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落跑還要拉別人落跑?朱立倫從自己的失敗中學不會教訓。
隨著朱立倫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他也開始對國民黨未來的目標發表看法,只不過他實在是太「高瞻遠矚」,2022的結果都還沒一撇,就開始煩惱起2024,還力拱盧秀燕出來選總統,這步棋實在不知該說是陰險還是愚蠢。
老將重回沙場,照理來說應該是擁有最豐富的經驗,避免後繼者重蹈覆轍,可是朱立倫似乎完全沒有從2016年的慘敗學到教訓。當年「做好做滿」、「淡水阿嬤」變成了人人知曉的流行語,甚至2020年韓國瑜也犯了一樣的錯,居然還是學不會教訓。
目前看起來,盧秀燕應該會參選連任,而且民調也不差,朱立倫使出這招有三個可能性,第一就是單純愚蠢,連續兩次的大敗都是同樣原因,還要繼續這樣做,第二則是一步陰險的高招,想要讓盧秀燕的政治聲望掃地,以此攻擊支持江啟臣的盧秀燕,也有可能是他認為2022國民黨會大敗,台中市不保,到時也沒有落跑的問題,無論哪種可能,對國民黨可都不是好消息。
朱立倫號稱「政治精算師」,很難想像他會做出毫無道理的事,在我看來,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二種,表面拱盧秀燕,實際是要打擊江啟臣,看來國民黨主席內鬥這場大戲,後面依然精彩可期!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
「淡水完全中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一大粒小台客-Noemi Giulio Ev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漂漂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新聞] 竹圍國中改制完全中學被看好- 看板TamShui 的評價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新北市立竹圍高中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淡水完全中學 在 淡江中學學費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淡水完全中學 在 一大粒小台客-Noemi Giulio Ev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兩天的自己,有點自閉。今天太晚喝咖啡睡不著,來給大家轟炸一篇千字文😆
別看我鏡頭前總是一張嘴停不下來,其實私底下的自己,是很能享受孤獨...近乎孤僻的個性。
自媒體工作者這件事,其實從多年前離開上海回到台灣說起。
我很少講古,因為活在當下對我比較實在。
不過在粉專這裡,我知道有的朋友已經陪我一路走來好多年了!(除了我的家人朋友、之前教過的學生原本就認識我之外),我覺得是時候我們彼此的關係可以更往前邁進一點了!(是在三八什麼😂)
大學建築室內設計系畢業之後工作了幾年,去到義大利進修燈光設計,回到台灣,又做了幾年建築室內專案設計之後,為了追愛去到上海,很老掉牙的橋段。
前任是西班牙人。是的,西班牙我也是有涉略的😌。
遠距戀愛了五年,去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一廂情願,人家嘴上沒講,其實早有了新的愛人。
是不是很老梗?
去之前把台灣的生活都打包了,原本以為可以展開的新篇章,卻變成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飄泊。
異鄉的流浪從台北到米蘭來到上海...唯一沒變的是始終不存在的歸屬感。漸漸喜歡把自己當作是一個,現在進行式中的 - 過客。
不論身在何處都維持著過客微熱的悸動,喜歡這樣輕盈的自己。
(講到這裡停一下,導播請下背景音樂 - 李泰祥,告別)
多年來的飄泊養成的性格使然,面對未知,我其實是充滿期待與熱情的。決定隨遇而安,在上海好好闖一闖...咦,等等,不是說要從離開上海開始講的,怎麼變成從去之前開始講...不管了,今天就是強迫你們深度認識誰是台客媽...
我在義大利研習燈光設計的法國教授,國際燈光設計大師 Louis Clair 是第一個邀請我共事的人。當年的他正在參與杜拜帆船飯店的燈光設計,請我在上海為他工作。帆船飯店有一小部分的燈光設計我也是有參與到的呢!
