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沒有小朋友…………
交大首辦特殊選才,校長張懋中: 要找到「會發問」的未來人才
作者:王韻齡 (親子天下)
2017-12-15
交大首辦特殊選才,校長張懋中: 要找到「會發問」的未來人才
曾千倚攝
不用考學測的特殊選才已經成為升大學正式管道。交大校長張懋中認為,目前高中升大學考試方式卡住了教育改革,需要趕快改變。他建議國中小家長,不要讓孩子的學習被考試綁住,要增加動手做的機會。
交大今年首度舉辦特殊選才,「百川學士學位學程」不看學測成績,要招收在各領域表現傑出、一般教育體系教不出來的學生。百川的學生入校後,可自由修習所有學院專業課程,第一屆招收20名學生,今年11月已經放榜。這個計畫雖然招收人數少,但是在台灣日益成長的實驗教育界,卻引起轟動。今年特殊選才已經成為大學入學正式管道之一,招生人數擴大到全國,共招收550名。
今年最讓人關注的就是交大百川計畫。交大校長張懋中是台大學士、清大碩士和交大博士,但長期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系擔任教授,兩年前才回台灣擔任交大校長。或許因為長期在國外教書,外表斯文的他講話非常的直接坦率。「家長跟我說『校長,我們家的小朋友不能睡上鋪⋯⋯』我太驚訝了!在國外沒有人稱大學生是小朋友,我只好跟家長說:『交大沒有小朋友』」。
張懋中自己是台灣本土博士,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年去美國申請教職時他非常沒有自信,家人朋友擔心:「你這種土博士,人家會要嗎?」但是後來發現,在美國是看能力,「很多人問我要怎樣把台灣的大學建立成一流的世界級大學?我告訴他這很容易,只要在意三件事情:你的教授是哪裡來的呢?你的學生是從哪裡來的呢?你用在教育上面的經費多不多?」
百川計畫是交大要找到多元人才和不一樣大學生的一個重要策略,這樣的招生方式,將可能如何改變台灣的大學教育,國中小的父母又該怎麼看待教育的未來?
以下是張懋中接受《親子天下》專訪,以第一人稱敍述如下:
兩年前我從美國回台灣,接任交大校長,就一直想推動新的升學方法,不要只憑一次性的學測、指考就決定大學的選才,改成高中每一學年結束時,由大考中心命題,做一個全國性的考試,高一考一次、高二考一次,不需要一直重複去記憶三年內教過的內容。到了高三畢業前,只做一次綜合式的能力測驗,來看出學生的性向,接著申請大學。當時與會的大學校長們對此構想都鼓掌叫好,但教育部考量很多,沒辦法落實執行。
目前考招改革幅度太小
在我來看,現在的考招方案改革幅度都太小,都只是「小鍋小灶」式的,怎麼改也都有人不滿意。但既然我的想法被招聯會視為「太激進」,無法接受,我們交大只好自己辦百川。
身為國立大學校長,觀察到現行實驗教育只做到高中,我們希望讓實驗教育學生及在家自學生,也有機會進入國立大學,海納百川,因此將這個計畫命名為「百川計畫」。
我們現在辦大學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學生的一致性太高,今天收進來的是A生或B生,其實沒有什麼很大區別。我們必須用不同的方法取才,否則永遠取到的都是一樣的人;而一個「太均勻」的環境下,不可能產生多大的創新。
今年是交大特殊選才百川計畫第一屆試辦,我們要收的是在各領域表現很傑出、一般的教育體系教不出來的學生。不一定要經過學測,只要能用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英文或是數學,或音樂特別好都行。
今年共500多人報名,只收20人,入選者有的是辯論比賽常勝軍,有的已經建置專業網站、批判能力強,也有外交尖兵、網路作家,還有國際機器人比賽冠軍等等,這些偏才學生平常是無法藉由一般考試進交大的。
特殊選才目的在鼓勵不同想法和背景的人一起加入交大,這比什麼都重要。
我身為交大校長,最關切的是未來10年、20年,我們的學生要在社會上生存,需要的是什麼能力。大學考招方式如果不改革,大家只想守住現況,但整個世界卻在快速轉變,人才的養成接不上未來改變的趨勢,這是很危險的。
台灣學生要多動手做,不要被考試綁住
你問我可否給國中小學生建議?我想只是建議應該沒什麼用,最主要問題卡在高中升大學的考試方式,年輕人長期被考試綁住,花了太多時間在準備考試上,沒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專長。
有調查顯示,過半大學生不喜歡自己選的科系,我想即使在交大,也差不多是如此,像是在computer science(資訊工程)相關科系裡,卻有學生不喜歡寫 code(程式),那他很可能就在這裡浪費了4年,出了社會也還是不喜歡寫程式。
我們工科精神是以動手做為主,當年在美國任教時我就見識到,學生實驗室一間間從傍晚開始呈現爆滿狀態,24小時燈都亮著,學生主動相約做一個機器人或是太陽能自動車,但我們這裡的學生,如果你叫他做一個課外的專案,絕大多數人的意願是零。你不覺得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嗎?
