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充電選讀💡】當其他零收業都在縮編時,寶雅如何逆勢成長?
在疫情蔓延的當下,消費行為產生變化,零售業也受到影響進行了大動作的調整!
像星巴克大砍店面數量、Zara關閉小型門市,或是家樂福併購 Jasons 及頂好超市等整併不斷傳出,不過街頭的「粉紅」勢力,卻悄悄地逆勢拔生!寶雅反常的突破市場寒冬,市占可望衝破九成,然而競爭對手美華泰則陷入窘境,預計六月底關閉全台15家分店。
是什麼樣子的策略優勢讓寶雅在非常時期表現仍然亮眼呢?
優勢一:打破市場區隔,商品應有盡有
優勢二:規模經濟效益
來一起看看,當實體零售一片慘淡,沒有獨立購物官網、不急著發展全通路、不找代言人的寶雅,如何辦到持續拓展300坪大店!
🔵立即加入WorkFace Taipei 臉書社團
【C式熟成】線上例會/十問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workface.taipei.live/
消費者行為華泰 在 車庫一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安靜下來,深呼吸,讀一段 蕭瑟寡人 這段話:
相較起其他已開發國家,台灣有個很大的文化問題,那就是缺少了一大塊「品質導向」的經濟面向。台灣雖然從經濟指標上看來是已開發國家,但是我們的消費行為卻跟大部分已開發國家不同,而是跟對岸的中國最像。
而這種消費模式,簡單而言就是「重量不重質、重名不重實」,前者創造了「貪小便宜」的經濟、後者則是創造了「迷信舶來品」的思維,中間有一大塊以品質為取向的產業,則是錯失的良機。
-------
前一週開車出差時,我跟同事也講到這件事情,台灣重度依賴出口經濟,而思維一直還在價格,我們應該要發展的內需市場,完全沒辦法像其他已開發國家一樣『去cook一盤品質導向的菜出來。』
我舉個例,最近想買腮紅刷,走了幾家藥妝店、美華泰或者寶雅,都沒看到好一點的,只看到『超便宜』的偽日系產品(明明中國製上面打日文)。若要好,就是資生堂的1700左右,還有朋友推薦安娜蘇的嬌羞刷,打折大概一千出頭。
在便宜中國貨和高貴專櫃品之間,我想花500-1000元買一隻受消費者肯定的、品質中上的國產品,似乎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