之後開始陸陸續續收到幾家台灣公司的面試邀請,當時正值許多台灣公司往中國開拓市場,最缺的就是有經驗又願意過去的人。我剛巧人在那裡,朋友之間口耳相傳,詢問度突然很高,不愁沒事做。
不過,我的眼光卻是放在當時也剛在上海成立分公司的美商建築設計公司。大學時期當作聖經參考的大師建築,如今有機會加入,馬上成為我的第一志願!
為了等美商公司回覆,我對著台灣老闆們願意開出的六位數薪水,硬是不願太早決定。
第一次履歷投遞完過了兩、三星期沒有下文,我再度去信主動詢問,終於給自己爭取到了面試機會!
即使美商公司願意給的月薪乍看沒有台商的公司的漂亮,但是其他福利跟各方面的成長卻是有很大空間,我於是加入了公司,從設計師一路做到高級專案設計師,累積資歷到成為公司associate之後,成為這樣公司的一員會讓人覺得希望無窮。
我一直不是會把靈魂賣給金錢名利的人,現在經營粉專也一樣。生活的本質還是生活。所以我很知道如何在誘惑中做出取捨。
當獵頭公司打電話給我,說知名美商連鎖咖啡想找我面試亞太區設計總監的職位,我突然覺得,是時候停下腳步檢視一下自己了。
差不多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安德烈。我們相識過程以下省略一千字。
認識了安德烈,兩人有著相同的默契,我們一起搬到了淡水,成立了家庭,在淡水生下我們的第一個小孩。
把家庭放在前面,開始過起了全職家管的生活。也就是這時候開始經營部落格45度角的迷思 ,寫文章,分享手作的作品,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是需要奢侈的時間才能做的事。
當中也進入中原大學帶室內設計,直到生下老二。
之後開了這個粉專跟YT頻道,延續著最初只想紀錄我與家人的生活,跟親人朋友維持聯繫的初衷,漸漸茁壯。影片也從一開始紀錄生活的廢片,變成希望能傳達更多議題的影片。
隔行如隔山,做中學,學中做。重新練習攝影、打光、腳本、剪輯...一切都自己摸索,走到今天這裡。
雖然在自媒體的世界裡還是很小咖,也不能說沒有壯大的野心,但是很孤僻的那部分的我,其實經常在拉扯著自己,不希望暴露在太多視線之下的。非常矛盾的個性。
所以我一直很珍惜找到這個粉專的大家。也默默相信你們可能都跟我一樣,有著某種邊緣人的個性(有嗎?😆)
網路上什麼樣的人都有,能見度一高偶爾也會遇到沒禮貌的評論。自己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自己企劃出來的時候,看到攻擊或情緒性的留言,說完全不在意是不可能的。
不過我看到的更多的還是友善的你們,謝謝一路以來的支持😘愛你們🥰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我是喜歡用設計的角度做料理,覺得好好飲食就是一種生活態度的Nancy,請多多指教。
淡水完全中學 在 漂漂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誕生日 🎂 2021生日願望:願每個人都健康、認真生活、認真工作,實現創新與創意的夢想,
#漂漂老師 持續致力讓國際看到台灣的美好,落實綠色旅遊、台灣特色與部落觀光的數位行銷。感謝以下單位的合作與大家的支持,讓漂漂老師能夠一直往讓世界更美麗的創業目標前進💗
📣 📣 📣2020的工作成績 #想更認識漂漂老師請追蹤粉專、IG與YT
📌專案規劃與課程講座
👑 臺北市產業局-創業台北 StartUp Taipei #109北市知識學苑
🧚♀老闆講堂:《品牌信任力》數位平台創業巨擘、《成功女力老闆講堂》、《IP創新應用》
