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2,0928,408
這是一串令人傷心的數字
自從有了高鐵
火車~上一次搭乘
至少是10年前的事了
而且搭的就是太魯閣號~
因此昨天聽聞這個意外
一直潸潸淚流
心疼裡面有很多孩子
這面拼貼就是在聽新聞時
流著淚剪剪貼貼寫出來的
2021,0402,0928,408
這是一場讓人傷心欲絕的
火車的旅行
願逝者安息 傷者早日康復
謝謝所有的搜救及醫護人員
希望美麗的東台灣
山、海、天空依舊很美很美
#鹿耳門天后宮 #太魯閣號 #國殤 #火車 #我用手帳紀錄這一天 #20210402 #train #MASKINGTAPE #清水隧道 #RIP #20210403
淚流潸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撥草撥草)
嘿!話說小兒最近滿周歲,滿周歲的第三天,就被爸媽送去幼兒園托育,至今已進入第三周。
在正式開始托育之前,通常都會有一段適應期,由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到幼兒園去試讀。有些幼兒園是兩周,有些是密集的三個整天。這段時間除了讓孩子慢慢認識環境、照顧者之外,也讓照護員和老師有機會觀察孩子跟家長的互動,了解孩子的個性或習慣,家長也可以認識照顧者和孩子班上的其他小孩、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活動如何進行,甚至點心跟午餐吃什麼。
這個試讀不但對小孩來說是個新的刺激,對第一次要把小孩送到陌生人手上的家長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一年來幾乎天天黏在一起的兩三個人突然要分開這麼長的時間,想到就不禁淚潸潸(踢飛)。
要開始試讀的前一晚,我突然覺得好像什麼都沒準備好,我們找學校太草率、我們忘了問學校都吃什麼、也許華德福比較好?或許我們該加入合作托育?孩子還那麼小,這樣分離的壓力會不會給他造成什麼心理影響?我徹夜看網路上的資料,越看越後悔做了這個決定。也許他該繼續留在家裡?但這也表示我必須犧牲目前的工作機會,我真的可以無怨無悔地做出這種交換嗎?
我知道我做不到,所以我們必須這麼做。折衷的辦法,就是我減少工時,讓他可以早點回家,增加相處時間。
若是按照一般程序,幼兒園的照護員和老師會在試讀前做家訪,到家裡來了解孩子的生活環境,看他怎麼跟家人溝通,喜歡什麼玩具,諸如此類的。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家訪就跳過了。疫情前,試讀是可以兩個家長都參加的,但為了減少感染風險,現在也只開放一個家長參與了。
孩子跟我在一起最有安全感,所以我們就決定派我當代表,參加試讀。已經有前面兩個兒子經驗的男友老神在在,穩穩地在家裡工作賺錢,當我焦慮時的後援。
試讀從親子共玩一小時開始,我們一起到幼兒園去跟大家認識、加入他們的活動。園方覺得孩子狀況不錯,所以第三天就增加了半小時的陪玩時間,讓我們有機會加入吃水果時間和戶外遊戲時間。
然後,園方又覺得他的狀況滿好的,可以嘗試讓他自己留在幼兒園看看他的反應如何。所以我就在第四天,短暫了離開一下子,離開前,好好說再見,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人。照護員保證如果孩子哭到無法安撫的話,會打電話通知我來接他。
在這期間,照護員們也分別嘗試著跟他建立連結,看他對誰比較信任,誰可以讓他有安全感。
就這樣,循序漸進的,孩子在兩周的最後一天,終於可以開心的在幼兒園玩到吃完午飯,回家也不會特別黏。這一天,主要照顧他的是一位退休了的年長女性,她說她為了孩子特別銷假來上班,他們玩得很開心,下個禮拜,她也準備好調整班表來照顧孩子。我聽了差點沒淚流滿面,真的是感激她的用心,也很開心孩子終於找到一個可以依附的對象!
