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哈利波特的作者 J.K. Rowling,也是皇家文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當年的一員,曾經這樣說,羅德達爾的《巧克力冒險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是她的十大愛書之一,而且,也是每個小孩都該閱讀的小說。
七月七日是國際巧克力日,昨晚睡覺前,想說該看那部電影,想到巧克力,於是打開提姆.波頓(Tim Burton)導演的《巧克力冒險工廠》(2005)。再看一次,瞬間明白為何Rowling會說,每個孩子都應該認識這個故事。
不過,不只適合小孩,《巧克力冒險工廠》也是每個大人都可以拿來審視自己的小說與電影,畢竟我們也都是從小孩變大人,也會去生出小孩的人類。
#已經無法信任人類的旺卡先生
威力旺卡(Willy Wonka)的巧克力工廠,原本雇用的是人類員工,但是因為有些員工趁機偷竊旺卡巧克力的秘密配方,使得旺卡先生生意受傷、無法信任人類,並且決定關起大門、與人保持距離。旺卡工廠巧克力工廠自此成為神秘的傳奇——製造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卻不知道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幾年之後,神秘的威力旺卡忽然間決定邀請世界上最幸運的五個小朋友,與他的一位家長,一同進入旺卡先生的神奇工廠,參觀這個全世界最神秘的巧克力製造廠。
.
#有些小孩真的很討人厭
旺卡先生不喜歡人類,因為有些人的品性不好,有些人習性不好;內在性格有問題,造成外在行為也不端正,讓旺卡先生寧可選擇與叢林來的矮人族(Oompa-Loompa)合作,提供可可亞當薪水,或是信賴松鼠挑選堅果的智慧,也不願意與人類共事。
不過,當旺卡先生發現自己已經長出白髮,傳承變得有點棘手。於是,他必須找個可以信賴的小朋友,從小訓練起。
只是,許多小朋友都讓人很討厭,要如何挑選呢?不如就先把他們集合到巧克力工廠,來趟參觀之旅,再從中挑選出一位比較不討人厭的小孩。
.
#慣小孩都是大人寵出來的
旺卡先生會挑選一位家長一起進入工廠,因為可以透過小孩與大人的互動,認識小孩在家長面前卸下心房的真實面貌,當然也可以看見大人是如何是非不分、慣壞小孩。
小孩不是天生壞胚子,小朋友會討人厭,多半是因為大人本身的價值觀有問題,而不自覺地慣壞小孩(就故事的論點)。
.
#貪吃不節制與母親的盲點
來自德國的小胖奧古斯都,是個不知節制的貪吃鬼,不只貪吃,也沒有習慣把臉頰嘴巴擦拭乾淨。奧古斯都的母親沒有意識到,自己兒子因為貪吃而變得巨大且討人厭,甚至以此為傲。這就是母親的盲點。
.
#排擠他人爭第一
全身穿著運動服的紫羅蘭,跟媽媽都是心中只有第一名的勢利眼。她們以自己為中心,算計每件事情的得失,確認自己是否能夠由其中獲得利益。
紫羅蘭的每件事情都想要得第一,她不間斷嚼口香糖獲得世界紀錄之外,也要成為第一位嚼到第一片三餐口香糖的人類。自我中心、排擠他人,硬搶第一,讓紫羅蘭真是討人厭。
.
#氣勢凌人不聽勸
薇露卡的父親是堅果工廠的大老闆。大老闆養出的孩子,比起大老闆還氣勢大也口氣大,完全凌駕父親。薇露卡以命令與不妥協的方式,堅決要求他人必定要達成她的要求。
這種霸氣不講理的小孩,時常可見,父母已經無法教育他們,他們自以為是、不聽勸告、還會仗勢欺人,十足討人厭。還好,薇露卡已經被松鼠丟進垃圾場了。
.
#自以為聰明的電視兒童
麥克則是個自以為聰明的電視兒童,每天泡在螢幕前,整天都在打電動,講出來的語言,都是暴力與殘殺。
麥克仗著自己腦袋裝著許多奇怪的冷門科學,於是喜歡口氣大又頂嘴,不僅看不起大人,也認為其他人都比他笨。麥克也是一個大人無法管教的慣小孩。自大、傲慢、目中無人,讓麥克把自己困在電視機裡,最後成為紙片人。
.
#寵壞小孩的通病
除了查理,其他四個被寵壞的小孩,都有一樣的通病:傲慢、自大、貪婪、自私、目中無人、不聽人勸、愛頂嘴、又沒有同理心。
查理與他們不同,雖然貧窮,但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與父母,教導他要懂得謙虛、溫暖、真誠、與同理他人。因為這些人格特質,讓查理雖然什麼都沒做,卻意外獲得旺卡贈與的巧克力工廠擁有權與經營權。
.
