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美的中式餐廳!!擁有超質感的用餐空間之外,餐點也很厲害,除了有個人套餐之外,也有多人合菜唷!
❤在那裡? https://i17fun.com/hansgardenrestaurant/
-
📌 加LINE@ 好友:https://reurl.cc/vDddzL
📌 IG:https://www.instagram.com/i17fun/
「涵花庭個人套餐」的推薦目錄:
涵花庭個人套餐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涵花庭個人套餐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7
近日,由於『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百工百業突如其來進入了一種『瞬間停格』的『體感電影』場景畫面,如果你剛好看過韓國在 2013 年就上映過的『流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81%E6%84%9F_(%E9%9B%BB%E5%BD%B1)) 這部電影,或是大名鼎鼎、在 2011年上映的『全境擴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5%A2%83%E6%93%B4%E6%95%A3),乃至於 2016年播放的冷僻改編美劇『隔離危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94%E9%9B%A2%E5%8D%B1%E5%9F%8E),這些影、劇畫面與現今真實生活裡發生的既視感,真的會讓人疑惑究竟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 …
(我們可能要祈禱的是:這 … 應該不會發展成為『全境封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9%AF%E5%A7%86%E5%85%8B%E8%98%AD%E8%A5%BF%EF%BC%9A%E5%85%A8%E5%A2%83%E5%B0%81%E9%8E%96
] 的慘狀吧?)
當然,在生活層面的影響,特別對於影視音娛樂產業來說,整個產業活動的急凍,來得完全措手不及;面對可能整個年度的工作行程都被取消而『非自願性』的長假,在唉聲嘆氣之餘、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想,也許這多出來的時間,正可以用來研究一些平時無暇顧及、可又是世界潮流趨勢的資訊與器材、知識,也許~ 在不久的將來,會因此而增加了自身的戰力,或至少多瞭解一些『選擇性方案』。因為了這樣的想法,所以想在此做一些資訊的分享。
當真實世界暫停下來的過程裡,網路的數位虛擬世界其實還在以可怕的速度進化演變著;如果你是從實體器材一路走來的音樂工作者 --- 當然!特別是愛用真空管音箱的電吉他手,過往,一切以『數位模擬』做為號召的產品,不論它的價位落在什麼區間,想必你都是不太樂意接受的。我當然知道真空管器材所帶來的豐沛泛音與扎實的量感、彈奏的手感,都是無與倫比的真實體驗;只是,如果以居家練習、甚至到了錄音工作需求,你也不得不承認:『那不僅僅是一組真空管音箱而已』的事情了。
特別是,如果連器材測試達人 Pete Thorn,在本週都開始做這樣的器材示範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zkkBMsk1g
,你可能要接受一種已經發生的事實:數位模擬與實體至少已經可以分庭抗禮。當然,Pete Thorn 的『數位演進之路』是其來有自的:他本人的簽名音箱型號『PT15 I.R.』(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就是全真空管音箱頭搭配了 IR 箱體模擬技術,以方便個人工作室宅錄時的有效音量控制 --- 而我們也很理解:真正影響著電吉他音箱音色的最主要部件,其實就是『音箱箱體』與『麥克風收音模組』,如果這兩個部件都已經『IR』數位模擬化了的話,其實,再往前去將後級部件、前級部件一一數位模擬而成為『全數位軟體模擬』(Plug in),應該也是非常自然的進程吧?
