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連線ing
年前到貨 年前最後一團
🌟蘭蒄 超極光活粹晶露 -極光水👍
讓皮膚透出那道光,如此美妙 指引我們(sorry直接哼起來🤣
新鮮激活棒,每次用都新鮮激活
味道好聞以為,還有鼎鼎大名的skx酵母精華配方+甘醇酸溫柔代謝老廢角質
冬天皮膚粗粗的用一下就能感受到美妙的感覺
多按摩一下,真的肌膚看的到改善。
😋Elle雜誌報導,現在最夯的保養品 水類的斷貨王!
✨ 每2分鐘就賣出一瓶的養膚神器!讓你素顏也像有開濾鏡的美肌!
✨網友號稱:最值得買爆的精華水!
✨PTT、Dcard網友的保養蜜糖!連難伺候的泛紅敏感肌都變穩定又亮白!
✨ 根本熬夜救星!用了真的會發光!
以上介紹這麼多,附上Elle連結給你們自己看喔!
https://www.elle.com/tw/beauty/news/a33618639/lancome08/
台灣官網150ml $3500
✔️給你們限量增量版
🔴250ml $3500
整整多了快一倍容量!真的划算到不行。
趁這波趕快買起來
比什麼週年慶 免稅店 卡x嗨都還要划算喔!
波摩18年ptt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直新聞週五報】
1.北市一名常姓婦人,12日下午帶著家人到北市大直美麗華影城看電影,不料,14歲女兒卻驚見坐在她隔壁的光頭大叔,竟將手伸進褲子裡「抽動」,氣得連忙報警,但警方到場時,這名40歲羅姓男子卻辯稱「胯下癢」,否認有猥褻行為,目前也已遭警方帶回偵辦當中。→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13549
2.大直里長 蔡俊賢:「這幾年來,我們所有活動,里的所有活動,做吃的,我們全部也都是‧‧‧本來都用素食做給里民吃,大家也都習慣了。」→https://www.daai.tv/search?q=%E5%A4%A7%E7%9B%B4&target=News&dstart=&dend=
3.大直分館自109年9月17(週四)日起至11月17(週二)日止進行門窗更新工程。→https://tpm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12ED56D937139DC&sms=78D644F2755ACCAA&s=16A746050BC4D7DB
4.4餐廳入榜 大直如何成為「米其林聚落」?→https://ctee.com.tw/house/housinginvest/329968.html
5.秋天正是品嚐鮮美秋蟹的最好時節。奇岩一號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在大直旗艦店推出秋蟹宴,主廚特選重達1斤的鮮美大沙公,以乾鍋、川椒、酸湯、麻香、桂花等料理手法,推出5道鮮美大沙公料理。而9月30日前享用乾鍋大沙公可享第2隻半價的超值優惠。→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807340.htm
6.大直豪宅走下神壇?專家:這些跡象讓人難不起疑。→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846369
7.喊了好久的社子開發,已經士林接大直,都算捷運北環段,這邊的居民隨便都能指出捷運預定地,但現在聽到前瞻預算有變化,他們心情都變差了。→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383137
8.9月10日至10月24日封閉往士林、故宮方向隧道、第2階段將於10月25日至12月8日封閉往大直、內湖方向隧道。→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850342?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3-news
9.台北市最大的Buffet「豐FOOD海陸百匯」,將於9月17日~11月30日推出「趕蟹季」,全餐期菜色隨機推出黃金蟹、旭蟹、三點蟹等數十款不同風味的蟹料理,要讓老饕來到豐FOOD海陸百匯,吃到不想回家。→https://www.walkerland.com.tw/subject/view/272530
