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個失落的文明國度,你覺得它們真實存在過嗎? 十個你慶幸它們已經絕種的動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Q40U7phig 十個你最常發的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JXMQQoYKI&t=11s 十個初版的格林...
清 大 哲學 所 考古 題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議會】審查客委會墊付款案預算
#從客委會預算看轉型正義問題
如果沒有台灣,中國國國民黨已葬身黑水溝!
下午回到議會審查客委會補助高雄市政府「美濃區黑川老師紀念碑景觀建置工程」280萬、市府自籌53萬之墊付款案。
然因中國國民黨劉德林突然發表偏激言論意圖擱置刪除該筆預算,閔琳也立即發言捍衛預算,駁斥其謬論與 #中國國民黨 邏輯錯亂的荒謬史觀,而後國民黨惱羞之後,擱置預算不成直接清點人數後散會。
#日治時代
西元1917年(日治大正六年)美濃地方仕紳為感念「瀰濃公學校(#美濃國小)」校長 #黑川聰吉 校長集資興築紀念碑。而今周邊景觀步道年久失修、充滿刺竹非常危險,因此客委會積極向中央提出計畫並獲得280萬元補助來維護整體景觀、設置觀景平台並改善既有步道。
中國國民黨議員 #劉德林 搞不清楚這段歷史,身為議員也不做功課先弄懂這筆預算內容到底是什麼,竟然誤以為客委要花錢蓋日本人的紀念碑於是開始痛罵,並且發表偏激言論:
「我覺得做日本人紀念碑不是很恰當!」
「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提醒提醒我們,台灣曾經是被日本人統治的亡國奴!」
除了身為議員不做功課嚴重失職之外,我也實在不解一個中央補助地方政府來做景觀修繕的小案子,中國國民黨議員硬要挑起仇日和族群對立,居心何在?
閔琳立即發言駁斥其謬論,提出「#南島語族史觀」與「#台灣史觀」,以台灣作為為主體來觀看我國歷史。事實上,四五千年前台灣即有南島語族之存在;從語言學、植物學、考古學甚至基因學,國內外學者均已證實台灣可能是囊括現今紐西蘭、夏威夷等之「南島語族之起源」。
閔琳表示,回顧台灣歷史、被殖民史,那麼不只是荷蘭、西班牙、日本;事實上,1949年中國國民黨在國共內戰打輸了之後無路可逃跑到台灣來,也是一種 #外來政權殖民統治的歷史。在中國國民黨極權殖民統治至今,在無數民主人士和黨外人士的犧牲奉獻下,中華民國才逐漸從威權走向民主化的 #自由台灣。
閔琳認為,此筆預算恰好揭示了 #國家正常化 與 #轉型正義 的課題。而我也想問:
何以修築一下地方既有之客家文史據點的周邊景觀不行;國家編列預算來蓋 #蔣介石 紀念堂和派兵駐守 #慈湖陵寢 搞一堆中正路就可以?
何以要人尊重你戰敗還在幻想大中國史觀可以,卻不必尊重以台灣主體性的歷史、本土意識以及「早就存在」早就生活在台灣的多元族群?
何以中國國民黨 #朱立倫 鬼扯「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現在的台灣」,卻不必追究你顛三倒四「鴨霸乞丐趕廟公」?
何以中國國民黨一方面要仇視日本,但其黨內大老 #連戰、#黃昭順、#賴士葆、#丁守中 和 #親民黨 #張顯耀 一方面又都身體很誠實,搶用特權打日本給的AZ疫苗?
最荒謬的是,議長 #曾麗燕 表示,要尊重不同議員以及「不要在議場內講政治」;而 #邱于軒 本來公開發言說要支持預算,結果劉德林一提擱置的時候馬上身體很誠實歸隊表示附議。
我當場說,中華民國的國父 #孫中山 曾表示,「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身為地方民意代表在議場內不討論政治,難道是要來相約聊天唱KTV?
(對啦!就你中國國民黨前議員 #唐惠美 在高雄市議會的議場對 #韓國瑜 唱「讀你」啦~🎤🎶)
我只想問,為什麼你鴨霸挑起對立發表偏激仇恨言論還要我尊重你;你卻可以完全不必尊重我、不必尊重我的政治理念和我背後所代表的民意?