🧚♀產業主題訓練營 :「簡單上手手機設計」與「全網行銷粉絲專頁內容規劃」
🧚♀產業主題訓練營 :商圈「手機拍攝與影音」與「直播規劃與內容設計」
🧚♀產業人才接軌培訓課程: ACA Photoshop、ACA Illustrator國際證照培訓
🧚♀產業人才接軌媒合會
🧚♀知識學苑亮點影音節目製作
👑 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Taiwan Convention & Exhibition Association
🧚♀大專院校會展人才培訓-獎勵旅遊影音拍攝製作
🧚♀新南向會展體驗營 快速上手手機影音拍攝剪輯課
🧚♀【超領域學習─會展觀光旅遊人才培力精品課程】七場 #網紅行銷數位影像實作 #數位行銷自創貼圖實作
👑 北分署創客基地
一日工作坊 🧚♀不用寫程式快速打造AR擴增實境做行銷 🧚♀15微影片、IG、社群各種短視頻製作密技 🧚♀創客行銷術-實戰自媒體經營必會的剪輯密技
講座 🧚♀如何透過LINE貼圖行銷 🧚♀漂漂老師直播行銷技巧 🧚♀創客直播show konw how
👑 HWU 醒吾科技大學🧚♀電商網紅直播210小時職訓課程
👑 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 味榮食品🧚♀社群媒體製作實戰
👑 V催眠能量療癒研究所🧚♀自媒體時代的身心靈產業經營 NGH催眠師國際證照(四場)
📌新媒體相關
台北邑德扶輪社 The Rotary Club of Taipei Morality First🧚♀用媒體思維經營數位行銷
世新大學 Shih Hsin University🧚♀奈米網紅微媒體經營必備的數位設計能力 🧚♀融媒體/全媒體 世新大學畢業製作專題講座
真理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活動中心演講廳-觀光資訊應用暨就業系列講座 🧚♀直播經營與行銷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管理與相關系所 🧚♀奈米網紅與直播電商社群平台經營實務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全方位多媒體設計師班
#國教署 #北區新興科技推廣中心 🧚♀當面對的不是真人,你/妳的表達該做怎樣的變動
#艋舺商圈 🧚♀用FB與LINE圖文經營社群電商
#新北市菁桐坑文化觀光發展協會 🧚♀電商平台經營課程
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野趣大同🧚♀泰雅部落微影片、IG、社群各種短視頻製作密技! 🧚♀阿里山部落數位行銷課程 🧚♀田古爾小旅行~樂水英士雙部落體驗一日遊 🧚♀東海岸部落社群經營工作坊 新太平洋1號店🧚♀台東東河、台東成功漂漂老師微型店家FB社群行銷&診斷,
東南科技大學🧚♀綠色旅遊自媒體影片拍攝教學與實作
長庚科技大學🧚♀新生營輔導幹部訓練-自媒體宣傳活動課程
中國文化大學 教學資源中心 🧚♀奈米網紅微媒體經營必備的數位設計能力!未來必備的職場條件
明志科技大學 🧚♀網紅影音打造個人品牌PART 1 品牌設計與定位
#中華觀光產業發展協會 🧚♀社群媒體經營、奈米網紅、觀光貼圖創作
#育達高職 #商業經營科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FB廣告操作與優化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 寵物職能專業認證班共四梯次 🧚♀漂漂老師的數位媒體經營與品牌商業模式課!
