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時候…」
昨天和留學生在等韓國燒肉上菜時查看了我申請科技部計畫補助有沒有通過,結果沒通過,心情超差的。心裡悶悶的拖著沈重的腳步回旅館,洗澡上床睡覺。
今天早上的行程是要到三十三間堂,我意興闌珊的有點不想去,可是總不能掃大家的興吧?而且留學生也不知道「科技部計畫補助沒有通過」是什麼意思,所以我也沒跟他們說,就如先前計畫的那樣前往京都的三十三間堂。
剛好這次同行的留學生都是「佛系學生」(不是佛教的意思,是超級隨緣的),進去三十三間堂就真的是一個一個佛像看下面的說明,一個三十三間堂看了一早上。
我看到守護的金剛有六塊肌就問念藝術的他們:達文西還得偷屍體來揣摩身體的比例,模塑這個金剛的時候,作者已經知道六塊肌的比例了,不曉得那個年代是怎麼會六塊肌的?要看誰的?作者自己有六塊肌嗎?
要不然就是問人家說,守護神都好兇喔,作者也要揣摩很兇的心情來做這個作品嗎?
反正就一直問一直問,留學生都快要被我煩死了,趕快堵住我的嘴跟我講我不知道的:「老師你知道為什麼叫做千手觀音嗎?因為有40支手,每隻手都握了25種法器。」
我若有所思的嗯嗯嗯,心中好多念頭浮上來。
先是想到怒目金剛。人家都說有守護神,大概是每個人來這個世界上都有任務要學習,守護神就是來幫助我們守住,盡可能的不要讓我們累世得罪的眾生來找我們麻煩,兇兇的嚇走他們吧?佛陀快要成道的時候連眼鏡蛇都會來守護。
後來想到千手觀音。我們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要學,要學失落,要學相處,要學賺錢,有時候會得到天助,這應該是千手觀音的概念吧?就像指導教授一樣,像我就有四個指導教授。有一個對身心障礙特別了解,有一個對質性研究特別了解,有一個對多元文化特別了解,有一個對家庭特別了解。那千手觀音他有那麼多隻手還有那麼多工具,那就是萬能指導教授了是吧?
我呆呆的站在千手觀音前面,忽然就笑出來了,我沒拿到科技部的計畫心情不好很像小朋友知道不能得到糖果就生悶氣一樣。那就自己計畫寫得不好嘛,研究給他做好就好了。
心裡默默的盤算出國發表論文的錢錢就再跟科技部申請看看囉; 論文英文的修改費啦,刊登費啦,出差啦,其實這次我平白從日本愛知教育大學這邊拿到41萬日圓的補助也是意外之財,拿來補貼也就打平了; 沒助理自己來,助理費u也就省了...
想完了就認真玩,玩著玩著有時候又想起來自己計畫沒通過,心痛痛的,就摸摸自己的心說,哎唷,自尊好痛喔。可是因為很好玩,一直自拍一直買,所以玩一玩就忘記了。就這樣痛一痛,玩一玩,痛一痛,玩一玩。
我想到自己跟學生講失落議題的時候說:夫妻倆碰到重大失落時,要允許自己傷心,不用堅強保護對方,要一起在床上躺著傷心,但是要起來吃飯,要去賺錢,回家又傷心了沒關係,不用跟對方說不要難過,就去難過吧。但是明天還是要起來吃飯,要去賺錢。
我在想那個「要起來吃飯,要去賺錢」它的功能是讓你腦袋的神經迴路也去腦袋別的地方跑跑,才不會老是同一個傷心迴路無限輪迴。就這樣神經迴路東跑跑西跑跑,幸運的話跟別的迴路接通了就會了悟,啊,為什麼需要有這個失落。啊,失落的時候可以怎麼讓自己舒服一點。啊,下次我要怎樣才能夠減少這個失落。
所以傷心時要去吃飯,要去賺錢,也可以去京都玩,也可以去敗耳環(多少錢咱們就不說了吧)
p.s. 今天京都35度,拍這照片時我們已經快要融化了。
減法器英文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講價的藝術
文:薯伯伯
購物講價,不只是旅遊學問,也是人生藝術。很多旅客來西藏或去外地旅行,都會問一個問題——講價的時候,應該還價多少?