一般來說,數位模擬的主流技術大致分為兩類,其一,在此再次引用網友『Monk』兄對於『IR』技術的解釋專文:http://monkcustom.blogspot.com/2019/04/irimpulse-response-application-tips.html,這裡提到『卷積運算』,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是『箱體部件』的獨立模擬技術;而如果往前延伸,將『前級 + 後級 + 箱體 + 麥克風收音』整個視為一整組『卷積運算』,這就是『Kemper Profile』(https://www.kemper-amps.com/) 系統、類似『音色照相』的取樣技術。另外一種主流技術,則是將『構成真空管音箱的每一個零件的作用方式都逐項以數位運算方式模擬,再將零件逐項加總』的建模方式,硬體類的『Fractal Audio System』(https://www.fractalaudio.com/p-axe-fx-ii-preamp-fx-processor/) 與軟體類的『Positive Grid Bias 系列』(https://www.positivegrid.com/promo/?gclid=Cj0KCQjw9tbzBRDVARIsAMBplx8YQaZAKNbEHsjJLlCEEM2DKgKFp57iC4N98itCXOHwBeFE-EdieekaAntwEALw_wcB),都是走這種硬功夫路線。今天所想分享的『全數位軟體模擬』產品,也都涵括在這兩種技術慨念之內。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3 音箱模擬軟體 (Plug in) – 1
在真正進入品項簡介之前,有幾個工作重點,我想要先提出來,簡單說明一下:
(1) 現今在網路上頗有聲量的各廠牌音箱模擬 Plug in,不論是免費或付費形式,我大致都親身試彈過;而今天所分享的『付費式』產品,全都提供了『免費前期試用』的行銷方式,對於宅錄需求的經濟考量,我覺得是非常值得讚許的推廣手法。
(2) 如果你的器材連接路徑,是電吉他直接進入錄音介面來驅動軟體的話,我強烈建議在吉他與錄音介面之間,安插一個具有『Buffer』功能的任何形式效果器 (Pedal) --- 你不需要開啟它的功能,只要讓訊號經過它,這會讓你得到非常清晰乾淨的軟體驅動音色,否則,你很容易覺得軟體的音色在低頻部位一直有一種無法擺脫的『拖泥帶水的骯髒、沈滯』感。詳細的原因在附圖相片中有若干說明,另外~ 請見這個產品說明連結:https://www.waves.com/1lib/pdf/plugins/prs-supermodels.pdf
(3) 對於現今的這類型數位模擬軟體,最讓譬如 Steve Vai 這樣的大師所敬而遠之的主要病因,其實是來自彈奏時,實際撥奏與音色驅動反應呈現之間的『延遲感』(Latency)。為了解決這個延遲問題,通常我們都會將電腦的錄音軟體所設定的工作暫存區域『Buffer Size』調小;但如果你正在一個編曲工作檔案中,你很可能同時還開了許多的軟體音源,如果 Buffer Size 過小,非常容易造成音源的『爆音』或甚至跑不動程式因而當機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在選擇數位模擬音箱軟體的品項時,盡量尋找除了從 DAW 裏呼叫使用的格式 (AU, VST, AAX) 之外,還配置有『外部獨立運作』(Stand Alone App) 格式的產品來工作:我會讓我的 DAW 維持在正常的 Buffer Size 大小 (約略是 512 ~ 1024 Samples),來維持編曲程式的必要運作,這時,我所錄進去的吉他訊號,是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的『乾訊號』,並且,是不播放出來的;但我會在 DAW 之外的電腦桌面開啟 Stand Alone 的軟體版本,此時,我可以將這個獨立運作的軟體版本 Buffer Size 調到極小 (有時甚至可以到 32 ~ 64 Samples) 來維持彈奏時的手感,並且可以同時與編曲軟體進行同步播放與錄音 (錄進乾的訊號),完成錄音之後,再從 DAW 呼叫同一個音色設置的預設,來對乾訊號進行類似『Re-Amping』的播放,這樣的工作模式,將會大大降低實際錄音時,Buffer Size 對於彈奏手感的困擾。
那麼~ 接下來就簡單介紹幾款近期內我覺得 C/P 值值得推薦的產品:
[壹] Kuassa Amplifikation Matchlock / Vermilion (https://www.kuassa.com/products/amplifikation-matchlock/, https://www.kuassa.com/products/amplifikation-vermilion/)
通常,數位模擬的領域中,Clean tone ~ Low Gain 音色一直都很難真的找到在手感反應與音色動態上能令人滿意的作品;大半年前,我搜尋到了這個品牌的這兩款產品並且實際使用於商業工作案時,它所提供的音色顆粒與直觀的操作方式,甚至超越了同樣是數位建模方式的 Fractal Axe-Fx ll!因此,現在只要是在這種音色範圍的工作需求,我已經很習慣同時混合兩道以上的 (包括了 Fx II 與 上述兩者其中之一,視音樂內容實際需要而決定) 聲音訊號,來得到清楚的弦聲顆粒感與華麗的音場空間。
而且!它的視覺設計真是加分啊!
