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許多「左派」教授、名嘴談健保,有點弄不清楚健保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具有的雙重共同體特性,所以把新新聞專欄的文章貼一下。
蔡宏政專欄
標題:健保制度是種雙重共同體
引言:實行滿二十五年的健保既是一種健康風險分攤的機制,也是公民身份的重要元素。它的資格賦予不單單是中華民國國民,也應該是長期居住在台灣,跟我們有健康風險連帶的成員。
主文:
武漢肺炎的爆發明顯地標誌出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健康風險共同體。對這個明顯的區分,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認為是民進黨政府「企圖利用疫情煽動台獨意識,完全暴露了以疫謀獨的陰謀」。中國政府凡事政治掛帥,這種政治語言是常態,但在「防疫」與「台獨」的連結這件事情上,這個判斷卻是正確。不過把它想成民進黨的圖謀則是過份誇大了民進黨在這件事情的影響力。
社會保險標誌現代福利國家起飛
台灣政學界談到社會福利體制總是推崇北歐國家的社會民主體制(social democratic regime),早在一九九一年「全國民間經濟會議」中,林萬億教授就引進北歐社會民主福利國家概念,成為政黨的選舉號召。但是北歐模式的創立得力於戰後高速的經濟發展,凱因斯(John M. Keynes)的國家導引發展模式,以及國內紅綠政治聯盟,才能建立一個涵蓋率普遍與給付優厚的社會權制度。六十年來沒有其它國家可以複製這個模式,顯然這是在諸多歷史條件匯聚下才成功的制度。
真正成為世界主流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社會保險。從一八八三年在德國被制度化之後,一百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被擴散,國際著名的福利學者Stein Kuhnle就說:「社會保險的出現標誌著現代福利國家的起飛。」
社會保險之所以能夠成為主流社會安全制度是因為它有兩個特性:
第一、它提供了風險分攤的功能,能夠集眾人之力,把個人生活中遭遇的巨大風險,轉化成社會集體能夠分攤的代價。台灣的健保正是充分發揮這種風險分攤功能,才大大地改善了弱勢群體的「醫療近用權」(access to medical resources)」同時還減少了政府的財務負擔。
第二、社會保險在繳費與給付之間具有一種制度的彈性,如果給付水準與繳費完全對價,那就變成商業保險;如果給付優厚,保費為零(由稅收支出),那其實就是北歐模式。因為可以在市場與國家兩端游移,所以每個政府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稅收條件、發展需要、甚至於職業偏好來進行各種繳費與給付之間的方案調整。
一種精密的「經國之術」
因此,社會保險制度是一種精密的經國之術(statecraft),通過財務、人口、疾病盛行率等精算,達到用最低的成本購買到需要的社會安全措施,以維持統治權力的正當性。在良好的治理之下,社會保險不但可以是資本積累最有效率的調控手段,它甚至可以促進社會團結,讓不同階級的人認為國家存在的目的是人民的福祉,從而將階級認同轉化為對國家的認同與忠誠。
在健保民意調查中,有七成民眾認為健保有醫療浪費的現象,但幾乎有同樣比率的民眾認為自己並沒有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這種「治療自己就不算浪費」反映的不只是人性的自私,更深一層的意義是醫療「應該」用在誰身上,「應該」照顧到何種程度才夠好,其實是一個實然的醫療資源限制與應然的道德態度相互交纏的難題。
今年三月,台灣推行健保制度滿二十五周年。健保制度在研擬時期一直不被看好,主要的理由就是過於容易取得的醫療資源將導致「浪費」行為,從而造成巨大的財務失衡問題。一九九五年立法院通過《健保法》時,還附帶決議在兩年之後再行檢討整個法案,當時的政治與學界菁英們其實就是認為兩年之後,健保制度就會垮台收攤。但實施兩年之後,民意支持率高達七成,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共政策。
即使財務支出節節上升,但通過提高費率,對醫護人員的勞動壓榨,總額支付制度,對非薪資所得課徵補充保費,甚至於「吸煙救健保」的菸捐等等,一路走來,關關難過關關過。健保制度銘刻的是台灣人對「普遍納保、高品質醫療、低廉費用」的集體實踐與努力。
做為一種健康風險分攤的機制,健保理論上應該把所有在台灣生活的人,不論有無國籍,全都納入考量,因為外來人口長居台灣,他們的健康風險自然會與台灣社會產生連帶關係。但另一方面,健保作為一種社會權(social rights)是公民身份(citizenship)的重要元素,它的賦與直接關連到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成員客觀的國籍身份(identification),以及主觀的國族認同(identity)。