#中華民國 的歷史、中國國民黨創黨主席 #孫文 的 #三民主義 以及他講過的話,竟然還需要我一個民進黨籍議員的來幫忙提醒⋯⋯
恐怕中國國民黨這個政黨不只是邏輯錯亂病入膏肓,更是行將就木了吧?!
———————————————————————
〔本日議場心得 & 相關新聞報導〕
誠如我稍早質詢發言內容所言,能在議場內開始論辯「不同史觀」、不同意識型態、文化歷史甚至哲學等更深層次的議題⋯⋯其實是個好的開始。
我認為這是「#高雄市議會」作為地方議會,「#進步」的象徵。
我也相信今天這場論辯,能帶給我國台灣的公民社會與集體意識帶來更多刺激,進而反思有關 #國家正常化 與 #轉型正義 的課題。
而這,也就是 #自由台灣 與 #共產黨極權統治的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最大的不同。
即便無法彼此說服,但每一位認真表達自我認同與政治理念的議員都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珍惜台灣民主,眾聲喧嘩的自由。
——————————————————————
「台灣曾是亡國奴」論述引爆高市議會藍綠激戰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44031?_gl=1*10ou4fc*_ga*WURjczQtQkdreUVObE1hcUFsN1ZFaTdoR2hCckVVNktFVldpQVJqY1dSTUdrWndnM0xVdjdpN09uRzBVRXpxMA..
高議會審53萬景觀工程預算 藍綠爭辯殖民史!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10819/P4CG5MQ5BNG35M2O7S4KBWXYUE/?fbclid=IwAR1z-gE3WqHZBZ0-fi9Uanx__Q2G7uxl6SCgK9EYu4ep1CaiWWdsVTA8DH0
藍綠不同史觀吵成一團 高雄巿議會流會
https://www.chinatimes.com/amp/realtimenews/20210819005648-260407
藍綠議員為日本人吵架 高市客委會預算審不了 https://udn.com/news/amp/story/7327/5685763
清 大 哲學 所 考古 題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秦始皇陵為什麼40來年不敢挖?
歷史春秋網
作者:銳峰作品團隊
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眾……按理說,幾千年前的墓葬處理技術在現今如此發達的科技面前應該只是小兒科,難道是有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有關秦始皇的驚天內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隱藏我們不為人知的真相?
毫無疑問,如果不是1974年被發現,這座考古遺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將依舊沉睡於地下。秦始皇,這個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歿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
結構復雜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的。那些略小於人形的陶俑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謎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
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盡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謎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似乎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
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這裡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有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下放置的。
中羨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羨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謎團五: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麼,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都有種有料有趣文章加微信 AMAMCHENG1976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
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謎團六:秦陵地宮有無飛雁之謎
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只金雁。
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
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謎團七: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
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涂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
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謎團八: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
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瞭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宮。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
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謎團九: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屍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雖然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但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
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屍骨才運回咸陽發喪。
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謎團十:自動發射器?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而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
《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裡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
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謎團十一:兵馬俑伉被焚之謎
考古人員在清理兵馬俑坑時發現,一、二號坑中有很多火燒的痕跡,陵區有大面積的火燒土分佈,同樣考古人員在對秦陵陪葬坑的挖掘中也發現了大量火燒土和殘余焦木,坑中的棚木基本上都被化為灰燼。究竟是誰對兵馬俑坑進行了如此巨大的破壞?
從文獻資料推測,破壞兵馬俑的人應當是項羽。由於項羽的祖父項燕在秦滅楚時被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亦死於秦將手下,因此與秦始皇結下深仇大恨。
但如果是項羽火燒了秦陵,陪葬坑裡完好保存著精美的銅鶴、銅鵝、銅鴨子等珍寶一件都沒有被運走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謎團十二:兵馬俑詛咒之謎
在秦末亂世,秦始皇兵馬俑軍團原型的秦京師軍下落不明,至今無從解答。
另據野史記載,曾經擊垮了秦帝國的楚霸王項羽,最後卻死於「兵馬俑」之手。最後在烏江邊斬殺項羽的5位騎兵將士,都是關中地區出身的秦人,也都是舊秦軍將士,都是秦兵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戰,漢軍60萬,楊喜、楊武、呂勝、王翳、呂馬童這5名騎士能夠留下名字,已經是奇跡了。在十二萬分之一的幾率中脫穎而出的5人,卻是百分之百的舊秦軍的將士,而且官職都合於秦京師軍,更是決非偶然了。
所謂史事鎖鏈一環緊扣一環,最後竟然在項羽之死和兵馬俑之間找到歷史鏈接點,引出「兵馬俑」殺死了項羽一事來,使人感到了歷史的深沉和神奇。
謎團十三:秦陵暗藏「九層妖塔」?