[貳] MERCURIALL EUPHORIA AMP SIM (https://mercuriall.com/cms/details_xtc )
同樣是數位建模原理,這個產品的音色則是涵蓋了從 Low Gain 一直到 Heavy High Gain 的音色領域,並且帶著濃濃的 90s’風味的音箱氣質 --- 你應該會知道這是模仿哪個品牌的哪兩款音箱作品。一般說來,不論是硬體或是軟體,原廠設定的音色都很讓人不敢恭維;然而,這個作品的預設音色卻非常容易上手,不論你使用的是單線圈或雙線圈的琴,幾乎不需要什麼費事兒的調整,就能得到相當不錯的音色品質。
我特別想推崇這個產品的『後級音色模擬部件』,它真的讓音色有一種『活起來』的感覺!而『MERCURIALL』這個俄國品牌的其他產品:https://mercuriall.com/cms/ ,從圖例就可以看出各自在師法的具體對象,在嘗試過它們所有作品的免費 Demo 版本之後,我真的覺得各品項的『還原度』非常令人滿意!而整個系列對於『回頭客』都有著價格上的優惠,如果你覺得這些產品的確值得逐項入手,我會建議先購買單價最低的商品,然後再以優惠價格收購其他作品。
[參] STL Tonehub (https://www.stltones.com/products/stl-tonehub-plugin?utm_source=STL+Tones&utm_campaign=353a7a44d6-EMAIL_CAMPAIGN_2019_05_02_11_40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949ede8d45-353a7a44d6-70838879&mc_cid=353a7a44d6&mc_eid=8dae41d5bb )
這個作品就比較像是 Kemper Profile 那一類『音色照相機』式的運作邏輯,它網羅了近代有名的吉他手 (都是樂風比較激烈、極限走向) 所調校出來的音色,做成『音色包裹』在音色平台上運作。如果你還不想額外付費去取得那些樂手的簽名音色,那麼~ 原廠提供的基礎音色其實也還算全面。只是不同於前面那兩款『數位建模』的工作原理,這一款作品的『音箱模擬部件』是無法獨立出來、去支援第三方 IR 檔案的 --- 如果你試過了前面兩款作品,也嘗試過更換第三方箱體 IR 檔案,你就會知道這類型『照相機』式的音色取樣,在功能上會略顯侷限。不過~ 這種工作邏輯的作品音色,通常都有著更『拳拳到肉』的扎實感,或許,這就是不同的市場區隔策略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品牌在前幾年都是提供免費的數位建模模擬音色,你可以從他們的產品線找到一款完全免費的『音箱頭模擬 + 箱體模擬』的套餐,那個兇殘的音色,在金屬界可算是赫赫有名得很啊!
以上。
當然!再一次,這些數位模擬的產品,在彈奏的動態上,目前依然還無法超越實體的器材;然而,如果觀察過去五年數位領域演算法發展的質量,我覺得這個走向完全無法預測它的極限;又如果再加上類比環境所有周邊設備的考量,以及工作時段、地點的機動性,整體說來,我覺得趁現在來瞭解一下這個世界展現的趨勢,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選擇。
而且!第一,它不用出門就可以取得。第二,你很可能根本不會花到錢。第三 ……
啊~ 放假就是要彈吉他、研究器材、修練武功啊!啊~ 不然勒?
涵花庭個人套餐 在 涵花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涵花庭 以城市花園的風格置身車水馬龍的台南市政府中心。 在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生活緊張,長時間處於緊張無法放鬆狀態,得以一個溫馨舒適的用餐環境, ... ... <看更多>
涵花庭個人套餐 在 [食記][安平] 涵花庭 - Mo PTT 鄉公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餐廳名稱:涵花庭地址:臺南市安平區府前路二段576號電話:06-2983259 營業 ... 一品乾鍋雞(個人套餐) 套餐的部分會有主食、小菜、湯品、白飯、甜點及 ... ... <看更多>
涵花庭個人套餐 在 [食記][安平] 涵花庭- 看板Tain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餐廳名稱:涵花庭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府前路二段576號
電話:06-2983259
營業時間:11:30-21:30 (下午茶 14:30-17:00)
公休:無
每人平均價位:400左右
好讀圖文分享:https://guliufish.com/blog/post/hansgarden
心得: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735/1-4-2048x1367.jpg
來到這裡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這間餐廳位於台南安平永華市政中心的旁邊,一個環境幽美
到讓人不少女心噴發都難的中式料理餐廳,來到這裡用餐既輕鬆又愜意,除了身心靈的享
受之外,讓我覺得最為值得推薦的是餐點的整體風味呈現,他們家的東西真的是很好吃,
或許還是有很多人看了他們家的門面會不太清楚是賣什麼的,但當你踏入很容易被他們的
環境及美味的料理給深深吸引。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226/2-3-2048x1367.jpg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236/3-2-2048x1367.jpg
歐風庭園感的亮麗門面,不特別觀察還真的不會想像它是一間專門賣中式料理的餐廳,或
許你們可能會跟我一樣覺得是間義式料理餐廳?亦或是一間網美甜點店?只能說完全超乎
我們的想像,但真的是一間好吃且有特色的中式料理餐廳。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249/4-3-2048x1367.jpg
由於我們前往的時間正處於武漢疫情爆發的階段,而我覺得他們家真的很貼心為每一位客
人著想,凡進入用餐者皆需先進行額溫測量及酒精消毒的動作,從這點來看,就可以明顯
感受出他們對於品質及服務有所注重。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259/5-3-2048x1367.jpg
餐廳整體在視覺上充滿高格調的質感,大理石紋的櫃檯及質感佳且不失設計感的桌椅擺設
