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告訴大家,我打開這學期的新課本,發現台灣民主國相關的描述中,被台灣民眾拱上台的唐景崧、講話很漂亮但啥仗也沒打的丘逢甲,他們都還出現在課本,但是鎮守台南的劉永福卻在課本中消失了。
(順帶一提,我拿到的課本版本連唐、丘兩人的照片也遭刪減,這存在感也是挺低的。)
對於前幾年課本會出現的台灣民主國代表人物中,我對唐景崧的印象普通,雖然他常被人Diss為「落跑總統」。可其實我設身處地去想,唐景崧他不是台灣人,而是來台灣擔任官員的廣西人,馬關條約台灣及澎湖被割讓為日本領土後,於公他已經履行完官員職務,於私他沒有理由以及感情待在異鄉台灣,若非後來被台灣民眾威脅,換作是我,我也不會想待在台灣呀!
另外,台灣民主國從建立構想的預訂戰略中,就是以「促使外國干涉」為保台最高原則。純論軍事實力,大清最精銳的淮軍、北洋水師尚且慘敗日軍之手,那台灣當地的落後部隊怎麼可能有勝算?
做為當時掌握台灣形勢資訊量最多的唐景崧,他已經知道沒有外國勢力會干涉,又看到日軍登陸後,台灣守軍的確無力抗衡。「逃回國內」,我想是絕大多數人都會萌生的念頭,甚至是選擇吧。
因此,我以前覺得唐景崧很孬,現在覺得......他是個明白人。
丘逢甲呀......
日軍來之前他都喊得挺大聲的,但臨戰之際,他卻是拋下義軍統領的職務以及所有麾下成員,自個兒去中國了。
雖然打不過就逃是正常反應,旁人也沒啥叫人死戰到底的權力,但人與人之間最怕的就是比較。要我說,你丘逢甲還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結果跟唐景崧這異鄉人一個德性,丟不丟人?
如果跟後來奮戰至死的徐驤、吳湯興這一些台灣民眾相比,那更丟人。甚至劉永福的部下─浙江人吳彭年,他也是奮戰至死,你個唱高調的與他相比,真是丟人丟到太平洋去了。
所以我一向對於「逢甲」這個紀念詞挺感冒的,是紀念啥?他很會發言?還是很會逃跑?不過後來我知道,丘逢甲逃到大陸後,主要在廣東省一帶活動,之後在武昌起義時,支持革命黨並推舉孫文擔任臨時大總統......曉得了,「逢甲」是用來紀念他贊成中華民國,這就還勉強說得過去。要是以後有人再說紀念台灣民主國,瞧他當初那德性,那就是不明就裡的瞎說了!
最後總算說到影片主角─劉永福。
以軍事表現來看,劉永福在台期間我覺得頗為消極,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把主力扼守在台南。定點死守的結果,就是讓中南部民軍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被日軍擊敗,無法更積極的扼守日軍攻勢。
但我前面曾說:大清最精銳的淮軍都敗於日軍,那麼性質介於土匪及鄉勇之間的黑旗軍有可能抗衡日軍嗎?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劉永福想辦法要支援,甚至想要跟日本人談判和平好做拖延,這些舉動也證明劉永福是個明白人。
其實劉永福很早就有離開台灣的想法,畢竟他跟唐景崧一樣,本是廣西人,來台灣當官,當時於公於私都沒必要死守在台灣。那為何他待得比較久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希望獲得清朝接濟,讓他麾下部隊能夠比較成建制的撤離台灣。
這樣或許也解釋劉永福為何不那麼積極的派兵北上防禦,我的觀點是:他在知道無法力敵的前提下,想保留實力讓麾下弟兄能夠全身而退。而之所以如此,或許是捨不得自己多年的心血,也可能是因為部分麾下成員有跟著他從廣西到越南出身入死的袍澤之誼。
還是說我對劉永福的看法:他在台軍事表現不算好,最後落跑也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連橫就diss過這一點,但我覺得......你老兄也不太有資格說別人,因為你還幫日本人說出鴉片有益的迎合之論),不過他對於自己麾下部隊還是挺顧念的,而以他當時能掌握的資源來看,他能做的也不多了。
