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期中報告
研究倫理上的爭議是一回事,我們看看研究本身可以看到什麼吧。
1.本次檢驗的族群是高風險族群:彰化到目前為止的確診者18人(包括最早死亡的白牌司機),居家檢疫者1548人,確診者之接觸者362人,醫療院所員工2238人,健康照護人員693人。
2.抗體檢驗方式可謂嚴謹,因為檢測了三種抗體:核鞘蛋白抗體(Anti-N Ab)、棘蛋白抗體(Anti-S Ab)與中和整個病毒的中和抗體(Nt Ab)。他是先全部都檢測了N抗體,陽性者再去做S抗體還有特異性最高的中和抗體驗證,由此排除「偽陽性」的疑慮。
3.前兩種抗體和大家說過須要考慮偽陽性較高的問題,但「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是在高規格的P3實驗室中,檢測產生的抗體是否確實有把新冠病毒中和的效果。如果有中和的效果,通常就會避免發生再次的感染。這不是一般的實驗室能做的。
4.目前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都要確認是否能產生中和抗體,因為他是確實可以殺死病毒的抗體。這檢查和PCR一樣,特異性極高,較沒有偽陽性的問題。(李秉穎老師說還是可能有就是了,因為人類其他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抗體可能會影響)
5.所有確診的18人,在染病100天後,三種抗體全部都有測到,包括最重要的中和抗體。且持續時間可有3~5個月。確診者的抗體可以維持多久,有沒有免疫記憶,台灣也應該要有自己的資料。這非常重要。
6.其他沒確診的高風險族群4841人中,有4人測出中和抗體,萬分之8.3。包括了3人是密切接觸者,還有1人是居家檢疫者。
7.居家檢疫的1548例篩出1人,比率為萬分之6.5。由此研究看來,居家檢疫只漏掉了一個無症狀感染者。這可以是一個很好的理由說服我居家檢疫14天似乎不用再驗一次PCR了。
(不過彰化入境第10天驗了30多個就抓到了一個美國小男生,這比例是2~3%左右。針對高風險國家回來的在第14天要求他自費做PCR,應該還是值得做的。思考一下。)
8.確診者接觸者362人篩出3人,比率為千分之8.3。這些密切接觸者當初可能因為無症狀就沒有去篩,或是PCR有做但結果是偽陰性。這裡可能值得思考一下,也許比篩境外移入會更值得。(到現在我都不確定當時敦睦艦的女朋友們有沒有在14天解隔時再篩一次PCR)
9.醫護人員2931人中全無抗體,證明醫院中的防護做得很好,台灣的醫療人員真的很棒!來賓請掌聲鼓勵!
10.還是要繼續提醒,這次測的是高風險族群,#不是抗體普篩,不能用萬分之8.3推到全台灣2300萬人中有19004人已經得過的結論。且抗體只是呈現三週之前甚至更久的感染狀況,不是現況。
11.N抗體是用瑞士羅氏藥廠出的抗體試劑檢測。這和日本厚勞省用的一樣,仿單聲稱其特異性高達99.8%,也就是偽陽性0.2%左右。
如果只看N抗體,那高風險族群4841人中是測出有15人有抗體(0.3%),但中和抗體僅有4人測的出,因此11人判定是偽陽性。偽陽性率為0.23%。
醫護及健康照護人員2931人,有7人羅氏的N抗體陽性,但S抗體還有中和抗體皆為陰性,因此7人判定是偽陽性。偽陽性率為0.24%。
這樣的偽陽性率和仿單聲稱差不多,合理。我們也須要這樣的本土資料,知道在台灣人身上偽陽性是多少。這是很重要的資料。
12.為何見諸報端,從1~2%,到千分之1~2,現在是萬分之8.3?
我認為是這樣的。一開始看到的資料N抗體S抗體大概1~2%陽性,然後這些人再做中和抗體來確認(這比較花時間),只剩千分之1~2有抗體。有很大比例是偽陽性。
萬分之8.3,其實就接近千分之一呀。
這也可以解釋一開始說,高危險的四個族群都有測到抗體。那測到的都是N抗體S抗體。
不應該的是,在一切混沌未明的時候就對外放話。實不可取。這是研究,不須要爆料。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