在拉薩廣泛流傳一個故事,一名遊客在拉薩買「天珠」,加引號的原因,是因為他買的應該不是真天珠。當時店家開價七萬元人民幣,遊客討價還價,最後用多少錢成交呢?據說是 30 元!這個故事越傳越烈,但在不同版本中,老闆有時是藏人,有時是漢人,也可能是回人。情節描述過份誇張,不一定真實,我覺得更像是以訛傳訛的「都市流言」。
那麼以西藏的情況,如果店家開價 1000 元,你應該還價多少呢?這個其實沒有固定答案,萬一你遇到開天殺價的老闆,東西明明 3 元成本,你當然可以瘋狂砍價。但若然遇著良心店家,他本來就不打算賺你錢,又或者只是意思意思,賺點合理回報,你再出盡奶力去議價,就顯得過份了。好像我在《風轉西藏》裡提過的卓嘎姐,她後來沒有在咖啡館工作,而是在八廓街開了一家紀念品及法器店,我介紹遊客過去,卓嘎姐知道是相識,有時不打算賺取任何利潤,直接就說出底價,怎料遊客不知就裡,還想議價,情況就頗為尷尬。
不過身為旅客,你又怎麼知道店主賺得厲不厲害呢?例如有旅客問我,在八廓街買了一條星月菩提佛珠,索價 3000,是否合理?佛珠是否昂貴,有分真正用時間磨練出來的老珠,放在油鍋裡炸出來的做舊老珠,又或是全新珠,價錢完全相差一大截。那麼 3000 元一條佛珠是否值得,最中肯的答案,就是可以合理或者不合理,說了等如沒說。
怎樣分辨是真是假,除非有熟朋友帶路,又或者自己做足資料蒐集。假如你買的東西,只是純粹喜歡其形,沒打算或沒可能花上極長的時間鑽研,身邊又沒有可靠又熟路的朋友,那麼如何去判定價錢標準呢?我在 2000 年第一次進藏時,遇到一名吉林大哥姜玉龍,他教了我一個法子,我覺得好笑得來又頗為管用,把講解變成遊戲一樣,過程本身也就吸引,在這裡跟各位分享一下,只供參考。
他的方法是,帶備一本小小的筆記簿,在紙上寫下一堆數字,再畫些符號,加些中英文或火星文。先約略估計想買東西的價錢,再進去紀念品店鋪或商場,行路時要有自信,不能過份猶豫,選貨品時應避免過度雀躍,店主給你看甚麼也要略為淡然。在關鍵時刻,拿出筆記簿,粗略或仔細記下紀念品的部份特徵,眼神要顯得專業。簡單一句,就是不能太像遊客。
首次問價,最好先去最沒可能買東西的店鋪,如果對方開價 100,不妨還價 20,還價的語氣不能太肯定,例如你議價時說:「二十元賣給我可以嗎?」店主萬一答應,你卻說不買,就是戲弄別人,感覺非常差。可以改說:「這種東西不就是二十多塊錢嘛?」說罷察看對方反應,買家的用詞不疾不徐,保持笑容,萬一惹對方生氣,你便輸了。
不過商家的反應,有真有假,如果他完全不留你,隨便你走,很大機會是出價太低。但如果他說出「暗號」,則極大機會有議價空間。暗號是甚麼呢?就是:「這個價錢,成本都不夠啊!」
如果你開價真的讓他虧,他根本就不會搭理你,正是因為你的問價已經接近成本加合理利潤的總和,店家才會跟你說「成本都不夠」。你聽到店家如此一說,必須繼續保持微笑離開,一邊離開店家,一邊回頭跟店主繼續議價。如果對方問你打算買多少,你翻一翻筆記簿,說得模稜兩可,「可能買一點吧」,「我要看看受不受歡迎」,「我得先問一下朋友怎麼看」,總之明明買一條,就不必說買一打。
講價遊戲,認真便輸。談笑生風是王道,若真的談不攏,也千萬別發脾氣。記得有次跟一位朋友同遊,他看中一件小玩意,但又「嫌商家不肯減價,態度不好」,黑口黑面離開。之後走了一個小時,還是找不到相同的紀念品,我叫他回去之前的商店,他又不好意思。我覺得這樣買物,是最失敗的體驗。
還有,賣東西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聽過有遊客向我抱怨,說西藏人「不再純樸」,一問情由,原來是他去了拉薩八廓街買東西,對方不願減價,一下子就氣得離開,覺得別人把價錢叫高了,再讓他去還價,就等如別人貪錢不敦厚。
說到討價還價之事,有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倒是印象深刻。話說數年前我想買一頂藏式帽子,在八廓街的地攤上看到心水(當年還有一些小型地攤,現在大多消失了),店主開價 20 元。這個價錢真的不貴,一點也不貴,但大概是習慣使然,我居然講價癮發作,問老闆能否便宜一點。老闆先是說不可以,但大家有說有笑,也用簡單藏語聊了一會,倒是聊得挺開心。