我很感謝有試讀這種制度,也很感激我們的幼兒園不是採用三天密集訓練後就趕鴨子上架了。這個制度真的讓家長、孩子、幼兒園三方都有機會互相認識、建立信任感。我記得自己小時候有多怕生,哪次去新環境不是哭到怕到不行。如果那時候有這種機會,也許童年的陰影就不會那麼多了。
但試讀也是很吃社會福利的制度,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餘裕整整兩周不上班,專心陪孩子入學。滿多瑞典家長會在夏天休假進入尾聲時,用休假日去做入學試讀,選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入學的孩子不多。我自己是用請年假搭配請育嬰假,然後其他工作彈性時間做的方法來補貼這個月的收入。跟雇主提到孩子入學試讀要請假,通常也不用太多解釋,人人都了解這個過程的重要性。
兩周過去,我們都找到安全感,我了解了團體生活對他的好處,他也找到好玩的玩具,終於可以快樂托育了。昨天一早全家興高采烈的把早餐吃完,準備要開始我們幸福的新階段,整裝完畢坐在推車上的孩子突然咳咳了幾聲...疫情期間,人人都對咳嗽聲音很敏感啊!我問他,你為什麼咳嗽?他又咳了兩聲以做回應。
瑞典托育圈中有一個傳說,幾乎每個入學試讀完成的孩子都會在要正式開始幼兒園生活的時候,突然生病,然後一切都要重新來過...
他也跟上了這所謂「入學症候群」。
疫情期間,只要有一點點輕微的症狀,就要待在家,症狀消失後還要在家待上48小時。
爸媽的重回職場夢碎,這星期就再享受一下育嬰之樂吧!
#瑞典幼兒園
#Inskolning #入學試讀
淚流潸潸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手足情深憶難忘
2021.01.25
2021年1月17日晚間,我接到唯一的兄長呂傳勝律師病逝的噩耗,他享壽84歲。他是此生影響我最深的哥哥,天人永隔的澈痛使我淚潸潸。
兒時童趣
我是家中老么,上有二姊一兄,哥哥大我八歲。戰後的台灣社會將家中「多餘」的女兒「分」給別人家領養,甚至作童養媳,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在我三、四歲時某天,一對台北裁縫師傅夫妻帶來聘禮要領養我,我爸媽卻找不到我,也找不到哥哥。原來我已被哥哥揹到鄉下姑姑家躲藏。父母心念一轉,此後對我百般疼惜。
哥哥對我這個妹妹特別偏愛。一般中學男生都喜歡找同年齡的男生玩,但哥哥在放假日常到鄉下,在小溪抓蝦摸蛤仔,或者去爬虎頭山。我經常跟他出走,他會邊走邊跟我講故事,而且講很多「偉人」的故事,但除了「孟母」之外,好像所有偉人都是男的,而且好多都是政治家。久而久之,我根本忘了我不是男生,學校每次出題「將來的志願」,我毫不猶豫就寫下「我將來要做偉大的政治家!」
在鄉下遊玩或爬山時,年幼的我難免會跌倒,他回頭總是說:「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不許哭。」有時沿著農路過小溪,我看到小溪中有水蛇,嚇哭了,但他說:「水蛇無毒,不用怕,大步跨過來!」後來我面對許多人生的橫逆挫折,都未屈撓,想來跟孩提時代哥哥對我的磨練有關。
棄醫.學法.參選
日據時代,台灣人不許讀法政科系,優秀子弟都選讀醫科,醫師因而成為一般人敬羨的職業。父母原也指望他學醫,但他卻考上台大法律系,而且大三大四連續考上司法官及律師特考,成為桃園鎮上的佼佼者。
父母於是期待我讀醫,但凡事想做No.1的我,在得知桃園鎮上已經有一位女醫師之後,我就自我轉換人生目標:要當桃園第一位女法官!台北一女中畢業後,我就以第一名考上台大法律系司法組,也以第一名畢業,但卻終生沒當上法官或律師。
這中間哥哥又給我一個大影響。他大二的時候,桃園縣長選舉,哥哥成為無黨籍候選人的助講員。他的口才好,儀表俊,上台說話滔滔不絕,國台語都很流轉,風靡台下老少聽眾。他在宣傳車上沿街喊話,群眾熱情鼓掌,我跟在車後小跑步,聽到很多人說:「呂傳勝是我們下一屆的縣長!」那年他20歲不到,我才國小五年級。我其實不懂他為什麼選擇黨外,而不是幫國民黨助選?我更不懂他哪來的勇氣,敢站無黨籍候選人的台去罵國民黨?那是1950年代的事。