最後我多聊一些自己的狀況。
我以前看歷史,很習慣直接評價批評歷史人物。如今多了一些不同經驗後,我開始比較多帶入歷史人物,然後我發現:我也就是個見利忘義、趨利避害的活老百姓,如果換我面臨一些人生選擇時刻,且不說最後結果是好或壞,我覺得自己露出的醜態應該是一言難盡。
那麼我有什麼資格去評價他人呢?所以我對歷史人物多了一些同情。但我也就此不去評價嗎?我是換成兩個方式:1.就事論事的討論檢討(因為我以前很愛牽拖) 2.我不想輕易做出評價,但如果我做出評價,我是帶入我自己做檢討,所做出的評價,是一種期待自己進步的提醒。
就算回顧過去,也未必學到教訓。但如果不回顧過去,那連一點徐到教訓的可能都沒有了。
最後的最後,每個人觀點不同,回顧過往的側重點不同,帶出的結論也就不同。對話,成為一個我們是否能從過往經驗中得到更多的重要表現,這其實很不容易,但是我現在對歷史這門學科很大的期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iLABlOVLI&t=31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淮軍 台灣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圖為清末名將僧格林沁。最近在研究一場和他有關的精彩戰事,但這場戰爭卻很少台灣人知道。
清朝末年的捻亂中的高樓寨之役,是由捻軍將領張宗禹在山東荷澤高樓寨擊破清軍主帥僧格林沁,全滅清軍,還斬了僧格林沁。這是中國最後一場大規模的騎兵戰。
從1865年3月底,捻軍由河南竄入山東後,僧格林沁的清軍騎兵就以裝備與戰力上的優勢一路追在捻軍後面打,捻軍就在山東、江蘇、河南交界處一直繞圈圈逃跑,反正雙方主力都是騎兵,你追我跑,跑到兩邊都快抓狂。而最終決戰就是高樓寨之役,其發展過程如下:
1. 5月18日午時,僧格林沁主力進入高樓寨,數量約一萬,全為八旗軍士。而捻軍被衝散到高樓寨北方的村落、樹林與河溝地帶,雖有數萬,但都是民兵。
2. 捻陣地在北,而清在南,張宗禹派出少量部隊南下引戰,清軍於是往北突進,在高樓寨北方形成巨大突出部。
3. 這時捻軍以步騎兵由左右兩方夾擊。清軍擔心被斬為上下兩半,僧格林沁於是下令分三路:東西兩路都是步騎混編,任務是把夾擊的捻軍頂回去,而中路是純騎兵,加速衝擊捻軍正面。
4.血戰之後,西路清軍成功逼退西路捻軍,於是西路清軍突進,又形成一個在西邊的突出部。
5. 不料這時中路純騎兵的清軍被張宗禹帶領的捻軍中路打退,應該是因為捻軍用樹林和水溝限制了清騎兵的運動力。中路清軍騎兵快速南下撤退,就讓西路清軍突出部的側面失去保護,於是中路捻軍和西路捻軍合圍西路清軍。
6. 西路清軍被圍,中路與東路清軍匆忙趕去救。張宗禹這時派民兵繞著高樓寨地區外圍(清軍後方)挖水溝引水,意圖讓清軍的馬跳不出去,就卡在水圈裡面。所以除了西路清軍被圍之外,在中路和東路清軍後方又圍了一圈無法突破的工事。
7. 清軍騎兵失去空間無法運動,少了衝擊力就沒殺傷力,只能下馬當步兵,捻軍這時也下馬當步兵,雙方直接在狹小的空間進行白刃戰。
8.捻軍以一換一,殺到晚上12點,清軍消耗怠盡。僧格林沁想辦法從沒有水溝的西北方向(原捻軍陣地)突圍,但在七、八公里外被捻軍追上,中箭落馬,被斬於麥田中。
9.滿蒙八旗騎兵與裝備在此役全滅,此後湘、淮軍取代八旗成為清軍主力。
總評:張宗禹知道捻軍數量雖多,但單兵戰力不如清軍,所以戰術想定就是不斷的讓清軍衝過頭形成突出部再慢慢吃掉,並且運用地型地貌限制清軍的運動力。而清軍就完全是敗在腦衝血,衝得快就亂衝。
張宗禹的想定也來自於他對於人事時地物的充分認知,這也印證了孫子兵法所說的:
知己知彼,神羅天......