#乖孩子小查理就是後來的墨菲醫生
在《巧克力冒險工廠》的可愛男主角佛瑞迪·海默(Alfred Highmore)長大之後,繼續在英國演藝圈發展,在戲劇界闖出一片天。
海默先是與 Vera Farmingo 在《貝茲旅館》(Bates Motel, 2013)飾演母子。《貝茲旅館》可謂電影《驚魂記》(Psycho, 1960)的當代前傳。當時海默與 Farmingo 都獲得不少獎項的提名。
之後,海默最受人稱讚的表演,是在電視劇《良醫墨非》飾演患有自閉症的墨菲醫生,還以此角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
#提姆波頓與海倫娜波漢卡特
在《巧克力冒險工廠》裡,查理的母親是由奧斯卡女主角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飾演。卡特會演出這樣一個豪不出奇的角色,那是因為當時卡特是波頓的女友。
導演波頓與卡特,兩人沒有結婚,是以伴侶的型式一起生活,由2001開始,至2014分手,有兩個共同子女。欣賞這種伴侶制,合則一起,不合則分,可以共享美好人生,也可以不打擾他人地安靜說再見(倘若是結婚與離婚,就得驚動家人)。
.
#英國TheatreRoyalDruryLane的巧克力夢想工廠
除了羅德達爾的小說,我的第一次《巧克力冒險工廠》,是在倫敦柯芬園附近的Theatre Royal Drury Lane,那是場非常華麗美好的戲劇,尤其是在故事後半的透明電梯,藍色星點綴滿整個黑色的舞台,只有一個透明的電梯間遊走在天空,好美好魔幻。
這是我第一次在劇場中,深深感受到奇幻竟然可以這麼近又這麼寫實,舞台設計精緻有創意,歌舞也是歡樂又驚喜。於是,除了大家都愛看又常常買不到票的《獅子王》之外,也非常推薦《巧克力夢想工廠》。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55
#第40部電影
#2021年7月8日
#巧克力冒險工廠2005
#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
#TimBurton
#慣小孩是大人寵出來的
#善有善報
#TheatreRoyalDruryLan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Top movie p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開字幕🎬「死亡、時間、愛」能不能幫助一個人再站起來? 《最美的安排》這部片好哲學啊...代表三個元素的三位演員,在戲中與威爾史密斯飆戲,的確是有激盪出火花,但每個人看完這部片,也許會有不同的感覺,所以有看過的捧油,快來跟立喆分享你的心得,沒看過的捧油也可以聽聽立喆的分析,搞不好就生火啦!! 別忘...
海倫 溫 斯 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結束之際,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面臨了人生劇變。
.
莉莉出身演藝世家,她的父母都是演員,但其家族最知名的演員是她的外婆海倫.霍頓(Helen Horton),出演過數十部影集,但真正使之留名影壇的,是唯《異形 Alien》(1979)裡的電腦系統「母親」配音。莉莉在家人栽培之下,考上倫敦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不過就在她畢業前夕,噩耗接連傳來。
.
2008年,莉莉的父親詹姆斯.湯森(James Thomson)癌症辭世,罹患漸凍症的舅舅隨後過世。隔年,她的外婆也與世長辭。莉莉說在那五年內,自己的家人走了大半,但自己卻仍然沒有任何成績,尤其遺憾沒有向外婆討教。但就在從學校畢業後不久,她獲得了《唐頓莊園 Downton Abbey》的演出邀約,這次機會使之成名,被視為英國影壇的年輕新秀。
.
在迪士尼經典動畫改編的《仙履奇緣 Cinderella》(2015)之中,莉莉飾演「灰姑娘」仙杜瑞拉,使之在美國走紅。五年之內,她接連挑戰《玩命再劫 Baby Driver》(2017)、《最黑暗的時刻 Darkest Hour》(2017)、《靠譜歌王 Yesterday》(2019)等不同類型的作品。
.
在《媽媽咪呀!回來了 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2018)中,她被選中飾演年輕的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兩人剛好也是遠房親戚。2020年的《蝴蝶夢 Rebecca》,她更受邀飾演溫特夫人一角,該片原版的詮釋者可是傳奇奧斯卡影后瓊.芳登(Joan Fontaine)。莉莉作為梅姨、瓊.芳登接班人的聲勢由此不脛而走。
.
