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Professor Christensen
Clayton Christensen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管理學者之一,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他的辭世也是當代的重大損失。
與多數管理學者不同,他是典型的哈佛商學院型的學者,從BYU畢業後,就兩人一組的到南韓傳摩門教,因此學會了韓文,之後自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到BCG做管理顧問,接著投入實業,直到成為CEO之後,接著離開職場,到哈佛商學院讀DBA(商學院的實務導向的博士,與學術導向的PhD不同),因為博士論文太過傑出,畢業後直接留在哈佛商學院擔任教職,僅花了六年就成為正教授,是哈佛大學創校以來最傑出的教授之一。之後他又合創了Innosight 和Rose Park Advisors 兩家公司,從事顧問服務。
他一生獲得榮譽學位與教授無數,包括台灣清大在內。他最知名的經典著作是《創新者的兩難》,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這本書可以說是和哈佛商學院的Michael Porter的《競爭策略》相互輝映,《競爭策略》是八〇年代解釋企業要如何獲勝最重要的著作,《創新者的兩難》則是九〇年代解釋大企業為何衰敗的經典,但是 Christensen不僅止於此,他之後又出了幾本書解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造成創新者兩難的diruptive technology。
我曾經簡單評介過《創新者的兩難》: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與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是兩回事)如何影響企業的興衰,出版時在台灣引起騷動因為當時華碩發明Netbook,令個人電腦產業為之撼動,Christensen並邀請施崇棠到哈佛講述發明eee PC 的經過,可惜的是,Netbook 其實也是個過渡產品,最後真正收割成果的是賈伯斯推出時不被看好的 iPad,這件事情對於台灣企業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意涵。
破壞式創新的概念被證明十分有用,今天從電子產品到醫療教育的創新,都受其影響。這本書出版時,我正好在讀博士班,見證了其思想發展的過程與影響。
Christensen最早將其概念寫成兩篇文章,雖然登在生產管理而非策略管理的期刊,但是因為廣受哈佛教授好評,很快引起學術界的注意,書籍出版後,更是佳評如潮,克里斯丁生也罕見地留在哈佛任教,各種個案、學術論文與通俗文章如潮水湧來。
然後是概念的數理化。我博士班的老師將之發展成數理模型,登在產業經濟學最好的期刊,緊接著各種學術論文不斷地引用、擴展與批評,其中最有趣的是一位歐洲策略學者的批評。
據那位學者說,Christensen的資料包括一位磁碟片產業雜誌的編輯,多年來只有該編輯擁有這個產業的所有資料,他想:「既然克里斯丁生沒跑實證,我為什麼不跑跑看?」於是他找到那位編輯,將數十箱資料影印並輸進電腦。
儘管原先未抱太大希望,但是當結果出來時,卻令他大吃一驚。簡單來說,Christensen的理論說明,當破壞式創新發生時,那些能夠回應的公司生存下來,但是未能回應的公司則逐漸死亡——無論原先的規模如何龐大、資源如何充裕、技術如何先進。
但是他的結果卻顯示,當時多數公司的回應都是理性的,即使是那些未能妥當回應的公司,也已經做了所有可能的結果中最好的回應。資料顯示,「如果」那些後來失敗的公司模仿後來成功的公司,做出正確回應的話,反而會死得更快。也就是在當時的條件下,當破壞性創新發生,這些企業就註定要死亡,不回應反而比回應活得更久些。
這之後的發展就過於理論化,我無法在此一一介紹,但是簡單來說,這牽涉到我們對於不同類型創新的理解(包括創新的優點與毀滅性結果的範圍、時間與幅度),以及是否相信,某些歷史的發展必可以用先前發生的事情加以解釋,批評者認為Christensen的理論並未充分滿足這些條件。
Christensen的資料始自1970年代末,當時磁碟的尺寸從14英吋減少到8英吋,到5.25,再到3.5,再縮小到2.5和1.8英吋。Christensen將其中116項新技術中的5項列為破壞式創新,其餘為持續性創新。
雖然Christensen的理論解釋了大多數企業的變化,但是卻有一個明顯的漏洞:對於大名鼎鼎的希捷,他的理論缺乏解釋力,1989-1990年,希捷銷售額倍增為24億美元,「超過了所有美國競爭對手的總和。」而他所描述成功回應的公司中,不少企業的成功也是短暫的。即使Christensen的理論是正確的,他似乎也低估了持續性創新的影響,而高估破壞式創新的重要性。
而且和波特的顧問公司命運類似,2000年3月10日,Christensen推出了一個價值380萬美元的破壞性增長基金,他與聖路易的經紀人一起管理。不到一年之後,該基金被悄然清算:在納斯達克價值因網路泡沫化而損失50%的期間內,破壞性增長基金下跌了64%。
我希望以上的說明不要令人產生Christensen的理論錯誤的印象,事實上他的理論依舊是過去三十年來最重要的商業理論之一,所有與他討論過理論的學者,都訝異於他的思想之敏捷與深入,多數管理學者認為,《創新者的兩難》值得獲得管理學界的諾貝爾獎,是無庸置疑的經典,只是它也將如同其他理論一樣,受到學術界無情的拷打與淬煉,以期從中得出更純粹的黃金。
不過Christensen的關心層面遠不止學術或是商業領域,他的人文精神也是極其顯著而具有影響力的,《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試圖為當代困惑的人們,提出生命昇華的建議,我將他對此的TED演講放在留言一樓。
正值壯年Christensen的辭世是當代的一個重大的損失,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閱讀他的作品,聽聽他的建議,並祝他安息吧,了不起的Christensen教授。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