他忽然說:「好吧,你喜歡這頂帽子,我就 15 元賣給你!」我還真的只付了 15 元。買了之後,即時戴上,老闆說挺適合我。然後有一名本地人來買相同帽子,老闆開價 20 元,對方想也不想,直接就掏出 20 元。
我這時才知道,公價真的是 20 元,這名老闆根本就沒預料有人會跟他講價,明碼實價。我覺得自己好像佔了老闆的便宜,頓覺尷尬萬枌,再想補回 5 元錢,老闆卻怎麼也不願收。他說大家聊得開心,這次就不賺我的錢。
西藏人做生意時,講感情也講意頭,有些情況下,真的不計回報,這種情況不是每天發生,我也不想每天發生,但實在也非罕見,所以我還是覺得不少西藏生意人也算是純樸。
最後說一句,文中提到那個因為談價錢談不攏就肆意批評西藏人「不再純樸」的遊客,我跟他交談片刻,其實也感受到此人頗難應對,滿身散發幽幽的負能量,慶幸他只來過咖啡館一次。若然買家只懂黑臉,一副方向面,人家又為何要把自己純樸的真情奉獻給你?
———
照片:真蜜蠟,但不知要多少錢啊,攝於卓嘎姐的紀念品店。
———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 http://pazu.me/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
減法器英文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有上凱道陳情的活動,我對民俗活動實在不了解,也不想看幾篇網路的討論就下定論,所以請懂的人寫了一篇,讓大家多一點其他方面的想法。
不是我寫的,純轉載而已
===================
今天許多民間信仰的宮廟,在民俗學者溫宗翰等人以及北港武德宮的聯繫下前往凱道遶境,訴求保衛香火、捍衛信仰。
香火是民間信仰的核心觀念,然而很多人並不清楚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歷程,我想我們可以從這裡開始說起。
台灣的民間信仰的發展,並不是一路順風的。
清朝統治之下,對於利用宗教信仰起事反清相當敏感,因此對於信仰的管控自然不在話下。後來的日本統治者,對於台灣民間信仰的態度也跟清廷相似,同樣害怕民眾藉宗教信仰組織反日,除了對於廟宇活動多所防管制之外,在皇民化政策下,推動日化信仰或廢棄廟宇,甚至焚燒神像的措施,這段歷史,許多長輩並不陌生。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推出了「查禁民間不良習俗辦法」(1948),並進一步發布「臺灣省改善民間習俗辦法」(1959),將普渡、祭典、平日祭拜應該如何進行,列入指導範圍,直接以公權力干涉民間信仰,直至1979年廢止。
2000年以後,民俗信仰開始朝向深化文化、傳承信仰的方向發展至今。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宗教與文化的政府主管單位們在這近十幾年間,對於民間信仰的發展方向予以高度肯定,許多民俗信仰活動被認定是國家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
然而,環保單位並不是這麼認為的。環保單位一直將民俗信仰的活動列入積極管理對象。他們總是希望民間信仰從減少香爐、一爐一炷香開始,最終達成不燒香、降低PM2.5的目標(參考環保署,《防治煙塵掃除PM2.5手冊》,第10頁,2016年8月)。於是讓各地方環保局對於民間信仰活動推動各種「宣導」、「教育」,讓各方宮廟不勝其擾。(參考溫宗翰,《宮廟為何走上街頭?環保單位只想操弄議題不想解決問題》)
而去年新政府上台以來,環保署更積極找學者跟各方宮廟開座談會,要求他們改善焚香燒金問題,雖然各宮廟也根據其信仰觀念向環保署反應,但是沒有什麼效果。(參考溫宗翰《環保單位別把民間信仰當作空汙提款機》)甚至環保署還找來吳念真導演操刀,拍攝了一支曲解、污衊民間信仰祭祀活動的廣告,惹怒了這些學者和宮廟。
就在各種遠因、近因的疊加之下,學界開始發動連署,宮廟串聯北上遶境,形成了這次「眾神上凱道」的活動。
那麼話說回頭,香火到底是什麼?有什麼重要性?