10.大直商場飯店業主楊國裕說:「業績至少是成長到30%以上,飯店也可以跟商場這邊做一些促銷方案的一個搭配。」→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2009/202009072013009.html
11.春大直廣場是大直英迪格酒店一到三樓結合美食與市集的商場,一樓已經在8月28日試營運,雅室牛排則是2、3樓引進的美食餐廳之一。雅室牛排大直旗艦店由楊煥生建築設計團隊負責整場規劃,結合雅室Logo代表色「綠色」,地板用拼花方式來呈現低調奢華的美感。→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801586.htm
12.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開幕首度推出「磚饗‧中秋禮盒」,680元(8入)/盒,與曾獲法國藍帶騎士美食勳章、美國米其林指南餐廳首選鳳梨酥品牌-高女婿團隊合作。時尚精巧的禮盒,則悉心匯集磚瓦、基隆河波紋等大直在地文化為設計元素,打造典雅雋永的包裝風格。→https://travel.setn.com/News/809704
13.與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共構的「春大直 Chun Place」購物商場,將自今(7)日起試營運,為繼美麗華百樂園與ATT 4 Recharge之後,大直商圈第三個購物商場,引爆大直新一波購物商場大戰!→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907000216-260204?chdtv
14.台北大直又有吃喝玩樂新據點!位於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1至3樓的「春大直」9月起正式營運,櫃位包括有機超市品牌「心樸市集」、小後苑、雅室牛排等11間餐廳及品牌,小朋友最愛的遊戲天堂「辛巴歷險記主題樂園」開幕期間一大一小門票也只要199元。→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803511.htm
15.不畏疫情影響,永紅集團旗下維春商業開發歷時12年整合的「春大直Chun Place」購物商場即起試營運,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操刀打造吸睛的「鸚鵡螺」造型建築,與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共構,這也是繼美麗華、ATT4Recharge之後,大直地區的第三個美食購物廣場。→https://udn.com/news/story/7270/4845894
16.大直英迪格酒店〈T.R Bar & Kitchen〉的〈威靈頓牛排〉,號稱外層酥皮超過60層。→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09001524-260415?chdtv
17.一名男網友在PTT火爆表示,昨(9)日深夜,帶著女伴去大直摩鐵休息,兩人邊看電視邊聊天,氣氛正美好時,下一秒房門直接被開啟,嚇得兩人驚慌失措,「直接被看光,當下我們直接傻眼,第一次遇到這種低X狀況!」→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805669
18.一對男女在大直摩鐵激戰到一半,房務竟然推門進來,害他們被看光光,氣得上網PO幹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10004239-260402?chdtv
19.漢光36號兵推明晨展開 國軍各戰區指揮官雲集大直燒腦。→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4856459
20.9月9日是律師節,蔡英文總統今晚出席在大直典華舉行的「台北市律師公會109年度律師節慶祝晚會」致詞表示,在她擔任總統期間,有幾個重要政策,第一是國家安全,第二是司法改革,「律師法」修法去年修正完成,司法改革會持續下去。→https://m.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286873
