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肇始倡引入新路徑 讓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免試註冊】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香港醫生人手嚴重短缺是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她認為有逼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無須通過執業資格試,亦能夠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陳肇始在最新網誌提到,稍後會在現有的《醫生註冊條例》(第161章)下,加入一條新路徑,讓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可以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內執業。她指會盡快向市民交代詳情,並向立法提交條例草案審議。
全文︰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5-16-2021/72874
#陳肇始 #海外醫生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App 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
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
Till our dreams come true, we'll fight on.
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條件 在 PassionTimes 熱血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指執業試非確保水平唯一途徑 政府稱引入海外醫生無繞過醫委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立法答問會上,宣布立法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強調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政府今日(2月5日)回應傳媒查詢,強調有需要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在現有的條例下加入一條新的路徑,讓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以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擴大醫生庫。
對於有業界質疑免試安排,政府認為執業試並非確保醫生水平的唯一途徑。發言人指,現時國際上有不少國家,例如新加坡、英國及澳洲均設有不同機制去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滿足一定條件後,便可在當地取得正式註冊,指考試並非唯一取得正式註冊的條件。
政府重申,政府並不是要取締現時執業資格試的制度,而是在確保醫生質素的前提下,新增一條路徑讓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
聲明又指,有關建議並無繞過香港醫務委員會。政府尊重醫委會規管醫生的法定權力,強調醫委會為醫療業界的重要持份者,故政府建議在負責制定認可醫學院名單的委員會內邀請醫委會主席加入。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並如其他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
全文︰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2-05-2021/70218
#海外醫生 #醫委會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App 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
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
Till our dreams come true, we'll fight on.
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條件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謝謝!//
這篇文我打算換個特別的寫法,先純粹陳述一下本來香港人對於輸入海外醫生政策本來想要些甚麼,最終卻又變成了甚麼。
究竟還有多少人香港人記得,才不過個多月前,醫委會要就放寬海外專科醫生的實習期方案進行表決呢,然後又為何對結果表示憤怒呢?表決的原因是在目前的條件下,海外專科醫生來港的數目實在太少了,所以要放寬一些限制,而今次表決議案的焦點就是和實習期有關。至於對上一次的表決為何令群眾不滿呢?就是因為四個方案竟然無一倖免,全被否決,醫學界代表被輿論批評,為了保持業界利益,不惜犧牲解決醫療爆煲的方案──這就是一個月前發生的故事。
但也才不過一個月,輿論方向卻全變了樣。已沒有人記得原先表決的四大方案中的兩個方案並不硬性規定必然要包括臨床經驗於其中,但當時卻沒有任何人表示強烈抗議;
然後亦沒有人記得,當日全部被否決的四大方案中,只差一票被否決的方案,其實就是今日醫委會通過的方案,最寬鬆的一個方案;當日黃任匡指,四個方案全被否決責任罪在政府,但如今綜合兩次方案的結果就真相大白:其實就係醫生堅持,只有最嚴厲的方案醫生代表才願意支持,其他一律全力反對──而和上次唯一的分別就只在於,同一方案今次比上次多了來自其他代表的兩票。
先作利益伸報,雖然我極之關心目前香港醫療爆煲問題,但對於這兩輪的所謂「放寬實習期方案」投票是完全無感:因為所謂「放寬實習期」對海外專科醫生而言,根本算不了甚麼吸引力,目前香港短缺的醫生數目隨時超過1000,而還要面對一輪又一輪的退休潮;就算在放寬條件後海外專科醫生增加100%供應,樂觀點看也不過是由每年不足十個增加至十多廿個而已,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通不通過、以甚麼條款通過,於我來看根本毫無意義。
但我真正看不過眼的,卻是香港人不知在這個幾月間被人灌了甚麼迷湯,竟然看法可以和一個月前完全相反:私家醫生香港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竟然夠膽說目前香港的醫療問題是太多海外醫生太容易轉去私人執業,無助改善公營醫療機構問題云云──但你自己不就是私家醫生嗎?說得那麼偉大,為何你自己又不回去公營醫院?
病人組織代表律師林志釉就更加經典:作為病人組織代表,林志釉說病人自己未必能明白自己的權益是甚麼,所以決定自己提交「私人方案」──他媽的這位林志釉是否忘記了自己是由病人組織委任的代表?如果你的意見不能代表病人組織,別人委任你來幹嗎?更好笑的是他說自己最後支持政府方案是由於受到「很大威脅」:我想不出除了委託你的病人組織,誰人能給予你很大威脅而你是不能說出來的。若我的猜測無誤,那一個病人組織代表結果要被病人組織「威脅」才肯歸隊投票,那就未免太搞笑了。
醫學界的既得利益者一直透過語言偽術把目前香港的醫療真相隱藏得很好,那就是:
香港目前缺乏醫生,所以要從海外輸入;然而香港對於海外醫生而言根本不是甚麼馨香之地,若不放寬執業門檻,願意來的人根本少之又少。然而醫學界又會以「要為香港醫療質素把關」為理由,將海外醫生來港的門檻升至毫無吸引力地高──而這還不特止,竟還散佈甚麼「海外醫生若放生他們前往私人市場,無助解決公營醫療問題,所以必須盡可能將合資格的海外醫生綁在公立醫院之中,綁過五七九年,甚至十年也要在所不惜」
我就先不論海外醫生在投入私營醫療市場後,其實同樣起著紓緩醫療爆煲問題的責任(不要說私家醫院病房迫爆,如果你去看過香港的私人專科門診,你就明白其實所謂醫療爆煲問題,私人市場比公營好不了多少),你真的以為香港的公立醫院有寶嗎?如果幾經辛苦考完香港那個專業試,還要被迫在環境惡劣的公立醫院做過三五七九十一年,在如今全球醫生短缺的時代,我點解要黎香港受苦兼受氣?
然後又Loop番去個討論起點:乜依家唔係因為每年黎香港行醫嘅海外專科醫生數目太少,所以先至要放寬條件限制走去吸引佢地咩?點解傾傾下又變咗「對於香港醫療質素要求,我們絕不能妥協;而增加海外醫生除非將其綁在公立醫院,否則絕不能接受」
至於坊間好多恐慌性言論,例如「呢個方案等於打開大門放大陸醫生入黎(其實海外專科醫生根本不包括大陸醫生,海外專科醫生亦不等於海外醫生,專科資格係要花多年實習和臨床才可以考回來的)」我都真係re都唔想re,只係想好客觀咁講:
既然大家都咁驚放寬海外醫生門檻會令醫療水準下跌、海外醫生又會走哂去私營市場幫唔倒公立醫院,咁一個月前將所有方案否決、將5年海外專科醫生考畢專業試後仍要進行五年實習期的「維持原判」,其實就是一個最好嘅結果。
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條件 在 【個案專訪】英國行醫六年專科醫生,被香港拒之門外?|海外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招募港人 醫生 返港行醫 !】林 醫生 係香港永久居民,喺英國已經做咗6年專科 醫生 ,想返港行醫卻遇到重重困難 。近日港府宣布開拓「特別註冊」機制, ... ... <看更多>
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條件 在 而外國畢業嘅醫生如果想喺香港「正式註冊」執業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哋係咪應該考慮放寬限制,吸納更多海外醫生來港,急市民所急? ... 立場:不反對剷除不必要的執業條件, 但前題永遠是保持香港醫療應有的水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