香火觀念,包含了幾個部分:香、焚香、香煙、香灰以及香爐。香不只是供養物,它也是法器,而使用香這個法器的方式就是焚香。信徒對神靈所傾訴的心願、祈求,同時也透過焚香產生的一縷青煙飄上天庭,由值日功曹記錄在案。換句話說,香煙是人神間傳訊的一種媒介。除此之外,焚香產生的香煙也有驅除邪穢、清淨廟堂的功用。
在焚香供神之後所產生的灰燼,則成了具有強大靈力的神明信物。香灰(或稱爐丹),不只是信徒可以索取來護身的平安符,也是廟宇在新雕刻神像時,會放入神像中的聖物。因此裝有爐丹的香火袋,是能直接視為神尊加以膜拜聖物。台灣不少古老廟宇,便是由一只香火袋發展而來,例如彰化市南瑤宮、台南四聯境媽祖樓天后宮等等。
至於平日供信徒奉香、承納香灰的香爐,就成了廟宇中最重要的聖物之一。一間廟的神明大多都可以迎請出去,唯有主要的香爐,是絕不任意移動的。香爐就像定海神針那樣,發揮著接受信徒供養、保護廟宇香火重要責任。
這就是香火何以在民間信仰中如此重要,甚至可說民間信仰與香火是無法分開的。(推薦閱讀林美容,《萬年香火:民間信仰中的香火觀》)
宗教信仰的內涵改變,往往涉及到信仰本質的討論,有其內在邏輯,政府公權力並不適合成為推動改變的「指導者」、「宣揚者」,而應該是「配合者」。香火既然是民間信仰的核心概念,那麼政府、執政者在處理時就必須非常謹慎,不要講什麼「用心香取代實體香枝」,或是「行天宮減香後香客沒少」之類的屁話。
首先,行天宮那個叫做「封爐」,是完全不給信徒參香敬拜,如果這是政府單位理想中的「減香」,那麼能怪人說你們是想要「滅香」嗎?
再者,「心香取代實體香」更是胡扯中的胡扯,「心香」涉及到修行與觀想,在道教、佛教的作法儀式中都會提及,不是輕易能成的東西。況且,有些人到宮廟中參拜,常常是心中徬徨,被各種煩惱、磨難搞得惴惴不安,所以才去尋求信仰的慰藉,請問各位高官大員,你們要如何讓這種人去發出「心香」敬神呢?未免不切實際!
最後,這些東西,無論學者或宮廟都曾向有關當局反應,然而不論前朝今朝,皆不見有積極正面的回應,反而拿出一些幹話來讓大家森77,不就豪棒棒棒?更不用說,政府一方面說要保護民間信仰的文化資產,但他方面又讓完全不了解民間信仰的環保公務員們到處咄咄逼人,更讓宮廟一直懷著被政府耍弄的怨懟。
由於主事者缺乏對民間信仰的理解以及尊重,並用錯誤的態度推動政策,加上長年雙方溝通的無效果,長年關注民間信仰的筆者完全能夠理解為何環保單位推動減香至此,會惹出眾神上凱道爭一炷香的活動了。
這個「眾神上凱道」的活動,籌備將近一個月時間,並由各方學者提出聯署聲明,呼籲政府機關尊重各宮廟自主管理,不要以政策、公權力直接主導宮廟的走向,表明一爐一香已是底線的明確訴求,卻因舉辦時程與宗教法案的爭議相近,引來反宗教法案之團體,甚至是反年改、反同婚團體的攀附,以致網路上風向、傳言不斷,模糊了此活動的訴求。甚至部分批評者受到謠言影響,而不曾仔細看過活動官方的正式聲明以及相關學界的論述,產生了種種誤解,十分可惜!
更有甚者,那些根本與民間信仰無關的反年金改革、反同婚等團體,還想利用該活動宣傳資料偷渡他們的主張,所幸活動官方正式拒絕並駁斥他們的行為,讓焦點不至於被進一步模糊掉。
而民進黨也做出了相當善意的回應,透過黨部的關係,擺出一個掛名蔡英文的香案,同時派遣副秘書長卓榮泰代表蔡英文總統暨主席致意,並讓民進黨宗教委員會總招集人余政憲出面說明執政黨的態度,甚至邀請活動官方的頭人進入總統府詳談,整體來說,執政黨仍是相當有誠意來面對這件事情。
這次活動聚焦環保與信仰行為的衝突,活動方代表與政府仍保持理性平和的溝通,實在應該鼓勵,也希望能有雙贏的結果,讓事情順利落幕。而那些刻意將議題扭曲、誤導到其他議題,或意圖藉機在政治上獲利的團體,均污衊了此次民俗信仰活動,應該予以最嚴正的譴責。
===================
作者:旅德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