波摩18年ptt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國民黨做了一個很失敗的操作,「綠色是原諒的顏色」。
這個操作除了失敗,還有兩個更嚴重的問題
其一,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網絡梗。
就算客氣地不說這是被文化統戰,也至少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其二,這是一個具有強烈父權意味,打壓「不夠陽剛的男性」,並且毫不令人意外地,厭女梗。
_______
全文很長,誠摯推薦 Medium 圖多排版好讀版
上: https://kt.pros.is/SHCEF
下: https://kt.pros.is/PYKE6
或是 Matters,歡迎按右下的拍手按鈕讚賞一下
https://kt.pros.is/RZDXW
_______
「綠色是原諒色」是中國多年來歷久彌新的網路梗,起源是中文的「戴綠帽」。
最初比較熱門的變體改編自張韶涵《歐若拉》「愛是一道光,綠到你發慌」。
還有數位諸葛亮掛在嘴邊的「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帶點綠」,及同款梗「只要生活過得去,哪怕頭上帶點綠」。
這說的是吃軟飯少奮鬥十年的男人就不要計較老婆外遇了,或是如果想升官發財,就得接收長官上司的小三小四小五,幫他們處理外遇對象的合法地位,又繼續放任她們跟上司發展關係。
再晚一波的「當然是選擇原諒她」跟ptt母豬教一樣,難以具體溯源「第一個」提出的人,但可以輕易抓出幾波網路高潮。
其中比較熱門的「事件」,一是熱門段子
「誰沒個過去,誰年輕時沒犯過錯,誰沒上過床,誰沒破過處,誰沒含過雞吧,我第一個給了前男友又怎麼了,我們是真愛, #你一個接盤的有什麼資格計較,大男人要心胸寬廣, #不就是媳婦兒是破鞋麼, #不就是媳婦兒被人操了幾年麼, #不就是媳婦兒含過別的男人雞吧麼, #不就是媳婦兒肚子裡死過幾個人麼,不就是喜當爹,媳婦兒生了別人的孩子嗎,有什麼大不了,這些都不能包容,你就是個自卑陽痿不成熟心理變態的小人, #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
隨之而生的就是各種以綠色為主色的梗圖。
再是音頻歌手「洛天依」(請簡單理解成中國版的初音未來,火紅程度也差不多)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和中國古風圈男聲團體「滿漢全席音樂團隊」歌曲《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這些梗圖、音樂既嘲諷「被綠」的男人,無法控制自己女人忠貞的男人不夠陽剛,選擇原諒的男人則更加「失敗」「墮落」「不威武」。
並且,在將這類男性刻意描繪成卑微、受委屈時,反襯女人不專一不忠貞還振振有詞的惡劣樣貌,通稱這些是「女拳主義」「田園女拳」,大抵等同於母豬教說的「女權自助餐」。
接受這些渣女的男人都被統稱為「接盤」「接盤俠」,類同母豬教口中所謂的「資源回收」「資源回收業者」。
也跟母豬教一樣,他們會聲稱自己針對的不是所有女人,是那些渣女,甚至聲稱是為被綠的男人討公道。
但他們製作、使用梗圖的時機越來越廣,廣到根本任何人都可以被罵到,隨他們定義。
例如,演員白百何被週刊拍到「外遇小鮮肉」,前夫出面表明他們已離婚兩年只是顧及孩子未公開,白並非外遇,女方卻仍被用「當然是選擇原諒她」來嘲諷攻擊,甚至同情前夫被「瞞分」還得出來澄清實在委屈。
他們也無法回應,為什麼相關創作中渣的都是女性,為什麼渣男這麼多,每次爆出八卦時卻只會針對「個人」進行批評,不會有針對男性整個性別群體的集體惡意創作熱潮。
女人被劈腿就是被劈腿,男人被劈腿卻能專門造一個詞「戴綠帽」,並由之開展出一系列衍生。
這就好像我們在中文裡,有特別針對女人造詞的「婊」「紅杏出牆」「棄婦」,卻很難找到能完整對應詞義的男性版本。
我們也能很輕易的從數位諸葛亮的轉貼裡發現,願意響應他這波操作的黨公職,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
