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真的早點會站會走比較好嗎?
≡※≡※≡※≡※≡※≡※≡※≡※≡※≡※≡※≡※≡※≡※≡※
米寶還在肚子裡時,我就被三方長輩叮嚀一定要讓米寶爬越久越好,特別是學醫的那邊,跟我說了一個理論,在聽的時候都有聽懂可是要我重複講我真的不會講,今天早上在翻書的時候剛好看到這一篇,講的就是當時聽得那個理論,最棒的是我聽得時候是英文,今天早上看到的是中文,就想說分享給你們,這下面都是摘自賴宇凡老師的【瘦孕、順產、讓寶寶吃贏在起跑點】,這本書已經陪伴我兩年了,米寶跟我們實行的根治飲食也是這裡來的~
❝ 很多父母都認為,成長「快」就等於「好」,會站會走也是一樣。因為我們的文化如此,所以很多寶寶都是過早被鼓勵站和走,使用學步車(walker)就是一例。其實,會會走沒有什麼不好,但如果這些成長的里程碑跳過了「爬」這個階段,那麼很多的腦部成長就也跟著跳過了。
我們的大腦神經連結感覺與運動神經元(sensory and motor neuron),也就是說,大腦會被感官—聽、看、觸碰、聞—刺激,大腦也同時會在我們肢體活動時被刺激。所以,不是只有思想在左右動作,其實感官與肢體活動也能回頭左右大腦的組建。這就是為什麼,肢體活動其實與學習是不分離的。
在所有的肢體活動中,爬行這個動作對寶寶來說特別地重要,因為他是一種身體兩側手腳的交互交叉動作(cross lateral movement)。寶寶在爬之前,是同側肢體聯合動作(homolateral),這時左腦控制左邊的身體;而右腦控制右邊的身體。如果這時的寶寶會走路,那他走路起來就會同手同腳。爬是兩側手腳交互交叉的動作,能啟動胼胝體(corpus callosum)。胼胝體是橫越左右兩邊大腦的神經路徑,它能連結兩邊的大腦,讓兩邊的大腦互通訊息,我們左右兩邊的身體與所有感官才能夠協調。例如,我們的雙眼視覺(binocular vision)以及雙耳聽力(binaural hearing),就是在這時開始打下基礎的。如果身體兩邊的協調性沒有建立,那麼將來寶寶就可能產生許多症狀,如:
⒈肢體活動協調出問題(如眼手不協調)
⒉學習閱讀有障礙
⒊學習障礙(如讀寫障礙[dyslexia],字會看反或寫反)
⒋動作笨拙,總是撞傷、擦傷
⒌口吃(stuttering)
手眼協調(hand-eye coordination)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在抄筆記及閱讀時,都需要用到它。當手眼協調出問題時,孩子可能會來不及抄筆記,或因為閱讀很困難,而不喜歡閱讀。
所以,寶寶成長快不等於好,就像速食通常缺乏營養元素一樣,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用意。因此,家長不要鼓勵寶寶跳過應有的成長步驟,給予寶寶充分的時間,讓他自己探索、練習,鼓勵他紮實的學習每一步,精通後才轉換階段。
建議方案:
不使用學步車—不使用學步車,在寶寶開始爬後,把家裡得地清理乾淨,或買軟墊讓他自由爬行,到處探索。❞
看完了以後有沒有覺得如果還沒開始走路的話快爬!已經開始走路了也沒關係啦,還是有很多體能課可以讓孩子訓練肢體的發展呀!我是爬太久了有點擔心米寶到底是不是落後,不過很多媽媽訊息我說他們的孩子也是一歲多了才開始真正會走,聽了好心安,謝謝你們🥺
在這裡要再說一下我之前帶米寶去榮總看他的三隻腳爬行的經驗,鼓勵各位覺得自己的寶貝爬的好像哪裡怪怪的媽媽可以去一趟榮總找幫米寶復健的老師。
其實我一開始根本不覺得他三隻腳爬行有什麼奇怪,問了很多人都說正常;小兒科醫師們、幼兒教室老師、各種促進幼兒發展的地方我都去了,那個時候花了好一段時間想要解決他的爬行的動作問題,但是最常聽到的還是「爬行有很多種,這樣正常啊,很多小孩都這樣,以後也還是會走路啊」,確實也真的看了很多寶寶這樣爬(還有用屁股爬的🤣),也很多媽媽分享他們的小孩也都是這樣爬,所以我問了一段時間後也覺得這沒有什麼啊,很正常啊😆 直到後來遇到貴人,去了榮總找他們小兒復健的頭,她超溫柔又風趣的幫米寶評估、做檢查、用遊戲做復健,在那邊看到好多看起來根本沒事的小寶寶也在透過遊戲讓肢體動作更協調、更正確。我想,做媽媽的沒有一個人會想聽到自己的孩子有問題,也會恐懼要是是很嚴重的問題怎麼辦,所以當我發現這只是個小問題,靠老師教的復健方式,在家裡做了一個月不到就正常爬行了的時候真的好開心,也好感謝身邊有貴人的幫忙,現在我要繼續煩惱下一個問題了,就是米寶爬的時候搖頭晃腦的到底正不正常🤔