他所助選的無黨籍候選人落選了,但「呂傳勝」這個後生小子在當時許多桃園鄉親腦海裡卻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在我幼小的心中,更埋下將來也要選舉的種子。他的口才好,也訓練我演講;他結婚時,我才高二,父親就叫我在婚禮上代表全家用台語向賓客致謝詞。
雖未活躍於政治圈,但哥哥長達半世紀的律師生涯,使他在司法界備受尊重,曾歷任全國律師公會常務理事,也擔任許多公私團體的法律顧問。尤其熱心於呂姓宗親會事務,擔任理事長,興建呂祖聖殿與河東祠堂,並且在桃園虎頭山構建「呂祖陵寢」大墓園,嘉惠慎宗追遠的禮俗聖事,贏得宗親的敬重。
美麗島辯護
追念哥哥的生平事蹟中,最後我必須揭露一件外人鮮少知悉,但確實影響美麗島軍法大審,甚至台灣民主發展的秘密。
美麗島事件於1979年12月10日晚上在高雄市爆發,我是當晚最主要的演講者,12月13日清晨第一個被逮捕入獄。當天中午電視播出,剛過70歲生日的母親乍聽之下,昏厥過去,跌斷右腿,哥哥也瞬間得到胃潰瘍,多年未痊癒。
我們在專案小組日以繼夜的疲勞偵訊之下,被迫簽下許多認罪的證詞,1980年2月27日上午第一次見到大姐和哥哥。兄姊強裝笑臉告訴我,全世界都很關心這個案件,明天開庭,全國最優秀的法官和檢察官都出庭,妳心裡有什麼話都要講出來,還用手勢比劃,問我有沒有被「刑求」?哥還說:「妳是學法律的,自白必須出於自由意願才合法,妳好好想想,這幾個月來有受到什麼冤屈的話,明天法庭上通通講出來。」
對一個已經被關押兩個半月的我來說,他們對我說的話,我實在很難置信,最好的法官?有冤屈可說出來?… 怎麼可能?但是他們好不容易來看我,又為什麼會騙我?想來想去,將信將疑。回到押房後,我閉起眼睛,慢慢地理出頭緒,相信他們一定有盤算,不可能害我。回想偵訊過程種種,我用「人格解體式」、「斷章取義式」、「移花接木式」,及「欺騙威嚇式」來形容偵訊取供的方式,我決定在法庭上為自己的清白而戰。
我發現其他被告不見得認識他們的律師,至少沒有人像我這樣,律師是我的哥哥和嫂嫂的哥哥,我完全信任。他們彼此之間缺乏互信,甚至懷疑律師是國民黨請來的,哪敢相信?果然,隔天開庭,前面幾位被告都誠惶誠恐,承認偵訊期間受到很好的照顧,自白都出於自願。我心想完了,我如何唱獨腳戲翻供?
幸好我哥哥起身發言:
「被告接受58天的偵查,她說心有餘悸,心裡有障礙,又說她日夜被偵訊,… 請庭上調查。」
審判長只好讓我發言。我忽然悲從中來,痛哭失聲,邊泣邊說:「我沒有被刑求,但有刑求以外不正的方法,他們用比刑求更高明的方法。」
我的另位辯護人鄭冠禮律師立即接口:「請審判長問被告,什麼比刑求更高明?」
審判長只好讓我述說偵訊過程。我委婉說出「人格解體式」、「斷章取義式」…,法庭上立即一片譁然,旁聽席上的記者們都豎耳傾聽。我斷斷續續說完話,法庭氣氛為之逆轉,其他被告的律師也爭相要求問明每個被告的偵訊過程有無違法。
由於我的律師跟我特有的關係,使我配合辯護策略而巧妙翻供,終於帶動案情大翻轉。第二天各報都有完整報導。原本封閉的戒嚴體制也因十天軍法大審中,審判長與被告和律師的精彩舌戰被充分報導,而受到空前的衝激,台灣民眾的政治意識因軍法大審而被啟蒙開來。
猶記得在審判終了前,哥哥在法庭上說出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審判官們!今天你們在法庭上審判八名被告,別忘了,全國同胞在外面審判你們。而明天,歷史會審判你我大家。」
歷史果真審判美麗島!軍法大審20年後,當時最年輕的辯護律師陳水扁居然和被判「暴力叛亂」罪的呂秀蓮搭檔,用和平民主的方式讓一黨專政50年的國民黨下台,實踐政黨輪替的民主憲政。
假設當時沒有哥哥與我特殊的兄妹情誼,在法庭上無人敢翻供,審判的結果必然更悲慘,台灣的民主化或許遙遙無期。
我的哥哥呂傳勝一生光明磊落,走正道,行公義,不忮不求。從小到大,他呵護我,引導我,更影響我的今生今世。兄妹一場,願您上天堂,護佑家人和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