台北商業大學 🧚♀奈米網紅 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講座
🧚♀吸睛的社群po文圖片設計攻略
📌設計與創作相關
#醒吾科技大學 🧚♀貼圖創作結合流行音樂創作學程
Creative旅遊業創新職能培訓及體驗實操課程 台灣導遊旅遊產業發展協會 🧚♀數位行銷自創貼圖實作(北、中、南場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NTCU 雲林縣崙背國中 新住民語文課程教學實務精進推動計畫 🧚♀崙背新住民教師LINE原創貼圖DIY完全攻略
#臺北市南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 🧚♀用手機做LINE貼圖!大家一起LINE拍貼!國中教師研習
南山中學 109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 🧚♀LINE原創貼圖自己畫實作
育達科技大學 Yu D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多遊系 🧚♀貼圖行銷課
#花蓮高商 #教師專業精進超越計畫 🧚♀數位生活之LINE貼圖製作與應用
育達高職官網 🧚♀LINE原創貼圖自己畫
經濟部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ITI)台中校區 🧚♀職場必學的Photoshop技巧
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影像處理與插畫設計-海報文宣設計研習班
🧚♀小編網紅一定要會的Premiere
📌證照與技能相關
❤️109全國技藝競賽-商業類「網頁設計」與「簡報術科」選手培訓
士林高商 #TQC #電腦技能基金會 🧚♀2020PremiereCC數位影音剪輯教師培訓研習
#明志科技大學 🧚♀如何做好履歷
#明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TQC Photoshop CC實務操作和證照考題
彰化師範大學 教學助理研習營🧚♀簡報製作技巧
#中國文化大學 英文系 🧚♀如何設計動人的簡報與提案
#明志科技大學 🧚♀可以做logo,還可以做好厲害的動畫影片Keynote簡報工具(Mac與ios)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 協辦單位 銘傳大學 Ming Chuan University #北分署創客基地 🧚♀109國手/選手教學知能養成課程
聖約翰科技大學 St. John's University 數位文藝系 🧚♀漂漂老師的就業講座
📌國際原廠認證線上證照培訓
Certiport台灣-碁峰資訊 🧚♀ACA Photoshop CC2019 最新版證照教師研習 🧚♀ACA Illustrator CC2019 最新版證照教師研習 🧚♀ACA InDesign CC2019新版師資培訓 🧚♀Adobe 中區ACA Illustrator CC2015研習
📌競賽評審與審查輔導相關
#中國文化大學 🧚♀數位媒體學士學位學程實務專題總評
真理大學 🧚♀2020淡水地區創生導覽宣傳影片競賽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 🧚♀就業學程評鑑審查委員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顧問輔導 🧚♀大型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 審查
❤️文化大學英文系 ❤️醒吾科技大學 🧚♀系專家課程
📌活動與公益、主持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 x 瑰秘 x ❤️漂漂老師 🧚♀瑰秘公益五感中秋禮盒 🧚♀防疫重要的知識建立正確洗手步驟與技巧(石碇和平國小附設幼兒園)
🧚♀2020創客智造節
🧚♀「我愛毛孩‧同遊府城」動物保護宣導年度活動主持人 臺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原台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
新光三越中港店 62icon x ❤️又喜文創 🧚♀療癒厭世夜市創作者見面會 🧚♀療癒100%厭世夜市記者會
🧚♀體惠育幼院年度關懷活動!體惠關懷BBQ烤肉大會 #台灣工商企業經營發展協會 主辦
❤️漫畫原創新媒體跨域人才培育計畫 原創漫畫菁英班、動漫XR創新實作班 🧚♀花博展
❤️華江里活動中心 🧚♀重陽節敬老活動-長者似顏繪
盲人律師 🧚♀電影包場與導演現場交流活動
❤️阿北ㄟ柑仔店 🧚♀阿北Q版公仔設計活動比賽 主辦單位:創鑫生機 協辦單位:中華數位設計創作協會
📌文創品牌、出版與商品
❤️瑰秘 母親節純精油手工皂禮盒
❤️甲尚資訊 官方指定用書 碁峰資訊 出版 🧚♀Cartoon Animator 4一天完成動畫短片:打造專屬你的2D偶像 🧚♀多媒體製作與應用!上、下冊國家教育研究院審定|技審字第109179號
🧚♀我可以擁有一支手機嗎?」平裝本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 🧚♀「我可以擁有一支手機嗎?」注音精裝本
❤️62icon 🧚♀愛的抱抱-漂漂老師設計抱枕 🧚♀漂漂迷你保溫口袋杯
https://www.62icon.com/artist/product/piaopiao/
❤️LINE原創貼圖 🧚♀大貼圖 🧚♀訊息貼圖 共四款
https://line.me/S/sticker/12392803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392803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1458510/
https://line.me/S/sticker/11458510
❤️Telegram通訊軟體 🧚♀漂漂老師貼圖包 https://piaopiao.pse.is/TelegramPiao01
📌自製創業影音節目
創博匯❤️集合啦創業博覽匯 🧚♀沃菲爾 🧚♀樂飛特
Yippi Taiwan app合作 🧚♀設計亂亂聊😊直播
📌媒體相關報導
❤️三立新聞 ❤️三倍券P圖技術😁 #設計達人 #漂漂老師 #486先生 #吳宗憲
❤️佳音電台 ❤️趨勢領航主題曲 主持人李大華專訪 🧚♀直播與社群影音操作的訣竅!