坐在飛機俯視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所以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
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台階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還不僅如此,秦陵地宮也是一個同等規模的「倒金字塔」。更讓人難解的是,封土台九層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層妖塔」之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九層妖塔」 雖是小說之言,但是空穴來風。《老子》講哲學以建築作比喻,有「九層之台,始於壘土」之說,可見在春秋就有「九層之台」建築了,可惜還沒有發現東周「九層之台」遺跡。
秦始皇是個怪人,他在地宮修建30米高樓,僅僅是供靈魂出遊地宮的,至於地表造「九層妖塔」之謎,看來要求救考古發現了。
謎團十四:秦陵封土取自何處?
眾所周知,皇陵的封土,是用方夯白灰、砂土、黃土摻合成的三合土,又用糯米湯澆固,加了鐵釘。不怕風吹雨打,十分的堅固。當時盜墓,一鑿子下去就一白點,用炸藥都炸不開。
體積龐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堆堪稱國內之最,封土堆呈覆斗形,高76米,長和寬各約350米,如此大規模的封土堆在國內堪稱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還是挖自魚池一帶?
《史記·秦始皇本紀》:「復土驪山」。《正義》曰:「謂出土為陵,即成,還復其土,故言復土。」意思是說把原來從墓穴中挖出來的土,再回填到墓上去。
而在臨潼地區長期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封土堆的土是從咸陽運來的,因經過燒炒,所以陵上寸草不生。現在在秦始皇陵也看到,封土堆上石榴樹密佈,灌木叢生。
秦始皇陵封土堆的土究竟來自何方?這個謎團還有待考古學家們進一步查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秦始皇 #秦始皇墓 #謎題 #歷史謎題
清 大 哲學 所 考古 題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十個失落的文明國度,你覺得它們真實存在過嗎?
十個你慶幸它們已經絕種的動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Q40U7phig
十個你最常發的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JXMQQoYKI&t=11s
十個初版的格林童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trU229id8&t=19s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在世界各地存在著至今也無法做得到的遺跡,例如好像是金字塔,瑪雅族的神殿,或是柬埔寨的Angkor wat等等,但是卻沒有真實的歷史記載著它們如何消失的?這些高文明的國度真實存在過嗎?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這些奇異影片,記得訂閱HenHenTV!謝謝
好!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十個失落的文明國度,有些說是傳說,也有人堅信它是真實存在過的。考古學家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它們的。
好,我們開始吧!
10. 阿瓦隆 (Avalon)
這個在亞瑟王傳說中的阿瓦隆,是亞瑟王臨終的地方,你可以看看這幅叫亞瑟王在阿瓦隆,或是這一幅亞瑟之死的畫。在亞瑟王傳說裡面,這個阿瓦隆象徵來世和身後的世界,當亞瑟王死了後,由九位仙后之一的摩根女皇,和兩位女巫用黑色小船將他的遺體送到這裡埋葬。在這幅畫裡面黑色頭巾的那一位就是摩根女皇。阿瓦隆也等於是蘋果的意思,因為島上充滿蘋果樹,也可能這是比喻像伊甸園的世界
9.黃金國 El Dorado
最早時期是源自於一個儀式,族長把金粉塗抹在自己身上,然後到山中的神湖洗淨,而祭司和貴族們就把黃金投進湖里獻給神。有人說黃金國其實是指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Cusco,由於庫斯科生產大量的黃金和白銀,大部分的太陽神殿都用黃金和白銀來裝飾,就是因為這樣,引來西班牙的入侵,大部分的黃金都被掠走。也有一個地圖顯示黃金國是位於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北方的瓜達維達湖Lake Guadavita附近,附近沒有什麼宮殿或城市,但是西班牙人竟然在湖中打撈到300多件黃金器物。
8.古巴沉沒的城市