也很巧,他分享男性公職的貼文,都不敢用他的統一文案「要想生活過得去,身上必須帶點綠」。
顯然,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而簡勤佑很清楚他用的梗原意為何,不敢得罪男性公職。
說到底,男人對於頭上戴綠還是更排斥。
而這些都源自對男性和女性的性忠貞有截然不同而顯著的標準:
女人劈腿是渣、是髒、是下賤;
男人劈腿是渣、是髒、但是也有點值得被鄉民網民吹捧羨慕。
女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恨其不爭;
男人被劈腿而選擇原諒,人們同情,並且訕笑。
回到使用來自中國的網路梗,是被同化而不掙扎。
「習得」中國用語,跟被中國用語「同化」是兩種層次,中國國民黨的數位諸葛亮這次的操作表現,更接近後者。
我想先說梗是什麼。
一個梗能紅,是因為它夠幽默夠好笑。
幽默是語言的高級運用,成功的幽默必須精準打中使用該語言族群的共同文化記憶,才能讓聽者讀者會心一笑。
所以國中男生之間會有很多爛笑點,很多班級或社團甚至會發展出某個語氣詞如「咻咻咻」「喂~」,反正就是外人有聽沒懂,族群內部的人卻會哈哈大笑的默契。
也就是說,幽默的基礎建立在「我懂你的明白」,它能確認出「我們是同一群人」,或著反過來,證明「我們都不是那種人」(比如嘲笑客家人、426)。
幽默有建構群體認同的互動功能。
拿恐龍推事裡的法條笑點去靠北工程師講,顯得莫名其妙;
拿市井黑道的行話梗去跟政大學生講,他們也接不到。
我在市場學會跟選民交陪的氣口,用來跟性別NGO的朋友溝通,人家只會覺得我又油又low。
如果我切換得回來,能好好用學術語言表達自己,那我就是「習得」了這種市場氣口;
但如果我切不回來,變得只會用這種氣口說話,忘記過去在學術圈社運場的應對進退和語境,那我就是被這種市場氣口「同化」了。
博恩過去的脫口秀就常常引發這種討論,比如最嚴重的一次:
「我們」可以拿鄭南榕自焚開玩笑嗎?
這個梗要成立有兩層門檻,第一層,聽者要知道鄭南榕自焚事件;第二層,聽者要覺得這個文化記憶是已可被用作幽默素材的。
在第一層就卡關的人不會覺得好笑或難笑,因為他沒聽懂;
進入第二層的人,則自動摩西分紅海般分做兩派不同的「我們」。
而這就是被中國用語「同化」的危機之所在。
語言的使用是會生疏的,比如一般人的英語巔峰是高三,考上大學後不說不看不背單字,就越來越爛。
中文作為台灣人的母語,我們不會忘記怎麼用它進行日常對話,但如果我們光是被動地接受中國用語和中國的梗,因為很方便、不用想,習得一次後之後看到都會覺得很好笑,我們好像也就不需要繼續思考怎麼用台灣用語去創造梗。
畢竟看上面,原來成功的幽默是這麼複雜困難的,幹嘛不撿現成的梗就好。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做社群的人,每天要幫公司、老闆發文想梗,當然知道「跟風」比「造風」快見效。
久而久之,缺乏練習,我們就不太擅長用自己的語言造梗。
我們共同能理解、接收到的幽默,都是中國幽默,和他們共同感受一種文化記憶,缺乏新的、屬於我們這個群體的梗。
再回頭看,這次事件作為一次社群操作展現了什麼。
一個有正常判斷能力的社群經營者,都知道並非什麼梗都能用。
任何梗都可能觸怒某群人,但永遠走溫和的中間路線就別想紅,所以我們做出的每個社群判斷,某種程度上都是在評估可以觸怒誰、不能觸怒誰,觸怒的成本會不會太高。
要正確判斷好這件事,必須牢記自己的核心價值,和我們要的受眾是誰。
中國國民黨在靠北蘇睏嘲諷性工作者時就失足了一次。
既然操刀的是一個登記在台灣、競逐台灣公職的政黨,使用中國的梗存在什麼風險,數位諸葛亮應該要知道。
但他還是用了,如果不是他忘記業主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或者業主的核心價值並不在乎這個風險,那就是他懶於或沒有能力使用台灣用語造梗。
或許正是因為簡勤佑出身Dcard,而台灣最熟悉善用中國梗的年齡族群,恰是年輕的在學學生,他才以為這波操作「會中」。
這也是許多台派獨派擔心的:
台灣失去華文圈文化中心地位後,現正熱愛TikTok、瘋TFBOYS、博君一肖的年輕人們,會不會是天然統的一代。
我不覺得喜歡這些東西就一定會成為統派,我自己也有愛的本命。
關鍵還是在,我們能不能覺察自己喜歡、被戳到笑點或萌點的事物背後有何風險,
然後讓自己是「習得」而非「被同化」。