台灣學生往往只想達成學校規定的最低要求,念什麼科系並不一定是真有興趣;如果國中小學生可以改成3點放學,就有很多時間去探索,不至於長到了18歲,看來還是像個5歲孩子。
不要讓18歲的大學生看起來像5歲
每年開學都有家長跑來找我說, 校長,我們家的「小朋友」不能睡上舖,會掉下來;也有人在公開的場合要求學生宿舍床上要放張小桌子,方便小孩做功課,但另一位家長又堅持這樣絕對不行。我實在太驚訝,在國外我不曾聽過有人叫大學生是「小朋友」的,只好教育家長們,來到交大的學生都已經長大成年了,「這裡沒有小朋友」,以後像這樣的問題,別再提出了。
我非常希望能引進一批學生,有能力在課堂上主動發問,最好還用英文發問,來帶動全校其他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他們可以打破系所限制,例如資工專長學生也去選修英美文學,因為跨領域、雙主修人才將是未來主流。
我認為與其開放實驗大學,不如鼓勵所有大學,敞開大門歡迎非體制內的學生,為他們創造一條出路。
百川計畫會一直辦下去,我不會以未來有多少學生念到畢業,來定義它是否成功。大學生可以提前修滿學分畢業,也可以休學去創業,都有無限的可能,無論如何至少我們嘗試過了。
張懋中小檔案
現任:交通大學校長
經歷: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機系教授。2015年12月獲選為美國發明家學會(NAI,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的發明家院士(NAI Fellow),2015起擔任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特殊成就:研究專長是高速半導體元件,在通信、雷達、攝像等系統開發和實際應用領域,是首屈一指的權威代表。
學歷:台大物理學士、清大材料碩士、交大電子工程博士
歡迎特殊人才, 同行致遠!
清大材料畢業學分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填志願好困難?
清華推出全國首創「多專長」彈性學習方案
學測成績出爐,許多考生為選填志願傷透腦筋,父母要你學理工,但你的最愛卻是文學,是否可能兼顧?國立清華大學繼95年推出「雙專長」學士班後,今年進一步首創全國第一個「多專長」客製化課程,學生不論考進清華任一科系,都可以在128個畢業分之內,再選擇第二、甚至第三專長。如材料、電機系學生除本科系第一專長,可選創新創業、法律、藝術等學分學程,畢業證書上也將加註專長/學分學程名稱。
在全球化的快速擠壓之下,跨領域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臺灣的教育太重分流,職場太重分工,很多人都只有單一領域的訓練與專長,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素養、社會關懷、公民素養與國際視野,同時又在專業上精進與跨領域創新,打造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人才。
國立清華大學在民國95年推動學士班「雙專長」培育,當時為全國首創,以「院學士班」的方式招生,至98學年度已有7學院設「院學士班」,許多理工科系學生選擇文學、哲學、外語、經濟、法律、管理為第二專長,迄今已經有940人選修雙專長。
清華為什麼推動「雙專長」及「多專長」?校長賀陳弘表示,因雙主修的難度比較高,能夠做到的學生比較少,等於空有制度,但受惠的學生有限;推雙專長以後,清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可以雙專長畢業。當初他參觀加州理工學院,看到他們的學生有百分之二十可以雙專長畢業時,他還在想清華什麼時候可以做到,但沒想到很快就達成這個目標
今年,國立清華大學將再推「多專長」客製化課程,放寬原本限制學士班的選課身份,全面擴大跨領域的學習內容及適用對象,由各學系進入清華就讀的學生,無論新舊生,全都可以選擇跨領域學程!
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指出,「多專長」課程規劃由「清華學院」提出,在配套方面因清華學院為本校大學部教育橫向平臺,以副校長擔任院長,教務長、學務長為副院長,並設執行副院長,可統籌規劃、執行及檢討跨領域教學、輔導事宜。
清華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可在大一下學期至大四下加退選截止日期間登記申請修讀,有3種課程組合:(1)兩大:2個專長學程、(2)一大兩小:1個專長學程加2個學分學程、(3)一超一小:1個專長學程加該專長的高階專業課程15學分,再加另1個學分學程。
戴念華教務長指出,「多專長」課程設計優勢是使同學能在128學分之下修習,不同於以往雙主修(168學分)、輔系(148學分)。「多專長」的設計旨在提供學生更大的學習彈性,並有機會在4年修業期內完成學業,不需延畢。
「多專長」課程的第二、三專長可選「創新創業」、「創新設計」、「資訊傳媒」、「法律」、「藝術」、「教育知能」等精選組合的學分學程,目的在使同學的跨領域能力往後足以鑽研更深入的學術研究及應用發展。「多專長」授予學生的畢業證書上註記專長、學分學程名稱。透過「多專長」客製化課程,打造企業最愛跨領域人才。
清華的多專長「跨領域學習」方案,今年初獲教育部同意核備,是目前全國各大學中唯一的「多專長」方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8h8MAs8HY&feature=youtu.be
清大材料畢業學分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賀!交大電子甲組重返二類組前十名志願,排名第九,繼續努力 !!!
【新聞】指考二類組 校系冷熱變動大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6日電)103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今天放榜,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分析二類組校系今年冷熱變動大,資工等科系分數上升,學士班退燒。
劉駿豪也觀察到,今年「台大情節」有鬆動趨勢,二類組錄取分數(以最低原始總分計算),交大電機甲組、清大電機甲組、交大電子甲組都擠進前10名。
劉駿豪表示,交大電機甲組過去沒排進過前10名,今年卻一舉排到第5名,推測可能是百萬獎學金高畢業起薪高的宣傳奏效。
相對於電機、資工、電子等實用科系抬頭,物理系等偏理論的科系則有「退燒」趨勢。劉駿豪指出,台大物理系曾有一年躍居二類組榜首,隔年又被台大電機系搶回寶座,後來又被台大材料系趕過,今年排名第3,且與第4名台大資工系的差距已經拉近。
報導日期:2014-08-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408060219-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