一隊探測小組在古巴海域海床進行掃描時,在海底2200尺下面找到石頭建築的遺跡,像是一個城市的中心,也發現好像金字塔的建築。現在有專案小組開始研究這個遺跡,但是至今也不知道它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何會沉入海底2200尺下面。有人說這就是亞特蘭提斯,但是很多考古學者質疑這個說法。
7.吳哥窟(angkor wat)
這個位於柬埔寨西北部世界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水上城市。在十二世紀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用了三十五年來完成,是用來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吳哥王朝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澳洲,法國和柬埔寨的考古學家掃描埋藏在地底下的高棉王朝古城遺跡,發現佔地三千多平方公里,比預計的還大十倍!人口可能有一百萬人以上。問題是為何一夜之間人去城空?有人說是暹羅國的入侵,人民逃亡去到金邊,但是就算是外敵入侵最多也是改朝換代,解釋不到為何百萬人民一夜消失。也有人說吳哥王朝是外星文明,一下子消失的吳哥人是回到了天龍星座。因為建築材料不像是1000多年前的。
6. Lemuria 雷姆利亞
Lemuria意思是:他們來自火星,昂宿星和天狼星,是傳說中的史前超文明大陸,雷姆利亞也稱之為Mo,就是motherland的mo,據說是人類的起源地,島上充滿美麗的現在已絕種的動植物。那為何一夜之間消失呢?它可能是發生某種天災(例如海嘯)或是地塊變動而淹沒了,或是分散到整個太平洋區,其中可能就是復活島,大溪地,夏威夷和薩摩亞等等的島嶼。但是很多考古學家堅信它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和亞特蘭提斯有很多類似的超文明。
5.古瑪雅文明
現今位於與墨西哥東南部,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但是對於天文學,數學,藝術,文字都有極高的成就,與印加帝國,阿茲克特帝國並列美洲三大文明。最強盛的時期為公元250年,但為什麼這個文明會沒落呢?有人說是天災或是發生戰爭,或發生大飢荒,人民遷居到其他地方。現今只保留下來的瑪雅建築有瑪雅金字塔和一些建築。這張圖是在1949年,在瑪雅神殿地下隱藏的國王陵墓裡面,看起來好像是飛船的感覺,但是有學者解釋為神話圖案而已。還有之前在2012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末日論,也是源自於瑪雅日曆,但是對於他們的信仰來說,第十三個伯克盾的世界末日並不存在,而是重生的時刻。(現今還有三百多萬瑪雅族居住在猶加敦半島。)
(注:一個伯克盾 = 144000天,就是394.3年)
4. 印加帝國
剛才有說到的印加帝國,最出名的遺跡為馬丘峰和華伊納峰之間的馬丘比丘,相信是建於1440年,但它並不是普通的建築,而是給貴族修養的場所,離庫斯科130公里以外,海拔兩千多尺的高山上,由於是地利的關係,馬丘比丘也可能是軍事策劃的地方。從高空看下去的馬丘比丘是這個樣子的。那印加帝國為何消失呢?第一:是因為天花和其他瘟疫,過後被西班牙人侵略而王朝結束。
他們信奉太陽神教,在庫斯科還保留下來太陽神殿,其他的古蹟在戰爭中被西班牙人摧毀了。
3. 古埃及王朝 (古王國)
古埃及的歷史並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是大概是在公元前3200年前,經歷了1000年的豐盛,為何突然瓦解呢?在1971年,考古學家在一座古墓裡面發現有象形文字的記載,當時古王國發生非常嚴重的大飢荒,甚至有人吃自己的孩子。據推斷是因為尼羅河,如果尼羅河洪水比平常的低一兩米,土地就不可耕種而引發飢荒。
由於每個埃及王朝都會把不光彩的歷史刪除掉,因此找不到任何的記錄,留下的只有讓人驚嘆的金字塔和人首獅身像。
2. 亞特蘭提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形容過亞特蘭提斯為失落的島嶼,它是一個傳說中高文明的國度,它有著華麗的宮殿和神殿,有數不清的黃金和白銀,設備完善的港口和船隻,還有可以載人飛翔的飛船。曾經在公元前9000年前西歐和北非,但在入侵雅典失敗後,整個島突然就沉沒消失了。透過對希臘聖托里尼島(Santorini)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這些群島中間真的有一座沉沒的島嶼。至於在古巴發現的海底王國究竟是不是亞特蘭提斯,就真的不清楚了。但是傳說中亞特蘭提斯有一種能量晶石,可以用於發動摧毀性武器,也可能是因為這樣而滅亡。
1.地下王國
這個也跟亞特蘭提斯人息息相關,在1989年一位考古學家公佈了一張地下王國的地圖,一共有九個入口或以上,其中一個據說是在敦煌。在南極也發現有巨型的地下隧道,有多大呢?296公尺高!在美國海軍拜爾德日記,也有曾經記載他從北極進入內部,發現裡面竟然有已經絕種的猛獁,森林和小溪,還發現高科技建築和地心人(有可能就是亞特蘭提斯人),也有探險家由墨西哥地下隧道通往地心王國。這就是是不是真的呢?到現在還是個謎!