小標:健保資格不限賦予國民
因此,健保制度同時體現的是健康共同體與國族共同體的交集。它的資格賦予不只是中華民國國民,而且應該是長期居住在台灣,跟我們一起承擔健康風險的「自己人」。血友病少年這個案例最大的爭議就在於,他們的家庭比一般台灣人更大地受惠於台灣這個健康共同體,但其母親熱愛的「祖國」,卻是長期打壓這個共同體不遺餘力的敵國。對許多親中人士而言,台灣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台灣的價值端視於它能為中國貢獻什麼利益,這種心態其實就是典型的帝國殖民主義。
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 在 我是中壢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症狀任挑 涉詐健保費
【謝昇璁、蕭惟珊╱綜合報導 】學生請假便利店?桃園中壢一間診所專門幫學生請病假,只要出示學生證一律免收掛號費,「感冒、頭痛、拉肚子」隨你挑,藥局亦配合演出,給個空藥袋,方便學生請假用。律師提醒,此舉學生及診所都恐觸法。《蘋果》記者和學生臥底蒐證「假看診」過程,醫師自言自語、直接決定學生病況為頭痛,真是鬧劇一場。
一名中原大學四年級學生向《蘋果》控訴,指桃園縣中壢市鄰近中原大學的李經國診所,專門配合學生開立就醫證明。上個月初,記者陪他去診所蒐證醫師假看診、詐健保費過程。
提供空藥袋請假
記者和投訴人到了診所櫃檯,果真出示學生證就免收掛號費。進入診間後,學生即說:「我是請假要用的。」醫師邊刷健保卡邊說:「那你總要有一個毛病,感冒、頭痛、拉肚子啦,喉嚨痛之類的。」學生沒說話,醫師立刻決定:「所以你現在就是頭痛。」學生還是沒說話,醫師居然自己演起來:「那多少會有點不順暢,熬夜嘛!我開個藥給你。」又說:「會有收據,學校對於診所的收據一般都OK的。」整個「看診」過程三十七秒。
接著到附近日進藥局「拿藥」,學生說:「我是請假用的,要不要拿藥?」藥房業者說:「可以不用拿,可是要刷卡(健保卡)。」還貼心提供空藥袋讓學生請假。
可處分停業三月
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系大一林姓女學生說,她也知道同學有人要請假,就會去李經國診所「看診」,但她並不認同這種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中原大學生活輔導組組長陳冠宇表示,請病假須附有效就醫證明文件,且可以補請,如果學生剛好被老師點名沒到,確實有可能會用病假方式事後申請。但是校方並沒有統計有多少學生是到李經國診所「看診」請病假。
李經國診所日前表示,確實對中原大學學生有免掛號費優待,但否認為了配合學生請假開證明,還強調「任何學生看診都有完成看診程序」。
日進藥局則稱:「全部學生都有拿藥,要不要吃是學生的事情。」健保署指出,診所醫師看診一人,可以請領健保費約三百元,藥局藥費一人約三十元。此案件會進行調查,若查證屬實,「視情節輕重,予以診所、藥房停業處分一至三個月不等。」
醫師學生皆觸法
《蘋果》以請假理由抽查全台二十所大學請假規定,發現近八成學校規定學生請病假須附就醫證明,不少學生就直接裝病看診。但律師張建鳴提醒假生病真請假學生,可能觸犯《刑法》第二一六條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若確實損害公眾或他人利益,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加上與診所有共謀詐欺健保局之嫌,也會涉及詐欺,得不償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108/35563898/%E8%B8%A2%E7%88%86%E8%A8%BA%E6%89%80%E5%81%87%E7%9C%8B%E8%A8%BA%E5%AD%B8%E7%94%9F%E7%88%BD%E8%AB%8B%E7%97%85%E5%81%87
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 在 健保署- 連假即將開始! 規律生活靠健康存摺行為指標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健保 局又快要破產了,浪費健保資源的人太多了,怎麼調漲都不夠禰補浪費的醫療資源,應該先遏止浪費資源,如何遏止浪費醫療資源應該是首要工作,個人建議使用健保費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