心,但眼下他們已沒餘裕等到疫後才出手。當年,29個國家和地區共8,096人染病,其中774人喪命;眼下全球有至少14國,只計境內情況已遠超此數。

減 塑 行動 家 的 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濕地故事館介紹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來逛新北市板橋435藝文特區裡面的濕地故事館,由館方的解說老師 #楊玉葉 來為大家介紹。
2004年構築於大漢溪新海橋下游右岸河灘地,以削減污染為主要訴求的新海人工濕地誕生,從此讓大漢溪河岸景緻悄悄地發生變化,禾草叢生的河灘地逐漸被星羅棋佈的濕地點綴著。
自2004-2010年之間發展至今計有鹿角溪、城林、打鳥埤、浮洲、新海(一至三期) 、以及華江等8處人工濕地,及另亦建構了鶯歌、三峽、浮洲等3處礫間水質淨化系統,儼然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河廊清水工程,除對改善大漢溪水質具有相當效益外,更是孕育濕地文化的重要生態場域。
2010年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於435藝文特區內「思源圖書館」進行「濕地故事館」之規劃,將大漢溪流域人工濕地之人文、自然及生態資源進行完整的介紹,並以濕地生態廊道作為主軸,將濕地多樣性的生態予以濃縮呈現,搭配互動式多媒體設備與導覽解說設施,塑造一個多元架構與深度體驗的環境教育場域。
而在舊建築再生的過程中,同步導入太陽能清淨能源供應館內部分用電,再加上綠屋頂及中水回收的水資源再利用,以具體行動彰顯節能減碳的決心。
期待藉由「濕地故事館」的營造,可以提供一個民眾參與和學習的平台,讓人們可以在435藝文特區的文藝氛圍中,譜出水綠交織的新樂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減 塑 行動 家 的 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也包涵在創作時,對金屬材料造形構成的重要因素。
金工創作者—廖偉淇把鍛敲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金屬從全平面到立體蜿蜒,他將創作時律動的肢體與心意合而為一,透過形而下—身體勞動的創作過程完成作品,再經由作品的呈現,傳達出形而上精神層次的心靈感受,達成身心合一的融合境界,也提升工藝創作的精神層次。總是全心地投入創作,廖偉淇在謙虛中學習並體驗,就像是一位虔心修習的僧侶,在藝術的世界之中修練,探究真善美的境界。
浸心在萬物與自然之間
週末的休閒時光,廖偉淇經常與家人出遊,往返臺北文山區附近的山林中,他特別喜愛在散步時,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鬆的愉快感受,他試著去感受那空氣裡,因各種花草植物、土壤、山石,伴隨著風所帶來的豐富生機。每當靜心在自然之中,由山林間所帶來的各種感官經驗,不僅使廖偉淇的心境產生變化,對於萬物的空間讓他更覺親近,不禁忘卻時間的步伐。如此的存在感受,就像專注投入創作時的心境,專注體察週遭環境帶來的感官體驗,成為廖偉淇閱讀大自然詩歌的線索,閱讀這些詩歌的感動,也體現於他的想像力當中,成為日後作品造形的基礎。
這些藉由大自然空間誕生的感官詩歌,將廖偉淇的想像加以轉化,再運用鍛敲工藝來敲塑作品,在千錘百鍊的金屬鍛造工法裡,虔心來表達他得之於大自然的感受。經過金工敲塑創作的完成及自述,廖偉淇也希望從作品的造形來映照觀者,去反映人們內在的美感精神。
萬物之於廖偉淇—是生命共同體,對一草、一花、一木及一切的眾生,都生起同理心,需以真心對待,對於萬物都能夠感同身受的話,內在的慈悲之門就悄悄的開啟了。我們也從此可見,他以「感恩惜福」的生命哲學,來領受空間中更親近萬物的存在。
談到創作中使用的鍛敲造形技法,廖偉淇必需不斷反覆將金屬材料運用高溫來退火,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特性,接著再操作許多的鎚塑工具,反覆敲鎚材料來塑形,使敲鎚受力之處延展,變長變薄或收縮變厚緊密,其中反覆的鍛造工藝過程,考驗著創作者對於技術原理的科學理解,以及協調肌肉的肢體運動經驗。
從原生藝術到禪藝美學
法國藝術家尚•杜布菲(Jean Philippe Arthur Dubuffet)拋開了傳統的美學標準,他認為繪畫、雕塑及工藝等創作,皆來自創作者對於事物的強烈感受,過程完全始於創作者自己內在的動力,盡可能地不模仿,依賴古典、傳統藝術,及減少受流行與文化的訓練與薰陶。多顯現自我的心靈的創作特徵與自發性、神秘性及非商業性,形式上並非於描寫外在世界的敘述性,而多是著重於創作者的內心一面。因此尚•杜布菲提倡出著名的藝術運動Art Brut「原生藝術」。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提出「禪」是一種神秘主義,認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超越者,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普遍理性。無論藝術家作品所選擇媒材、形式與表現,這都是創作者一種觀念的延伸,脫離神秘主義的曖昧差異之後,東西方文化對於禪的藝術詮釋,仍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創作的精神關照。
當下即是的禪藝
的內心態度決定其對應之關係,常受到爭議的是禪思維過於抽象,如同以「空」來解釋虛實之間的對應關係,無法以科學的依據衡量而辯證定論。
「即使一切皆空,但也不等於虛無。」廖偉淇表示:這是其所形成的觀念真實存於人們腦海之中,創作者藉由生活行動、創作過程、作品的產出呈現等等.....任何形式所呈現的都是禪思語彙所傳達「當下即是」的美學精神與體驗。對於他來說,這種「空」本身並非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情況,而是代表另一種精神層次的參悟本質。
廖偉淇簡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藝術學士畢
個展紀錄:
2016 「拙納自在」廖偉淇工藝創作個展,新北市板橋,致理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2015 「恩喆洁金工木印」廖偉淇金工個展,臺北市,亞典藝術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