這些失落的文明有時也是警惕我們人類不要再做摧毀地球的事,好像是發明毀滅性武器,戰爭,自相殘殺和污染這個地球。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做破壞大自然了!
今天我的影片就到這裡,下個影片我會做關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納粹黨消失的寶藏,敬請期待,喜歡就訂閱我的頻道和分享我的影片。我是Tommy,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清 大 哲學 所 考古 題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十個失落的文明國度,你覺得它們真實存在過嗎?
十個你慶幸它們已經絕種的動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Q40U7phig
十個你最常發的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JXMQQoYKI&t=11s
十個初版的格林童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trU229id8&t=19s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在世界各地存在著至今也無法做得到的遺跡,例如好像是金字塔,瑪雅族的神殿,或是柬埔寨的Angkor wat等等,但是卻沒有真實的歷史記載著它們如何消失的?這些高文明的國度真實存在過嗎?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這些奇異影片,記得訂閱HenHenTV!謝謝
好!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十個失落的文明國度,有些說是傳說,也有人堅信它是真實存在過的。考古學家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它們的。
好,我們開始吧!
10. 阿瓦隆 (Avalon)
這個在亞瑟王傳說中的阿瓦隆,是亞瑟王臨終的地方,你可以看看這幅叫亞瑟王在阿瓦隆,或是這一幅亞瑟之死的畫。在亞瑟王傳說裡面,這個阿瓦隆象徵來世和身後的世界,當亞瑟王死了後,由九位仙后之一的摩根女皇,和兩位女巫用黑色小船將他的遺體送到這裡埋葬。在這幅畫裡面黑色頭巾的那一位就是摩根女皇。阿瓦隆也等於是蘋果的意思,因為島上充滿蘋果樹,也可能這是比喻像伊甸園的世界
9.黃金國 El Dorado
最早時期是源自於一個儀式,族長把金粉塗抹在自己身上,然後到山中的神湖洗淨,而祭司和貴族們就把黃金投進湖里獻給神。有人說黃金國其實是指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Cusco,由於庫斯科生產大量的黃金和白銀,大部分的太陽神殿都用黃金和白銀來裝飾,就是因為這樣,引來西班牙的入侵,大部分的黃金都被掠走。也有一個地圖顯示黃金國是位於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北方的瓜達維達湖Lake Guadavita附近,附近沒有什麼宮殿或城市,但是西班牙人竟然在湖中打撈到300多件黃金器物。
8.古巴沉沒的城市
一隊探測小組在古巴海域海床進行掃描時,在海底2200尺下面找到石頭建築的遺跡,像是一個城市的中心,也發現好像金字塔的建築。現在有專案小組開始研究這個遺跡,但是至今也不知道它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何會沉入海底2200尺下面。有人說這就是亞特蘭提斯,但是很多考古學者質疑這個說法。
7.吳哥窟(angkor wat)
這個位於柬埔寨西北部世界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水上城市。在十二世紀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用了三十五年來完成,是用來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吳哥王朝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澳洲,法國和柬埔寨的考古學家掃描埋藏在地底下的高棉王朝古城遺跡,發現佔地三千多平方公里,比預計的還大十倍!人口可能有一百萬人以上。問題是為何一夜之間人去城空?有人說是暹羅國的入侵,人民逃亡去到金邊,但是就算是外敵入侵最多也是改朝換代,解釋不到為何百萬人民一夜消失。也有人說吳哥王朝是外星文明,一下子消失的吳哥人是回到了天龍星座。因為建築材料不像是1000多年前的。