照片是 @raihan.photos 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IG,是個非常非常棒的攝影師,我們拍全家福的時候是超放鬆、超愉快的經驗,推薦給大家,之後我再打一篇分享我們的拍照經驗
≡※≡※≡※≡※≡※≡※≡※≡※≡※≡※≡※≡※≡※≡※≡※
#新手媽媽 #媽媽日常 #育兒 #媽媽視角 #育兒日記 #育兒日常 #育兒生活 #育児 #育児日記 #赤ちゃんのいる生活 #赤ちゃん #ベビー #米寶成長日記 #抓餅寶寶
清理傷口英文 在 FaceSchool精油大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酚類與醇類結構類似,都是帶有烴基的官能基,兩者作用並不一樣,不過其化學成份的英文字尾為-ol,有時容易被搞混,例如:醇類的「沉香醇」Linalool ,酚類的「百里酚」Carvacrol。
🧐酚類是芳香族的化合物,在結構上為環狀,能量強大不易被打散,可以提升自我免疫力,但具有刺激性;而醇類是萜烯類的衍生物,易分解,較為親膚溫和。
🧐酚類精油在芳療使用上一般的印象如同先前所述,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時在配方的使用上會避而遠之。不過其實這類的精油只要少量(一般建議配方濃度的0.5%佔比)使用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只要適當適量的調配使用,其刺激性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在心理上提供一種正向的情緒,強勁的藥草味治癒心靈上的傷口,引領走出悲傷哀痛的心境,適合情緒低落、冷漠、對事物充滿無安全感的人。在生理上則有清理與暖身的作用,常見用於呼吸、肌膚問題的按摩油配方中。
🔴分子特性:具有刺激性,需低劑量應用。
清理傷口英文 在 賴士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立法院多年,第一次被撞到頭破血流,心中感慨良多。監督制衡是在野的天職,面對一黨獨大的專政,我們被迫必須透過肢體衝撞來突顯一份完全背離憲法規定要超越黨派的監院提名名單,當民進黨立委以得勝者蠻橫的姿態進場清理戰場,導致我們多人掛彩,然而心中最為悲憤莫名的是:民進黨立委人數再多,不代表可以幫不在場跑去上電視的立委偽造文書投票,更不可以未經審查就逕行投票,菜鳥立法院長包庇縱容非法,這些未經合法程序產生的監察院長和監委,有什麼正當性來行使糾舉彈劾公務員的職權?輾壓式的立法及不合程序正義的立法是蔡英文完全執政後的立法院光景,法律出身的總統難道不會覺得汗顏、心中泯滅的良知不受控告將台灣的民主帶進退步沉淪的地步?歷史會記上這一筆讓台灣民主蒙羞的紀錄。
謝謝大家的關心,我的傷勢好得很快,傷口已經縮小,很快當可痊癒。感謝來自海內外的親朋好友及支持者如潮水般的慰問電話、Line、郵件、親自登門的、為我禱告的、寄來水果、鷄精等等,還有關心的支持者認為我受重傷,要像住院開刀的病人一樣,送來一鍋的鱸魚…這些盛情讓士葆感動到難以言喻,士葆何德何能讓大家如此的掛心。只有自我愓勵,更加努力善盡立委的職責來回報你們的託負和厚愛,再次謝謝大家,我們一起努力。
清理傷口英文 在 艾希's Fantasy - 藥師提醒:使用「人工皮」一定要注意5件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般人所謂人工皮,其實正確名稱,應該叫做傷口敷料,用英文來表示比較 ... 治療法,用優碘或是消炎藥膏清理傷口就好了,例如紙片割傷或是輕微擦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