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2.36%,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漲11.88%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躉售物價(大宗原物料)指數(WPI)都是重要的經濟指標,用於衡量一個國家一段時間內的通貨膨脹率。
各國追求成長印鈔失敗的最後,是被病毒推升了通貨膨脹率。
張渝江 章魚哥 Eugene Chang
台大土木法律學碩士,芝加哥伊大財經MBA
土木技師,土木技師公會副理事長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貨膨脹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通膨時代來臨?看看市場與美國聯準會不同的想法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新冠疫情也在疫苗的效應下逐漸下滑,但近期通膨的議題,常常被市場提及,尤其是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成長(年增率),由3月的2.6%大幅上揚至4.2%,而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刪除食物類與能源類價格波動),更是由1.6%上升至3.0%,在物價飆漲下,使市場憂心是否通膨噩夢再起,有如1980高通膨的年代,當時因石油危機造成物價呈現兩位數字的暴漲,並且出現停滯通膨(附註1)現象,當時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為了控制通膨,把利率拉高到將近20%,最後在利率控制與美國前總統雷根政策轉向,才平息這場停滯性通膨的發生。
但目前經濟情勢是否會發生通膨情況,甚至於未來產生「停滯性通膨」的現象,美國聯準會官員與市場投資人的看法似乎不太相同,市場悲觀的人認為後疫情時代,原物料價格大幅反彈,加上美國拜登政府大量財政政策,將促使物價大幅攀高,而美國聯準會似乎放鬆對物價的警戒,仍保持零利率政策直到2023年,且維持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其中800億國債、400億機構抵押擔保證券 (MBS))量化寬鬆政策不變。但聯準會認為美國經濟與就業要取得實質性進展還需要花一段期間,物價的上揚僅是短期因素的影響,並不會持續不斷發生。
如表1以美國4月CPI指數來看,月增0.8%高於前期的0.6%,年增4.2%高於前期的2.6%,而核心物價,年增3.0%高於前期的1.6%。4月CPI攀升以能源與二手車價格漲幅最大,能源相關產品物價(Energy)4月年成長高達25.1%,但月減0.1%,能源指數權重約6.9%,主要受到基期的影響,去年4月份油價(西德州原油,WTI)最低達到每桶-37.6美元左右;二手車產品價格(Used cars and trucks)4月年成長高達21.0%、月增0.1%,二手車產品指數權重約2.75%,主要是受到供應鏈短缺影響。以CPI歷史走勢來看,當時受到新冠疫情,各國封城等措拖影響,造成歐美國家消費大幅萎縮,使得美國去年4、5月CPI年增率僅0.34%、0.22%。所以經濟復甦+基期因素+供應鏈短缺影響,造成這波美國物價飆升。市場憂心通膨持續性影響,但聯準會認為這是短暫因素的影響。
市場觀點,除了感受到近期大宗商品上漲之外,也利用市場預期物價指標來衡量,常用的指標是「平衡通貨膨脹率指標」(Break-even Inflation Rates)(附註2),即為美國國債減美國抗通膨債(TIPS),簡單來說,平衡通貨膨脹率指標愈高,意味市場預期未來通膨會上升,反之亦然。如圖2所示,5月8日該指標已經來到2.52%,創下2013年以來新高水準。
聯準會觀點,由4月28日會議聲明摘要來看,「經濟活動與就業指標已經走強,受疫情最大影響部門還是疲弱,但出現改善。通膨回升但大多反應短暫因素(largely reflecting transitory factors)。經濟未來路徑很大取決於疫情的發展,維持貨幣政策的寬鬆立場,直到實現就業與通膨目標取得實質性進一步進展(substantial further progress)」。
綜合觀點,我們比較傾向聯準會觀點,通膨回升但大多反應短暫因素,尤其是短期物價超過聯準會的目標2.0%,主要是為了激勵就業,以圖3來看,4月美國總失業人口約981.2萬,其中27週以上失業人口占總失業人口比例43%,且勞動參與人口仍遠低於疫情前水準。回想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聯準會降息到2008年底之後維持零利率,且實施QE政策,直到2013年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暗示縮減QE,2014年開始縮減QE,2015年底聯準會才開始升息。所以在美國勞動參與人口低於疫情前水準,長期失業人口仍多的情況下,至少這1、2年內聯準會還是會維持零利率政策,但在經濟持續復甦的情況下,有機會在2022年初開始縮減QE。
------------------------------------------------
附註:
1.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原本經濟成長(GDP)伴隨物價上揚,但停滯性通膨即為經濟成長停滯,但物價卻持續上揚。最典型的例子在於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由於當時中東戰爭,造成能源價格大幅上揚,物價狂飆、產出下跌。
2.平衡通貨膨脹率指標(Break-even Inflation Rates,BEI),即為美國國債減美國抗通膨債(TIPS)之間差距,是市場上用來衡量未來通膨指標。一般國債利率等於名目利率=實質利率+該債券存續期間的通膨補償,而抗通膨債(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TIPS)顧名思義就是,債券本金會跟隨物價做調整,保護投資人不會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若TIPS債券面額100美元,但未來物價上漲,則購買力因此而下降,則美國政府將上調本金,讓TIPS債券不受通膨的影響)其利率同等於實質利率。所以平衡通貨膨脹率指標(Break-even Inflation Rates,BEI) = 國債減抗通膨債 = 該債券存續期間的通膨補償,而通膨補償是一種衡量對未來通膨預期的指標。
3.上週聯準會會議紀要公佈未來某個時點將討論縮減QE,下次將撰寫有關縮減QE議題。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貨膨脹率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把一篇內含即時投資資訊的文章,用精簡扼要的字數寫完,和用長篇大論的字數寫完,作者獲得的稿費,前者明顯少很多,明明節省了讀者和作者的時間,但作者的收益卻更少,反觀一樣表達完整文句,長篇大論浪費作者和讀者的時間,作者的收益卻更多,這實在非常詭異
其實對作者更好的做法是,把該訊息直接用來交易獲利,獲得的報酬最可觀,大幅提升資訊的產值,難怪我每次獲利暴增的時候,都很懶得寫稿
這幾年來,我寫了不少專欄和稿件,不同的單位,稿費計算的模式是不同的,但稿費的計算方式,對於某些類型的文章,其實會很嚴重影響文章品質,我用美國通貨膨脹率來舉個例
通常稿件內的圖是不計費的,所以我擺這張圖,對於作者的稿費基本上沒幫助,這張圖我可以不加工,直接從美國經濟分析局截圖解說即可,如果加工作圖,或許可以讓讀者更容易了解文意,但對作者來說,既耗時又對稿費沒收益
我看到這張圖,我會解讀成這樣
美國通貨膨脹率最近7個月持續再揚升,因為國際原油和原物料的價格逐漸上升,所以帶動整體通貨膨脹年增率,美國民間薪資也成長,所以扣除食物和能源的核心通貨膨脹年增率也上升,但是考量2016年下半年的通貨膨脹基期是快速攀升的,所以2017年下半年的通貨膨脹會相對緩和許多
我也可以寫成這樣
美國通貨膨脹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從2016年7月最低0.8%,持續上升到2017年2月2.7%,因為國際WTI原油從最低40美元以下飆升到50美元以上,原物料的價格也逐漸上升,所以帶動整體通貨膨脹年增率,通貨膨脹率在2016年下半年,從1%上下,快速上升到2.7%,美國民間薪資也進入較強的成長期,所以扣除食物和能源的核心通貨膨脹,其年增率呈現溫和上升,美國整體通貨膨脹全面進入2%以上的穩健成長,雖然2016年上半年的通貨膨脹率在1%附近徘徊,但2016年下半年的通貨膨脹基期是快速攀升的,所以2017年下半年的通貨膨脹,相對於2016年上半年同期,年增率會緩和許多,不會再出現2016年7月~2017年2月這樣的通貨膨脹年增率陡升趨勢
這兩段說法,表達文意是差不多的,但字數卻差很多,稿費自然也落差大,最好的表達方式,應該是圖,加上第一段的文句說明,這樣讀者可以花最少的時間,更高效率獲得資訊,但是對於作者來說,稿費最少,還要供圖,最吃力不討好
如果不放圖,相對省事,再用第二種的文字敘述模式,稿費又多,但是讀者很可能,花了更多時間,卻看不懂文意,甚至文字太多,根本連看完的耐心都沒有,可是這樣的寫法,作者的稿費最有效意,不用放圖,字數又多
如果放了圖,其實不用第二種文句描述方式,第一種就可以簡單扼要說明清楚
其實請作家寫稿,對讀者和出資者與作家來說,最好的應該是論篇計酬,而不是論字數計酬,作者用最簡短的字數,加上輔助的工具或圖,把文意表達清楚,讓讀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看懂,不過目前大多數的單位,邀稿都是以字數計算,讀者們其實可以想像,自己平常可能浪費了多少時間,看了作者為了多賺稿費所增加的低效率字句
再來,我寫文章的風格,都要加入很多數據線圖化或圖像化,用來輔助佐證和讓讀者一眼明白文句意義,很多時候,截圖和加工圖片,或者把數據輸入Excel再製圖,花的時間還超過打字的部分,但是圖卻完全不計入稿費,我真是傻了,幹了一堆利於讀者,卻不利於作者的事情,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對自己的作品有所堅持和要求,偷懶不放圖最省事,只是可能苦了讀者
很多單位的邀稿和計算稿費模式真的要改,只以字數計算稿費,要表達一樣的文意,字數越多,稿費越多,但卻不利於讀者,其實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