6. Lemuria 雷姆利亞
Lemuria意思是:他們來自火星,昂宿星和天狼星,是傳說中的史前超文明大陸,雷姆利亞也稱之為Mo,就是motherland的mo,據說是人類的起源地,島上充滿美麗的現在已絕種的動植物。那為何一夜之間消失呢?它可能是發生某種天災(例如海嘯)或是地塊變動而淹沒了,或是分散到整個太平洋區,其中可能就是復活島,大溪地,夏威夷和薩摩亞等等的島嶼。但是很多考古學家堅信它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和亞特蘭提斯有很多類似的超文明。
5.古瑪雅文明
現今位於與墨西哥東南部,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但是對於天文學,數學,藝術,文字都有極高的成就,與印加帝國,阿茲克特帝國並列美洲三大文明。最強盛的時期為公元250年,但為什麼這個文明會沒落呢?有人說是天災或是發生戰爭,或發生大飢荒,人民遷居到其他地方。現今只保留下來的瑪雅建築有瑪雅金字塔和一些建築。這張圖是在1949年,在瑪雅神殿地下隱藏的國王陵墓裡面,看起來好像是飛船的感覺,但是有學者解釋為神話圖案而已。還有之前在2012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末日論,也是源自於瑪雅日曆,但是對於他們的信仰來說,第十三個伯克盾的世界末日並不存在,而是重生的時刻。(現今還有三百多萬瑪雅族居住在猶加敦半島。)
(注:一個伯克盾 = 144000天,就是394.3年)
4. 印加帝國
剛才有說到的印加帝國,最出名的遺跡為馬丘峰和華伊納峰之間的馬丘比丘,相信是建於1440年,但它並不是普通的建築,而是給貴族修養的場所,離庫斯科130公里以外,海拔兩千多尺的高山上,由於是地利的關係,馬丘比丘也可能是軍事策劃的地方。從高空看下去的馬丘比丘是這個樣子的。那印加帝國為何消失呢?第一:是因為天花和其他瘟疫,過後被西班牙人侵略而王朝結束。
他們信奉太陽神教,在庫斯科還保留下來太陽神殿,其他的古蹟在戰爭中被西班牙人摧毀了。
3. 古埃及王朝 (古王國)
古埃及的歷史並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是大概是在公元前3200年前,經歷了1000年的豐盛,為何突然瓦解呢?在1971年,考古學家在一座古墓裡面發現有象形文字的記載,當時古王國發生非常嚴重的大飢荒,甚至有人吃自己的孩子。據推斷是因為尼羅河,如果尼羅河洪水比平常的低一兩米,土地就不可耕種而引發飢荒。
由於每個埃及王朝都會把不光彩的歷史刪除掉,因此找不到任何的記錄,留下的只有讓人驚嘆的金字塔和人首獅身像。
2. 亞特蘭提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形容過亞特蘭提斯為失落的島嶼,它是一個傳說中高文明的國度,它有著華麗的宮殿和神殿,有數不清的黃金和白銀,設備完善的港口和船隻,還有可以載人飛翔的飛船。曾經在公元前9000年前西歐和北非,但在入侵雅典失敗後,整個島突然就沉沒消失了。透過對希臘聖托里尼島(Santorini)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這些群島中間真的有一座沉沒的島嶼。至於在古巴發現的海底王國究竟是不是亞特蘭提斯,就真的不清楚了。但是傳說中亞特蘭提斯有一種能量晶石,可以用於發動摧毀性武器,也可能是因為這樣而滅亡。
1.地下王國
這個也跟亞特蘭提斯人息息相關,在1989年一位考古學家公佈了一張地下王國的地圖,一共有九個入口或以上,其中一個據說是在敦煌。在南極也發現有巨型的地下隧道,有多大呢?296公尺高!在美國海軍拜爾德日記,也有曾經記載他從北極進入內部,發現裡面竟然有已經絕種的猛獁,森林和小溪,還發現高科技建築和地心人(有可能就是亞特蘭提斯人),也有探險家由墨西哥地下隧道通往地心王國。這就是是不是真的呢?到現在還是個謎!
這些失落的文明有時也是警惕我們人類不要再做摧毀地球的事,好像是發明毀滅性武器,戰爭,自相殘殺和污染這個地球。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做破壞大自然了!
今天我的影片就到這裡,下個影片我會做關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納粹黨消失的寶藏,敬請期待,喜歡就訂閱我的頻道和分享我的影片。我是Tommy,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