被問起成功竄出的訣竅,莉莉說要成為一個演員,同時又保持在理智的狀態,得用很薄的臉皮面對表演,但要有很厚的臉皮來面對一切批評。關於薄臉皮的學問,她補充說道:「因為你必須試著讓一切來影響你、衝破你的神經,這樣你才能端出好的演出。」
.
在畢業之後,她開始頻頻參與試鏡,卻屢屢被拒。她的經紀人卻沒有要她精進演出,而是列了長串書單與電影清單給她,尤其是關於女性的作品。莉莉後來用「燃料」來形容這些書和電影,這成為了她理解角色、故事的養分,成功內化在自己的表演與氣質之中,其中一本書,恰好就是南西.米佛(Nancy Mitford)在1945年著有的傑作《逐愛 The Pursuit of Love》。
.
因此後來艾蜜莉.莫提梅(Emily Mortimer)為了首次編導的影集《逐愛》而找上她之後,莉莉覺得一切有如命中注定。而且她所飾演的角色,正是劇中最惹爭議、也惹人憐愛的女主角琳達.瑞萊特。
.
可以說,《逐愛》就是1930-40年代的《慾望城市 Sex in the City》,是當時英國年輕人最愛的流行讀物,從中窺探上流上會的光怪陸離荒唐事。作者南西.米佛在當時也是社交名媛,在傳奇的「米佛六姐妹」之中排行最大。出身貴族的米佛六姐妹在高級莊園長大,她們被一個仇視外國人的古怪父親與願意親手打理家務的貴婦母親教養下成人。
.
同時面臨壓抑,卻又在母親的鼓舞之下,六姐妹個個發展出奇特的性格,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有人獻身法西斯,打入希特勒(Adolf Hitler)社交圈;有人信奉共產黨,親赴西班牙內戰高唱國際歌;有人對政治冷感,持續在上流社會呼風喚雨,與甘迺迪家族(Kennedy family)結為親家。南西自己則是成為一個社會主義者,在巴黎埋頭寫小說,最後她結合了自己與姐妹的情感,將人物融合、濃縮,完成了《逐愛》。
.
劇中,莉莉飾演的琳達.瑞萊特原先是一個足不出戶的貴族少女,為了離家而倉促出嫁,卻發現自己對上流社會百般不適應,原來真正所愛的是共產黨,親身來到西班牙成為共黨後援,為理想獻身,怎料又愛上四處捻花惹草的法國花花公子。艾蜜莉.比查姆(Emily Beecham)飾演的芬尼相當於故事的主述者,帶著觀眾看見了琳達多舛卻充滿高潮與狂喜的一生。
.
在短短三集篇幅,莉莉將時代之下女性的隨波逐流、為男人而活的悲歡,那種生命的空洞,以及對受到認同的深切渴望,詮釋得恰如其分。很難用喜劇與悲劇來定義《逐愛》,這就是一部舊時代女性的集體縮影,而莉莉成功承擔起了角色的厚度,表演精湛萬分。
.
為了詮釋好琳達的角色,莉莉說自己參考的作品是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執導的《凡爾賽拜金女 Marie Antoinette》(2006),她說那種扎根於歷史、卻又與現代精神相呼應的活力,是她希望傳遞的感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莉莉可不是那種無腦的拜金女孩。
.
莉莉回顧了當時還在起步階段的自己,在第一份表演工作結束之後,她立刻花了700英鎊買了一個蔻依(Chloé)包包犒賞自己。
.
結果一個朋友見狀,跟她說,這個價錢你可以去買一張印度的機票。莉莉說她聽完當下立刻轉念,送去退貨。看來比起名牌包,她更希望能讓自己走得更遠一些。
.
各位最喜歡哪一部莉莉.詹姆斯演出的作品呢?
.
想看 #莉莉詹姆斯 如何在舊時代大膽追夢、華麗追愛,又喜歡英倫復古影劇的朋友,《 #逐愛》這裡看:https://bit.ly/3xnaI7O
CATCHPLAY+ 除最新電影,豐富的BBC First歐美影劇,還有 #凱特溫絲蕾 主演的最夯HBO GO神劇《 #東城奇案》,最低每月不到167即可雙裝置觀看,在家看片追劇當然首選 #CATCHPLAY+!
海倫 溫 斯 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我失去寶寶時,我不僅想要跟其他女人一樣有小孩,而是希望她們也失去寶寶。
.
我在懷孕二十三週時失去第一個寶寶,那個十月正值美好的深秋、冬日即將到來。為了紀念我父親的父親,我把那個寶寶取名為傑克,他是我做了六個月不孕症治療的結果。
.