,還有牆面畫及各式花草擺飾,讓餐廳的氛圍很唯美也很夢幻,真的是一個讓人會拍上癮
的網美風格型餐廳。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310/6-3-2048x1367.jpg
餐廳內的座位其實非常充裕,而每個座位都擁有寬敞舒適的用餐空間,讓我覺得大大提升
用餐的環境品質。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321/7-3-2048x1367.jpg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754/9-3-2048x1367.jpg
▲ 這裡的用餐空間非常叢林風,就連椅子都以木質呈現,完美打造出一個綠色叢林的視
覺享受,而窗外陽光和煦柔和的透射進來,產生一種唯美的夢幻感,讓人在這裡用餐也可
以很沉浸於其中。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824/12-3-2048x1367.jpg
▲ 這裡是位於餐廳二樓的用餐環境空間,也太美了吧!(再次少女心噴發)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832/13-3-2048x1367.jpg
二樓的座位空間就比較適合多人數(4人以上)使用,所以這裡除了情侶、小家庭用餐之外
,其實還滿適合朋友、商務、公司聚餐呢!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845/14-3-2048x1367.jpg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856/15-3-2048x1367.jpg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907/16-2-2048x1367.jpg
▲ 這裡的座位類型很多,也有這種半開放式的小包廂感,非常適合家庭聚餐、朋友小聚
。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950/20-2048x1367.jpg
京都嫩子排
肉排外表經炸過,完整吸附了他們家特調的醬汁,吃起來微酸微甜且非常香嫩,先生很喜
歡他們家的京都嫩子排,覺得味道非常入味且好吃到吮指。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0956/21-2048x1367.jpg
我覺得這道先是酥香,當吃到肉的部分則可以感受到軟嫩感,整體表現真的還不賴。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005/22-2048x1367.jpg
香芒富貴蝦球
這道是涵花庭獨家販售的特色餐點,有別於以往所使用的傳統沙拉醬,以芒果泥調製獨家
的芒果風味沙拉醬料理,滿滿地依偎在酥香的蝦球上,相當迷人又有特色。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012/23-2048x1367.jpg
蝦球吃起來鮮嫩且略有彈性,口感佳且味美,我個人真心推薦這道餐點,雖然我是第一次
吃到這樣的風味呈現,但還真的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對此道留下美好的印象,由於蝦
球還有軟糖的添加,覺得非常創新又有特色,且意外覺得這樣的搭配很match。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027/24-2048x1367.jpg
法式牛柳粒
牛肉的熟度大約5-7分熟,吃起來非常香嫩細緻,由於有胡椒粒及蒜片的陪襯,所以當你
吃這道可以明顯感受到胡椒香及蒜香,細細品味肉香的過程,感受到的不僅是迷人的肉香
,還有鎖在內的肉汁juice感。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035/25-2048x1367.jpg
一品乾鍋雞 (個人套餐)
套餐的部分會有主食、小菜、湯品、白飯、甜點及一杯飲料,飲料的部分有美式咖啡、優
酪思果、鮮桔茶、紅茶、綠茶可選,若想點選其他飲品,則以更換享7折優惠的折扣。小
菜中我最喜歡醉雞,有著迷人的酒香氣味散發。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143/31-2048x1367.jpg
而湯品也不賴,當天所喝到的是牛蒡排骨湯,湯頭喝起來很像透過牛蒡多時熬煮般,非常
入味又順口好喝。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047/26-2048x1367.jpg
乾鍋雞採雞腿肉拌花椒及大量辛香料等物料理,把香氣都跟著炒進肉裡了,所以當你吃這
道不僅是撲鼻而來的香氣外,就連肉都很香也很入味,有著香麻的後勁,迷人又好吃!食
材中除了香嫩的雞肉之外,還有馬鈴薯及地瓜,而這道非常下飯。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059/27-2048x1367.jpg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110/28-2048x1367.jpg
豆酥蒸鱈魚 (個人套餐)
不得不說他們家道道料理幾乎都是功夫菜,像我所點的這道豆酥蒸鱈魚也是我會想特別推
薦的其中一道餐點,一般我在外吃豆酥通常都不太會吃太多,但他們家的豆酥竟然讓我都
想直接單吃了,不油且也太好吃了吧!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154/32-2048x1367.jpg
飲品
分別為優酪思果(左) & 鮮桔茶(右),優酪果思是可爾必思,而鮮桔茶由新鮮桔子所製作
而成的一杯清涼飲品。
https://images.zi.org.tw/guliufish/2020/03/07181205/33-2048x1367.jpg
黑糖蛋塔
凡點合菜或套餐都會附贈的甜點,而當天這份是吃著吃著會爆漿黑糖的蛋塔,塔皮酥香而
內餡軟綿,上面則是由棉花糖點綴(但因我放了一些時間,遇熱軟化了,不然一開始還滿
可愛滴~),這道甜點原本以為會很甜,不過完全出乎我意料,甜度的比例拿捏得剛剛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84.11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583757904.A.5B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