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會攻擊全身免疫系統?
#用類固醇就好了?
我剛剛看了文茜的節目,她在論述這次美國的疫情誰應該負責。其他我沒有太大意見,但有一點我聽了快吐血...
這不是第一次我聽她說新冠病毒會攻擊我們全身的免疫系統。她應該這樣誤解了半年了,這根本是四月時的假新聞呀。而這次她講得更多了。
她陳述說,之前不知道新冠這個病是這樣的,還以為只是肺炎,用抗生素治錯了,所以一開始看到的死亡率高到12%。後來知道是攻擊全身免疫系統,全身各種系統(神經,心臟,腎臟等等)現在知道要用類固醇治療就好了,死亡率就降到2.7%左右。
我的媽,完全胡說八道.....
1. 新冠不會像愛滋病毒那樣故意去攻擊免疫系統。張P四月記者會就回答過了,如下:
中美等國臨床發現,如同愛滋病毒一樣,新冠病毒也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已知20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系統幾近全毀。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觀察國內確診個案,確實出現淋巴球下降,但痊癒之後,免疫系統就恢復正常。
張上淳指出,部分確診者有白血球、淋巴球下降,這是與病毒作戰的初期反應,復原後白血球就會恢復正常。症狀較嚴重者白血球下降情況明顯,輕症者就比較不會下降。
張上淳解釋,不管是SARS、登革熱,病毒入侵人體後,淋巴球跟病毒作戰過程中,淋巴球被殺死,以致白血球偏低、變少,這是身體免疫系統跟外來病毒作戰中初期的反應。
張上淳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不至於像愛滋病毒,會侵犯淋巴球,造成淋巴球缺乏或愈來愈少,最後摧毀整個免疫系統。就目前觀察,新冠肺炎患者在復原後,白血球會恢復到正常。
2.如果有一個病毒是攻擊免疫系統讓我們免疫力無法抵抗,此時你再用類固醇往往是雪上加霜,免疫力完全躺平,有可能死的更慘。
3.類固醇是用於新冠重症,證實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機制可能是壓制部分病人在重症時被激化回頭可能傷害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
4.初期在某些國家死亡率很高,現在觀察到降低我認為有多重原因,絕對不只是因為現在我們知道要用類固醇了。原因包括在醫療崩潰的國家死亡率高,一開始檢驗量能有限只有檢查住院重症(輕症還有無症狀根本沒被檢驗出來),後來第二波有大量年輕人輕症確診,病毒可能有變異成傳染力高但致死率低的傾向,施打卡介苗與否,甚至開始有基因可能有相關的研究等等....
5.還有醫界從很早就知道這是個病毒性的疾病,並沒有人用抗生素亂治療好嗎?就算有用抗生素,也是為了治療可能共存的或是預防續發的細菌感染。
我對文茜的某些觀點是欣賞的,但如果是你較不懂的領域,建議還是不要胡亂發言較好。你是影響力如此大的媒體人,應該發言要更謹慎才是。
淋巴球偏低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球結腸癌與直腸癌患者已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胃腸病專刊》(BMJ Gut)【註1】的荷蘭研究,以及發表在《刺胳針‧胃腸肝病學》(Lancet G&H)【註2】期刊上的法國研究都曾明確指出,有愈來越多的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陸續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儘管年輕族群中的病例總數目前仍相對偏低,但2篇研究都強調,20至29歲的發病率正急劇上升中。
雖然目前臨床研究還無法釐清主因,但研究人員推測,多半跟「飲食習慣」改變脫不了關係。因為現代人飲食西化,食物多趨於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這種相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易引發炎症性或息肉性腸道疾病。
■2019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結腸和直腸及肛門癌名列第3
於衛福部公佈的「2019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結腸和直腸及肛門癌名列第3,估計每年約超過1.6萬名新確診,相當於每10萬人中有42.9人會罹病,是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
國健署目前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呼籲符合篩檢資格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早篩檢早治療,可望調降35%大腸癌死亡率。(資料來源:【註3】)
大腸癌(large bowel cancer)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colon cancer and rectal cancer)兩大部分。結腸直腸癌是醫學上正確的說法,然而一般人常稱為大腸直腸癌,似乎是將大腸癌等同結腸癌,其實是一種權宜的說法。依組織病理學的分類,通常所謂的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指腺癌,長在大腸其他種類的癌病(例如淋巴癌、神經內分泌癌等等)不包括在內。(資料來源:【註4】)
■而大腸癌典型症狀一般包括:
●排便習慣不斷改變,且伴隨劇烈腹痛。
●排便時經常性出血,卻沒出現痔瘡等症狀。
●進食過程中經常出現腹痛或腹脹。
●上述症狀會導致個人食量銳減,體重進而減輕。
(資料來源:【註3】)
近日漫威超級英雄「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大腸癌病逝,引起了社會大眾對大腸癌的關注,其實大腸癌在我國已經超過10年都是罹癌人數第一位,而衛生部國民健康署也呼籲要落實「護腸4重點」,來協助國民一同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可預防,國健署籲落實「護腸四重點」
大腸癌是我國罹癌人數第一位已超過十年,但其實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以透過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謹記「護腸四重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確診後定期治療,特別是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政府提供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別忽略了保護自己健康的權益。