接下來的夏天,我自然懷孕了,不過在美好的秋季結束、冬日來臨前,我又在十七週時流產,而這次取名為亨利,是為了紀念我母親的父親。那天我照例去醫生那兒做超音波,但觀測不到寶寶心跳。我轉過頭,看到沒了生命的胎兒在我體內漂浮,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
.
接連失去寶寶後,我已經不太會去羨慕我認識和遇到的孕婦。
.
「羨慕」在我眼裡是小意思,它只不過代表你想要得到某個他人擁有的東西。誰不會偶爾羨慕別人?不,我是嫉妒,嫉妒就不一樣了──你不希望別人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
「經歷過失去後,人生變得一切都不對勁。」你能夠體會為什麼詩人奧登(W. H. Auden)在愛人死後,會哀求世界將所有時鐘停下來並切斷電話線。你了解到控制是一種錯覺,而那個錯覺已經永遠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恐懼。如果這件事可能發生,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如果它發生了,任何事都會發生。奧登寫道:「因為世間已再無美好。」
.
更雪上加霜的是,我住的布朗史東布魯克林社區以文青父母出名,陪產員滿街跑,隨處可見產前產後皮拉提斯中心、母嬰親善酒吧與迷你紳士帽。失去亨利不久後的某個早晨,我在自家大樓與心愛咖啡店之間的五個街區看見了三名孕婦,當我步履蹣跚地要進入室內時又看見另一個。世上的好人有所不知,我是個死亡天使。我想要偷偷地走到他們跟前,恨恨地說:「別太得意。你的寶寶可能會死!你的寶寶可能會死!」
.
我引以為恥,因為我骨子裡十分清楚沒有人會邪惡到詛咒她的鄰居跟自己一樣不幸。在不被嫉妒心蒙蔽時,我其實是會用心地替朋友挑選適合的生日禮物,貼心地不去打斷別人,為了安慰含淚的同事而取消會議。所以失去寶寶後的種種情緒,讓我感到陌生、害怕又孤獨。
.
我甚至不敢跟母親透露那股深層的惡意,但她知道我的狀況很糟。她不只一次建議我參加互助團體。我總是抗拒──誰想要加入這種俱樂部啊?然而這次絕望勝過了否定。
.
連續八週的星期二晚上,我們與其他三對夫妻在主辦單位非營利組織的簡樸會議室聚會。熱心的輔導員會在前方的白板描繪出哀慟的幾個階段,他們本身也是這個團體的產物。旁邊有一個推車,放了有關不孕、流產與死產的少數藏書。房間實在很狹小,我們得歪著身體、低聲說好幾次「不好意思」才能來到桌邊。大家會輪流帶零食,分享各自慘痛的故事。每個人都踴躍舉手、禮讓發言,並經常反思什麼是真正的同理心。
.
在那裡我學到事之一:如果你用「至少」的心態或字眼去回應別人的苦難,等於是在貶低對方的感受,可能因為他們的痛苦讓你焦慮。至少你沒生出一個死胎,至少你不必養一個特殊兒。這不叫同理心。
.
我跟丈夫都很喜歡並佩服這個互助團體的成員,超越了同病相憐的情誼。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與其中一名女子特別投緣,某個晚上,在她和我們的老公們走路去搭地鐵的途中,我忍不住跟她私下交談。我給了她一張名片,說了可以隨時打給我;我提議約個時間喝咖啡。我對自己的積極程度有點困惑,卻樂見嫉妒之外的改變。對另一個人產生興趣──多新奇呀!──能減輕我的痛苦。我覺得自己仁慈、大方又溫暖,就像灰姑娘的神仙教母。
.
直到她懷上孩子,我又變回邪惡的後母。難怪凱特布蘭琪在《仙履奇緣》(Cinderella)飾演的後母,會穿那麼多種綠色系的陰森戲服,並強調痛恨自己的繼女,因為她很好。我的慷慨大方已經消失殆盡。
.
請別誤會我,我並沒有對她做出什麼殘酷的事,我只是什麼也沒做。我沒有打電話給她,或暗示她應該打給我;我們沒有出去喝咖啡。過了兩年,我對她的生活一無所知。
.
這特別令人難過,因為隨著時間過去,我終於比較釋懷了。雖然一打開臉書就看到新生兒的照片還是會心如刀割,而現在我把悲傷的焦點從那個寶寶的存在,轉移到自己寶寶的不存在。我可以更快地從那些觸發點恢復過來,達到一個底線,再次去感受日常生活以及他人的幸福快樂。不過,我的朋友變少了。在互助團體認識的那名女子不是我過去這幾年唯一沒交成或失去的朋友,我想念他們。有時,我告訴自己該回去找他們了,或許他們能夠了解,但我的猶豫被羞愧蓋了過去。
.