====
都寫這麼多了,就買個課支持一下ㄅ~
【怪奇人生哲學實驗室:日常腦洞篇】現正早鳥優惠中,還送渣報一個月的閱讀權限哦!先前有填過網路問卷的,記得再去信箱找折價券!購課連結:https://www.pressplay.cc/meiso
淮軍 台灣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民族是如何形成的演講
Catherine Yen
另一大數據,加上MIT Dr. Douglas的研究,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台灣平埔才是真正拓展出今日多種人種的始祖。
酸語錄 自己的腦子自己洗
2017年7月21日 ·
DNA序列大數據研究證實
台灣的平埔族 是中國人和太平洋許多民族的老祖宗
對長江流域的古城遺跡挖掘,先人骨骸的DNA報告出來了,在夏朝時期的遺骸是O1M119,全中國現在DNA序列是O1M119的人口只剩下百分之五不到,#台灣是目前全世界O1M119最密集的地方,超過五成的人口是這個序列,而台灣平埔族竟然高達百分之九十七。
人類學家推測漢人約在二萬年前從東南亞經過中國大陸東南,有一段長時間海平面較低,台灣海峽兩岸是連在一起的陸地,大概一萬多年前抵達長江流域,而到了四千多年前強盛進入中原爭霸,建立了夏王朝。
後來被北方內蒙古的O3M134(紅山文化)和東北到皖北一線的O3002611(龍山文化)入侵,趕回長江流域,接著西北的O3M117(周文化)進入中原,漢人逐漸被北方遊牧民族取代。
台灣平埔族才是那些所謂的漢人,真正遠古的原鄉老祖宗!
摘自張德本文:
陳耀昌完全是終國「漢人華毒中心思想」的謬誤傳播,只知近代,不知上古福爾摩莎的基因傳播史,他的論點好像台灣只有平埔及先住民女人,沒有平埔及先住民男人,要等所謂「唐山公」來播種,纔有現在的台灣人!?這根本是一派胡言,光明清兩代的嚴格海禁,寸板不留,渡台三年必須回歸原籍,清領臺將鄭氏相關官員民丁連骨骸都遷回原籍。台灣根本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漢人」,清朝對「漢人」這字詞是有避諱的,誰敢冒謀反殺頭之險自稱「漢人」來招禍?何況偷渡罪罰刑重,逮獲者判秋決者有之,主管官吏需被株連。「唐山公」根本是國共洗腦的設計用詞!
陳耀昌講述:提到要寫「胡鐵花與淮軍」,其實兩者對台灣原住民都是外來的殖民統治者,應該著重的是台灣平埔與山地原住民的主體意識呈現,這才是有主體的台灣書寫,否則台灣永遠淪為「華毒」宰制的客體。
這是典型中「華毒」,還高興不得了的例子。陳耀昌當過民進黨國大代表、當過紅衫軍意見領袖、當過「紅黨主席」!他寫的有關台灣的小說,可以相信嗎?這又是一個掠奪台灣「詮釋權」的例子!統媒何以出版包裝他,他還要寫淮軍、胡鐵花,這又是統戰2.0.3.0吧!
現在阿扁無一罪成立,陳耀昌等紅衫軍都要出來道歉!負責!背骨者不要逃避!
人類基因遺傳尋根圖譜及基因遷移路徑圖
https://goo.gl/8sAA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