❤️幸福電台 TR Radio幸福商務艙 職場專家幸福DJ李大華 🧚♀用數位行銷提升競爭力
❤️東森新聞報導 🧚♀振興商圈數位轉型
❤️雲林新聞網🧚♀全國首創崙背新住民LINE貼圖課程
米菲多媒體 ❤️媽媽經 🧚♀明星專家聊媽媽經 AR數位教育
映CG / INCG Media 🧚♀自由與創意用愛翻轉教育 www.incgmedia.com/index.php/cg-pros/piao-piao-interview
淡水完全中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淡水完全中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淡水完全中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rt #inkart #龜山島
在三張金色畫仙板所組構的畫面上,描寫的對象正是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這個宜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世界,在海島文化中尋找個人水墨創作的靈感,是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流露。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淡水完全中學 在 新北市立竹圍高中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北市立竹圍高級中學是新北市淡水區唯一的市立完全中學。 1996年國中正式成立,開始招生。 2011年,新北市長朱立倫宣布,竹圍國中改制為竹圍高級中學。 ... <看更多>
淡水完全中學 在 [新聞] 竹圍國中改制完全中學被看好- 看板TamShui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3/today-taipei5.htm
竹圍國中改制完全中學 被看好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即將啟動,淡水地區一直沒有公立高中,新北市教
育局規劃將在當地籌建一所社區高中,初步選址有水碓新建及竹圍國中改制完全中學兩個
方案,其中以竹圍國中改制具有即時及節省經費的效益,最快可在一○一年招收高中部學
生。
淡水地區目前設有國立淡水商工及私立淡江高中兩所高中職,很多國中畢業生都必須赴鄰
近的台北市北投、士林區就讀高中職,因此淡水及三芝地區民眾長期以來就想爭取在淡水
地區設立公立高中,對鄰近的八里地區國中生升學也很方便。
九十五年時,當時的台北縣政府因此與中央協調,在淡水商工增設普通科四班、三個年級
共十二班,回應地方需求,如今十二年國教實施在即,在淡水設置就近就讀的社區化高中
仍有必要,教育局也開始評估規劃設置方案和地點。
地方人士建議的地點有水碓新建及竹圍國中改制兩案,水碓符合淡海新市鎮的未來發展前
景,但是在水碓文高預定用地新建校舍,徵收土地和新建經費超過廿億元,且興建期程需
兩至三年。
在竹圍國中改制完全中學,教育局評估竹圍國中校地達四.六公頃,且校內尚有空間可興
建高中部教學大樓及圖書館,如果就地改制,配合調整國中班級數,以現有校舍在一○一
年高中部就可以招生,節省龐大公帑。
淡水區長蔡葉偉說,他六年前參選鎮長時就提出增設高中的政見,竹圍國中交通便利,捷
運搭配公車迅速可達,且教學環境理想,很適合改制完全中學,希望市府能儘快促成,讓
淡水地區學生免除長途通學辛苦。
--
要培養一份清淨無染的愛 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的心 不要想收回 就不會有煩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55.172.8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