嫉妒是一場焦土戰,留下一片不毛之地。
.
--
.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
喪親會讓你的社交圈搞得一團亂,但是挺你的大有人在,用以下方法找到他們。
.
🟧建議1:明確告知你需要什麼──以及不需要什麼。
.
「你可以過來跟我一起靜靜地看難看的電視節目嗎?」在理想的世界中,好友會隨時知道你的需求;然而實際上,他們可能真的毫無頭緒。發出訊息,幫他們一把,讓他們可以為你做點什麼。
.
🟧建議2:發起新活動(會有人來的)。
.
設計簡單的橫式邀請函樣式邀請函
對象:你
活動內容:披薩、酒、毫不留情的直白
時間:星期一晚上七點半
地點:我家
原因:男友死了
.
敬請回覆
.
有時你必須先付出。為其他有類似喪親經驗的人發起每月一次的晚餐聚會、跑步團體或節日交換禮物派對。如果你還沒有認識這些人,可以擴大邀請,他們會出現的。
.
🟧建議3:抱著一顆開放的心支持在網路上與現實中冒出來的同類人。
.
設計簡單的社群網站樣式,類似臉書。
.
貼文
Andy下午2:15 有人有過這種經驗嗎?
Judy下午2:16 當然有!我私訊你。
.
相同境遇的人可能來自支持團體、臉書、朋友的朋友,或甚至雞尾酒派對上一場偶然的對話。
.
🟧建議4:放過不出現的人一馬。
.
「沒有寫卡片、沒有打電話、沒有傳簡訊,什麼都沒有!我以為我們是朋友。」有些人可能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但在將友情一筆勾銷之前先好好想一想。當最痛的時刻過去後,你還是可以隨時分享感受。
.
🔺不建議1:放棄那些雖然出現但幫不上忙的朋友。
.
「事實上,我不需要你問我好不好;我只需要你傾聽。」就算是愛你的人,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也會說出蠢話。你可以客氣地指正他們,別太過苛責。他們可能很努力地嘗試了,並且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
.
🔺不建議2:害怕說出實情。
.
「今天⋯⋯其實糟透了,是我女兒的四歲冥誕。」會有人對你的哀慟感到不自在,也會有人能夠妥善面對、傾聽和透過痛苦與你產生連結,畢竟只要是人都會有痛苦。雖然不是每次都管用,但隨著時間過去,你會越來越看得出來可以跟哪些人分享。
.
--
.
本文節錄自《#練習放手:致失去摯愛的人 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作者蕾貝卡‧索佛(Rebecca Soffer)與嘉貝麗‧柏克納(Gabrielle Birkner)創辦了《 Modern Loss 》這個網站 ( https://modernloss.com ) ,鼓勵傷痛者暢所欲言,無論多久,都有人陪伴。
.
這次與大家分享的這一篇,是海倫切莉克芙(Helen Chernikoff)於2018年在網站上分享的「不毛之地」(The Barren Field)。
.
本書集結4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以獨特且幽默的口吻,又哭又笑地分享他們內心無法癒合的傷口,涉及的主題廣泛,祕密、收養、遺產、同性婚姻、身分認同等,但他們找到了與傷口共存、共榮的方式,繼續生活。幫助擁有類似經驗的你我,放肆大笑、崩潰大哭、整頓悲傷、獲得認同。
.
死亡與哀慟是人生的必經課題,
勇敢傾訴,並慢慢走出來。
.
不代表你選擇遺忘、或礙於他人眼光,
而是繼續生活。
.
重新定義哀悼
讓你面對喪親之痛時,不再無言以對。
.
--
.
📖翻翻本書:https://tinyurl.com/cl2ngx2q
🎵聽聽蘇心理師的導讀:https://youtu.be/0ifxinaTUTw
🏠本書由 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發行
海倫 溫 斯 頓 在 Top movie p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開字幕🎬「死亡、時間、愛」能不能幫助一個人再站起來?
《最美的安排》這部片好哲學啊...代表三個元素的三位演員,在戲中與威爾史密斯飆戲,的確是有激盪出火花,但每個人看完這部片,也許會有不同的感覺,所以有看過的捧油,快來跟立喆分享你的心得,沒看過的捧油也可以聽聽立喆的分析,搞不好就生火啦!!
別忘了訂閱【電癮好選喆Top movie picks】頻道&簡立喆主播臉書 www.facebook.com/news.liza 按個讚,最新訊息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