➜飲食運動「兩多一少」,創造健康生活
大腸癌有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抽菸及飲酒等。其中飲食及運動的「兩多一少」- 多運動、多蔬果、少紅肉是預防大腸癌的健康秘訣。
▶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
▶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其中的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對伺機入侵的病菌的抵抗力。
▶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定期篩檢」降風險 採便在家輕鬆做
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篩檢陽性確診要及早 「確診後定期追蹤治療」
根據2018年台大醫院李宜家醫師等研究團隊分析資料顯示,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資料來源:【註5】)
【Reference】
【註1】
Vuik FE, Nieuwenburg SA, Bardou M, et al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young adults in Europe over the last 25 years. Gut 2019;68:1820-1826.
https://gut.bmj.com/content/68/10/1820.info
【註2】
Araghi M, Soerjomataram I, Bardot A, et al. Change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in seven high-income countri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9 Jul;4(7):511-518. DOI: 10.1016/s2468-1253(19)30147-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19)30147-5/fulltext
1. 來源
➤➤資料
∎【註3】:(自由時報-自由健康網)「大腸癌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 研究:跟現代飲食西化有關」: https://bit.ly/3i7YBo5
∎【註4】:(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院訊(2008年12月-298期)「結腸直腸癌的預防和治療」(臺北院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明仁醫師): https://bit.ly/3jUToAj
∎【註5】:衛生福利部 - 大腸癌可預防 國健署籲落實「護腸四重點」:https://bit.ly/3jTxwp0
➤➤照片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8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https://bit.ly/2ZbM636
∎ 癌症希望基金會「大腸癌小檔案」;https://bit.ly/3360Y4u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大腸癌 #結腸癌 #直腸癌 #健康飲食 #規律運動 #定期篩檢 #確診後定期治療 #多運動 #多蔬果 #少紅肉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淋巴球偏低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文為回溯性分析自今年1月7日至1月15日因呼吸道感染於中國武漢同濟醫院三個院區住院病童的臨床特徵。共計納入366位16歲以下的病童,最常見的病原為A型流感(23/366,6.3%)、B型流感(20/366,5.5%),SARS-CoV-2僅有6位(1.6%)。
這6位感染SARS-CoV-2的孩童年齡中位數為3歲,之前都沒有任何慢性疾病,而且女孩較多(4/6,67%)。常見臨床症狀包括:高燒>39°C (100%)、咳嗽 (100%)、嘔吐(67%)。抽血檢查也發現有很高的比例出現白血球、淋巴球、嗜中性顆粒白血球數目偏低。
其中四人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呈現典型的肺炎表現。所有感染病患皆投予抗病毒藥物(Oseltamivir、Ribavirin)及抗生素;出現肺炎的四位病患都曾使用類固醇治療;其中一人需轉入加護病房,並接受來自健康捐贈者的免疫球蛋白治療(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所有病患皆康復出院,住院天數中位數為7.5天。
總結,本研究中所分析的6位感染SARS-CoV-2的病童本人或家屬都沒有去過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其中一位病患並非武漢當地人,而是居住在湖北省黃石市,自1月2日開始就有症狀,並且在症狀出現前一個月內都沒有任何旅遊史,因此感染源不明。
作者認為,在這一波SARS-CoV-2流行的早期就已經有兒童感染病例。
(中文摘要轉譯:「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齊嘉鈺醫師整理)
📋Detection of Covid-19 in Children in Early January 2020 in Wuhan, China (2020/03/12)+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Weiyong Liu, Junbo Chen, Rong Xiang, et al.
➥Link: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003717?query=featured_home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