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波魚已在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等級魚種。由中研院發布之《臺灣海鮮選擇指南》,更在今年將曼波魚調整為避免食用的紅燈區 。
性情溫和的曼波魚,在國外被視為海洋明星,吸引全球觀光客前來與之自在共游。跟隨黑潮洋流途經臺灣花東沿海,臺灣人也給了曼波魚一個舞台,應該是一張餐桌。
曼波魚本來是被稱為「翻車魚」,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為發展觀光,舉辦「翻車魚盛宴」,以翻車魚的魚皮與腸子(俗稱龍腸)作為餐桌上的賣點,後續向民眾徵稿替翻車魚更名。將翻車魚重新包裝,以「曼波魚」華麗登場。
曼波魚更名的由來,源自於牠在海中的泳姿,如同跳著曼波舞。而以俏皮泳姿更名的曼波魚,臺灣遊客們卻都在是餐桌上認識牠。
每年4-5月曼波魚洄游盛季,漁民便開始配合政府打造的「曼波魚季」,捕撈曼波魚為遊客端上桌祭五臟廟。
諷刺的是,在這樣大量捕撈曼波魚的漁業政策下,漁業署的漁業年報裡面,卻看不到翻車魚的相關捕撈數據,顯示漁業署未能對曼波魚進行妥善的漁業管理。過去那幾年的曼波魚季,讓曼波魚陷入危機,遂於2006年停辦,但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傷害,恐難以快速恢復。
接著看看國外的案例,印尼峇里島也有大量的曼波魚,但當地人不將曼波魚當成食材,而是將個性溫和的曼波魚打造成觀光吉祥物,每年7-8月,眾多潛水客爭相前來與曼波魚互動,為當地帶來豐富的觀光財。
若能在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中取得平衡,亦能創造經濟效益。當我們面對大海資源耗竭的事實,應停止過量捕撈,讓曼波魚在牠的主場舞台「海洋」裡持續發揮明星魅力。
保育臺灣海洋生態, 邀你和我們一起努力,朝著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通過海保法的目標前進:https://act.gp/3zZWgoe
#臺灣海洋保護區 #行動代號30X30
海保 署 年報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的海洋管理,亟須資料調查來建立規範,進而達到 #海洋生態永續 的目標。而現在,只要隨手做記錄,每一個釣客都可以成為 #公民資料庫 🐟🐟🐟
針對商業漁業、休閒漁業,國外常分頭進行資源利用評估、制定規範、建議資源分配。而台灣目前除了漁業統計年報顯示漁民作業捕撈的資訊,台灣一年垂釣量到底有多少?這類 #休閒漁業統計資料仍是空白。
為了在「魚類族群」及「休閒漁業」之間達到平衡,海保署廣招釣友填寫 #垂釣回報,以利日後盤點資源與保育的資料庫。首度公告垂釣回報資料,225名釣友回報680筆資料,共釣獲104種魚種,尤以銀雞魚、黑棘鯛、太平洋棘鯛數量躍居前三名🎣
透過魚類族群調查,提供客觀的資訊,在一些魚類族群量足夠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垂釣回報將成關鍵。「釣訊情報員」到底是誰?一起來看看👇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